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全面预算中的应用分析

2022-03-18 03:20郑智巧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环球市场 2022年14期
关键词:成本目标建筑

郑智巧 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传统财务会计无法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为了实现业财融合,满足企业战略目标,采用实践创新方式驱动管理会计,成为建筑企业的重要管理内容,可以提升管理效率与质量。全面预算属于管理会计职责,不仅能够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增加经济效益。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在于,管理会计不仅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参考,还可以实现预期经营目标,有助于实现决策功能。在建筑企业中,管理会计不仅针对项目实施财务管理,同时在项目动工之前,按照战略总目标,落实相关计划与方案。预算形式制定不同,则项目预期子目标也不同,执行计划时,开展严格化监督处理,合理控制建筑工程成本。在执行过程中,当产生目标偏离问题时,必须及时修改和完善,实现各项经营目标。通过绩效评价机制,科学评价和奖励管理会计。从上述分析可知,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显著。

一、管理会计概述

2014年,财政部发布实行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意见,开启我国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管理会计属于管理、会计的结合,统筹宏观政策、行业动态、企业财务数据,促进业财深度融合,确保企业更好地实现组织效益,优化改善经营管理,以增加经济效益,建立不同财务会计体系。通过管理会计,可以维护企业价值,具备预测预算、决策、控制、考核职能,需要落实到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中。

二、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促进建筑企业管理与发展

建筑企业日常管理实践中,全面预算管理属于高效管理方法,通过预算功能,合理分配和考虑企业财务、非财务活动,科学协调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而实现经营目标。在政府政策、行业规范要求下,建筑企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法,将企业战略、管理措施应用到经营活动中,科学管理建筑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

(二)提升建筑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管理会计,能够将管理工作、会计工作联系在一起,可以实现预测与决策、控制与业绩评价等功能。基于预算管理角度分析,应当正确认识到管理会计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价值,重点强调管理会计的应用性。比如滚动式预算、作业式预算、弹性预算、零基础预算等,有助于提升建筑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出管理会计的价值。

(三)保证预算目标与考核标准合理化

建筑企业开展日常管理时,管理会计应当充分分解预算指标,以实现考核评价作用。管理会计基于全局眼光,制定战略性决策,缓解执行人员在全面预算中的工作负担。企业发展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管理人员的目标分歧、利益冲突问题,采取科学方式予以处理,避免建筑企业预算编制、考评流程产生纠纷,缩短建筑企业的预算方案制定时间,以免由于预算方案落实不足,无法缓解建筑企业发展矛盾。

(四)合理配置建筑企业资源

预算管理能够合理分配资源,科学评价业绩。然而,分析建筑企业资源配置、业绩评价活动可知,其存在的不良问题非常多。因此,建筑企业配置资源时,必须注重以下几点:第一,配置资源时,建筑企业必须保证操作准确性与无误性;第二,全方位监控预算目标,确保建筑企业朝着可持续目标发展。在应用管理会计时,涉及成本式预算管理、零基础运算等内容,帮助建筑企业纠正预算目标问题,提升资源应用效率。

三、管理会计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原则

(一)战略导向性原则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为了发挥出管理会计的作用,初期应用管理会计,必须遵循战略导向性原则。在应用管理会计时,按照企业发展实况,联合工作方向与重点内容,使其成为企业创造价值、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实现企业稳步化发展。

(二)融合性应用原则

融合性应用原则,是指应用管理会计之后,不能只针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操作,还应当融合其他工作内容。比如与企业项目相关领域、工作环节、其他层次等,特别是财务与业务板块。

(三)适应性原则

企业发展状态不同,因此应用管理会计的侧重点不同。适用性原则,是应用管理会计之后,应当联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以适应企业发展现状与规模,落实未来发展规划与管理模式。只有确保管理会计准确引入到企业,才可以成为具备价值的管理会计,发挥出决策引导作用。

(四)成本效益性原则

在衡量引入成本与预估收益后,选择性引入和应用管理会计,以发挥出管理会计效能,即管理会计的成本效益原则。将管理会计应用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必须遵循融合性、战略导向性、成本效益性、适应性原则,确保管理会计适应企业发展规划,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长久化发展。

四、管理会计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企业预算、规划、战略的关系

建筑企业发展进程中,预算管理源于战略内容,结束于考核环节。然而,建筑企业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不能盲目实行管理措施,需要将企业战略作为指导思想,不断提升管理效益。建筑企业实行的经营规划策略,属于战略目标的应用表现。从上述发展可知,在预算、规划、战略关系中,将战略分析作为起点,规划为连接桥梁,预算管理为目的地,从而形成循环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的稳定化发展。

在战略管理中,应当注重企业长久化发展要求,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目标。通过目标管理方式,可以科学引导预算管理工作。建筑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必须确定发展目标、实现目标过程。全面预算管理目标,采用逐层分解模式,落实各项预算管理措施,提升企业的发展效益。从上述分析可知,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包括预算管理方法,同时也融入目标管理内容,因此属于目标管理方法。建筑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活动时,科学应用管理会计,有助于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建筑企业开展预算管理,必须坚持预测、经营规划为核心,以战略管理内容为起点,优化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建筑企业发展总目标。

(二)注重环境与财务分析,提升成本控制水平

为了提升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效率,应当明确预算、规划、战略管理的关系。第一,编制预算方案之前,应当明确编制流程与步骤,明确预算方案的大致思路后,联系企业战略规划,才可以确保预算方案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因此,将管理会计应用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能够科学预测和分析环境与财务,掌握经济发展规律,深入研究建筑企业存在的不良问题,全面落实财务预测工作,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第二,加强成本管控意识,落实内部成本管理制度:转变传统思想理念,强化全过程管控意识,将成本管理渗透到项目管理全过程。此外,企业建立和完善成本管理机制,确保内部计价、审查、结算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第三,应用最佳成本管理法:本量利分析法、作业成本法,属于常见成本会计管理法。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必须高度关注作业成本法,将间接成本、辅助成本合理分配到项目成本中。第四,优化项目方案,建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建筑企业注重优化管理设计方案,以加强企业综合管理效益,维护项目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第五,成本精细化管理,深入探索精细化成本管理模式。项目施工之前,管理人员组织各部门做好策划工作,针对施工企业的材料、机械、人工等费用,必须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措施,全面管控每一项费用支出。第六,编制财务分析报告,深入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并且提出针对性整改意见。注重财务状况分析,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生产需求,加大财务分析力度,重点分析亏损指标参数,找寻科学化对策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三)重视预算管理组织、目标设定与分解

建筑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针对性发展不同组织应用。建筑企业在制定全面预算体系时,注重设置预算组织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其中,预算组织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持久化运行,基础条件在于建立组织结构。预算管理工作,涉及决策、管理、编制、执行与信息反馈。通常情况下,全面预算管理目标,会直接影响预算管理效果。所以,为了全面发挥出管理会计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应当从观念层、制度层、信息化系统层,建立奖惩机制,加大管理力度,确保预算方案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效率。

(四)注重预算审核与分析工作

在建筑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为了更好地应用管理会计,需要落实全面预算的审核与分析工作。全面预算审核,涉及预算基础、编制情况、财务报表、会计思想等审核内容。在全面预算工作实践中,应当高度重视建筑企业的日常运营情况,加强分析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找寻全面预算管理需处理的问题,以提升建筑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五)确保预算目标制定科学化与合理化

建筑企业制定战略目标时,应当设置科学的全面预算目标,并将其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在设置目标时,可能会与战略目标存在差异,影响企业运行。因此在编制全面预算目标时,为了确保其与企业发展战略一致性,管理会计开展全面预算工作之前,必须掌握企业环境,联合企业发展现状与环境,编制科学性、高效性的战略目标,确保全面预算管理价值。

(六)优化全面预算编制方法

在编制全面预算时,管理会计应当合理选择编制方法,以免全面预算过于僵化。比如,应用增量预算方式编制,只需参考上一阶段指标达成情况,或者参考传统财务报表编制预算,避免无法满足建筑企业运营需求,没有全面考虑预算各个环节因素,无法体现出预算方案的价值。所以,管理会计编制预算方式时,遵循从下至上、从上至下顺序,统筹所有下属部门,确保与全面预算相关的部门均参与到编制预算工作中。应用零基础预算、滚动预算方式灵活编制,以确保预算满足建筑企业需求。

(七)加大全面预算执行力度

全面预算管理执行环节,是践行全面预算的主要环节。建筑企业没有做好全面预算工作,则无法发挥出目标与编制效用。执行全面预算过程,必须落实监督管理与分析工作。针对实践过程出现的偏差,编制应对方案予以整改,以确保预算工作的执行度与落实度,实现全面预算目标。管理会计综合考虑预算进展、关联部门、人员经济效益,建立完整的预算考核体系,细化责任分工,充分调动全面预算工作的参与积极性。

(八)完善绩效管理机制

第一,完善考核机制、激励流程:企业内部考核激励流程与机制,需要将企业战略目标作为大方向,以业绩经营为核心。采用过程管理,全面提升绩效管理水平。第二,为每个部门体系设置业绩指标,由于部门不同、员工不同,且工作内容与工作量不同,在建立绩效管理机制与流程时,应当基于多角度考虑,以确保业绩考核指标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第三,建立合理的考核周期与反馈机制:考核激励机制本质,在于向员工传达战略管理意图,分散工作压力。因此,考核周期设置的合理性与否,会极大影响绩效管理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推广应用管理会计,以企业战略目标为指导,联系各部门同时监督和管理企业经济活动,不断提升会计管理水平。建筑企业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管理会计在全面预算中的应用,明确企业预算、规划、战略的关系,注重环境分析与财务分析工作,重视预算管理组织、目标设定与分解,同时要关注预算审核与分析工作,保证预算目标制定的科学化与合理化,优化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加大全面预算执行力度,提升建筑企业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成本目标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