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价值意蕴、困境剖析与路径选择

2022-03-18 10:48梅秀萍李伟业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体教竞技青少年

梅秀萍,姚 磊,李伟业

(1.西安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陕西 西安 710068;2.巢湖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2020年8月31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意见》强调通过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新时代体教融合将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作为改革工作的第一要务。此举对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育、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推动了中国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进程。

一、“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的时代意蕴

1.新时代“体教结合”的新内涵

20世纪50年代,一贫如洗的中国为了赢得一定的国际地位,决定以体育为突破口,重点发展我国体育事业。20世纪80年代,针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问题,国家提出了“体教结合”,希望通过整合体育和国民教育来补齐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短板,以实现提高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综合素质,壮大竞技体育队伍的目标。但由于体教结合的不彻底,没有突破举国体制、专业队体制的局限,竞技体育资源仍然掌握在体育系统内,国民教育系统培养的学生运动员大多能力不足。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迈向体育强国的战略号召。体育强国战略要求中国体育必须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体教结合模式下的“三级训练”模式显然与多元化发展方式相违背,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体育系统与国民教育系统真正融为一体。在此背景下,2020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成为了体育部门和教育系统的重要课题。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与教育的关系属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其作为“五育”之一,在塑造人格、增强体质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部门和教育系统应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体质;同时,通过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集体意识,发掘学生的运动潜力,拓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进而使学生达到炼意、强身、健身、养品的目的。

2.体教融合的时代价值

(1)关注全体青少年健康,致力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中国大地办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2]新时代的体教融合,从中国国情出发,直面我国体教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和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逐年下降的现实情况,将目标指向全体青少年,以学校体育为主要媒介,整合全社会体育教育资源。可见,新时代的体教融合更具大局观和长远性,其最大的价值就是从国家最高层面去强调体育的重要性,从政策上要求全社会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

(2)确立了教育系统的主体地位,充分肯定学校体育的价值功能。“新时代的体教融合不仅仅是中国体育和教育部门或者事业的融合,更是我国各界对体育功能正本归元的深刻认知。”[3]其本质是回归,即:体育学科回归科学性、体育教育正常化、体育回归本源、竞技回归教育和大众。[4]虽然我国没有明确规定体教融合中教育系统的主体地位,但从专家学者的分析以及行政组织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在新时代体教融合中教育系统占据着主导地位。

(3)推进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从1952年毛主席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体育强国的基础在群众体育”,再到《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的:衡量体育强国标准除了竞技体育外,还包括群众体育的发展水平。[5]这些都充分说明群众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体教融合面向全体青少年,并致力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以中小学阶段作为起点,从小培养广大青少年的锻炼意识、传授运动技能、提高终身体育意识,为全民健身战略和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其落实需要全社会协同发力。所以,体教融合的发展为群众体育提供了技能储备、人员储备、知识素养储备和体育人口储备等,做更完备储力准备。进而可以说,体教融合的落实是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重要环节。

二、当前深化体教融合的困境

1.体教融合受传统体制的阻碍

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再到今天的深化体教融合,围绕竞技体育改革发展探讨了几十年,存在的问题由一开始的“学训矛盾”“管理体制障碍”“观念障碍”“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的结合不到位”,到今天这些问题仍未彻底解决。长期以来,体育系统统筹竞技体育赛事、场馆训练、高水平教练员、高水平运动员等事项,竞技体育的发展占绝对优势,体教融合则在缓慢中进行未有大的突破。

2.体教融合受狭隘教育观的阻碍

教育系统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但目前“升学率”成为了衡量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因此学校把工作重心全部放在了文化课教学上,再受场地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短缺等影响,教育系统在体教融合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正如学者吴建喜分析的那样:行政垄断性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制约了“体教结合”的发展;狭隘的教育观点制约着“体教结合”;“体教结合”中学校在利益冲突中处于劣势地位。[6]

三、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路径分析

1.确立学校体育在体教融合进程中的核心地位,深化改革学校体育工作

在深化体教融合过程中,学校首先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微观层面看,在教学理念上将“育人”“育体”的理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避免单一的技术动作教学,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内容系统化。在课程设置上,要“因校制宜”,建立特色课程。从宏观层面看,应逐步将体育考试纳入高考,从政策上改变体育教师、体育学科边缘化的地位。竞赛是体教融合的核心节点,因此,学校应构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赛事体系,[7]建立体育特长生升学通道,完善评价体系以及升学保障政策,既激励学生能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又要避免视体育为升学捷径。此外,学校要深入社区体育,引导群众树立体育观念。将部分赛事外包给俱乐部,丰富比赛类型,增加比赛数量,充分利用社区基础体育设施开展竞赛活动,缓解学校场地不足的矛盾。录用社会指导员、教练员提高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水平。

2.贯彻落实“一体化”原则,破除体教融合的机制壁垒

在我国体教结合发展过程中,受本位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的结合形于表面,体育资源、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体育系统内存在运动员文化水平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充足,教育系统内学校体育处于边缘化状态,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等问题。新时代体教融合要冲破这一困境,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体教分异”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其次,在行动上要坚持“一体化”原则,政府要发挥“指挥棒”的作用,重构体育与教育的现代化治理新机制,实现相关部门一体化设计的思路,制定一体化实施的执行方案,实现横向上一体化的组织关联,推动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弥补的发展格局。[8]“融合”是过程,“一体”才是最终目标。

3.倡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相互监督,建立健全体教融合工程的评价体系

“举国体制”是中国特色的体育管理制度,政府主导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资源分配和人力安排,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中国体育的发展,但随着“运动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民众体育意识薄弱”等问题的显露且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表明了这种管理方式与我国体育发展速度、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已不相适应。所以,新时期体教融合过程中,政府要“简政放权”,全社会共同投入到体育事业中。以学校为核心,各级体育部门、财政部门、监管部门做好辅助工作。同时,建立健全体教融合工程的监管与评价体系,实时监督各部门工作的落实情况,评价完成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政策的落地化处理,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单位有效衔接起来,共同推进体教融合的发展进程。

四、结语

新时代的体教融合是以学校体育为载体,主要目的是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的体教融合是先进的、系统的、全面的,任务也是艰巨的。由于它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注定了这场改革必须艰难和彻底的。因此,应通过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核心,体育部门、财政部门、监管部门、社会组织、家庭、个人为重要力量的管理格局,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对体育狭隘的见解以及破除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之间的机制壁垒,建立一种新的机制。

猜你喜欢
体教竞技青少年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青少年发明家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竞技精神
花与竞技少女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