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2022-03-19 23:07马婷婷
中国市场 2022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现代教育产教融合

摘 要:在政府支持与政策驱动的背景下,产教融合逐渐得到我国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能够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方式,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在增强自身创业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基础上,更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然而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相关院校应明确产教融合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价值,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进而提出相应的能力培养策略,使创新创业教育更契合现代教育的基本诉求,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现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2)06-0056-02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6.056

1 引言

在创新驱动战略得到深入落实与贯彻的过程中,国家和党对人才培养与现代教育提出全新的发展要求。要求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要在推进产教融合的基础上,衔接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使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增进社会产业与学校教育的内在联系,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指明方向、奠定基础。然而要想切实发挥并彰显产教融合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就需要明确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确定产教融合在双创能力培养中的关键和重点。

2 产教融合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价值

产教融合主要指学校根据专业特色与特征,将专业教学与社会产业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校成为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技服务为一体的经营实体,能够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科教兴国等战略活动提供基础与保障。而创新创业教育涵盖创业品质、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及学生创新创业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育部门或机构可通过发挥产教融合的功能优势与资源禀赋,切实提高双创能力培养的质量。首先,产教融合拥有鲜明的特色与明显的优势,能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效性。通常来讲,产教融合平台或基地通常发源于“主干专业”,特色显著、技术深厚,服务或产品的市场前景较为广阔,能够与知名而成熟的现代企业形成协同合作态势,通过政府扶持与倡导、企业支持与管理的方式,提高双创能力培养的实效性,使学生在自我发展与环境育人的作用下,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其次,产教融合平台或基地融入了现代企业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及生产机制,能够广泛地参与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并逐渐拥有了市场化、资本化的运营特征。学生能够以员工和学员的身份充任相应的职位岗位,并获得丰厚的劳动报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分析现代产业的发展状况,使自身逐渐形成契合市场发展诉求的创新创业能力。最后,产教融合基地能够根据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的特征与特点,将双创课程划分为“内容不同”的课程模块,并通过积极与园区链接、与行业联合、与企业合作、与产业整合的方式,确定课程的内容、目标及方式,使创新创业课程更加多元化、立体化和层次化。

3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要想构建出基于产教融合的双创能力培养机制,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就需要确定传统双创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才能使双创能力培养机制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及灵活性;才能帮助教育工作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发挥产教融合的优势,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社会、创造社会的能力。

3.1 师资队伍倾向理论型

双创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拥有创业能力、冒险精神、首创意识、独立能力及管理、社交、技术技能的实践型人才。因此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双创教育与传统教育存在明显的区别和差异,除了强调课堂教学外,还关注技能大赛、创业项目及企业情景等平台的建设质量。而在师资队伍构建与发展的过程中,双创教育要求专业教师、辅导员除了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外,还需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技能,具备较为宽阔的行业视野,能够根据社会发展动态,调整校内教学内容、节奏及方向。然而在双创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院校的师资队伍普遍以理论型教师为主,缺乏实践经验与专業技能。

3.2 缺乏利益驱动机制

双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行业组织、现代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协调合作。然而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过程中,却存在校企双方的合作目标相错位、相分离的问题。即企业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获取为主,而院校则更关注学生的能力提升与专业培养,导致校企双方在协同合作的过程中,出现诸多的协调问题。而要切实解决该问题,就需要构建出基于校企双方需求的利益驱动机制。通过利益驱动的方式,充分整合学校和企业在双创能力培养中的目标体系,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环节的积极性。但当前阶段,不少院校都缺乏利益驱动机制,导致企业难以积极地、自助地、有效地承担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责任和义务,使院校教师的任务压力不断加大。

3.3 课程融合程度较差

融入式双创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在能力培养与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巩固专业知识,磨炼实践能力,并在双创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渗透与感染下,提升自身的双创能力。然而由于师资队伍能力与结构等层面的原因,导致学校在课程开放上存在较多的通识课程,而创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模块则相对稀缺。在实践课程上,强调典型工作与工作岗位的情况较为明显,而在落实双创能力培养与训练的环节较少,且缺乏理论指导的过程。长此以往,将导致双创能力培养的实效性与有效性受到影响,难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双创活动的积极性。

4 产教融合下双创能力培养的主要策略

将双创能力培养与产教融合模式相衔接,能够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可以有效的提升双创能力培养的实效性与针对性。然而在产教融合助力创新创业培养机制建构的过程中,还需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抓手,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双创能力培养策略。

4.1 构建科学的双创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在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中的价值和作用较为鲜明,而学校要想深化和驱动产教融合,就需要鼓励有条件的院校,通过推行科教整合、制定导师机制的方式,丰富师资队伍的结构,增强师资队伍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在原有教师队伍的前提下,推行科教整合,构建双创教育教师制度,借助专业选拔与教师评价的方式,筛选出竞赛教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增强和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此外,学校也可通过构建企业教师站的方式,鼓励并引导专业教师通过实岗锻炼的方式,积累社会经验,收集教学案例,并结合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明确教研方向,以此帮助教师在教学与科研的层面上获得发展。而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学校还可通过构建双创教育专家制的方式,通过外聘工匠大师、产业教师、校外学者等形式,增强校内师资队伍的能力,使其在校内授课的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到各项创新创业活动中。当然,学校也可将行业或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作为校内教师,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行业发展的动态及创新创业活动所要求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4.2 构建合理的驱动机制

利益驱动机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校企双方在培养目标、发展目标及产教融合运行中所存在的不统一、不一致的问题。首先,院校在构建驱动机制的过程中,不能参与到经济利润的分配中,但需要以基地的名义得到奖项、专利等荣誉或产权。其次,企业应拥有除知识产权、专利外的所有的盈利。如果产教融合基地所涉及的企业较多,则根据不同企业或行业的出资比例,确定利益分配的额度。最后,教师除享有学校待遇外,還需要根据岗位职责及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获取相应的收益。其中岗位职责包括培养学生双创能力、承担教学任务及经营、生产业务等内容。校企双方应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计算工作量。然而在利益驱动机制的构建过程中,还需要使学生能力培养质量作为企业获取经济收益的前提条件,使学校的利益获取状况成为决定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收益的抓手,进而在校企双方满足各自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促成彼此的需求满足与目标实现。对此,在上述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中,学校还需要确保企业拥有“享有特定”的“荣誉”和“知识产权”的权利。

4.3 构建融入式双创课程体系

融入式双创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层面上,拥有较为鲜明的功能和作用,能够切实发挥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首先,在课程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学校应从双创精神培养、双创竞赛建构、课程平台建设及企业课堂打造等角度出发,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创新层次及创新战略等基本要求,创新课程建设形式与内容,引导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其次,在课程平台构建的过程中,学校应借助现代数字技术,整合学生学习、教师授课及成效评估的数据,依托数据模型的建构与分析,对课程实施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及要求进行描绘,以此形成契合产教融合特点的课程体系。最后,注重课程融合。即在实践课程中,注重创业能力培养与双创实践训练的落实程度;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产教融合的实践内容及形式;在理论技能培养中,挖掘社会资源和教学资源;而在校外实践中,学校应融合充足的校内理论知识与研究成果,以此使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强化双创课程的内部结构与外部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增强自身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5 结论

产教融合能够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课程资源、实践基础、发展方向及协作契机,使学生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得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然而在实际的双创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却存在师资队伍、驱动机制及课程融合的问题,需要学校在深入探究问题原因及影响的前提下,重构双创能力培养机制,使其更契合产教融合的发展诉求,满足学生提高自身创业能力的要求,进而推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正飞.基于产教融合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150-155.

[2]盛晓娟,李立威.“专创、产教”双融合视角下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9):206-210.

[3]白海.产教融合背景下汽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6):149-153.

[4]陈姗姗.面向2035高职创新创业课程知识架构优化和调整——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J].继续教育研究,2019(6):63-68.

[作者简介]马婷婷(1985—),女,汉族,黑龙江牡丹江人,牡丹江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2565501705292

猜你喜欢
大学生创新创业现代教育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探究
高校教师赴东航机务产学研践习之思考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论泰国佛寺教育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国际化视野下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政府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角色缺失及重塑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活语文课堂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