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歌曲的起源与发展

2022-03-21 01:34刘涵沁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谱曲作曲家诗词

刘涵沁

《墨子·公孟》中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可如今诗词流传了下来,曲调却已消逝。诗词不在吟唱,只留存于课本中,沦为知识储备,丧失了原有的生命力。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查阅,笔者将古诗词歌曲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古词古曲

中国的古典诗词歌曲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黄帝时期的《弹歌》。那一时期的祖先伴随着劳动把语言发展成了歌唱,用歌唱来激励劳动。《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篇,是最早收录的一部诗歌总集。《楚辞》为屈原创作,在汉初被收集,后被刘向辑录而成。其中《九歌》和《招魂》与音乐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体式,丰富了诗歌的题材。《乐府诗集》为北宋郭茂倩所编著,是汉、魏晋、南北朝的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辑录了从秦至唐末的乐府诗和歌谣,广泛反映了社会生活、地主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矛盾,共5000多首,是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书籍。曲子词,词与音乐关系密切,在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广为流传。到了宋朝,宋词经过白居易、苏轼等诗人的规范和拓展形成了固定的格律,进入辉煌时期。 散曲,源于金元,起于北方,大致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创作散曲的作家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书会才人作家,如关汉卿。一类是平民、胥史作家,如马致远。还有一类就是达官显贵,如姚燧。由于大部分的乐谱早已经遗失,诗歌就变成文学作品。如今我们还能见到的作品已经为数不多了。如《凤凰台上忆吹箫》、《杏花天影》、《长相思》等。

二、新词新曲

作曲家们以现代的作曲手法为近现代的诗词谱曲。例如,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沁园春·雪》等。《沁园春·雪》先后被五位作曲家进行创作谱曲。李劫夫在1958年,生茂、唐诃在1968年,田丰在1970年和郑律成,都分别为《沁园春·雪》谱曲。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现代的作词家和作曲家仿照古代诗词的风格作词作曲,或者是只采用古代诗词中较为经典的一两句诗,这种形式多用于流行音乐中。例如近些年热播的宫廷剧《甄嬛传》中主题曲、插曲、片尾曲《金缕衣》《菩萨蛮》等,这类的歌曲既有古风古韵,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深受人们喜爱。

三、新词古曲

这类的古诗词歌曲是指以古曲为旋律,再填上歌词的一种形式。如《春江花月夜》就是中国传统琵琶曲,后来王健真将其填词。古曲与新词的融合婉转悠扬。

四、古词新曲

(一)二十世纪20年代

1920年,青主在德国留学期间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词,创作了《大江东去》,开辟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的先河。 黄自所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花非花》,全曲和声采用传统五声调式,具有时代性。《满江红》是宋代抗金将领岳飞在中原重陷敌手时而作,体现了他精忠报国的英雄志气和盼祖国统一的愿望。冼星海正处于呼吁国民团结、奋斗、救国救亡的时代,因此歌曲旋律雄伟悲愤,饱含发奋图强的思想。 刘雪庵所创作的《枫桥夜泊》与冼星海的《满江红》虽都具有爱国情怀,但表达方式不同。《枫桥夜泊》虽都在描写景物,但刘雪庵抓住了诗中的“愁”字,创作出的歌曲旋律也十分凄凉、惆怅,也反映了作曲家对国家前途的迷茫和无奈。这些歌曲直到现在也很受歌唱家或者音乐爱好者们的喜爱。这一时期留下了很多优秀作品,也培养了很多优秀作曲家,他们都热衷于为古诗词编曲,例如谭小麟、江文也、江定仙、应尚能、邱望湘等。

(二)二十世纪80年代

罗忠镕是中国五声音调艺术歌曲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涉江采芙蓉》是他的第一首十二音作品,对后人的五声性十二音的创作具有一定借鉴的意义。

(三)二十世纪90年代至今

作曲家们不再仅限于为成人创作古诗词歌曲,也开始为儿童创作古诗词歌曲。最具代表性的是谷建芬老师。 谷建芬老师从2004年开始以古诗为词为孩子们谱曲。历时14年,創作了几十首儿童古诗词歌曲,并先后出版了《谷建芬古诗词歌曲20首新学堂歌》和《新学堂歌》。

另一类是将古诗词以白话文的形式进行创作谱曲。如,黄自的《玫瑰三愿》等。最为大众所知的是电视剧87版《红楼梦》,剧中全曲共13首,是王立平先生根据曹雪芹先生的词和原著中的情节,加之现代人全新的理解所作,堪称是词和曲完美结合的典范,深受现代音乐爱好者们的热爱。笔者所研究的《新学堂歌》便属于古词新唱。

从历史脉络上看,二十世纪20年代是古诗词歌曲萌芽和辉煌的阶段,质量和产量都较高,歌曲流传至今都深受人们喜爱。在那之后,古诗词歌曲这一形式就逐渐沉寂了,直到80年代这一歌曲形式又逐渐苏醒过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古诗词歌曲这一形式可谓是百花齐放。从出现到沉寂再到后来的复苏、兴起,用了近200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是科技的发展,还是经济的发展,又或是人民思想意识的进步,都为古诗词歌曲这一形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洋洋.艺术歌曲创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促进作用——以黄自歌曲创作为例,艺术研究,2017(04),第120-121页。

[2]董兵.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研究,音乐探索,2014,30(04),第102-106页+第125页。

[3]钱海霞.十二音序列与民族特色的融合——析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当代音乐,2018(05),第57-58页。

[4]林芳芳.探析谷建芬“新学堂歌”的创作特征,音乐创作,2015(01),第113-114页。

[5]王彩虹.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的融合,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04),第2页,第13-15 页。

[6]贺小龙.千年的穿越 永恒的经典,中国音乐学院,2017,第19-38页。

[7]曹芳芳.漱玉古韵<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浅谈古词新唱,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0,25(04),第20-22页。

1789501705339

猜你喜欢
谱曲作曲家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为九月谱曲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长大可当作曲家
如何为歌词谱曲
浅谈王西麟的音乐道路
如何让学生谱曲歌唱经典
猫咪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