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初中道法体验式课堂建构

2022-03-21 01:38马德生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道德与法治情境

马德生

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积极探索建构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课堂教学,需要直面学生成长中真困惑,提出真问题,创设真情境,追求真参与,开展真活动,追求真体验,从而实现课堂学习的真发生、学生的真成长。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情境;问题导向;体验式课堂教学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为活动而活动、为情境而情境、为问题而问题”的形式主义,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素养、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致命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大而空的道理说教和应试教育的泥潭,失去了课程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其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思政课教学需要切实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不断提升和加強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此,笔者积极探索建构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课堂教学。

一、直面真困惑,提出真问题,引导学生真学习

学生的生活就是情境,学生成长中需要处理的关系就是问题。肖川教授曾说“课堂的第一生命力,就是真实”。现实中,学生在相关内容领域会遭遇或面临成长的困惑、道德难题,这些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是我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成长的根基,。课堂教学应基于学生已有的道德经验和认知,以思想认识中尚存的和真实的困惑、矛盾、冲突为突破口,为学生带来一定的思维挑战并增强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性,更好地吸引学生并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师生课堂互动的生命热情。

杜威曾说:“问题是思维教学的主线,思维教学要通过问题的解决才能实施。”问题是课堂活动的核心与灵魂,是学生学习的引导线索。真实问题是培育核心素养的摇篮。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强调问题情境的真实性。首先,教学内容与真实问题的关联性越强,越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就越能激发学生,越能调动学生,越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其次,问题越真实,越具有挑战性,如辨析性问题、追问性问题、冲突性问题等,就越能促进学生对这些真实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越能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

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时,我组织学生填写《我的人际交往现状》的问卷调查。在调查中有一题:对于友谊,有哪些令人困惑的事情?通过统计分析学生的问卷,发现了学生的真实困惑,将这些真实困惑整合成三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真实情境:小学的朋友还要不要继续交往下去?新的班级里如何才能交到好朋友?第一次考试,因没有给好朋友传答案,他不答理我……课堂上我采用步步追问的方式,如:既然如此,考试中给朋友传答案这样的朋友和友谊值得拥有吗?为什么在生活中,“我”表现得如此苍白无力,让人觉得不是朋友的错,好像是“我”的错一样呢?

这些真问题直面学生的真困惑,具有思辨性和冲突性。学生或辩论,或静思,或谈论,通过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会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使学生对探究问题的认识更为清晰,从而实现思想认识的洗礼和道德情感的升华,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实现学生的真正成长。

学生是社会中一个个真实的个体,教学中只有以学生为本,用心发现学生的真困惑,才能找到教学的起点和意义;只有精心创设真实情境,才能引发学生共鸣;只有提出触动内心的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真思考、深度学习。

二、创设真情境,追求真参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重视“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情境是表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舞台,问题是提升探究力的关键。然而,在现阶段教学实际中,存在三个问题:其一,情境趋于“表面化”,过分注重趣味性,无法调动学生思维引发疑问;其二,问题欠缺“探究性”,教师掌控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抑制学生能动空间;其三,问题情境缺乏“串联性”,仅在导入环节重视问题情境,未能贯穿课堂始终。道德与法治课程始终坚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的基本理念,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学生的生活就是情境,学生成长中需要处理的关系就是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和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在初中道法教学中,要想让教材承载的理念入脑入心,仅仅依靠我们教师的讲解是难以奏效的,需要创设真实、典型和适切的情境。由于教学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每次都亲身参与体验,而且对于常识性的经验也完全没有必要亲身参与。打造真情境,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真实性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之中,才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生活即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并重,把道德与法治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一方面寻找学生身边的真实现象和问题,立足真实问题情境,通过文本、图像、视频等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参与、扮演、体验和感悟中,内化学科观点,达到价值认同,唤醒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源于真实生活的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建构和巧妙的创设,通过时事导入、角色体验、热点探究、实践参与等方式,将课程内容情境化,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和表达意愿,引领学生且品且思,在真实的生活和感受、对话和交流、反思和体验中增强道德认识,涵养道德情感,引领精神成长,产生思想共鸣,进而培育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服务于学生未来生活的需要。

在讲《依法行使权利》一框时,我结合班内近期出现的“自习课说话”“在寝室、教室玩手机”两个现象进行情境表演,表演后进行思考:“老师批评违纪的同学是否侵犯人格尊严?为什么”“老师拿走他们的手机是否侵犯他们的财产权?为什么”“你如何看待这些同学的行为?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课堂上同学们一下子活跃起来,小组间激烈讨论,正反方唇枪舌战,数个来回,学生们渐渐安静下来,开始沉思。最后学生们从内心深处明白了: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每个人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们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走进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心灵,学生在亲历与感悟中,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课程核心素养自然有效落实。

三、开展真活动,追求真体验,实现素养真提升

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初中课程以学生体验为基础,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对于儿童来讲,掌握知识这个最终目的不可能像成人那样成为他付出智力努力的主要动力。学习愿望的源泉在于儿童智力劳动的性质,在于思想的情感色彩,在于理性的体验。如果这个源泉涸竭了,任你用什么办法也不可能让孩子坐下来念书。实践性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性质,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能力目标并列在知识目标之前,意在突出本课程的特点是以知识为基础,强调行为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因此,实践性在要本课程中显得成为重要。

我们的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他们所处的家庭、学校、社会等生活场景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思维方式,也是学生建构知识背景和实践探究活动条件的环境。利用双休、假期,我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访谈、参观访问、职业体验等实践活动,包括结合学校的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等引领学生走进真实的社会生活,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

在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时,我让学生从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和《辉煌中国》中去寻找和感受国强民富,去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我还开展了《改革开放四十三年,我看家乡新变化》实践活动,学生们围绕“祖孙三代衣着的变化”“祖孙三代饮食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家庭出行工具的变迁”等,学生们上网调查、上街采访、访谈长辈,写成调查报告、制成课件和美篇;课堂上通过展示图片和不同年代的实物、谈收获写心得,在活动中感受到改革开放既是强国之路,也是富民之路,深刻理解了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了增强,“四个自信”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最后学生们纷纷立志要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生置身于实践环境中,通过亲身经历各种活动,在活动体验、观察内省、分享交流、迁移应用等基础上,获得知识、能力、态度、素养等。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到课外,不断挖掘教材知识内涵的丰富价值,如学科思想、态度情感、价值观念、个体的成长需要、精神世界、生活境界等,以其亲身的感性认识产生丰富真切的体验,又以情感为动力,深化和升华更改知识,在深度学习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学生活动的过程,也是其全身心地体验知识的丰富复杂内涵与意义的过程,也是将生发丰富的内心体验、提升个人经验与精神境界的过程。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需要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让我们在课堂教学的“真困惑、真问题、真情境、真活动”中追求学习的真实发生、学生的真成长,不断构建以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位为核心,“学科知识掌握到位、学科活动开展到位、学科思维方法培养到位”的“四位一体”初中道法课堂,引导学生知行合一,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落实课程核心素养,不断实现生命在拔节中成长,一起向未来。

参考文献:

[1]王易春等.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1)

[2]王旭琴.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2):22-24

[3]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1-11

[4]思想品德课标标准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体验式学习 建构儿童有意义的学习经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1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式课堂教学实踐研究》(JCJYC211018016)研究阶段性成果。)

3315501908288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道德与法治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