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无不在“风雨”中成长

2022-03-21 19:39李文送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风雨广东省教研

李文送 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教研中心主任,教师生命成长的研究者,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师培养对象,广东省骨干教师培养项目首批培养对象,湛江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A证教师,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许占权工作室助理。先后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16项,在《中国教育学刊》《人民教育》《教师博览》等报刊发表文章220多篇,出版《教师的生命成长》等著作5部。

任何生命的成长,都离不开“风雨”的磨砺。在生命成长的道路上,既有“和风细雨”,又有“狂风暴雨”,还有“阴风恶雨”。“风雨”考验着生命,也滋养着生命。在某种意义上,生命的过程何尝不是一个经历“风雨”的过程?

回望40多年的生命历程和17年的从教生涯,我忘不了儿时跟妈妈和哥哥夜里挤在门梁下躲避风雨的情景,忘不了小学时因担心教室在风雨中倒塌而搬到学校门口走廊上课的日子,忘不了中学时在台风中为家里捡拾树枝的场景,忘不了读大学时冒着风雨去考试的狼狈,忘不了从教后迎着台风去送教的时光,忘不了在争议的“风雨”中毅然坚持走自己的路……

选 择

在上小学时,有一天,父亲对我说:“如果你不想像爸爸妈妈一样留在农村种田,那么摆在你的面前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当兵,二是读书……若是选择读书,你将来可以当医生,也可以当教师……”当时虽然我没有直接回答父亲,但我的内心已隐隐约约做出了选择,那就是用心读书,将来做一名教师。所以,我从小就有了想当一名教师的愿望。

从小学五年级到大学,我都在学校住宿,去学校报到或放假回家,父母都没有送过或接过我一次。我不仅没有怪他们,而且非常感谢他们的放养与信任,让我学会了自立。尽管儿时家里穷,学杂费和伙食费有时还要挨家挨户地去东凑西借,但是没有上过学的母亲自始至终都竭尽所能地支持我读书,并常常鼓励我说:“做人要争口气,不要被别人看不起。只要你想读书,家里砸锅卖铁也会支持你。”

每当想起母亲这番话,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温暖和感动。母亲对读书的敬畏之情也深深影响了我,于是我把读书作为改变命运的出路,并在自立中学会了自强,形成了“不服输”的个性。在求学路上,我从不让父母担忧,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盼,年年我都会获得这样或那样的奖励。

2004年,我如愿地当上了一名中学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依然对读书心怀敬畏,因为我能体会到读书对一个人的命运意味着什么。“教书先读书,育人先育己”自然成了我从教以来的座右铭。自立、自强让我做到自律、自觉,珍惜每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主动地参加各种比赛、培训学习和教研活动等,并积极辅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截至2021年,我获得市级以上奖励80多项,其中包括中南六省(区)生物学教学论文全国一等奖、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广东省生物学教学论文一等奖、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课例一等奖。同时,辅导学生参加市级以上竞赛,有283人次获奖,其中22人次获全国奖,173人次获省级奖。

我的认真和努力,得到了恩师们的认可,他们推荐我去做教师培训项目的授课教师。2006年参加湛江市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学科教师培训,我不仅获得最佳作品奖和优秀学员等荣誉,还于次年成为该项目的主讲教师,并连续授课6年。2010年,我被选为湛江市首届初中生物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班长,2014年担任第二批骨干教师跟岗学习的导师;2011年被承办单位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破格聘为“兼职教授”,至今每年都为师范生讲授自主研发的课程——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与说课。2020年完成广东省骨干教师培养项目首批培养对象的培训学习后,项目负责人许占权教授邀请我做他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工作室助理。2021年,我被推荐和遴选为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和湛江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H:\工作\教师博览原创版\2022年第2期教师博览(原创版)\上图\2022-02 内文\2022-02-20-2.tif>

历 练

诗人汪国真在《热爱生命》一诗中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在风雨中前行,不可避免会摔倒或被雨水淋湿,摔倒并不可怕,淋湿也不会伤到筋骨。当重新站起来,你也能活成一道风景,成为雨后的“彩虹”,遇见生命中各种惊喜。

第一次担任班主任是在2007年,那时有点突然,我是在学生来学校报到的前一天被告知的。我想:既然学校安排我担任班主任,说明学校相信我能做好。作为一名班主任工作的新兵,我所带的班级在军训会操比赛时,只获得一个三等奖。那时,我默默给自己鼓劲,下决心要把学生带好。面对班里一个智力比同龄人低且好动的学生,我决定以“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都充满希望”為工作思路,用最短的时间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打球,一起训练,还发动家长捐款建设班级图书阁。我也主动向老班主任请教,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在当年学校举办的校运会上,我的班级以120分高分名列全年级总分第一名。

我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研究成为我行走教育教学的姿态和常态。在我看来,“教”和“研”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相互照亮;只有“教”和“研”琴瑟和鸣,合二为一,才能演绎教育教学最美的和弦。2016年,经过多次修改,我撰写的文章《学科教师究竟教什么》发表在《中国教育学刊》。让我感到非常意外的是,这篇文章当年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最具影响力微论奖。这个奖有点“诺奖”的味道,因为获奖者不需要提供任何材料,是中国教育学会评选出来后通知作者去领奖的。刚接到电话时,我还以为是诈骗。当确定是真实获奖后,我感到无比惊喜。看了获奖名单后,我更加惊喜,因为其他获奖者都是我非常敬仰的人,如全国知名校长程红兵、北京四中房山校区执行校长黄春、教育部名校长领航班的首批学员柯中明……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能和如此优秀的教育同行一起获奖,感到荣幸至极。

2017年7月21日,我还作为全国30名中国教育学会首届优秀个人会员代表之一,站上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分享获奖感言——《成长自己就是成就教育》。同年,《教师月刊》共评选出6名年度教师,其他5名都是语文教师,而我是唯一的生物教师。2019年7月,我以重点作者的身份,有幸被邀请到四川成都参加《教师博览》第五届读书论坛,第一次面对面地感受“博览人”独特的雅气、慧气和大气。

2019年9月,由于教研能力突出,我被调岗到学校教研中心,负责学校的教研工作和“三名”工作室管理。那年恰好遇到省市举行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在各教研组的通力协作和参赛选手的努力下,学校有9名教师获得市直属学校初赛的一等奖,3名教师获得全市决赛一等奖第一名,1名教师获得全省学科决赛第一名,无论获奖人数还是获奖等次,都取得全面进步。在新一轮(2021—2023年)省市“三名”工作室主持人的遴选中,学校有14人成为省市工作室主持人。2021年,我主持申报的广东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校和广東省中小学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均顺利获得省教育厅立项,并在启动仪式上向全省分享经验。

这些成绩无不是在栉风沐雨的历练中收获的“玫瑰”。花开花落,需要重新出发,才能再次收获花之芳香。

思 考

根据安排,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学科教师培训都是在暑假开展,主讲教师要到各县(市、区)或乡镇送课送教,以方便广大教师学员学习。2008年暑假,我和何智荣老师被安排到某乡镇中学上课。考虑到交通不便,且要到离上课地点三四公里远的地方才有地方住,于是何老师决定驾驶他的摩托车载我一起去。

那天出发时,天已经下起了雨。于是,我们冒着风雨,骑着摩托车前往。一路上,风一直不停地狂刮着,雨则像一颗颗小石头一样拍打着我们,有时还得接受过往汽车碾压路边积水的“洗礼”,但我们没有埋怨,也没有打退堂鼓,而是小心翼翼地前行。

虽然出发前我们十分“有创意”地用塑料袋包裹住了双脚,奈何风雨实在太大,到达住处时,皮鞋早就被穿透力极强的雨水淋湿了。上课那几天,风雨还是那么任性,但是它们也有“累”的时候,我们就利用这个缝隙赶去上课。

那段时间,我不禁陷入思考:为什么台风天还要送课呢?难道就不能改期吗?主讲教师这么辛苦地送课上门究竟是为了什么?当看到学员们能按时参加和完成培训学习,有的还非常积极、认真和充满热情时,我不仅看到了他们对学习和成长的渴望,还似乎读懂了送课的意义。特别是有一次在硇洲镇某中学上课,整个多媒体教室只剩一个显示器可用的情况下,学员们依然坚持完成了6天的培训,令人感佩。

有一年,学校工会在体育馆举行了一次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教职工踢毽球比赛。按要求,每支参赛队伍选派15名选手参加,每人3次机会,以跳的个数最多的一次为本人的成绩,然后将15名选手的成绩加起来就是所参赛队伍的得分。我是本年级组的参赛选手之一,原本想着踢50个应该没有问题。轮到我上场后,第一次我就踢了96个,但自己感觉还可以踢多点。第一轮结束后,中间休息时,听说有个女老师踢了140多个了。哇,那么厉害!我不禁惊讶起来,心想:我一定要超越她!

当第二次轮到我上场时,为了能踢得更好,为年级组争光,也为了不辜负同事们的期望,我沉着应战,全身心融入比赛中。结果我一口气踢了269个!最后,结果公布,我是全校所有参赛选手中踢得最多的人,赢得了200元的奖金。这实在太意外了,让人倍感欢喜。

然而,让我更加感到意外的是,由于有教师向学校领导反映,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没有意义,还说我一个人踢的数量比某些年级全部参赛老师踢的都要多,建议取消这项比赛。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后来学校工会真的没有再组织教职工开展踢毽球比赛。这件事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经历的风雨多了,我慢慢养成了思考和追问的习惯,并逐渐学会用文字记录和表述自己的实践做法,以及所思和所悟,甚至还围绕某一主题发表了系列文章。

根据辅导学生竞赛的经验,我总结撰写的文章《挑才、选材和育才——试谈初中生物学竞赛辅导三部曲》发表在《中学生物学》2011年第1期上。有一天,一个来自广州的陌生电话直接打到了我的办公室,电话那头是位女教师。她说自己是一名生物教师,刚接手学校生物竞赛辅导工作,看了我这篇文章后,希望我能分享辅导经验和资料。我都不知道她是怎样找到我的电话的,但让我感触更深的,是她积极主动的行为中所折射出来的对成长的渴望。她的举动,让我找到了广东的教育为什么好的原因。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像她一样,主动学习,主动成长,主动获取教育教学资源,我相信任何地区的教育都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有一次,我和往常一样在办公室上班,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原来对方是我的师姐萧慧老师。她说,看到我发表了不少论文,希望我分享一下写论文和投稿的心得,提供点写论文的资料。还有一次,我和市生物教研员从珠海市参加省中学生物学教学研讨会回湛江的路上,一个陌生的电话打了进来。“师兄,您好!我是2001级师弟王雨,还有印象吗?有点高高瘦瘦的那个。刚刚科研组发了份《中学生物教学》杂志,一打开就看到你发在上面的文章,师兄真厉害!我也想发表论文,但没有什么经验,以后请师兄多多指教。”接通电话后对方如是说。

师姐、师弟和其他同行的话让我开始意识到:发表文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还可以成为人与人相互交流的桥梁,从而能帮助到其他教师的生命成长。自那以后,我开始转变发表文章的心态,把教育写作当作一项公益事业来做,向全国各地的报刊投稿,希望通过一篇又一篇的文章,来为教育撑起一把又一把“伞”。

近5年,我在《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教师博览》《江西教育》《四川教育》《教师报》《教育导报》《青年教师》《中学生物教学》等报刊发表了《好教育的“五心”景象》《好学校的生命气象》《好教师的底色》《好课程因“四通”而发达》《好课程,成就学生“四种发展”》《好课堂要根植“四境”》《好的校本教研“路”在何处》《好的教学目标“适”在哪儿》《好的教学评价“度”在何方》等系列文章20多篇。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我在《中国教育学刊》《当代教育科学》《中小学管理》等60多种报刊发表文章220多篇,并出版了《教师的生命成长》《润泽心灵成长的学科教学》《从优秀到卓越:教师领导力的12项修炼》《中学生物学教学技能与艺术》《神奇牧草:香根草研究与应用》等5部著作。

3856501908264

猜你喜欢
风雨广东省教研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藏清代铁锚的保护与修复
风雨面前我们一起扛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going Coastal
你说风雨中,一块钱算什么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