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信媒介的政治意蕴与传播价值

2022-03-18 06:16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书信媒介总书记

王 松

论书信媒介的政治意蕴与传播价值

王 松

(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

书信媒介是社会交流信息、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具有传播的仪式性、共情性、价值性等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回信的方式与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沟通。书信媒介在当代政治实践中发挥了沟通政治信息、增进政治认同、塑造政治形象的传播价值,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书信媒介;政治传播;以人民为中心

书信是人际传播的代表性媒介,其样式经历了由纸质载体向电子载体的转变,历来被社会视为交流信息、思想和感情的重要工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通过书信与学生、村官、志愿者、企业家、党支部书记、部队官兵、教师、运动员以及外国友人等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交流,形成一种生动灵活的政治传播语态,引起社会密切关注和广泛讨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回信内容时代感强烈,导向性明确,话语感亲切,成为引领社会价值的风向标,凸显书信媒介的政治传播意蕴。

在当代的政治实践中,书信媒介具有怎样的传播特点,蕴含着什么样的政治意蕴,又发挥着什么样的传播价值?本文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同社会各界人士的系列回信对以上问题展开探讨。

一、书信媒介的政治传播特点

书信媒介是以纸质或电子中介作为记录信息的载体,以进行信息沟通、观点传达、感情交流为主要目的的通讯工具,在人类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从殷商时代起,我国就开始用文字记录信息,此后书信出现,并且逐步由政治工具向大众工具转变,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载体。在现代信息传播环境下,通过与网络结合,书信能够超越时空限制,产生更广泛影响。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把书信媒介作为与社会各界人士交流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形成自身鲜明的政治传播特点。

1. 书信媒介传播的仪式性

仪式的本质在于象征。书信媒介的仪式性不仅表现在书信写作结构所具有的程序象征性,也体现在书信内容本身所具有的符号象征性。在政治传播实践中,书信传播是具有政治象征意义的符号互动过程,书信的时空表征以及内容的编码与解码过程共同参与其政治意义的生产。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回信往往选取重要的时间节点,就特定主题内容与社会各界进行交流,其回信行为具有强烈的政治象征意义。

2. 书信媒介传播的共情性

共情就是人们在理解事物时所具有的同理心,“是在情感上去感受他人的心理状态的能力”[1]。书信媒介在内容的呈现上以第一人称视角切入,创造出特定的交流空间与共通的心理场域,形成一个“我们”共同体,读者读信的过程就是与写信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过程。

在语言使用上,书信媒介多采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并经常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不仅拉进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而且增强书信内容的说服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回信语言简洁、文风质朴、情感厚重,常常能够直抵人心,具有强大的社会号召力。

3. 书信媒介传播的价值性

书信媒介的价值性寓于书信内容当中,包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及价值评价,其传播过程也是价值共享过程。价值性的存在决定书信媒介不只是传播信息,更是思想、观念、态度的传达。在巴赫金看来,“思想只有同他人别的思想发生重要的对话关系之后,才能开始自己的生活”[2]。因此,只有让思想真正进入人们的日常交流互动,才能使思想具有新的生命,发挥其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

在当代政治传播中,书信媒介承载着特定的政治思想,在与公众对话的过程中,通过价值涵化促成公众对特定政治思想的接受。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回信具有明确而直接的价值导向,通过对现实社会行为的鼓励、肯定、赞许、祝愿等表达特定的政治思想,用短小灵活的书信传递深远的治国理政理念。

二、书信媒介的政治传播意蕴

国家领导人通过回信的方式与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沟通,开创与基层群众和国际友人对话的非制度化传播方式,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体现。利用书信传播所具有的亲民风格,表达领导人与群众之间的真情实感,拉近领导人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书信传播娓娓道来的风格与制度化传播严肃刻板的风格形成对比,凸显领导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民意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回信在回信对象选取、回信主题把握和回信语言运用上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1. 回信对象主要面向社会基层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回信坚持基层导向,回信的焦点始终面向身处全国各地奋斗一线的学生、村官、村民、教师、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科学家、企业家、部队官兵等,回信对象紧紧围绕基层。通过回信的方式与基层人民群众进行对话,是深入群众的重要表现,也是了解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手段。

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回信中,有众多地方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到访过的,如陕西延川梁家河村、新疆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内蒙古阿尔山、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陕西照金等,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人民群众的关心。通过书信媒介与基层人民群众对话,党的政治传播延伸到基层,拓展了政治话语的影响范围,有助于打通政治传播中的渠道梗阻,通过非制度化的传播方式将党和人民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

2. 回信主题紧紧围绕人民

只有心里想着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回信中,回信主题始终围绕人民关心的话题、人民身边的话题、人民期盼的话题。通过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回信的主题,就会发现其主题集中在青春励志、脱贫致富、民族团结、企业改革、强军兴军、党员教育、文艺创作、勉励儿童、留学报国等方面,尤其是与青春励志有关的回信最多,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成长成才的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回信的主题与时代价值紧密贴合,传递出鲜明的价值导向,而且每一封回信当中,习近平总书记都表达自己的殷切期望,鼓励、肯定、赞许、祝愿等流露笔端,真情实感跃然纸上。

3. 回信语言坚持贴近群众

文风质朴亲切,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回信的鲜明特色。与基层人民群众对话,就要多用群众听得懂、乐意听的语言,摆脱官话套话,这样才能形成共鸣。贴近群众的话语不仅能够把思想说到群众心里,产生强大的情感感召力,还能塑造良好的传播者形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回信一般都不超过500字,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

同时,为了增强表达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注重运用比喻、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回信明白易懂,生动有力,令人倍感亲切。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打破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回信对象之间的距离感,将慰问、期盼之情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来,强化了传播效果。

三、书信媒介的政治传播价值

长期以来,人们使用书信媒介沟通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感情,其改变着人们相互感知的方式,塑造出一种独特的交流互动空间。进入信息时代以后,书信媒介搭上媒体融合的便车,扩大了传播范围,成为兼具个人化和大众化的媒介样式。在政治传播中,书信媒介既保留其作为人际交往媒介的情感色彩,又突出其作为政治思想载体的价值色彩,成为融仪式性、价值性和共情性于一体的传播样式。习近平总书记与社会各界人士系列回信将书信媒介与政治传播紧密结合,是具有政治象征意义的政民互动行为,也是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加强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基层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减少科层制传播中的信息耗损,弥补公文传播中的情感缺失。书信媒介在当代政治实践中发挥着沟通政治信息、增进政治认同、塑造政治形象的重要价值。

1. 沟通政治信息

政治系统的运行需要畅通的信息传播机制,以实现政治意图的传达,增进社会的政治协同性。政治系统与公众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政治系统借助一定的工具将系统运行信息传达给公众,公众对信息进行解读、理解并据此采取行动,同时对政治系统产生一定的反馈。习近平总书记书信传播的内容成为公众了解政治信息的重要渠道,其通过在重要时间节点对特定议题的设定,引导着社会公众对相关议题的关注,促成政治信息的传播,延伸政治话语的影响范围。

例如,在“五四青年节”“国庆节”“世界青年志愿者日”“春节”“雷锋日”“建党日”“教师节”“儿童节”等节庆日或节庆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系列回信谈论“鼓励青年奋斗”“弘扬志愿精神”“留学报国”“扎根基层”“学雷锋、树新风”“民族团结”“强军兴军”“脱贫攻坚”“关爱儿童”“参军报国”“文艺创作”“国际交流”等话题,将公众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对应的话题上,设置公众议程,实现政治信息的沟通和传递。

书信媒介短小灵活的风格使其成为传统政治信息发布方式的重要补充,其在社会互动中表现出的政治象征性在引发公众讨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治沟通的畅通有助于推动政令的畅达、政治意图的贯彻、政治动员的实施,对于政治组织建设及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增进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公民对其所属的政治系统及其中的规范、秩序和主流价值观的情感倾向和心理上的归属程度[3]。合法性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增进执政党的合法性,关键在于增进公众的政治认同。从维护政治稳定性角度来看,政治认同不仅是一个观念范畴,更是一个行动范畴,是一个由政治认知、政治情感的产生到政治态度、政治行动的形成过程。政治传播是促进个人政治社会化,形成政治认同的重要方式,其通过价值涵化过程形塑个体的政治价值观并引导个体参与政治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回信有利于增进公众的政治认同,在与青年、大学生村官、志愿者、中小学生、党支部书记、留学人员、企业家、部队官兵、文艺工作者、教师的书信对话中,通过将政治观点、政治思想等蕴含在书信内容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回信对象对政治观点、政治思想的理解与吸收。同时,也促进公众对我党治国理政理念的认知,激发起公众的政治情感,推动公众形成依附性的政治态度,促成公众政治行动的产生,取得确认政治规范、政治秩序以及传播主流价值观的良好政治传播效果。

3. 塑造政治形象

“政治形象是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给社会公众留下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4]良好的政治形象能够增进公众对政治主体的信任。政治主体通过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促进公众对于政治观点的接纳,是稳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方式。美国政治学者梅里亚姆提出“感性政治”和“理性政治”概念,认为“感性政治”是为维护权力而使用的感性的、非理性的“使人激动的东西”[5]。感性政治的情感号召与理性政治的权威力量共同为政治合法性提供有力支撑。政治形象塑造就是感性政治的范畴,通过政治祛魅的过程增进公众对于政治本身以及政治人物的情感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回信突破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基层人民群众之间的心理界限,架起有效沟通的桥梁,既能充分感知普通群众的冷暖,又能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社会公众答疑解惑、指明方向。在系列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谈论的都是群众密切关注的,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这不仅给回信对象带来精神鼓舞,又给社会各界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回信将严肃的政治表达转换成具有魅力的生活表达,语言质朴,亲切感人,涵义隽永,亲民爱民为民的形象跃然纸上。

书信媒介自古以来便在人际交流和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时的鸿雁传书不仅记录众多美好的情感故事,也是古代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传播工具。在信息时代,人们之间的通讯交流更加便捷,却也面临着注意力碎片化、价值缺失、情感淡化等诸多矛盾。作为传统媒介在信息时代的延伸,书信媒介保留着强烈的情感传播色彩,在政治传播实践中凸显出其仪式性、共情性和价值性。习近平总书记与社会各界人士系列回信坚持聚焦基层,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话题,运用喜闻乐见的语言,进行思想交流互动。这是一种情感交流行为,更是一种价值传播行为,具有强大的情感动员力、行动号召力和社会凝聚力,生动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理念。

[1] 郭蓓.融合传播时代网络舆论引导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之践行——基于共情理论的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8):56-59.

[2] 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白春仁,顾亚玲,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135.

[3] 彭正德.世界范围内农民政治认同的类型与我国农民政治认同的基础[J].政治学研究,2006,22(3):79-82.

[4] 张晓峰,张放.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226.

[5] 张涛甫.政治强人的感性魅力[J].人民论坛,2014,23(18): 40-41.

On the Political Impl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Value of Correspondence Media

WANG Song

(School of Marxism, Tianjin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Correspondence media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social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thoughts and feeling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tual, empathy and valu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letters written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since the 18thCPC National Congress, it is found that correspondence media plays the role of communicating political information, enhancing political identification and shaping the political image in the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ractice, which embodies the ruling principle of taking the people as the center.

the media of letter;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people-centered

D641; G206

A

1009-9115(2022)02-0118-04

10.3969/j.issn.1009-9115.2022.02.02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20JDSZ3152)

2021-04-18

2022-01-19

王松(1990­-),男,河北保定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传播。

(责任编辑、校对:孙尚斌)

猜你喜欢
书信媒介总书记
打分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书,最优雅的媒介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共 筑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