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2-03-18 07:02郑英玲孙秀莲刘婷婷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校企幼儿园幼儿

郑英玲 孙秀莲 刘婷婷

(黑龙江工业学院 黑龙江鸡西 158100)

国家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迫切要求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整体质量。在政策方面,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并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发展学前教育,2010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其中重要保障措施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 2010年11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2];2011年9月财政部、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3]; 2012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颁布了《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4],《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5]和《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6]等系列文件,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同时也使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整体素质成为一项必要而紧迫的任务。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相关专家、学者、教育管理者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的借鉴,切实解决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提升所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提升现存问题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欠缺。教师只有相应的实践技能,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效提升,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现实是很多实践课教师都没有幼儿园教学的实践经历,所以对学生不能进行相应的指导。比如在相关教法课程中,长期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都是自己想象幼儿的语言和行为,对幼儿的了解也仅限于书籍和幼儿园的一些优秀课件的观摩上,但实际上,幼儿园课堂中存在很多具体问题及不同年龄段幼儿在智力、语言、行为方面发展水平的不同,教师都不能准确把握。比如,在幼儿语言发展这门课程中,存在很多教师在确定某篇幼儿文学作品的教学目标时,对大班、中班、小班学生的年龄、智力、语言等发展水平的分界线掌握不准,导致教学目标拟定得不准——目标拟定得过高或目标过于简单。所以说实践课的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导致其在授课过程中理论讲解不能和教学实例相结合而使授课内容略显空洞,导致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是只知皮毛,并不精通。实践课教师实践能力不强是制约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要想切实改变这一状况,必须提高实践课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落实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切实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措施。对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这一块历年专家学者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具体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是,对校企合作模式必要性的论述。二是,校企合作模式具体的实施措施: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协同研发课程、互相邀请开展讲座交流研讨、共同申请专项课题、共建实践基地、开展技能培训和考证工作、聘请幼儿园骨干教师来校授课和指导等一些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一是,教育实习目标简单化、过程形式化[7]。二是,实习指导教师缺乏指导经验,对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不能给予全面、科学、高效的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三是,缺乏足够的、合适的教育实习场所。目前制约实习顺利进行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实习场所的缺乏。很多幼儿园不愿接收学生实习,怕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且,教学对象——幼儿的年龄很小,自理能力很弱,自我保护意识很差,出于安全的考虑,幼儿园也不太愿意接收实习生[8]。四是,学生在入职初还得进行二次培训,才能达到符合教学的标准,造成了教育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近些年针对存在的问题也在进行积极的改革,大力提倡校企合作,增加学生见习、实习的学时,开启了学校、政府、幼儿园“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措施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改革,那么改革还必须依靠地方幼儿园的力量,尤其在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这一块必须有幼儿园老师的指导才能切实得到提高。那就必须改革双方合作的模式。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提升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专业教师[1],但有些科目并非专业出身的教师来承担,比如,幼儿文学课程、幼儿语言教育、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师最好是具有中文专业基础的教师来从事,再比如,音乐课程的教师、美术课程的教师、舞蹈课程的教师都不全是学前教育专业出身,这些教师以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专业教师也同样存在实践能力欠缺或不完善的问题,那么针对这种现状可通过如下途径切实提高实践课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能有效指导学生,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和效果,最终达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为了提高承担实践课程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这类课程的教师在授课前的某学期到当地幼儿园或者幼教机构去真正做一学期的幼儿园教师,去感受一下幼儿的智力、语言、行为发展的水平和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具体特征,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和规律。只有做到了亲身实践、亲身感受,才能在教学中根据幼儿园的实际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为教学提供依据。

在教师到幼儿园去实践的这一学期,学校一定要在制度上给予这些教师一定的保障,比如,去实践的这一学期这些教师就不应该再承担其他的教学任务,但同时要给予相应的学时记录及课时费,将此类实践纳入到挂职锻炼及年度考核、职称评审中。这样就可以解决实践教师的后顾之忧,才能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园教师的实践工作中去。

在保证实践课教师在固定学期去幼儿园实践之后,还应该要求其不定期地深入到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中去更多地了解幼儿及幼儿教学。经过这样的实践锻炼,实践课教师在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上课指导时才能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地去指导学生,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能将所学和实践相结合,所以一定要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需要实践课教师实践技能的传授和引导;另一方面更需要一个平台去强化和检验,最好的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方式就是到幼儿园中去见习、实习实训。近些年来高校一直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在这样做,但在实践中幼儿园一方一直是处于配合的角色,实习的时间、实习的班级、幼儿园的带班指导教师等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笔者认为:有条件的高校最好能建立一所附属幼儿园,这样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随时到幼儿园中去观摩、见习、实习;没有条件的高校应该与地方某所或某几所幼儿园建立一种长期合作关系,保证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到幼儿园中去观摩、学习及顶岗锻炼,这样既方便了实践课教师的实践,而且通过这种工学交替,更能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高校与幼儿园的这种合作能长期、稳定推进,必须用制度加以固定,才不至于将好的教学改革建议流于形式。

(三)编著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编著是各门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笔者建议编著一套和幼儿园同步的各个学科的作品集。

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中,如,美术、音乐、舞蹈、幼儿文学及各科教学法都需要大量的教学作品及案例来进行分析,为了让学生在见习、实习中及参加工作时快速进入角色,可以深入各幼儿园,对幼儿园中使用的教学作品按照小班、中班、大班进行作品汇编,比如,《幼儿园文学作品汇编》,那么在幼儿文学作品课程、幼儿语言教育课程及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中就可以使用这本汇编集作为教材的补充,用来做具体的作品分析。因为作品案例是来自于幼儿园,所以使学生对于幼儿园及幼儿进了一步,不用再受限于教材年年固定的幼儿文学作品案例了,更能与时俱进,更能与幼儿园同步了。而且在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对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提前进行分析、讨论,必要时还可以请教幼儿园教师,找到解决教学问题更好、更优的方法。

(四)完善学生见习、实习的实践模式。在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需完成原有的任务的基础上,要增设几项任务,如,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语言、智力、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进行跟踪记录,形成教育案例,然后围绕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反思教育教学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中揭示出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最后,将此案例整理成案例集锦,作为教学和科研的材料保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掌握幼儿的第一手资料,便于学生快速、全面地了解幼儿,从而在教学中找出适宜的教育方法。同时也便于实践课教师利用这些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做案例分析,而不是枯燥地使用一些固定的案例来指导学生。通过对学生见习、实习任务的完善,定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积累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

(五)建立合作互赢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往高校与实习基地或地方幼儿园的合作,偏重于一边倒,即几乎是高校一味地向实习机构“索取”,寻求地方幼儿园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幼儿园教师的指导等。双方合作动力不足,相互之间沟通与合作较为松散,特别是职前培养合作中往往高校是积极的推动者,幼儿园仍是参与者、配合者。在校企合作中,幼儿园很少在合作中获得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效益,也就是说在校企合作中没有保障幼儿园的利益。笔者根据调研,改进并完善了现有校企合作方案,双方达到了互惠互利的效果。

1.聘请幼儿园骨干教师来高校授课。可以和幼儿园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长期聘请幼儿园骨干教师到校授课、指导实践教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有着丰富的幼儿园教学经验,尤其对一些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能够机智、灵活地处理,对一些特别活跃的幼儿、一些比较内向的幼儿及一些个性鲜明的幼儿有着行之有效的教学及管理方法和经验,在授课的过程中,对我们的实践课教师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对学生来说通过明确、具体的指导更能在入职后快速进入角色,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一些不能到高校课堂内指导学生实践课程的幼儿园骨干教师,可以采取在智慧树平台建课的模式来授课,幼儿园老师在有空的时间或者直播课程或者录播课程,学生将作业上传至平台,这样可以在这些教师有时间的时候给予有针对性地点评和指导,这既不影响该教师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又保证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课程的有效指导。

2.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可以广泛听取幼儿园管理者及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聘请幼儿园管理人员及幼儿园骨干教师参与到其中,协助高校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未来幼儿园所需的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输出人才,这样就解决了高校培养的幼教人才与市场所需脱轨的问题。对于幼儿园中必须开设而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计划中未列出的课程,双方可以共同开发,如,幼儿园玩具设计与手工制作课程、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等,可以利用幼儿园的教学资源及师资力量来共同开发完成。

3.高校与幼儿园共同进行科研项目的研发。高校是教育资源、科技资源、人才智力资源的集中地方,高校教师又具有进行科研项目研发得天独厚的条件:高校教师学历较高,不仅具备扎实而广博的知识,对所教学科还有透彻的了解、深入的研究,又能博采相关知识,在高校中又具有搞科研的客观条件和搞科研的学术氛围,所以很多高校教师成为了所教专业的学术领路人。所以我们可以发挥高校教师善于搞科研的长处和幼儿园教师共同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因为虽然高校教师在科研方面有优势,但一切研究都是要通过实践来进行检验的,所以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科学研究离不开在幼儿园中的实践,以及发现幼儿园在实践中管理、保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校教师正弥补了幼儿园教师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而幼儿园教师正发挥了其实践能力较强的长处,这样就完美地将高校的理论知识与幼儿园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在了一起,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达到了两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伙伴关系,达到了双方共赢的目的,也为幼儿园所缺乏的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做了储备,提高了幼儿园教师的理论和科研水平,对幼儿园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4.高校可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高校可以发挥其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的优势,为幼儿园教师提供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如,育婴师、营养师、奥尔夫音乐教学、蒙氏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心理咨询师考试培训等;也可以让幼儿园教师入高校学习,为其学历的提高提供平台等。通过这样的互惠互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园的合作才能是平等、共赢、稳定、长效的。

三、校企合作的有效实施

很多专家学者也都提出了一些高校与幼儿园合作的措施和举措,但是这些比较好的措施和举措因为没有制度、经费的保障,所以很多合作都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比如,落实高校聘请幼儿园教师来校授课,比如,相关实践课教师到幼儿园实践一学期,比如,高校与幼儿园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比如,编写校本教材,等等,这些措施的落地必须要有制度和经费的保障,否则也仅仅是喊口号。所以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与幼儿园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协议中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及具体的合作项目。合作协议签订后高校应制作一份与幼儿园合作落实情况责任表,明确具体的事项及负责人,避免制度完善,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发生。

其次,对于协议中涉及到的受聘幼儿园教师的薪酬,去幼儿园实践的高校相关教师的工作量、工资待遇、考核标准都应在具体的文件中明确并落实。

有了制度的保障,就使工作有了约束性和指导性,保障了好的措施的施行,只有高校和幼儿园合作协议的落地、施行,高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才能真正提高其实践能力,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结语

终上所述,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一方面要靠任课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要靠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之间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只有这两个措施双管齐下才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实践人才的必由之路。通过上述两方面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使其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掌握的实践技能更符合幼儿教师专业的岗位要求,为以后的幼教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校企幼儿园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