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旧州绣球如何“抛”起来

2022-03-21 22:29赵君超
炎黄地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绣球壮族纹样

赵君超

绣球的形象作为广西的文化符号寓意深刻,旧时是爱情信物,现在逐渐演变成为极具广西特色的旅游工艺产品,深受中外宾客的喜爱。文章对靖西县旧州绣球的文化内涵、制作方法进行梳理,依据靖西县旧州绣球的发展现状,对其传承发展提出建议。

广西靖西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陲,是全国闻名的“绣球之乡”,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貌特征,相对独立的生活区域使靖西民众形成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各种风俗传统,具有多样性、传承性特点的靖西境内区域性文化是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区域性文化具有朴实的特点。当地的文化氛围重视实际又充满浪漫主义情怀,这种甘醇的文化氛围使靖西民众的价值观具有了独特的审美特点,造就了靖西壮族绣球特有的审美和人文特色,也为靖西县当地的手工绣球技艺提供了得以生存发展的传承空间。

靖西县旧州绣球特点

作为靖西的重要文化元素——绣球(壮话称为“飞紽”),有着丰富的社会功能:曾是壮族男女用作定情信物的交际工具,在有情人间起到传情达意的作用。绣球上的每一个花瓣上面都绣有鲜花,如梅花、兰花等花卉或燕子、龍、凤等装饰图案,代表了壮族姑娘的美好愿望。广西靖西县旧州绣球多以黄、红、蓝、绿等色做底。传说绣球上朵朵鲜花与掌管生育之神的花婆有着密切的关系,盛开的鲜花预示着甜蜜的爱情。如今,婚恋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随之改变,现在的绣球主要分为观赏工艺品和民俗体育竞技项目中使用的两大作用。另外,抛绣球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广西当地普遍流传,活动开展实施简单,民众积极参与,促进了民族认同的社会文化形式。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是为满足壮族人民的平安喜乐的精神愿望。绣球作为一项民俗体育竞技项目,使壮族民众聚集在一起,进行体育娱乐活动,提升了壮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更促进了民族团结统一。壮族绣球也早已成为旅游商品,深受游客的喜爱。

绣球刺绣纹样的题材选择和靖西民众生活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息息相关,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花鸟虫鱼和植物纹样,也有象征本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壮锦、铜鼓等。靖西县旧州绣球的纹样题材主要有动物纹样,例如飞翔的燕子象征着对未来的希望;欢游的金鱼象征着生活的富裕;亭亭玉立的仙鹤象征着健康与长寿;蝴蝶与方言谐音则取其“福”,象征福运连连。植物纹样有颜色艳丽的花和日常水果,如葡萄石榴等,还有代表美好寓意的花卉,如富贵的牡丹、高洁的梅兰等都是常见的图样搭配。同时,靖西县旧州绣球纹样的选择中宗教纹样也比较常见,如太极八卦图等,表达了靖西人民求吉纳福、保佑平安的诉求。汉字也常常被靖西县旧州人民运用到绣球制作中,比如“幸福”“喜乐”“长寿”等词汇。靖西人民将自然之物转化为刺绣纹样运用到绣球上细心描摹,通过不同的纹样题材,蕴含着自己对于自然之物的深厚情感,同时向世人展示着本民族美好的情感与信仰。

靖西县旧州绣球境遇

心领神会是绣球技艺传承的一大特点。正如壮族妇女常说:“绣球做的好是要动脑子的,如果头脑不灵光,再怎么费力也教不会。”因此绣球工艺的习得、传承与学习者的悟性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绣球工艺涉及较复杂的刺绣工艺,并且刺绣技法种类十分多样,难度不一,现在的刺绣技艺也没有得到广泛教授与普及,能够熟练掌握三种靖西刺绣技法的人已不多见,尤其涉及到复杂的如辫绣、堆绣等针法,熟知的人也越来越少。并且可以独立制作绣球的人有较明显的断层,20~35岁这个年龄正是风华正茂,易懂易学阶段,是传承机制中最为主要的接受人群,但是通过走访调查发现46岁以上的旧州妇女会刺绣的比较多,年轻一代对于绣球工艺掌握不甚乐观,受工作与生活的压力,选择绣球工艺的年轻人很少。由于传承人群体技艺较为单一,一部分愿意学习绣球技艺的年轻人得不到专业性技能的指导,最终选择放弃学习。而这种情况,从侧面反映出了靖西县旧州绣球传承谱系的单薄,导致本民族传统文化濒临失传的危机。

在社会多元文化趋势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已逐渐习惯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加上绣球技艺只能改善少部分人的收入,费时用心的技能训练导致部分人对传统手工艺绣球的关注越来越少。部分绣球艺人倾向于停留在自己熟知的技艺范畴中,不愿将绣球文化与其他艺术语言结合融入现代生活,如,与产品设计相结合,将其作为街道灯饰的镂空装饰题材,或作为食品造型或运用绣球图案进行包装等等。

靖西县旧州绣球传承路径

政府在非遗保护过程中,既是发起者,又是资源整合者,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地方政府首先要培养民众的文化认同及文化自觉。通过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多方位广泛的宣传和反复强调,提高民众对本民族文化精髓主动吸取并参与,从而提升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地方政府应根据自身文化发展的特点,着力打造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片区。在靖西文化片区中,最为突出的是旧州的绣球文化片区。为此,靖西县政府加大对旧州古街的投入与建设,使以绣球为代表的文化片区的旧州古镇洋溢着传统文化的气息。逐渐,绣球文化产业不仅弘扬了传统民族文化也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亮点。地方政府应重视传统节日和民间仪式,例如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打造传统文化之旅,推动靖西县旧州绣球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突出作用和传承空间。重视对传统文化传承人的保护,传承人运用口头传说、表演艺术、手工艺技能等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在社会风俗、礼仪、节庆等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传承作用。因此,对传承人进行保护是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绣球”作为广西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具有蕴含吉祥如意等美好寓意的文化内涵,将绣球与学生手工课相结合,又符合地方课程开发要求。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丰富美术课程内容,分析广西民族地区的美术教学情况,可以发现,当下广西民族地区的中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中涉及的民族文化内容较少,主要关注专业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操作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传统文化在美术作品中呈现出的美感。端正教师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一些教师没有足够重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加上部分学生对广西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高,导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阻碍。改革教育教学方式,美术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艺术发展道路具有良好的铺垫作用。因此,非遗传承人进课堂或者让学生到民俗博物馆,展览馆学习参观,将校外课堂和校内课堂、优秀传统文化理论与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中的知识点和欣赏美的角度与学生的成长环境相结合,更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民族手工艺展示,在学校应设立民族手工艺展厅或文化走廊,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积极有利的宣传与弘扬。借助学校教育的方式与途径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不仅培养了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也增加了下一代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学校教育扎根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更加使教育充满生机。

当今是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起到非常重要的记录与宣传作用,对于数字化时代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建立靖西县旧州绣球文化保护协会和组织的网站,提供绣球文化活动详细介绍,并且广泛宣传节假日举办传统活动的目的、意义、时间、地点、人群等详细信息,在传统文化活动中既增加了民众对绣球文化的了解,也促进了民众对传统体育活动的积极参与。借助信息化技术,除了建立相关民族传统文化的官方网站外,还应该建立有关靖西县旧州绣球文化项目的数据资源库,将靖西县旧州绣球文化用数据记录,例如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方式,收集和录入绣球文化的历史来源、制作技法、作用及意义等。互联网与媒体传播的力量能使绣球文化受到更广泛的关注,通过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加大靖西县旧州绣球文化的宣传,促进靖西本土人民对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会使其他地区民众对本民族传统绣球文化有更多的参与和了解。

技艺无声,物品无言,旧州绣球承载着靖西壮族人民的历史与文化。在靖西地区民族文化相互交织的背景下,保护与传承绣球技艺不仅增加民族认同感,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面对传统手工技艺发展的现状,希望人们在重视绣球商业化发展的同时对制作绣球的师傅也给予关注,积极与多方合作,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困境,使靖西刺绣在蓬勃发展的同时,绣球手工技艺也熠熠生辉。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字时代下广西民族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传承与发展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1c381)。

作者单位:河池学院

3092501908232

猜你喜欢
绣球壮族纹样
王秀芬把靖西绣球“抛向”全世界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拯救“濒危”花纹
《Cat’s book》
壮族迎客歌
绣球抛上天
壮族山歌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
“绣球 ”,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