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体现“情”“理”之美

2022-03-18 08:25◎傅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情理交融细节

◎傅 明

“情理语文”是一种教学主张,即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从“情”和“理”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情”和“理”,注重课堂生成中的“情”和“理”,让师生沉浸在情理交融的课堂中,实现文本、教师、学生的多维碰撞,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抓住语文的“情”和“理”,是我们培育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

一、以“情”明德,感受语文的人文之美

情,让我们体会语文的情感之美,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充满人情味的学科。学习语文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体会文本之情,作者之情,进而引发我们作为阅读者的读者之情,在各种情感的交织中,实现对文章的深度理解。

课文《慈母情深》是梁晓声先生写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中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令人动容。在备课时,笔者充分挖掘文本之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板块:1.《游子吟》古诗导入;2.词串朗读,生字书写;3.浏览全文,概括填空;4.品味关键句,写出心里话;5.补充背景,情景重现;6.练笔扩展,用行动表达爱。在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关键句,感悟母亲的瘦弱、疲惫、辛劳、贫寒和通情达理,并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课本剧,重现母子在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噪声中的对话。学生的配乐表演让人潸然泪下,师、生、文本的情感水乳交融,让学生既感受到母爱的深沉和伟大,又发自内心地感悟到孝道的重要。在情的感悟、交融和升华中,课堂实现了传承孝道,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目标。

名师们也非常注重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孙春成老师执教《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时,首先运用视频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接着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祥子冒雨拼命拉车的片段,让学生体会到祥子奋斗的不易。有了这些铺垫,当孙老师引导学生朗读祥子的车被宪兵抢走后祥子的独白时,学生们自然就融入了祥子的角色。“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凭什么?他喊了出来。”孙老师指导学生分别用深沉法和激情法朗读,并且自己示范表演朗读。当用激情法朗读时,孙老师带着哭腔,声音高亢沙哑,语速较快,狠咬“欺侮”俩字,用几个“凭什么”控诉着那不公平的旧社会,最后绝望地呼天抢地面对黑板捶打![1]精彩的表演,动情的呼喊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赢得听课老师们的热烈掌声。小说之情,人物之情,师生的激情,以及听课老师们的共情交织在一起,充分体现了语文的情感之美。

二、以“理”明法,体会语文的理趣之美

理,让我们探究语文的理趣之美,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语文作为母语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思等技能。这些体现的就是语文的“理”。

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之情,更要引领学生品悟文本之理,学习写法之法。比如课文《慈母情深》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关注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梁晓声是怎样通过细节表现母亲的深情的。文中“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一个“龟裂”用得何其形象,既表现了母亲长期劳作的付出和牺牲,又暗示了母亲生活处境的艰苦和贫困。在教学时,笔者先出示龟裂的手掌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龟裂的含义,接着笔者让学生关注其中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并感悟细节背后隐藏的信息:龟裂的手指代表了母亲的辛劳;毛票,还揉得皱皱的,代表了家庭的贫困;尽管如此困难,母亲还是毅然决然地掏出自己仅有的钱,支持儿子学习,体现了母亲对“我”深厚的爱,真是慈母情深啊!在理解的基础上,笔者让两位学生上台表演,并让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加深对文章理解的同时,也进一步品味细节描写,学习语言运用。

又如课文《老王》的一个教学重点是感受杨绛先生平和隽永的语言风格。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先生笔下变得具有巨大的表现力。课文第8自然段“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一个“镶嵌”用得何其形象,让老王因病入膏肓而身体僵直的情态跃然纸上,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老王临终前仍然坚持送香油和鸡蛋的善良和质朴,读来平静中有悲哀,同情、感动、辛酸等情感交织在心中。笔者在引导学生品味作者这种用词炼字的方法后,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做到了以理明法,以理促情。

三、构建情理交融的语文课堂

深圳市龙岗区王中意名师工作室就把“情理语文”作为工作室的名字。正如王中意老师所言,文字的情,语文的理给我们提供了语文教学的重要角度。我们在备任何一节课时,都可以从情和理的角度来思考。从情的角度出发,我们该思考怎么挖掘文本中包涵的情感,怎么融入学生的情感,以及怎么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互相交融;从理的角度出发,我们该思考怎么探索文本中寄托的道理,怎么让学生明白文本之理,以及怎么让学生自己的理解与文本之理融合。[2]“情理语文”从“情”和“理”两个维度展开,正体现了王荣生教授强调的“落实的教学”。

笔者在执教《细节描写》的作文指导公开课时,就是从“情”和“理”的角度出发,积极建构情理交融的语文课堂。课前,笔者布置学生以一个同班同学为对象,写一段细节描写的小练笔,并在其中选取两篇作为范例,课堂上让小作者朗读,设置“猜猜他/她是谁”的环节。课上,笔者依照如下教学板块进行教学:1.看一看:什么是细节描写。2.比一比:观看感人视频,并比较两篇描绘视频的习作,感受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并简介细节描写的原则。3.练一练:学习怎么写好细节。这个环节有两个核心任务:游戏:猜猜他/她是谁 添油加醋:扩句“她骂他混蛋”。4.布置课后任务:全班完成新的人物描写小练笔,要求用2-3种细节描写的方法,并用不同颜色标记其中不同类型的细节描写。

在这堂课中,细节描写的概念、方法是“理”,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和练一练的任务中提高了语言运用的能力。“猜猜他/她是谁”游戏中学生的积极参与、逼真表演把课堂推向了第一个高潮;在扩句训练“她骂他混蛋”的环节,全班学生投入地朗读自己创作出来的人物描写,最后还纷纷伸出手,指着前方,一个个怒目圆睁地表演,把课堂推向了第二个高潮。学生们的精彩表现赢得了听课家长们热烈的掌声。贯穿在课堂中学生的激情、老师的启发和听课家长们掌声的鼓励,无不体现出一股浓浓的“情”——这“情”中饱含着学习的热情,创作的激情,欣赏的温情!课后,听课的老师和家长们给了这节课高度评价。有家长在听课反馈表中评价道:“将抽象的‘细节描写’概念讲述得活泼生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的发言不断带给我们喜出望外,老师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性!”[3]情理交融让课堂很好地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

四、“情”“理”之美给语文教学的启示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4]语文的“情”和“理”就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

从“情”出发,我们可以从文本之情,学生之情,教师之情,教学设计之情,教学过程之情入手,让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以情明德,通过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

从“理”出发,我们可以从文本之理,学生之理,教师之理,教学设计之理,教学过程之理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之理,学习写作之法,在读“情”的基础上悟“理”,以理明法,进而情理交融,实现深度学习,培育学生语言运用、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

“情理语文”给我们提供了语文教学的一种新思路、新境界。对学生而言,可以通过“情”和“理”的角度进行自学;对教师而言,可以从“情”和“理”的角度进行备课上课,在教学时可以从“情”和“理”的角度构建课堂的架构。以情悟理,以理促情,正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正是在情理交融、情理相生的过程中,我们培育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我们一探语文的“情”“理”之美。

猜你喜欢
情理交融细节
事实与情感——儒家“情理合一”思想的再认识
真美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主持人语:情理与法律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细节取胜
知真求通中的情理交融——基于历史阅读的情感培养为案例
交融的独特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