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工商管理专业课程重构探讨

2022-03-21 01:38庞岩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

庞岩

摘要:随着现代学徒制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急需重新构建课程体系,现代学徒制以“双元” 角色的介入为主要特点,校企双方在培养人才上各成体系,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还有所欠缺。因此,本文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视角,研究现代学徒制课程重构的原则、设计思路以及教学组织实施,从而为工商管理专业有效实施现代学徒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商管理专业;课程重构

引言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和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家应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准确把握现代学徒制的内涵,走出思想误区,打造出具有学院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课程培养体系,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一、现代学徒制的特征

(一)双主体

双主体是指学校和企业作为现代学徒制的办学主体,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学生。

(二)双身份

双身份是指招生对象入学后既是学校学生也是企业员工。

(三)双导师

双导师是指学校教师和企业派出的专业技术骨干充当企业导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过程。

(四)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是指按照工作岗位需求合理组织教学和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和企业真实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同步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二、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课程体系建设和培养方式以学校为中心,企业参与度低

企业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前期虽参与,但教师制定具体课程体系并不需要对企业负责。课程以系统理论学习为主,即使是实践课程与企业实践联系也不够紧密。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校企合作虽取得了订单培养、冠名班、校中厂的成果,但这些探索都不能为学员提供真实的企业环境。且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进行了一些有关实践问题的探讨,但多数高职学生研究积极性较低,又缺乏实践经验,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多数是查找、摘抄资料,应付了事。

(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教学资源不足

首先,实训基地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由于校中店、校内企业岗位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大量学生同时参与实践教学,只能采取轮岗,即一个组上岗、几个组研究的作法。校外实训基地只有偶尔参观学习、没有长期实践的机会,还要顾虑学生住宿、安全隐患等问题。其次,未能充分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的作用。工商管理专业聘请的兼职教师大多是企业的高管,因为兼职教师需要在企业工作,时间上有冲突,所以能到学校作讲座的多,到校给学生正常上课的少。最后,教师赴企业锻炼多数流于形式。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所以学校要求教师每年赴企业锻炼,但只有少数且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受到企业的欢迎,大多数教师无法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且企业又没有培训教师的义务和责任,教师赴企业锻炼的效果更是差强人意。

(三)学生个人能力与企业用工需求之間存在差距

一方面,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适应性强,就业面宽,但从专业对口的角度看,就业并不理想。由于大多数学生自行择业,工作岗位差别很大,只有个别学生能直接进入管理岗位。绝大多数工作都要从基层做起,很多基层工作岗位中职生就能胜任,体现不出大专生的优势,就业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企业面临着用工荒,特别是基层员工,到学校招聘应届毕业生又招不到、招不满,且企业对新员工都要进行岗前培训,也有试用期,不能真正做到“校企零对接”。因为学生实习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或其他单位实习,自然与企业要求存在差距。

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重构策略

(一)基于企业岗位标准和行业资格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企业中从事的岗位,按照工作过程或工作项目细化工作任务,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设置课程,结合行业资格标准制定相应课程标准,构建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岗位方向课程和拓展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实行三段式培养,即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在学校进行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岗位方向课程理论、岗位专项技能训练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第五学期在企业进行岗位方向课程的综合技能训练,第六学期在企业进行岗位方向课程的岗位对接训练。学生毕业时不仅有毕业证,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管理师考试,还能获得商务管理师中级的岗位证书。

(二)加深校企双方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实现现代学徒制的“双主体”“双导师育人”“工学交替”等特点,校企双方必须深度融合,融合的前提是校企双方对接好各自的需求。各高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特色各有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基础、实力比较雄厚、可以配套人力资源支持的企业合作,有针对性选择相应的岗位进行学徒制培养,校正双方的深度融合才是学徒制模式成功的关键环节 。

(三)开展课程考核评价

工商管理类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采用学徒学业评价和技能证书结合的方式。学校和合作企业制定符合学徒制的考核管理办法。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校企目标协调一致的人才规格体系,确定学分互认的统一机制,校与企分别进行考核评价,以职业能力考核为核心,学生的考勤和制度的遵守、工作态度同样记入平时考核,采用国家、行业和企业的技能证书,持有毕业证与技能证双证书作为毕业(出徒)的标准。

综上所述,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改变了其学习的场所和身份,学生不仅要在校内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还要深入企业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准,因此,我们需要构建符合现代学徒制特点的工商管理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从而去更好的适应企业岗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31);77-83

[2]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3]方维.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J].高教学刊,2018(11);98-100.

3143501908277

猜你喜欢
工商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
本土化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创新研究
体验式教学法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新探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在经管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特色化之路探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