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性贡献

2022-03-18 10:48王志秋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总书记文明理念

王志秋,任 亮

(1.新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2.河北北方学院 生态发展与产业研究中心,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公开发表的讲话稿和一系列著作中,内容丰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行动方向和实现路径。

一、生态文明理念的创新性贡献

(一)人与自然协调理念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关系。首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他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1](P19)其次,习近平总书记放眼人类文明历史进程得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结论,[1](P6)从人类文明与生态文明关系角度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双重关系。

以往的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天定胜人”和“人定胜天”两个层面。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发达时,与自然相比人类是渺小的,人们经常以神话的方式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到了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生产逐渐与人类自身生产相结合,社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开采近乎疯狂,人类以征服自然为荣耀,却不知这种非正常的利用大大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理念是基于“人定胜天”理念的“跛足”之处提出的,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新的价值认识。

(二)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绿色机遇在扩大。我们要走绿色发展道路,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2](P35)当前,整个社会、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这种改变促使全社会形成了崇尚绿色文明风尚的社会氛围,促成这种改变的原因就是绿色发展理念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发生了变革。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与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所以,这种绿色发展理念是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革命。绿色发展理念扭转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在生产方面,传统、粗放型产业经历技术变革,绿色旅游行业兴起,逐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革新;在生活方面,国民开始践行绿色生活模式,如低碳出行、绿色消费、减少浪费,逐渐形成绿色的衣食住行生态。

(三)生态文明全球治理理念

保护好地球是全世界共同的梦想,世界各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治理。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国,放眼世界,从全人类的视野出发,力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方面共同携手,共同打赢全球治理的战役。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必须从全球视野推进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3](P45-46)面对全球气候治理难题,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彰显了大国的担当,不仅积极承担国际责任,而且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资金援助,助其应对气候危机,共同谱写绿色发展蓝图。习近平总书记的生命共同体理念为全球环境治理注入了系统优化、统筹兼顾的新观点,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共谋全球治理体系做出了重要的创新性贡献。

二、生态文明制度的创新性贡献

(一)生态法律制度为生态建设构筑了最后一道防线

打赢生态文明战役的关键是必须依靠法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和机制改革,破除一切障碍,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不断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局面。”[2](P55-57)针对中国生态环境问题,依靠最严格的法律制度,可以防止不友好的生态环境行为的发生。过往的生态建设过于单打独斗,缺乏系统思维。从长远来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既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也需要法律制度跟上、跟进。法律授予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这不仅可以使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态福利得到改善,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民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性。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评估其实现程度的一个方面,也必须走法治化道路,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完善环境立法,提高生态立法质量。

(二)生态问责制度规范领导干部行为

党员干部对生态环境建设负有重要职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头军,要坚决落实领导干部的生态问责机制,将问责机制运用到干部考察的终身任用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资源环境是公共产品,对那些盲目开发生态环境的个人,予以惩戒。”[2](P42-44)为加强生态环保领域监督和执纪问责,承担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中央牵头成立环境保护督导组,通报典型案例,使全体党员干部树立危机意识。2020年5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已经陆续向福建、甘肃、海南、重庆、青海等五省(市)反馈了督查情况,对1 918人进行了约谈、问责。中央加大对生态环境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肃清了党内一些干部的不良作风,使相关责任部门认清了现实,充分彰显了我党严格落实问责机制和打赢环境保护战的决心。

(三)生态经济发展制度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4](P76-77)实现创新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制度,走生态优先发展的道路要通过科技创新发展一批新产业,如开展新型清洁能源产业和绿色节能产业,依赖新技术的开发,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平衡化。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以创新思维指导经济转型发展,就要做到生态责任追究制度、环境管控监督制度、自然资源用途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为实现经济生态化提供制度保障。当前阶段是人们追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向互动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改革,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实现跨越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共进。”[1](P89-90)我们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三者统一,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文明实现路径的创新性贡献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并随之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规划。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进一步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也从路线上创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

(一)发展绿色生产力,打造经济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P35)“绿色生产力”理论最早由英国生态学家乔纳·森修斯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参考这一理论,根据中国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发展绿色生产力这一方案。他在2013年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第一次提到了环境就是生产力,同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又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绿色生产力是生态文明实现路径的创新,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遵守的准则,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发展绿色经济,走生态发展之路。

(二)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统筹发展新格局

生态文明建设从来都不是独立出现的,统筹生态发展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关系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发展格局。环境问题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治稳步发展、文化繁荣发展、社会建设完善的阻碍,要克服和清理这些阻碍,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统筹于其他建设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发展资料和持续动力。将生态文明建设放置于顶层设计中,依靠政治生态智慧完善政治制度,为政治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以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为思路完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生态文明建设对文化建设有价值导向作用,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氛围为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对全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观念、生态道德素质、生态意识有促进作用。

(三)生态建设统筹于“四个全面”,助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20年4月10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仍是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让人民群众享有碧水青天,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健康的食品,解决生态环境薄弱、空气污染、守住生态安全底线等是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的有效措施,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努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环境,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的企业和个人,使生态文明建设走上法治化轨道,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开辟道路。同时,完善生态责任问责机制,加大党员干部行为监督力度,全面从严治党,肃清党内“歪风邪气”。以生态发展和生态责任强化党员纪律和党组织建设,牢固树立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带好队伍真抓实干,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为全面从严治党奠定纪律保障和组织保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厚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人口发展、植树造林、反对浪费、法治环保等碎片化观点进行整合,为应对世界性环境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深入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性贡献,有利于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找到新思路、新方法,有利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发展。

猜你喜欢
总书记文明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对不文明说“不”
总书记的告诚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