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建设探索

2022-03-18 07:02胡敏沪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经管类文科专业

胡敏沪

(广东培正学院发展规划处 广东广州 510830)

时代变革呼唤新文科,时代变革呼唤彰显时代特质的经管类专业。如何把握新时代经管类专业发展态势,认清国家新文科发展战略要义而抓住经管类专业发展机遇,以新文科发展理念支撑国家经管类专业建设,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意义十分重大并且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1]这为新时期经管类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此,必须深化经管类专业发展改革,创新经管类专业建设方式,将新文科战略贯穿于经管类专业建设全过程,通过新文科理念促进经管类专业科学整合、开拓创新、形成特色,这是时代发展使然,也是经管类专业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正如马克思所言:“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2](P284)为此,新时代经管类专业建设应当更加鲜明、聚焦、精准,让新文科战略为经管类专业建设赋能,推动经管类专业建设的转型式发展、创新式发展、跨越式发展。

一、在新文科背景下把握经管类专业建设

从认知的维度层面来分析,把准经管类专业建设的时空坐标是新时代推动经管类专业向前发展的前提。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3](P54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经管类专业建设是基于国家新文科战略的客观现实要求,是与时代要求同频共振、与学科发展形势合拍呼应。在此层意义上,唯有将经管类专业建设与新文科战略主题更加紧密结合、与新文科时代内涵更加深入契合,才能提高经管类专业建设的现实针对性和具体实效性。否则,经管类专业建设只能是“陈旧”的,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经管类专业建设。

立足于提升经管类专业核心竞争力来把握。专业建设,说到底是要提高学科专业核心竞争力。经管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突出地体现为经管类专业的学科特色和比较优势。以新文科推动经管类专业建设,重在提高经管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以新文科为切入视角,通过探索经管类专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涵与实质,分析研究把握经管类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构成,让新文科战略为经管类专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经管类专业核心竞争力,而且有助于推动经管类专业体系向前发展。核心竞争力是经管类专业的生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是经管类专业建设的主旋律。推进经管类专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科学把握新文科战略与经管类专业建设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关系,不断加强新文科战略对经管类专业建设的理念指导和统筹规划,不断推动经管类学科力量与专业资源的科学整合,开展学科综合性、学科全局性、学科战略性的研究,形成经管类专业建设的新兴领域和特色发展方向。

立足于经管类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来把握。面对经管类专业建设的新趋势与新挑战,把握内在规律,目的是为了正确观察经管类专业建设规律、解读经管类专业建设规律,进而用新文科战略引领经管类专业建设。任何学科专业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特定的思想基础和发展规律,对当前经管类专业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就是要将经管类专业建设从事物的表层走向深层。而这一从表层走向深层的实践过程,也是发现经管类专业建设的科学路径的过程。假如没有对新文科战略与经管类专业建设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进行深刻把握,仅仅限于碎片化的认知,则永远达不到对经管类专业建设时代特征的真正理解。总体而言,通过把握新文科战略的现实着力点,立足于内在发展规律密切联系经管类专业建设的时代趋势,解决经管类专业建设中的相关重大问题,从而不断开创经管类专业建设的新未来。

立足于经管类专业时代新人培养的内在要求来把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4]经管类专业的时代新人培养不仅是“新”的外在与形式,其本质是“新”的培养内容、理念与价值。经管类专业时代新人培养的理念与价值逻辑赋予了经管类专业建设的丰富内涵,只有立足于新文科战略的任务和目标,才能保证经管类专业建设向着正确的方向行进并取得实际成效。经管类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同向、同步问题是经管类专业时代新人培养的重要切入点,实现同向与同步就是要充分发挥新文科战略的内在力量,这是对经管类专业建设与新文科内在关系规定的科学把握。质言之,在新文科背景下,只有科学掌握新文科的思维方式与教育方法,才能不断提升经管类专业建设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才能在经管类专业时代新人培养过程中贡献专业发展的智慧与力量。

二、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的建设内涵

跨学科交叉。在新文科背景下,走向跨学科交叉是经管类专业建设的新取向。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经济管理领域分工越来越复杂化,社会对经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愈加趋向综合型、复合型。作为一种学科发展方式,新文科有效弥合不同学科之间的鸿沟,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互补机制,,形成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跨学科联动效应。正如马克思所言:“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掩盖了一切其他色彩,改变着它们的特点。这是一种特殊的以太,它决定着它里面显露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比重。”[5](P24)在此意义上,新文科恰如一道普照的光,照亮了经管类专业建设的方向,成为经管类专业建设的重要时代特质。通过超越经管类专业单向度建设的狭隘性,新文科彰显出跨学科交叉的内在力量,以内在的“融合思想力”和外在的“交叉作用力”凸显出经管类专业建设的深刻性和能动性,这就为经管类专业融合式建设开辟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融入信息技术。新文科是对新技术发展的积极回应,为经管类专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量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生产方式、社会交往方式、社会行为方式等均呈现出全新的面貌。通过融入信息技术,激发经管类专业建设的新思想、新方法,探索经管类专业建设的新特点与新规律。新文科打破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形成新的发展空间,即智能化空间。这一智能化空间为经管类专业建设提供信息技术载体与平台,形成理念、内容、机制等多维度上的技术变革,实现经管类专业建设的自我革新和与时俱进。质言之,随着新文科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载体、新工具,为经管类专业建设带来新机遇、新挑战,并从方式方法层面推动经管类专业建设围绕信息技术形态完成动态化调整和创新性发展,进而实现经管类专业建设主动适应新文科战略需要和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时代变革。

整体性视野。新文科注重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着力构建一种系统性、整体性的学科专业体系。在此视域下,经管类专业建设不再囿于某一专业局部、某一专业侧面、某一专业层次,而是形成一种整体性的宏观视野、站在更高的专业发展角度,从整体性、立体化层面上去思考和研究经管类专业建设。进而言之,在新文科视域中,学科专业发展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是对特定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发展的整体把握与综合反映。经管类专业建设的内容和发展方式就深刻地体现于社会经济与管理的总体联系之中,经管类专业建设的时代特征就是这种整体性视野的集中体现。为此,坚持整体性视野的观点和方法,不仅可以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经管类专业建设,而且有助于深入理解经管类专业建设的复杂性构成以及内在构成要素的整体统一性。

内涵式发展。深刻把握国家新文科发展战略是加强经管类专业内涵式发展的时代空间坐标。经管类专业的内涵式发展,是相对于经管类专业外延式的数量、要素、空间、规模增长而言,其重要在于促进经管类专业内在质性、内在竞争力的丰富和提高,这也是从多方面促进经管类专业的社会功能作用不断有效实现的过程。在新文科背景下,要用好新文科这个重要发展模式,把准新文科融入经管类专业建设的切入点,推动经管类专业内涵式发展,使经管类专业的内涵式发展与新文科发展战略同向同行、互动融合,形成一定意义上的专业建设协同效应。从更广的视域分析,在新文科战略的特定场域中,经管类专业的内涵式发展需要不断跨越传统专业发展意义上的功能界面,必须充分发挥新文科战略对经管类专业建设的价值引领作用,把新文科发展战略融入经管类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且持续转化为经管类专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实现经管类专业内涵式发展应有的深度与广度。

问题导向意识。马克思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6](P203)新文科具有强烈的问题导向意识,就是要求坚持以时代问题作为经管类专业建设的逻辑起点,把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作为经管类专业建设的自觉意识。坚持具体问题导向,这就是新文科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经管类专业创新发展的本质要求。在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的建设发展需要直面学生的思想困惑,不回避现实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尖锐问题与重大问题。通过深入探索研究理论问题,深层回应解答经管类专业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独立提出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为此,生成以问题为导向的意识是经管类专业发展的重要内涵,这从根本上构筑起经管类专业不断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建构出更富现实针对性与实践容涵力的专业建设方向。

彰显中国特色。新文科不仅要求跨学科性、技术性、整体性等,而且要求彰显中国特色。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需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发展经管类专业需要彰显中国特色与中国气派,这既是基于不同国家的现实比较优势,而且是基于提升国家主体的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毋庸讳言,中国特色与中国气派一旦缺失,便不能形成社会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全方位、深层次自信,并且没有经管类专业的繁荣兴盛,便不会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实力。为此,以新文科理念推进新时代经管类专业的新发展,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注重专业发展的历史延续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与中国气派的经管类专业体系,而这也是在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建设要致力实现的目标与愿景。

三、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的发展路径

新文科推动经管类专业建设方式转型发展,是对经管类专业建设方式的系统升级和整体结构优化。这一科学理念方式的建立促进经管类专业建设的高效化、内涵化、科学化。在新文科背景下,唯有在深刻领会把握新文科战略赋予经管类专业建设强大动能的基础上,并实现新文科战略与经管类专业建设的联动与共生,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推动经管类专业建设向纵深发展。

坚持专业体系的创新性,建设有高度的经管类专业。立足新文科,探讨经管类专业建设的创新化与科学化,至关重要的就是防止经管类专业建设的简单化、片面化与抽象化。推动经管类专业体系的创新化发展,往往会涉及到“创新成什么样的专业学科”以及“怎么创新这一专业学科”等基本性问题。前者指涉创新化发展的预期结果,后者指涉创新化发展的路径选择,而两者的关系也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厘定和廓清创新化发展的前提基础。具体而言,在新文科的意义层面上,经管类专业建设应该将“为知而知”的探索创新精神与“经世致用”的务实理性品质有机统一起来,既注重经管类专业理论逻辑、研究范式等基础性创新,又高度关注世界经济格局发展调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新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充分彰显其独特的理论意义与实践领域,进而建设有科学高度的经管类专业。

推进专业发展的科技化,建设有硬度的经管类专业。融入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是新文科的重要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言:“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7](P1003)当前,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科技的发展,经管类专业建设呈现出科技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在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建设与网络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呈现出开放性、可视性、交互性、虚拟性等发展新特征,促进经管类专业建设的载体形式、呈现方式、互动空间、话语形态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质言之,在新文科视域中,准确而全面的认识经管类专业建设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是建设有硬度的经管类专业的前提与基础。一方面通过新技术融入经管类专业建设,实现知与行之间的有机联结和融汇贯通;另一方面通过新工具提高经管类专业建设主观能动与客观现实的互动生成效率,实现经管类专业建设的科学预见、超前反映,从而推动经管类专业建设科学内涵的持续拓展和不断深化。

推动自觉根植生动实践,建设有深度的经管类专业。在新文科背景下,实践是学科建设之本,也是专业建设之本。对于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经管类专业而言,根植于现实生动实践更是时刻都不能离开的发展根本。当前,哲学社会科学要根植社会实践、要理论联系实际、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是新文科战略的重要内涵。基于此,在新的起点上,必须推动经管类专业建设自觉根植社会生动实践,建设有现实深度的经管类专业。为此,需要在经管类专业建设中强化关注社会实践、根植社会实践的意识,让经管类专业建设从社会现实具体实践中获得生命活力。进而言之,自觉根植生动实践,还需要强化问题导向意识,这里的问题既包括重大理论问题,也包括现实方法问题、现实技术问题、现实机制问题等。这些各种各样的问题,实质上是经管类专业建设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发展突破口,是经管类专业不断走向透彻与成熟的现实生长点。为此,经管类专业建设需要强化时代站位、坚持现实问题导向、秉持强烈的现实关怀、自觉根植生动实践,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厚重的概括力建设有深度的经管类专业。

注重专业发展的宏微并重,建设有向度的经管类专业。在新文科背景下,宏观与微观是相对辩证的范畴,对于经管类专业发展而言,宏观与微观同等重要。在一定意义上,宏观给经管类专业建设以开阔的视野、整体性的思维;而微观给经管类专业建设以精致细密、精确深入。具体而言,经管类专业建设存在于哲学社会科学大系统中,既是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受制于哲学社会科学大系统的发展变化。若游离于哲学社会科学大系统,经管类专业就失去其存在的社会价值意义,便没有了学科运行的基础。由是观之,经管类专业建设需要宏观的向度,如此明晰经管类专业建设的“总画面”,从而实现对经管类专业建设的总体性把握。同样,经管类专业建设需要微观的向度,如此生成具体、细致、精妙的过程。通过对新文科的宏微并重这一基本原理的掌握,才能实现经管类专业建设的实效性。概而言之,经管类专业的建设既需要宏观层面拓展的向度,也需要微观层面开掘的向度,只有精准把握经管类专业建设的宏微并重,才能建设有理论与现实向度的经管类专业。

增强专业发展服务社会能力,建设有黏度的经管类专业。解决现实问题、服务现实社会是经管类专业建设实践的起点。在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关注现实经济社会问题、探求社会经济管理运行规律,与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紧密衔接,嵌入、融入具体社会服务中。作为新文科的内在要求,服务现实社会不仅展开于经管类专业建设的整个过程,而且内在于经管类专业创新发展的各个方面。经管类专业通过服务社会并创造社会价值,由此确证专业存在的社会意义。从更广的视域分析,通过从学科自性导向转为服务社会导向,让经管类专业建设主动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聚焦于前瞻性、对策性研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高端引领,进而建设有黏度的经管类专业。

贯穿系统化专业建设理念,建设有广度的经管类专业。整体性视野、系统性思维是经管类专业建设应有的现代性发展思维,是回应经管类专业建设的时代发展困境、提升经管类专业建设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在新文科背景下,系统性思维改变学科专业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片面、零散的模式,对经管类专业建设的本质属性、价值目标、社会功能进行整体视野上的审视与考量,以一种整体性、总体性、协同性、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创设经管类专业建设的现时形态。在实质的层面,将经管类专业建设放置于社会经济管理大系统中进行科学审视,从多维度层面形成系统性的理解与认知,促进经管类专业建设系统结构的有机统一,以实现经管类专业的整体性结构最优化。简言之,只有在经管类专业建设过程中贯穿系统化、整体性理念,将经管类专业建设视为一个相互衔接、有机统一的系统化整体,才能形成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经管类专业体系,实现经管类专业建设的最佳效能。

提升专业发展的国际视野,建设有气度的经管类专业。世界因交流而精彩,文化因共享而丰富。基于新文科的发展要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与中国气度的经管类专业,必须树立起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向世界推介中国经管类专业发展,让世界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进而言之,经管类专业建设要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围绕新文科发展战略,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智慧、中国气韵的发展理念与主张,增强经管类专业建设的国际影响力与塑造力。为此,经管类专业建设的国际视野不断丰富与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世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恒与变的结果,是中国经管类专业不断走向成熟与圆融的重要标识,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内在价值不朽的深度体现。概而言之,新文科深蕴着醇厚的中华历史文化内涵,承载着经管类专业建设的公共愿望与期许,表达了世界经济管理发展范式的新气度、新主张,实质性地提升了中国经管类专业的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经管类文科专业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豆文科作品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孙文科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