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推动深山石区经济发展的策略分析

2022-03-19 22:48黎莹王辉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增收合作社农业产业

黎莹 王辉

关键词:农业产业;合作社;增收;深山石区;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6-0010-03

惠水县属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到了58%,惠水县位于贵州中部,平均海拔940m左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属于深山石区,其中山区和半山区田少地多土层薄,雨水积蓄能力差,水利灌溉设施不够完善,长年处于贫困之中。近年来,政府加大对惠水县的扶贫力度,利用产业扶贫,不断优化产业扶贫措施,2019年4月,惠水县顺利脱贫。惠水县主要发展佛手瓜、海花草、龙须菜以及其他六大特色产业的种植,目前,惠水县在巩固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产业,优化农产品品种和种植技术,是实现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重要举措。2015—2019年惠水县第一产业的生产值增加值见图1,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每年递增,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惠水縣发展农业产业的主要策略

(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

惠水县属于山区,并且山石较多,石漠化问题严重,能耕种的土地资源匮乏,人均能够分到的土地面积不大,在这种情况下种植大多数农作物的产量总值都很低,无法进行有规模的产业化生产。2007年,贵州省农科院为解决惠水县农业产量问题,开始推出佛手瓜种植计划,佛手瓜是一种藤本植物,栽种节约面积,在佛手瓜下还可以种植其他蔬菜,正适合惠水县的地势。从2013年开始,政府加大了对贫困户种植佛手瓜的扶持力度,提供统一的品种,进行规模化种植。惠水县好花红镇因地制宜的对佛手瓜进行有布局的种植,代替了原来的玉米,建立佛手瓜扶贫产业园,佛手瓜产量超过了玉米产量的10倍。现在,贵州省规模最大的佛手瓜产业基地在好花红镇,通过以镇带县,全县种植总面积已超过5万亩,深石山区占总面积的3/5左右,年产量超过10万吨,销往全国多个城市,并出口到国外,带来了大概2亿元产值。好花红镇242户贫困户中有239户都在种植佛手瓜,依靠佛手瓜产生的收益大约一年能够有3万元左右。佛手瓜的种植有效地优化了惠水县的产业结构,改善了当地贫困户的就业问题。此外,惠水县摆金镇也同样根据地理条件选择了适宜的农作物进行种植,该县海拔大约在1 400米,海拔较高。摆金镇里的5个村都栽种了海花草,到2020年,已经达到2 000多亩,其中,石板村海花草的产值已经达到每亩6 000多元,带动了当地贫困户,增加了收入。

(二)构建专业合作经营模式,采用生态立体高效种植模式

想要把产业做大,就要实现产供销加一体化,就需要制定专业的合作经营模式。目前,惠水县在“农户+合作社”经营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产业党支部+合作社+种植户+贫困户”模式发展产业扶贫。例如,惠水县好花红镇建立了佛手瓜产业扶贫园党支部,党支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为生产技术、销售方式提供办法,并且定期召开会议,总结成效,改进发展措施,带领佛手瓜产业扶贫团队。通过合作社,农户与市场有效衔接,带动种植户和贫困户加入产业脱贫队伍中来。此外,佛手瓜的种植还采用生态立体高效种植模式,实现了“一亩三分田”,在佛手瓜下种植白菜和食用菌,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生产总值,2019年,佛手瓜下配套种植的产业亩收入1.2万~1.5万元,增加了240万元左右的收入。2020年,惠水县开始尝试在葡萄架和佛手瓜架下种植新引进的一种食用菌,带来了亩产值20 000元的成果,每亩增收超过6 000元。

(三)坚持技术支撑,扩展“实体+网络”销售渠道

在惠水县三大扶贫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对佛手瓜、海花草、龙须菜产业进行技术培育。尤其是佛手瓜,作为惠水县最大的扶贫农产品,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及省农科院的专家定期实地考察农户种植情况,获取农户反馈的信息,研究新品种,改良种植技术,并且进行试验,不仅提高了佛手瓜的产量,还更充分地保障了佛手瓜的营养价值。为了扩展佛手瓜的销售渠道,运用如今发达的网络技术进行线上与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2019年,贵阳农产品物流园专门设置了2.2万平方米的贵州农产品扶贫专区,为省内扶贫基地提供永久免费销售、营销、宣传等服务,带动大批贫困群众增收致富,通过贵阳农产品产业园,惠水县佛手瓜的交易量达到了1 000余吨,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惠水县的佛手瓜是当地扶贫产业中做得最大、最成功的,合理的利益分配彰显出它能够带领当地贫困户脱贫的关键。佛手瓜通过合作社统一销售,再从每一个瓜的销售金额中提取固定份额按比例分配给园区贫困户和合作社,佛手瓜销售额的利益分配机制见图2。此外,佛手瓜冷藏库的租金也是按照比例进行分配,按土地面积量化定额提成分红给贫困户,采取“123”分红方式(即每亩第一年提取100元,第二年提取200元,第三年提取300元的方式),将提取的资金70%分给园区贫困户,30%作为合作社留存资金滚动发展。

二、惠水县产业创收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加工规模不够,产品衍生物发展迟缓

惠水县有三大主导扶贫产业和六大特色扶贫产业,产业后续加工尤为重要。佛手果畅销,但运用佛手果制作的系列产品却没有得到广泛推广,例如腌制品和佛手瓜面条等,佛手果加工技术不到位,甚至没有发展生产加工规模。惠水县食用菌的市场潜力挺大,2019年,食用菌产量达到400多万棒,而“食用菌+”系列产业发展较缓慢,没有打造出知名品牌,销量滞后。同时,菌棒加工厂较少,机器设备不够先进,产能不足,新鲜食用菌无法进行长途运输,容易损坏,所以后期加工非常重要。很多食用菌都可以加工成熟食直接食用,也可以入药,还可以晾晒后直接装袋进行销售,食用菌加工后的销售渠道广,提升食用菌的生产加工规模是提高产品销量的重要一环。

(二)农业产业增收模式单一,综合产业链开发力度弱

利用农业产业创收是中国大多数经济落后地区采用的措施。目前,惠水县农业产业创收还是利用农业传统功能,主要用合作社的方式带动了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打破总体经营模式局限。新形势下,旅游与农业产业结合是扩大农业发展的流行趋势,惠水县没有成熟的“互联网+”和“旅游+”来助力产业增收,没能把农业的非传统功能发挥出来,缺乏农产品与旅游文化的结合、农产品与田园农场结合的发展计划,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和开拓新兴产业市场的力度不够。另外,缺少把农产品与农副产品结合生产销售的方式,产业链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弱。

(三)深山石区发展受到制约

惠水县是山区,也是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农村发达程度相对较低,基础设施落后,很多年轻人不愿进入山区,并且本地人大多外出务工,导致劳动力大量流失,为山区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也因此成为难题,创新性人才缺失,高端劳动力匮乏。深山石区道路修建困难,交通不够便利,运输路程远,成本高。此外,深石山区农业灌溉也是一个问题,使得可栽种的农业产业种类受限,并且农业是靠天吃饭,遇到自然灾害便会受到影响。深山石区村落分散,集聚发展农业产业园受限。扶贫产业既要能够覆盖贫困个体,又要保证经济效益成为各地方政府支持扶贫产业发展的优先选择策略。农业是惠水县的扶贫产业,也是脱贫后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石。

(四)特色产业种植面积与产量不挂钩

惠水县低产农作物面积应该减少,多用于种植佛手瓜、百香果、龙须菜等产量高的当地特色作物。深山石区的耕地有限,合理规划作物种植面积有利于增加作物总产量,产业总产量和总质量的提升可以增加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截至2020年8月,全县佛手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虽然佛手瓜的种植面积在增加,但是大部分是将本无法种植其他农作物的深山石区开发出来种植佛手瓜。其实,该县还有很多土地用于种植一些低产作物,部分低产作物种植对土地的质量要求比较高,并不一定能在深山石区达到高质量或者高产量的种植效果,所以这部分作物的种植面积可以适当减少。

三、促进惠水县产业创收的对策

(一)扩大生产加工规模,拓展农副产品市场

农产品后续加工可以帮助农产品销售到更多的地區,扩大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规模,有利于研发和生产更多当地特色产业系列制品。惠水县后续加工的技术和效率有待提高,例如,海花草可以后期加工成军用急救包和代脱脂药棉;食用菌中的部分种类就可以加工成罐头或晾晒包装后对外销售,灵芝可以经过加工后包装成精美的保健品药材;以佛手瓜为原材料制作面条、榨菜等产品。生产农副产品的当地企业不够,规模也小,而且代加工的厂也缺少,当地财政应从多方面进行资金融资,可以给予合理的资金补贴引进更多新技术和新设备,也可以洽谈更多的有合适设备的企业代加工扶贫产品。政府可以通过展销会和推介会推销农副产品,打造当地品牌,提高农副产品知名度,同时补贴资金进行促销售卖,提高产品销售量,拓展产品市场。此外,可以研发更多农产品系列制品,增加农产品的用途,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成为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随着贵州省基础设施和交通建设的改善,国内外大量游客纷至沓来,游客流量明显上升,完全可以利用到农业产业扶贫项目中来,用“顾客引进来,产品带出去”的理念,既节约成本,也增加销售量。也可以打造“互联网+农业产业园”的方式进行销售,一种是扶贫园区可以对外开放,用参观与现场采摘结合的模式来吸引消费者;另一种是可以让外来游客认领农作物,消费者可以购买或租赁某棵农作物或者某一小块地,从购买或租赁之日起,这块地上所生长的农产物及其所结果实都属于消费者,产业园可以建立官方网络平台,不定期传送农作物生长情况,让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看到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把农业、旅游、特色文化、特色产品结合起来,创新农业销售方式,是提高当地农业经济的良好途径。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提供路径,也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

(三)引进专业人才,稳定产业增收

惠水县已经脱贫摘帽一年有余,脱贫攻坚、稳定脱贫和防止返贫是关键。深山石区脱贫不易,后续稳固工作更加需要重视。现阶段,防止返贫是重中之重,需要提升农民的自我创造能力,农民能够自给自足才能稳定经济,深山石区需要人才引领发展。大学生每年毕业700万人,农村经济是多元的,大学生就业成为难题,而农村又缺乏高素质人才,鼓励大学生回乡或者下乡,是解决城市就业难和农村缺乏人才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农业由于可带来的收益低而导致更多的劳动力流向非农业,高校培育的农业研究型人才数量和质量缩水,导致现在新一辈的农业研究型人才缺失,农产品种类、种植技术、营销方式研发创新力度不够。同时,需要一批新行业新领域的人才支持,深山石区的发展也不能单纯地依靠农作物,此地自然资源丰富,但需要经过合理的规划和开发才能利用起来,农业和其他产业结合发展是关键。政府可以通过给予高端人才更好的待遇来吸引更多年轻人来从事农业工作,也可以邀请其他地区的人才助力偏远地区的发展。

(四)增加高产量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低产量作物

有限的土地更需要合理的规划,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经济价值的高低是决定第一产业总产值高低必不可少的因素。农业产值与不同农业用地面积有着紧密的联系。土地投入量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因素之一,相比改变农作物品种产量这样需要介入生物技术的影响因素,土地投入量可以经过非专业人士灵活调整,对时间和人力的要求更低。惠水县是一个需要经济快速发展的县,以高质量特色农作物代替大部分低产量作物,从而增加高产量特色农产业的产量,提升当地农业总产值,增加合作社分红,提高农民收入,为实现乡村振兴创造条件。

结语

惠水县通过农业产业发展当地经济,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就业,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帮助了贫困户脱贫,激发了深山石区产业发展动力。产业创收提升的是农户自身创造价值的能力,有利于实现长期稳定增收,但是需要不断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才能使产业带来的收入不断增长,并且增加高产量高收益农业产业的土地占有率,以代替低产量低收益农作物。实现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更多的经济收入桥梁,增加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激励更多的当地居民参与区域经济发展,吸引英才,使农民不离农业、不离农村就可以创造财富,以更多的农业人才为引路人,带领国家农村地区“以农兴村、用地富民”。

参考文献:

[1]  曾静,裴承元,罗建彪.惠水县山地茭白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20,(3):6-7.

[2]  陈丽.惠水县深石山区“佛手瓜”闯出“大市场”[EB/OL].黔南组织工作网,2019-10-25.

[3]  贵州11个区县签约入驻贵阳农产品物流园扶贫专区[N].贵州日报,2019-04-30(002).

[4]  惠水县芦山镇2020年佛手瓜种植项目实施方案批复公告[EB/OL].惠水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0-02-20.

[5]  解安.三产融合:构建中国现代农业经济体系的有效路径[J].河北学刊,2018,(2):124-128.

[6]  刘旭,梅旭荣,杨世琦,杨正礼,邢磊,刘宏元.秦巴山脉区域农业经济绿色发展战略[J].中国工程科学,2020,(1):9-17.

[7]  陈守东,顾天翊.益贫目标约束下我国扶贫产业发展的地区经济效率测度——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实证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9,(12):94-104.

[8]  邵霜霜,师庆东,刘曼,唐存士.新疆农业产值的空间化表达与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11).

[9]  徐锡霆.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助力食用菌产业升级[J].中国食用菌,2020,(4):194-197.

[10]  向颖羿.惠水县好花红镇:乡村旅游“花正红”[J].当代贵州,2020,(11):42-43.

3953500589232

猜你喜欢
增收合作社农业产业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2013年广东热区社会经济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践与启示
完善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烟农专业合作社用工管理探析
关于内蒙古农牧民增收因素的分析
浅析铁路机务系统增收创效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
浅析当前农民增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