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的问题分析及路径研究

2022-03-18 08:14胜令霞李明宇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课红色思政

胜令霞, 李明宇

(1. 河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2. 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8)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积淀起来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革命精神的凝练和升华,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教育价值。红色文化本身就是整个中华民族和当代中国各族人民的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它蕴含着丰富多样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文化内核,对于中华民族的长足进步和中国社会的深远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与作用。将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进而完善小学思政课教育体系,对引导小学生形成优秀的品德,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我国红色文化的优势,探索新的时代背景下能够依托优秀红色文化,大力发掘、开发和利用我国的红色文化,增强小学思政课的多样性、开放性及教学活动的体验性,将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是实现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如何更加有效地将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的形式,使得红色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小学思政课,对丰富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课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分析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文化(culture)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使所有人都信服。从较为宽泛的视角来看,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指一个群体或者一种团体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较长时间的社会历史进步与发展过程中积累和形成的[1]。在某种程度上,它意味着一种稳定的秩序或一种潜在的共识。简而言之,文化其实是由人类这一群体所创造的独特的具有较强社会性质的产物。文化虽然产生于物质,却又不受任何物质的限制,在人类社会中不断发展演变和传承,其形态和类型多样,包括但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民族或者社会的历史地理、生活方式、思维表达方式、传统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与价值观念。在中国社会中,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心中是一支红色政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可以代代相传的红色文化。所以“红色”一词具有强烈的政党色彩,通常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与在伟大斗争中凸显的革命色彩。红色在中国不仅寓意着吉祥、如意,也代表着热烈的激情与昂扬的斗志,我国的国旗、党旗等象征国家性质、政党性质和社会性质的标志均以红色为主色调,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性质。

红色文化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而言,红色文化就是指世界上有关国家在其开展社会主义运动并且在进行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总和[2]。狭义而言,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组织与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了实现革命的胜利、社会的进步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无数次革命斗争与改革开放建设中所积累与创造的重要物质与精神财富,有较强的创造性、先进性与群众参与性[3]。本文在进行相关研究与论述的过程中,主要以狭义层面的红色文化为准。

综上,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就是指经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在无数次政治斗争和革命实践中所不断创造和发展表现出的一种具有伟大性和斗争性的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经过历史的洗礼与社会实践的考验,被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不断传承与弘扬,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的物质与精神总和[4]。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功能

目前,红色文化主要是通过红色文化资源来凸显,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正确认知是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的关键之处。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国家建设与现代化改革等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丰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总和,对于传承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价值与社会意义,同时也较大程度地丰富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5]。所以小学生思政课教育是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教育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充分利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文化认知功能、情感认同功能、价值引导功能与社会实践示范功能才可以真正实现其育人的价值。

“文化认知是文化以某种方式和途径进入社会成员心理结构中,形成某种特定的认知图式”[6], 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在学校里通过充分地运用课堂内外的各种手段和方式将某种红色文化资源所体现出来的红色精神传递给学生,学生接触、了解这种红色文化并使其内化成一种较为稳定的认知,进而使其外化为自身在社会实践中所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与准则。

而情感认同功能是指从主体的主观情感出发,让小学生在对红色文化认知的基础上自主地了解并认可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使自我的情感与红色文化之间产生共鸣并能够自觉地从其中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与文化内涵。小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情感认同,不仅能让他们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而且有利于激励他们的昂扬斗志,争当新时代的红色新青年,励志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当代中国伟大民族特色的从事社会主义红色事业的优秀合格红色建设者和可靠的红色接班人。

只有在对红色文化有了正确认知和情感认同之后,才能引导小学生深入思考红色文化的正确价值观念,帮助其在初期教育阶段形成正确、健康的三观。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厚底蕴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对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正确认知,促使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主人翁意识,自觉把自身发展、社会进步与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红色文化资源的功能并不仅仅局限于理论认知层面,还具有较强的实践引领功能,利用革命英雄的英勇事迹及其高尚的人格、品格吸引小学生,使小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将革命英雄作为学习榜样,从而树立自己人生奋斗的目标,实现自我价值。显而易见,榜样力量在小学生的思政课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将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小学生思政课不仅有利于为小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思想基底,而且较为符合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要求与客观规律。

红色文化资源的四个基本功能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既层层递进,又相互渗透。要想真正完整地实现它的四个重要功能,必须准确地把握好红色文化资源与小学生思政课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积极地探索将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到小学生的思政课教育之中的有效路径,更好地促进小学生传承红色精神、形成良好品德、培养高尚品格。

(三)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思想品德包含着复杂多样的组成元素与要素,是一种涵盖多种文化精神与思想的综合系统,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与引导性,在需要进行价值判断与选择的社会行为中,通常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是一个人的思想倾向、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的总和[7]。思想品德教育是指引导人们感知与了解具有社会价值与时代价值的社会意识形态,将正确的思想品德与价值观念内化为其认可与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规范,进而促使人们开展有益于提升个人价值与社会整体价值的相关活动[8]。学校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思政课教育更是学校德育的重中之重。开展小学生思政课教育的目的重在提升小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从上文提到的两个概念的含义出发,可以定义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即依据社会的思想道德准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通过思政课及课外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从而使其达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的过程。

(四)小学思政课教育对象的特点

小学思政课教育对象的主体为小学生,由于小学生群体与其他成长阶段的学生群体具有鲜明的差异之处,所以在对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教育的现状问题分析与路径研究时,必须充分考虑该群体在认知能力、智力水平以及身心状态等方面的特殊性。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与思想品德形成的初期阶段,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在此关键时期思想品德教育的成功与否对于小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三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尊重社会实践的客观规律,任何超越客观规律的社会行为都无益于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注定走向失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其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小学生的思政课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低学段小学生的特点是,理解能力有所欠缺,认知能力水平有限,对于理解相对抽象的红色文化较为困难,所以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要符合低年级小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而在中期学段的小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文本能力,可通过专题学习形式与较为多样的方式学习红色文化。高学段的小学生则有了一定的文化沉淀和认知能力,对红色文化精神的感知与理解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对于该学段的小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应当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生思政课要充分考虑利用小学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的特点,开展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提升各学段小学生的思想文化水平,发挥红色精神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生思政课的意义

红色文化教育在小学思政课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通过对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意义的剖析,有利于提升社会整体对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的重视度与关注度,进而形成社会合力不断完善小学生思政课教育体系,提升小学生整体文化水平。

(一) 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生思政课对国家层面的意义

红色文化具有较强的政党色彩与群众参与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创造的优秀价值观念和坚定理想信念,以及崇高革命精神的高度凝炼与升华,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教育价值。将红色文化运用于小学生思政课教育中,能够培育新一代热爱祖国、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是坚定“四个自信”面向未来的必然要求,也符合红色文化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开发的基本要求。

(二)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生思政课对社会、学校层面的意义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精髓,是对我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承载着无数革命英雄的伟大精神,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文价值,是开展小学思政课教育的重要素材与资源。红色文化是我国独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理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增强社会凝聚力、形成社会合力,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在新时代背景下,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促进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生思政课,增强小学思政课活动的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和体验性,切实探索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丰富小学思政课程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校通过开发与利用特色红色文化对小学生进行思政课教育是对德育理念的创新与丰富,有利于完善和拓展现有的校园德育制度体系。

(三)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生思政课对小学生成长层面的意义

红色文化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政治支持和正确领导下,经过伟大的人民革命斗争和改革实践不断地与时俱进,进而发展产生的一种富有创新性和极具创造性的文化成果,是继承中华民族先进精神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意义。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既是思想引领、历史传承,又是新时代德育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将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教学中,能够培养小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意识,进而促使其树立正确三观。将红色文化运用于小学思政课教育中,能够营造一个学习红色文化的良好环境,有利于其接触、理解和感触红色文化的内涵,培育其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伟大品格,进而引导小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艰苦奋斗、勇于承担历史使命的责任心。红色文化是学校德育的优质教学资源,将其融入小学生思政课教育对于增强小学生群体的集体意识、民族意识与家国意识,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至关重要。

三、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的现状分析

1981年思想品德课程开设以来,我国的德育教育改革在理论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形形色色的外来文化不断传入,其中不乏一些不良思潮对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其中红色文化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缺失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目前,中小学的思政课教育主要是以教师“灌输式”的说教形式为主,而且红色文化教育在其中的占比较少,严重影响了思政课教育的效果。有一些地区片面追求升学率,部分学校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视为“副科”,更加挤压了红色文化教育的存在空间,使得其在小学思政课中发挥不了应有的德育作用。

(一) “重智轻德”的教育现象

中国教育体系中“重智轻德”的问题由来已久,“唯分数论”产生的社会不良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一些地区、一些学校对红色文化教育严重轻视,导致了一系列负面的教育问题与社会问题。在中国不断融入世界的过程当中,我们所要面对的社会问题愈加复杂,而红色文化教育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关键作用。如果教师教育学生采用“重智轻德”的方式,即使学生成绩优异也可能为他们的终身成长与发展埋下隐患。因为“重智轻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可能目光短浅,视角狭隘,未能养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变成一个“问题少年”,对于整个社会来讲贻害无穷。目前,红色文化教育在小学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较为欠缺,红色文化教育理念淡化现象较为严重。在新时代的德育教育改革中,重视和提升德育水平是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德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要重视避免“重智轻德”的现象出现,为培养有牺牲奉献精神、有社会责任感和有历史责任感的有志青年打好基底。

(二)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教育的内容单一

总体来看,我国的红色文化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尤其是部分地区红色文化更为多样,其彰显的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更为深厚,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可以给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当今社会中,尽管某些具有独特价值与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受众较广,但其在当地小学思政课教育中的运用较为缺乏。另外由于各地对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能力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且由于部分地区对应试教育过分注重,对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教育过于忽视,进而导致对红色文化的运用往往只停留在书本、课堂上,未能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教育的方式单一

当前,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教师在传授红色文化时往往采取灌输枯燥的理论知识为主,严重削弱了小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体验感,使红色文化丧失了润物细无声的心灵滋养作用。部分学校开展的关于红色文化的主题活动,具有较强的形式主义特征,未能使学生真正地深入了解党史、国史。此现象折射出部分小学德育体系不够完善、实践能力弱,运用红色文化的方法与路径较为单一。部分教师将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教育的方式过于陈旧与落后、创新能力较弱,降低了红色文化教育的趣味性,不利于提升心智不够成熟的小学生群体对红色文化的接受度和理解度。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知识轻实践的弊病,甚至为了教书而教,缺乏必备的师德与责任心。在红色文化教育中敷衍了事,未能使红色文化有效地融入小学生的生活,引导其树立对红色文化的正确认知。

(四)红色文化在小学思政课的运用效果不佳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德育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对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红色文化也在融入小学思政课的教学活动中。但从目前来看,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丰富精神财富凝聚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的运用,在我国小学思政课教育中的实践效果并不明显。导致小学生群体对红色文化的了解较少,接受度与传承度不高,严重限制了红色文化在小学思政课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四、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的有效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红色基因”是一种长期以来被传承的、崇高的理想信念。红色文化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是小学生思政课教育的优质资源。红色文化在小学思政课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将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教育中,是新时代小学思政课教育和弘扬红色文化、传播主旋律的内在要求。

(一)重视红色文化资源,普及红色文化教育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践过程当中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红色文化,留下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红色文化遗产,为我国小学思政课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教育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时代条件。根据我国中小学的德育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理应加强学校层面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引导教师积极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式,提升其对地区红色文化的运用能力,打造更加符合小学生群体的德育教学内容,切实发挥我国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既要增强小学生对红色文化基本知识的了解,又要引导其在生活中认真实践、学以致用。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节日期间,应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集体教育活动,增强小学生群体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与了解度。

(二)依托地方红色文化,打造校本特色教材

教师要以小学思政课为教学主阵地,多方面、多渠道地深入发掘地方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结合学校实际,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依托本地红色文化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的有效路径,遴选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从而让学校思政课成为小学生体验生活、培养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利用当地高品质且独特的红色文化,各小学可以与当地政府、红色文化研究室齐心协力打造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德育体系。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一些研究红色文化或专注于德育教育的专家、学者,根据本地区红色文化的特色,筛选适合小学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的相关材料,并对其加以整理和编纂,供小学生群体学习使用。在后续的教学当中,教师利用专业的红色文化校本教材进行德育教学,引导小学生群体积极学习红色文化,继承先辈们的优良革命传统,弘扬优秀的革命精神[10]。

(三)发掘地方红色文化价值,发挥红色基地育人功能

开展小学生思政课教育活动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要更加注重对小学生群体的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开展相关红色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实现地方红色文化与小学思政课教育的有机结合具有关键作用。组织小学生群体亲身参与红色教育的实践活动,符合其在此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也更有利用小学生将相关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从而切实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组织小学生群体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不仅能够发掘相关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而且能够较为充分地保障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得以实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学校应当积极调研当地红色文化,认真部署与安排类型多样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切实可行的红色研学旅行,引导小学生群体自主学习革命英雄的高尚品格与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11]。

(四)利用多媒体与“互联网+”,实现红色教育方式创新与资源共享

随着互联网、现代化多媒体的兴起和发展,“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与思考方式。在学校层面,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发掘红色文化的价值,增强红色文化资源共享与运用能力。在教学层面,教师要借助互联网努力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式,为小学生群体及其家长定期推送一定数量的优质红色文化。开展难度适宜的线上红色文化知识竞赛,增强小学生群体了解相关红色文化的自主性[12]。总而言之,学校应积极融合线上与线下的红色教育活动,使得红色教育方法与形式更为便捷多样,更加符合德育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切实帮助小学生群体学习高尚品格与英雄气概,从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三观。

五、结语

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的研究符合小学思政课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能够进一步增强社会共识,促进各方社会主体对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的重视与资源投入,不断完善小学思政课教育体制与机制,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用,培养更多品格高尚、人格完整、思想崇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思政课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