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双减”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学校的特色课程开发探索

2022-03-21 22:37邓冰梁锡光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校本双减特色

邓冰 梁锡光

在“双减” 政策下,如何开展学校“五育融合”是正当时。学校以课后服务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把“五育并举”融入课堂,创建学校特色是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挥专长,促进专业成长的过程,是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中发现、培养特长的过程,形成学校特色的过程。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一、准确定位学校方向,加强机制管理、加强思想认识、加强文化氛围营造

作为学校管理者头脑要清醒的思考学校问题,眼睛要明亮地洞察学校情况,面对现实,学校管理层首先要做的就是摸清家底,如何为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定位。为准确定位学校的发展目标,学校从师生的需求调查入手,将工作5年、15年上以上的老师分年龄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职业需求,了解教师的幸福指数,了解教师对学校的发展期望。通过调查、综合分析,如何开展校本课程,提高学生各种教学质量是我们急需研究的问题。基于这种情况,我校确立了“以人为本、内涵发展,打造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典范工程”的发展目标,确立了“营造美丽的人生”,充分体现了我校厚德载物的宽厚精神,修身为本的尚德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的学校精神。学校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和建议,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奋斗目标,全体教职工为之奋斗。制定规划的过程,凝聚了全体教师的意志力,大家齐心协力朝着目标奋进。

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抓常规,促规范,保证学校主阵地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为使“双减”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成立学校“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家校配合等相关机制, 规范落实双减工作。与此同时为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思想意识,我校多次召开“双减”工作推进会,引导教师领会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运用办学理念、主题班会、微信群等多种途径营造平文化氛围,鼓励担当育人使命,扎实做到“减负、提质、 增效。 ”

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生命线只有把“视质量为生命”的承诺落实于行动,不断追求卓越,学校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要想打造学校教育品牌,就必须扎扎实实抓质量,以过硬的质量赢得良好的信誉,以良好的信誉吸引充足的生源,实现学校发展的良性循环。保证学校质量的提高,必须突出重点,既坚持在各项工作做大做强,更注重在管理、质量和效益上做细做优,以对教育事业负责的精神,以对学校负责的精神,以对学生和家长负责的精神,扎实工作,勤奋努力,加强研究,加强学习,向课堂要质量,向研究要质量。

学校正确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将教学质量的压力传递到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员工,转化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和教育教学的创造力;将教学质量与学校生存和发展、个人利益和前途紧密联系起来,努力使质量意识逐步内化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意识。

通过与其他兄弟小学结对帮扶、“请进来、走出去”的“同课异构”活动、教研活动暨集体备课等活动,充分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不断加强教师的学习, 更新教师理念注重教师的课堂组织与专业素养的提升,从根本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双减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为此,学校要求教师努力更新“以生为本” 的育人理念, 提升专业素养、共情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打造高效优质团队,奠定学校内涵发展基石

支撑学校品牌的基础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团队,能否建设一支“个体素质较高,群体结构合理,作风严谨细致,富有创新精神”的整体优化的队伍,从根本上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努力建设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管理团队。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我校确定了“让每一个孩子拥有成长的快乐”的办学理念。校本课程开发也围绕该理念进行,如果脱离了校本这个实际,不顾学校本身固有的特点,就没有目的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校本课程开发是充分考虑到自己学校独特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以及教育哲学观而进行的教育实践过程,是学校自己的教育哲学观和办学理念的贯彻落实。因而,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特色和确立的办学理念,进行有针对性的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发挥学校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以“求真、务实”为基本准则,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增强忧患意识、合作意识、全局意识、超前意识和科学创新的管理意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办事效率。

加强团结,调顺关系,举全校之力,集全校之智,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学校根据本校學情和办学特色,开展了球类、美术、书法、舞蹈、音乐、科学、轮滑、游泳、射击等兴趣社团活动,我校立足实际,开设了书法、绘画、舞蹈、声乐、球类、象棋、编织、雕刻、十字绣等十余项校本课程,采用有主题的大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来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其次,学校的社团活动也搞得如火如荼,“小七巧板社团”、“春蕾舞蹈团”、“富丽书画社”、“富丽雕刻团”等社团活动充分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才艺。学校定期举办趣味体育节、科技艺术节、读书文化节、英语风采大赛等丰富多彩的大型校内活动,还经常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参加蔬菜博览会、健康节等开幕式,给学生们提供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各项活动规范化、创新化、常态化。除此之外,学校还把双周三下午第一节固定为班级“西城讲坛”时间,每班确定朗读亭演讲,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惑、所感讲述出来,与全体同学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学校定期评选演讲小明星。

学校充分利用区域优势,把新世纪种苗基地、大山俗村、蔬菜批发物流园等固定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闲暇时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便利。另外,学校以社区为单位,打破年级界限,成立了“红领巾啄木鸟”、“植物园实验小组”、“爱心小天使”、“小小法律讲师团”等学生团体,每到节假日就有组长带领队员活跃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开展诸如编制种苗栽植流程、了解身边消失的民俗、为老人们表演节目、清除社区“牛皮癣”、探寻家乡巨变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把每年的10月份确定为“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月”,学生们件件生动的手工作品、份份内容翔实的社会调查报告、篇篇感悟至深的读书体会等,构成了学校的靓丽景观。

学校与番禺日报社联合成立了“富丽小记者站”,学生参与人数达200余人,由学校和报社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共同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活动过程中,(1)由番禺日报社的专业记者面对面的对小记者进行采访、新闻报道等方面的讲解,传授相关知识和技巧。学校的小记者通过学习后立即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接下来的采访活动中,边采访边写,既有真实的素材可写,又能把专业记者教给的方法技巧用在写作上,采访完成后,学校老师与报社记者当场收稿,当面讲评,指出小记者稿件的优缺点,让小记者明白自己在写作方面的努力方向及需要继续发扬的优秀之处,并利用寿光日报的发行范围大的优势,小记者稿件中优秀的作品次日就能在报纸上发表,不仅学生们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家长以及社会更大的范围的群体都能看到学生们的作品,学生能产生极大的成就感,对学生良好心态成长具有积极引导作用。小记者活动让学生体验了真实的生活,提高了写作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我们选择优秀的师资队伍,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打造出一堂堂精品课程,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尤其是水墨画和篮球,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它是我校打造特色品牌的有力保证,吸引了更多的学生来我校就读。(2)努力建设一支乐于教学、精于教学的事业型教师队伍。师德是核心。继续加大管理力度,强化师德师风,并将之纳入职评和评优评先考核评比中,实行一票否决,引导广大教师把精力集中到学校、集中到教学、集中到课堂。从教师素养入手,抓好教师的师德修养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和各种类型的活动,增强职业道德,塑造良好形象,注重细节修炼,言谈举止体现教师文明、高尚的风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变化,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言谈举止,不吝啬微笑,不吝惜鼓励,注重及时有效的激励。尝试开展师生对话等活动,进一步拉近师生距离。(3)减少作业总量, 提高作业质量。 依据上级文件要求,我校统筹设计分层作业,制定作业管理、 公示、 批改制度,落实因材施教。尤其是作业布置上要求每日作业公示,班主任负责统筹, 严控作业总量; 作业批改上要求教师全批全改; 作业评价上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能力发展和习惯养成,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作业观。与此同时,通过分层推进的方法提质作业。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基础性作业,提高性作业,拓展性作业,让学生根据个体差异自行选择,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推进作业的减量、提质、 增效, 让科学、合理的作业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家校合作,协调育人。“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在孩子的学业管理上, 做好成长的“减”法, 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在时间管理上,做好陪伴的“加” 法,如亲子阅读、亲子运动、亲子手工、亲子劳动、亲子分享等活动,把教育的主阵地从课堂延展到家庭教育中去。

四、创建学校特色课程,做好“第二课堂” 的教育

在新时代的社会下, 更需要的是“五育并举” 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首要措施是抓常规,促规范,切实做好学校的各项常规工作,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如今已经初具规模,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动手、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及特长形成。学校以体验为主要手段,营造“生活的大课堂”,把生活搬进校本课,让孩子们玩中学,学中玩,唤醒每个孩子的生命活力,激发他们的无限潜能。多元的选择、丰富的课程,给了孩子们别样的体验。在保证课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学校拓展课时长约80分钟,保证了学生更充分的参与和体验时间。同时嘉明校区准备通过特色课的开设,从知识、体育、艺术、实践等领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形成隐形的深度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为此, 学校在做好常规工作和落实好“双减” 的两个重要环节的基础上,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激发了全体师生的创造性、积极性,提高了教师参与课程研究的意识,满足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的需要,实现了学校的课程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校将继续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作为打造学校特色的重点工作,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彰显学生个性,提高教师专業素质,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特色发展。

(此论文成果是:“广州市教育学会”立项课题成果之一,课题名称:“城乡结合部学校的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与办学特色的研究——以大石富丽小学为例”课题编号是:KTLX1202030002)

2796501705233

猜你喜欢
校本双减特色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