职技高师在校生教师职业认同的调查研究

2022-03-18 02:31陶波荆长双
成长 2022年10期
关键词:在校生高师教师职业

陶波 荆长双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广西桂林市 541004)

职技高师(即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或学院)在校生作为未来的职教教师,其职业认同的高低对未来是否选择从教具有重要的影响。[1]对职技高师来说,加强对在校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培养,是完善其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必要之举。本研究选取广西师范大学职技高师在校生进行调查研究,以期深入了解职技高师在校生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为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反馈。

1 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教师职业认同”为主题、以2000-2022 年为研究文献的时长,在知网上选取了1606 条有效文献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文献梳理。通过阅读主要作者的文献,如魏淑华[2](2003)从教育学的视角提出了教师职业认同的六个因素,并在其后的论文《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与量表》[3](2013 年)中,提出了教师职业认同的多维度结构,并编制了《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很多学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借鉴此量表的基础上编制了适合自己研究的量表。2015 年[4]张晓提出了社会支持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2022 年周珂[5]提出了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针对社会支持这个构成维度进行了阐述。本研究经过以上文献梳理后,在借鉴肖水源[6]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基础上,形成了教师职业认同构成的四个维度,即教师职业认同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和社会支持,为本研究的调查问卷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基本信息为第一部分,共6 个题项,旨在获取调查对象的性别、户籍、录取志愿、年级、生源地和刚入职期待的薪资等基本信息。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为“职业认同问卷”(初始问卷),从职业认同的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形成了23 个指标,标记为A1-A23,其中职业认知6 个,职业情感6 个,职业行为6 个,社会支持5 个。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的形式,按照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这五个类别分别赋值1-5 分。旨在测量调查对象在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2022 年4 月,通过问卷星展开网络问卷调查,回收120 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16 份,有效率97%。

本研究对调查问卷数据运用SPSS23.0 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经分析,得出职业认同总Alpha 得分为0.927,说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可信程度。19、21 和22 题删除项后的克隆巴赫 Alpha 为分别为0.929,0.929,0.927(Alpha ≥0.927),说明删除这几个题目后整体问卷的信度会提高或者不变。因此,考虑删除19、21、22 题,将调查问卷进行效度检验,经分析,本次问卷各个维度的效度尚可;Bartlett 球形检验结果的P 值均为0.000,均达到了十分显著的水平,说明问卷的整体水平具有良好的效度。经过上述分析,将预测问卷的19、21 和22 题进行删除,其余题项保留并结合当下社会的发展增加了“教师模范人物的事迹对我将来选择成为教师的影响很大”、“疫情期间我认为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变大了”两道题,进行检验后的题目均达到质量要求且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由此,形成了教师职业认同的正式问卷。

1.2 调查对象的选取及发放

本次调查选取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在读本科生和两个年级的全日制职教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在2022 年4月至5 月通过问卷星发放并得到问卷390 份,其中369 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5%,其中本科生293 人,研究生76 人。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户籍、录取志愿、年级、生源地、薪资几个方面。在调查的学生中男生总人数为102 人,占比27.64%;女生人数267 人,占比72.36%;在369 个人中,有230 个学生来自农村,有139 个来自城镇,占比分别为62.33%,37.67%。其中有136个学生是第一志愿,233 个学生为其他志愿,293 个本科生占比为77.5%,76 个研究生占比为22.5%。有74.53%的学生来自广西本地,25.47%同学为广西省外的同学。在薪资方面,有51.49%的学生期待刚入职的薪资为4000-6000 元,其他薪资人数分布均匀,均在15%左右。将以上数据导入SPSS 23.0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由统计结果分析可知:社会支持的得分最高,平均值=3.7127,呈现积极倾向。职业认同的平均值=3.5202,极为显著地高于平均数=3,即具有积极认同倾向。而职业认知的平均值=3.5470,职业情感的平均值=3.4535,职业行为的平均值=3.4318,由此可知,各维度均高于平均值,可以看出本次调查中职技高师在校生职业认同呈中等偏上水平。

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1 职业认知

在职业认知维度的调查中发现:有48.78%的职技高师在校生把教师职业当作自己的人生理想,41.19%的处于不确定中,有8.03%的不同意;有43.09%的同学对自己适合从事教师职业有信心,有11.66%的同学认为自己不适合从事教师职业,45.26%的同学处于不确定之间;有48.51%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教学中得以发挥,10.57%的同学认为从事教师职业没有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这与前面“不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的比率是相呼应的;有57.45%的学生认为当教师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7.86%的职技高师在校生不认同,34.69%的学生处于不确定之间;有83.2%的职技高师在校生希望自己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仅有2.44%的学生不同意;40.92%的学生在面对职业选择时,还是会选择教师,仅有15.17%的学生在面对职业选择时候,会选择其他职业,接近一半的学生处于不确定之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对自己是否从事教师职业摇摆不定,但是却有高达83.2%的学生希望自己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2.2 职业情感

通过分析职业情感维度的调查结果可以知道:有61.79%的职技高师在校生在面对外界对教师的评价时会有荣辱与共的感觉,7.86%的同学不认同;有64.77%的职技高师在校生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对待学生。仅有6.78%学生表示没有足够的耐心;有43.09%的职技高师在校生有强烈的意愿成为教师,有17.89%的职技高师在校生意愿不强烈,39.02%的学生不确定;认为“报考职教师范专业源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的学生只有35.77%,因为在学生基本情况调查数据中显示,有63.14%的学生是“其他志愿”而并非第一志愿录取,但在调研过程中很多学生反映,自己在与职教师范专业接触的过程中已经渐渐爱上了职教;在“实践活动中,感到非常兴奋。”的人数占比43.36%,不同意的占比为18.7%;有超过70%的学生认为作为教师与学生交流是一件开心的事。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职业情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2.3 职业行为

在职业行为这个维度,有超64.5%的学生愿意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期待提高教师技能;有超过73.72%的学生在校期间非常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有50.95%的学生会经常关注与教师有关的福利政策;在“我经常阅读与教师有关的书籍”一题中,有39.57%的学生可以做到;有接近55.29%的学生课外会积极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15.72%的学生不愿意参加;有超过43.09%的学生愿意在网上查阅观看教学方面的讲座,不同意的学生有21.68%。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职业行为处于中等水平,有一半以上学生经常关注有关国家政策,跟未来职业要求紧密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实践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对教学实践的参与和关注超过了教育教学书籍的阅读。

2.4 社会支持

在社会支持这个维度,有67.48%的同学认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度很大,只有8.13%的学生认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度不大,因此职技高师在校生对于教师的前景和心态是比较乐观的;有超过69.92%的学生朋友支持他们成为教师,因此要扩大同伴的影响;有超过62.06%的学生认为教师模范人物的事迹对他们选择成为教师影响很大,8.4%的学生认为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还有29.54%的学生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有超过60%的学生认为疫情当下,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变大了,有7.59%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没有受到影响。由此可知,在社会支持维度,学生的认可度是比较高的,均高于前三个维度。学生认为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度很高,受教师模范人物事迹的影响较大,朋友的支持与否对自己选择教师职业有一定的影响。在近几年疫情影响下,教师职业稳定性的特点也在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这个职业。

3 研究结论

3.1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扩大职教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经济收入水平和社会声望是人们考量某一职业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职技高师培养的本科生和职教硕士主要从事中职教师工作,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提升职业教育行业的吸引力是招揽优秀人才投身其中的重要前提,这样也能使得从业者愿意在将来的教师岗位上投入更高的热情。

提高职教教师的薪资待遇与社会声望,建立健全经费投入机制,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这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职教教师职业评价机制,通过积极宣传加强社会对职教教师贡献的认知程度,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3.2 完善职技高师学生专业准入与退出机制,提高在校生的职业认同水平

对职技高师在校生入学前的专业选择动机进行调查分析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选择职教师范专业是受到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影响,这与出于个体内部从教动机而选择职教师范专业的学生相比,其教师职业认同感明显偏低。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当初不了解职教师范专业而填报的志愿,这部分学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相对较低。

为减少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职技高师需要完善专业准入和退出机制。首先,在招生时要实行准入测评机制。其次,对在校学生完善转专业退出机制。目前,各高校现行的转专业机制较为成熟,但多数学生转专业是自我评估后得出的结果。学校在持续跟踪在校生教师职业认同程度方面还有待加强,学校可以每学年针对各年级职技高师在校生的教师职业认同进行更新测评,对于不适合职教师范专业的学生,通过针对性访谈和思想辅导确认情况后,允许此类学生在通过相关能力考试后转出原专业。这些举措短期来看能够确保更多职技高师在校生毕业后从教,长期来看,职技高师毕业生质量的提升和从教率的提高可以带动职业吸引力的相应提升,提高其教师职业认同水平。

3.3 加大职技高师在校生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在校生的职业情感

教师实践能力是指教师为确保个人能利用已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而必须具备的生理和心理特征。[7]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具备实践教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技术知识是中职专业课程内容的重要部分,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结合是实践问题。职技高师在校生的教育实践经验越多,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度也就越高,可见教育实践经历对职技高师在校生建立教师职业角色,提高教师职业认同作用十分显著。

作为培养单位,职技高师要合理规划各类课程中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时间安排。对于在校生来说,从入学的职业感知,到整个学习期间不间断地参加见习、实习和研讨等活动,可以准确地认知职教教师的职业特点。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教师职业角色,在真实性评价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判断能力,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这是提升职技高师在校生教育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在校生高师教师职业
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以大四公费师范生为例
2021年西藏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结构及变化趋势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