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利用学习情境激发思维活力

2022-03-21 19:38张林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习情境创新意识

张林

[摘  要] 为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尝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通过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实践情境、变化情境、成功情境等不同情境的创设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丰富多彩,从而让学生在观察、分析、猜想、探究、总结的思维活动中完善认知,提升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 学习情境;完善认知;创新意识

部分教师认为,高中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而且教学和学习任务较重,没有必要通过设计情境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只要有“考入好大学”的信念就足够了,这样的教学思想体现在教学中依然存在“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 然教学中若忽视了教学过程,则会降低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降低学习效率,也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无法将学生培养成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教育也无法完成其培养时代人才的使命.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联系了一些教学实践,一同探寻创设学习情境对发展学生思维的价值,以期引起重视.

[⇩] 问题情境

为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常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后,进入下一个发展区解决问题. 这样用问题为指引,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所体现的是一种主动性,如果学生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告知式”“被动式”,那么学生很难自己发现问题,不能发现问题也就很难刺激其去探究知识,不去探究知识也就无法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很难总结出一般规律,这样会限制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1 教学余弦定理.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正弦定理,其主要作用是什么呢?

生1:其主要作用是解决角与边的关系.

师:请说出正弦定理.

生2:===2R.

师:很好!根据正弦定理和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思考一下:若要解三角形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

生3:两个角一条边,或者两条边一个角(若不是直角三角形,已知角不能为两已知边的夹角).

师:很好!看一看下面各题,该如何求解呢?

在△ABC中,角A,B,C对应的边为a,b,c:

①若角A=60°,b=3,c=4,求a的值;

②若a=4,b=2,c=3,求角A,B,C.

首先通过旧知的回顾为探究新知提供方向,引导学生发现:若给出的是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或两边及夹角,无法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也获得了大大的提升. 在学习正弦定理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推理的基本思路,这样通过让学生“跳一跳”的方式能有效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生活情境

谈到数学,大家喜欢用抽象、枯燥来形容,然数学之所以抽象是因为其由丰富的生活抽象、概况而成,若想打破数学的抽象感,可以将数学还原于生活,在生活中體验数学,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学习的真正价值.

例2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师:易拉罐包装的饮料大家都喝过哪些呢?

生1:六个核桃、雪碧、旺仔……

师:它们的形状一样吗?

生齐声答:不同.

师:若在体积一样的情况下,你认为制作易拉罐的材料会相等吗?

生2:不相等,以前在学习圆柱体体积时用同一张长方形的纸做过类似的实验.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为某公司设计一个易拉罐包装,其体积为V,你认为其高h与底面圆半径r满足什么条件时最节省材料?(问题给出后,学生积极地交流探究)

生3:已知易拉罐的体积为V,设易拉罐的底面圆半径为r,易拉罐的表面积为S,则S是r的函数,将题目转化为“当r取何值时,使S最小”.

师:分析得很好,请大家按照这个思路进行计算.

生4:(板演)S=2πr2+=2πr2++≥3=3,当且仅当2πr2=,即r=(或h=2r)时,表面积S取最小值3.

师:很好,通过生3的分析和生4的板演,得出了当r=(或h=2r)时,最节省材料.

引入生活实例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更能激发其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数学的真正价值.

[⇩] 变化情境

高考数学题型、题目多新多变,对同一知识点的考查也会呈现多样性,因此,若想高考取得好的成绩必须采取有效的变式训练. 通过“变”打破学生习惯性地套用,通过“变”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变”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例3 设x,y>0,且x+y=1,求+的最小值.

变式1:设x,y>0,且+=1,求x+y的最小值.

变式2:已知4x+9y=60(x,y>0),x,y为何值时可以使+取最小值?

解决例3后,设计两个变式题巩固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活化思维. 通过有效的变式拓展,使学生更关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信息的再加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动手情境

动手“做”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广泛地应用,而高中数学教学因“赶进度备高考”,很多数学教师忽视了让学生去“做”数学,习惯直接“灌输”知识. 然很多数学问题较抽象,若仅依赖教师“讲”,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设计一些动手“做”的教学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应用能力.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材内容越来越丰富,如数学阅读、实习作业等模块的设计越来越贴近生活,其富有较强的参与性和探究性,教师要重视这些模块的利用,从而让学生经历动手做、主动思、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生活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提升应变和应用能力.

例4 在学习解三角形后,教师设计了“测量学校旗杆”的活动.

在初中学段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测量旗杆的高度,随着学生知识量的不断增加,解题方法越来越多,可让学生亲自测量,互相讨论和交流,寻找测量的最优方法,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而且可以在讨论和交流中增进彼此的感情.

[⇩] 成功情境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常常过于关注“失败”,对学生的“成功”关注得很少,尤其是学困生很难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习变得越来越消极,最后完全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因此,在教学中要改变这一现象,这需要努力去创设“成功”. 然若要創设“成功”就需要降低起点,通过“低起点、小坡度”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这样易于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 兴趣和信心被激发后,其必然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加上教师的引导和鼓励评价,可以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变得更加自信.

例5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探究.

情境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0,0),P(1,2),求点O和点P间的距离.

情境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Q(-1,1),P(1,2),求点Q和点P间的距离.

情境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P(x,y),P(x,y),求点P和点P间的距离.

为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探究,教师设计了分层情境:情境1简单易懂,每个学生都可以顺利求解,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体验成功的喜悦进入下一个问题的探究;情境2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探究情境3提供了探究技能和信心;在前面两个情境的铺垫下,情境3的探究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样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推导,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提升学习信心.

总之,虽然创设情境可能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然其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观察、探究、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等能力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设计一些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新型创新人才.

3474501908269

猜你喜欢
学习情境创新意识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探究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高职高专《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