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人教育发展视域探讨高中生涯规划要点

2022-03-19 01:48林熹
高考·中 2022年1期
关键词:全人教育生涯规划高中

摘 要:目前,国家的新高考政策正在稳步推进,高中生在选择课程和学科面临了新的选择,而高中生的生涯规划也要随着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全人教育发展视域下,一方面要立足当前现实情况,确保学生具备选择能力,又要着眼于未来,让学生提前储备进入社会后应当具有的生存技能和性格品质。通过分析高中生涯规划的意义,结合当前福建省新高考政策下高中生涯规划的现状,探索全人教育视域下高中生涯规划的要点,将规划教育融入高中课程开展的全过程。

关键词:全人教育;高中;生涯规划

一、开展高中生涯规划的意义

开展高中生涯规划的意义,首先,生涯规划能够有效落实国家新的高考改革的相关政策精神。新高考重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高中阶段所学学科进行自由选择和搭配。但这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选择难度,也就造成了生涯规划教育在短时间内由新生事物成长为了省内各所普通高中重点研究和开展的教学内容。实践证明,有效的高中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學生快速提升学科选择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

其次,实现生涯规划教育的全局性作用。通过打造完整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使相关课程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相匹配,统筹协调相关的教学活动,切实提升高考改革大环境下学生选择课程的水平。

再次,能够将相关工作融入当前高中教育的现有体系之中,完善教学管理机制、考评机制、教学保障机制、教学研究机制。通过细化和完善生涯教育的各项教学内容,将其无缝对接至目前的学校教育路径之中。

最终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方面的优势,从而帮助自己提前树立职业方向、培养职业道德,同时做好迎接高考升学的准备[1]。

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个性成长最具关键性的时期,如果能够加以有效地引导和帮助,那么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乃至未来的就业中,都能够大有收获和裨益。高中生涯规划与全人教育发展观高度契合,作为一种全面又具有综合性的教育方案,其关注的重点不仅仅在于高中这一个阶段,而是扩展到学生终生,它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关心人的整体发展,是一种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最终形成人格自信和理性职业选择的合理路径,是目前配套新高考最有效的解决手段。

二、当前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一)福建省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情况

目前福建省响应国家政策,在高考方面已经开始落实实施“3+1+2”模式,志愿填写的大学需要根据学生选择的考试科目来匹配报考,所以一进入高中阶段,从高一开始就要为三年之后的高考考虑。目前的高考模式可以演化成十二种科目组合,这对于高中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一项考验,选课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未来高考中学生的考试成绩。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高考科目的选择。从某种角度来说,选择高中阶段的课程项目,其实也是间接地在对未来的大学,以及长期的职业做规划[2]。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科学习优势、兴趣、性格、价值观和社会不同阶段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而对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课程进行选择,并进行一段时间的磨合和适应,一旦存在不适应的情况,也可以尽快地进行调整。

(二)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几点不足

首先是部分学校对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认识不足。对于新高考来说,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很多高中学校也针对性地开展了生涯规划课程。这是新高考给高中日常教学带来的一项重大变化,这对学生来说是一项极其有益的课程补充。但是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目前还是有些学校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在课程设置方面重视程度不足,在课程设置上也片面的将其理解为是单纯性的升学指导,教师教学过程和课程内容的设定都较为肤浅,使得生涯规划的课程目标不能够有效实现,课堂效果较差,教师课程教学也比较敷衍,这种情况直接造成了目前部分学校生涯规划教学课程水平较低的现状。

其次是教师资源力量薄弱。部分高中生涯规划课程配置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多以心理健康教师兼职担任,而心理健康教师不仅人数少,前期也缺少系统性的生涯课程教学培训,不能完整地掌握整个课程教学重点,自身尚不能对生涯规划形成完整的认识,也就更不能有效地向学生进行授课,无论在教学手法,以及教学形式上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这也就使得生涯规划课程效果大打折扣[3]。所以说,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和有效开展,需要整个高中从管理者到实际的执行教师都有清醒和全局性的认识,从人力资源等方面下大力气,有效提升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的教学质量。

最后是教师对于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不足,归根到底是对新高考政策的理解没有到位。目前的高考改革政策的确是对高中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变,学生和家长从高中入学开始就需要提前为高考志愿的填报做好准备。这种变化已经引起了全行业的重视,对其进行有效应对也在行业内达成了普遍共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的做法是让学生尽快选定课程,工作思路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文理分科上,生涯规划课程的缺失和不受重视导致了有些学生已经上到高二阶段了,才发现所学课程并不适合自己,临时仓促变更课程,而这个阶段再进行课程变更,对于一年以后的高考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也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这种情况的发生再次警示了生涯规划教育尽快科学开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三、新高考背景下基于全人教育发展视域的高中生涯规划路径

根据生涯规划教育理念触发,以行动教学为导向,将学生的终生发展融入生涯规划教育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实现自发探索、自主体验的全人教育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课程展开的生涯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生涯发展能力。

第一点,要建立专门的生涯教育管理指导部门和协调机制。目前部分高中在生涯教育开展过程中,简单地将高中生涯教育的相关职责进行了划分,且按照原有的模式继续交由原部门承办。这种工作方法对高中生涯教育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也阻碍了生涯教育的专业化发展方向,而且这种工作思路也无法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员对生涯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视。基于这种现状,各高中应该端正开展生涯教育的工作态度,成立专门的生涯教育培训中心,并依托培训中心打造完整的协调管理机制,明确学校高级管理人员主持相关工作的开展,成立专门的生涯教育管理部门,实现专人专管,确保相关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落实到位[4]。对于生涯教育培训中心及相关教师在日常工作学习过程中开展的生涯教育教学活动,应该由培训中心统一组织牵头,各参与部门和教师提供便利与支持。

第二点,要逐年级地开展生涯规划教育。高中三年分别应对生涯唤醒、生涯体验,以及生涯指导三个过程。高中第一年,教师要帮助初入高中的学生尽快地形成对生涯规划的认识,可充分接触信息化系统,将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及优势学科等进行大数据的输入和归集整理及测算,唤醒学生生涯规划的意识,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初步的生涯引导建议,大数据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选择不同的生涯探索活动,初步确立自己生涯规划的大方向。这个阶段中,学校可以向高一学生开放生涯规划教育的自我探索及计划性课程,帮助学生度过生涯规划的初步入门过程。第二年,学校可以适当地引入探究式学习法,以及开展课外实践的形式来继续生涯规划的培养。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定期邀请社会中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做客讲座;让学生自主设计并独立开展生涯学习活动,并向老师和同学进行成果展示,帮助学生丰富生涯规划的经历,并在这种经验的获得中调整自己生涯规划的方向,向適合自己的方向前进。第三年,进入高三冲刺阶段,此时经过前两年的生涯规划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开展生涯规划的能力,这个时候高中学校可以采取与目标大学进行校校联合的方式,邀请大学生,以及大学教师现身说法,以过来人的角度帮助学生进一步调整目前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学校要在已经获取的学生生涯档案数据基础上,对学生家长、学生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生涯规划指导,使得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在高考来临之际达到一个能力的峰值,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迎接高考和填报志愿。

第三点,要多层次地供给生涯规划课程种类。生涯规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相关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要通过学生对个人生涯的认知逐步加深、外部探索的逐步深入、生涯决策的逐步成熟来对生涯课程的种类进行丰富和打造。目前可供选择的课程层次化供给种类有:常规类生涯课程、合作类生涯课程,以及体验类生涯课程[5]。

常规类生涯课程包括传统的课堂教学、班会分享和其他课程中的内容交叉与渗透。它的课程实施主要来自班主任和心理教师。班主任要根据自己对班级内每一名学生的差异性了解,寻求共性的主题引导;心理教师要根据学校制订的生涯引导课程重点向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练习;各学科教师在开展课堂内容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寻求生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交叉点,进行学科渗透。通过常规类的生涯课程教学,要尽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产生对自己的未来求学和职业生涯进行尝试规划的意识。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还不具备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班主任作为对学生个体情况最为了解的学校工作人员,其工作职责尤为重要,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合作类生涯课程包括专家讲坛、人物访谈等合作性较强的互动教学形式。学校可以邀请学界知名专家、国内外高校专门研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上各领域的精英人才前来学校与学生共同探讨生涯规划的各类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开阔眼界、提前了解未来学习和工作的一些可能遇到的情况,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学科选择提供有效参考与重要依据。

体验类生涯课程是生涯规划教育中最为重要的课程部分,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程度的生涯规划理论知识以后,迫切需要自主开展相关学习以加深对生涯规划的理解。这种自主学习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了解未来即将踏入的社会各行业特点,又能帮助他们增强对生涯教育学习意义的认识。体验类课程让学生走出课堂,以体验代课堂学习,更好地了解社会,乃至更好地了解自己。学校应该不断地为学生提供体验类学习的处所,设置更多的体验场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生涯课程体验基地,帮助学生拥有更加丰富的生涯体验。

第四点,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涯学习能力。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生涯规划课程的特殊性,学校应该着力培养学生在生涯规划学习时应该具备的几种能力:认知能力、学业规划能力、规划探索能力,以及生涯决策能力。通过这些能力的共同发力,结合我国当前迅速增长的综合国力,使学生更好地培养出家国情怀,更好地拥有国际视野,更好地具备职业生涯的适应力与后期发展的韧性。

第五,要建立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生涯教育作为一项相对的新生事物,大部分工作都是在探索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现有的政策已经不能满足对这种新生事物的支持,这就需要从各个层面上对相关工作的开展进行及时的保障,包括资金、师资等各类软硬件配套条件。只有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充足的经费保证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才能有顺利开展的前提与基础条件。与此同时,在做好保障工作之后,要同步开展对于生涯教育课程开展效果的评价,这对于考察生涯教育是否对高中生的发展,以及学校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要充分结合生涯规划教育的特点,从过程性评价切入,结合目标性评价,对相关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及相关工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结束语

高中生涯教育归根结底是要让学生能够在新高考改革这一具体情况下具备应对高考,以及未来职业生涯的知识、能力,以及观念意识。使学生在各个阶段能够从容不迫地适应和迎接社会的挑战,以及随时可能产生的机遇,从而抓住机遇更好地发展。将全人教育发展理念渗透到目前正在蓬勃开展的生涯教育中来,确保高中阶段教师和学生能够广泛参与、引起广泛关注,不断创新生涯规划教育理念,以期最终形成鲜明特色的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更好地促进高中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温亚,顾雪英.升学就业辅导到生涯规划教育的转型:香港中学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9(7):49-53.

[2]孙辉.普通高中的特色化与学生个性化的关系:实施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28(4):6-8.

[3]余艳梅.美国公立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4]但汉国.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4+3”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7.

[5]刘盾.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14.

作者简介:林熹(1976— ),女,汉族,福建霞浦人,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心理。

1965500511399

猜你喜欢
全人教育生涯规划高中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全人教育理念下医科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管理探析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班级教育小组改革初探
高等艺术院校网球教学中塑造“全人”的探讨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