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背景下出版供给公平:基于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感受差异的再思考*

2022-03-21 02:26李义杰
中国出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城乡

□文│李义杰

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物质生活富裕,还包括精神生活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1]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城乡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更高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不同区域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状况还存在显著的差距和不平衡,精神贫困或精神生活的贫富差距成为当今发展更为凸显的问题。[2][3]出版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居民日常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感。《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深刻把握出版业发展新任务新要求,迫切需要提升内容建设水平和服务供给能力等。[4]因此,在共同富裕背景下,缩小城乡居民精神生活贫富差距,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的公平正义,重新思考出版公共文化服务作用的发挥就成为必要。本研究在对浙江省某副省级城市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及满足状况调研基础上,探讨了在共同富裕背景下出版领域如何优化供给公平,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浙江省N市辖区内城乡居民及企业员工等(见表1)。主要采用实地考察、焦点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于2021年7—9月,对N市辖区内105个行政村和文化礼堂、6个社区、11个企业进行实地调查、访谈,共计走访约424人,掌握了大量文字、图片等一手资料,共有效回收问卷2176份。根据研究问题,问卷从精神文化活动、价值观念、精神生活感受三个层面共设计15道测试题。调查问卷信度检验克朗巴哈系数为0.728,大于7,具有较好内部一致性,符合要求。效度检验:通过因子分析,KMO检验值为0.745,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值为0.741(Sig.0.000),效度检验符合要求。

表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分布

二、新时代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参与及满足感评价

通过对N市城乡居民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目前该市城乡居民总体表现出较好的精神文化生活状态,在文化活动、价值观念、文化生活感受三个层面均有较高得分,城乡居民对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状态有较高的满意度。

1.文化活动较为丰富多样,数字化内容产品消费成主流

精神文化活动较为丰富多样,体现出一定层次性和品质性。调查显示(见表2),该市城乡居民日常文化活动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在多样的文体活动(如舞蹈、棋牌、球类及其他体育健身运动等)以及观看影视剧、上网、游戏、休闲聚会、阅读学习等方面。对“欣赏音乐会、艺术展、戏曲等”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也有较多选择,分别为20.0%,16.1%。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性,除了广场舞、棋牌、球类等一般性文体活动外,对音乐会、艺术展等高雅、时尚性的文化活动也有较高参与度。同时,网络数字终端成为居民娱乐消费的主要途径。在各项文化活动形式中,看电影、电视、上网及玩游戏等数字文化参与比重最高,选择占比达到67.6%;通过手机、电脑、网络等方式进行文化娱乐的占比61.8%。从不同年龄段看,90后、80后更加依赖数字内容产品,选择比重分别为71.6%,69.7%,明显高于70后57.1%和60后38.5%的占比。

表2 居民日常文化活动参与情况

2.价值观念动态总体正向,核心价值观稳居主导地位

对城乡居民价值观念动态调查发现,N市绝大部分城乡居民表现出稳定的、积极的民族观念和爱国情感,超过95%的人明确表达对民族文化和品牌的支持,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同时,城乡居民普遍呈现出“好学上进”的状态,读书、学习技能、参加各种健康文化活动等成为居民日常文化生活内容,并对高雅艺术活动、知识讲授、国家政策宣讲、文明礼仪学习等都表现出较高的热情,选择比重均在20%—40%(见表3)。不同年龄段居民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化认识和偏好,如80后 、90后员工与70后、60后员工,前者对工作、生活更在意个人的体验参与和价值实现,喜欢线下聚会及线上的影视、游戏等娱乐活动;而后者更看重自己的责任,以及报酬收入等实际价值,对环境的耐受力强、包容性大。

表3 居民希望企业或社区举办的文化活动

3.精神文化生活状态满意度相对较高,多数人认为近年显著变好

该市城乡居民对当前精神文化生活状态的感受普遍给出较高评价。调查显示,近65%的人对自己的精神生活状态满意,选择“一般”占比28.6%。但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及企业员工表现出更高的满意度,三者占比分别为83%、67.2%和58.6%。该市城乡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性有普遍认识,数据显示,42.6%的人认为“比较重要”,44.3%的人认为“非常重要”;10.3%的人认为“一般”,仅有不到3%的人认为不重要。可见,大部分城乡居民认识到了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性。此外,近75%的人对精神文化生活感受是积极的,认为有明显好转,其中41.8%认为“好一些”,32.4%认为“明显好转”,而选择“一般”的占比19.8%。

三、分析与讨论: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城乡居民在精神文化生活参与及感受方面整体表现出较好的评价效果,但对城乡及不同群体间的分析,依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在共同富裕背景下,城乡不同区域和群体间的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参与及感受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和不平衡问题。

1.城乡及不同群体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存在显著差异和不平衡

城乡居民不同群体之间精神文化生活状态感受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农村、城市以及企业三类群体之间在精神文化生活满意度、重要性认识及近年感受三个指标的方差分析表明,三类群体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如表4所示,在精神文化生活满意度上,以城市社区居民得分最高4.20,企业和农村居民基本一致,分别为3.70和3.80,三者之间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城市居民满意度显著高于后两者。从重要性认识来看,三类群体之间依然存在显著性差异,城市居民得分最高,农村居民得分最低。而从近三年精神文化生活变化来看,同样是城市居民感受更好,农村居民和企业员工得分一致,相对处于较低水平。结合访谈来看,这种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尤其体现在一些落后农村区域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不同年龄群体间的对精神文化生活感受存在显著差异,80后得分最低,60后得分最高,70后和90后基本持平(见图1)。概言之,精神生活的不平衡性在城乡及不同群体间普遍存在。

表4 城乡居民不同群体之间精神文化生活感受差异性检验

图1 城乡不同年龄段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感受得分比较

2.城乡出版等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分布不均和管理滞后

城乡在出版等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分布方面差距显著。农村地区通过“农家书屋”“东风工程”“文化礼堂”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相关设施拥有量、活动空间以及实际利用方面,与城市仍有较大差距。在运营经费、相关人才等要素匹配方面更为不足,专业文化人才及管理人才很难被吸引到农村去。有学者指出,区域间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差异化严重,且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差距呈逐年增大趋势。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不足,农村文化人才和基础设施资源相对短缺。针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服务数量总体不足,且差异化严重。[5]当然,在城乡不同基层文化活动开展中,人才和活动经费缺乏仍是制约和影响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共性问题。此外,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和设施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或使用的状况。如农村文化礼堂,过去几年,N市各地按照“建管用育结合、建设优先”的原则,基本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但一些地方在建成之后使用率不高,居民参与度低,出现形式主义。城市一些社区、企业也存在场地硬件不足问题,难以满足居民或员工日常文化活动需要。造成这一种情况有内容供给问题,也有运营管理问题,但根本上是长期城乡二元结构下形成的不同区域、群体对精神生活认识和需求的差异导致。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常处于被动和遮蔽状态。

3.文化内容供给和需求仍有较大差距,高质量内容和服务供给不足

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素养以及技术的迭代等都会影响居民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变化,因此,内容供给和需求应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由此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实现精准有效对接。调查显示,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不匹配、活动场地紧缺、服务质量不高等成为突出问题。随着农村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被激发和打开,对文化活动内容和场地都提出了新要求,近一半的礼堂负责人明确反映活动场地欠缺、内容及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而城市社区不但存在活动场地欠缺,还存在对活动场地场馆服务要求升级问题。此外,在内容供给的契合度、精准化上存在明显不足,农家书屋依然存在图书更新不足,社会、社区书屋均存在实际利用率低等问题;不少地方和部门服务形式单一,高质量内容供给欠缺,无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调查显示:对今后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有超过42%的人选择“看到好的高质量文化产品”,有近30%的人选择“欣赏高水平文艺作品”,这一数据直接反映出城乡居民对高质量文化产品的期待,以及消费需求内涵化转向趋势。

四、共同富裕背景下推动出版供给公平,保障城乡居民文化权益的建议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6]因此,共同富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公平正义,是过程也是目标。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所谓“公平的正义”的分配遵循两个原则:平等自由的原则与机会公正平等和差别原则,[7]对社会成员机会的均等以及最弱势群体利益的关照,在社会制度设计上除了要保证获得机会的均等,还要调节实际结果分配的不平等。[8]就出版业的供给公平而言,不仅要强调全体居民获得同样内容供给的机会和资源分配的平等,还应关注到不同地区和人群、个体由于区域禀赋、所处阶层以及个体能力差异造成的对机会、资源转化能力的差异问题。忽视区域或个体差异的形式机会平等,并不是真正的公平,而对此,就需要讲效率。因此,对公平的强调绝不是忽视效率,效率和公平是一体两面,互为条件,只是在不同发展阶段侧重不同。[9]目前,随着出版相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6)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2017)等法规的相继颁布,为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和基本文化权益打下了坚实基础。出版业“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民共建,围绕优秀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创新出版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等,[10]为出版业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指明了方向。因此,“十四五”时期,在推动共同富裕背景下,出版领域需要不断优化供给的公平正义,公平和效率兼顾,高质量推动出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内容产品生产。

1.加强城乡不同区域、群体的差异化出版内容供给,立足全体居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

推动共同富裕面临的核心问题是贫富差距过大,城乡居民精神生活的贫富差距和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推动精神生活富裕面临的主要问题。消除城乡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精神生活的贫富差距,是出版业助推共同富裕、保障居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任务。我国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主要包括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11]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涵盖了居民基本文化权益的绝大部分内容。因此,出版系统需要进一步强化针对城乡不同区域和人群,尤其是发展落后的农村、边疆和民族地区以及老年人、农民工、残疾人、留守儿童、困难群众等群体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建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联动机制基础上,保障不同区域及群体间的均等化公平供给,将弱势群体或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保障作为供给公平的重要内容。

2.提升出版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运营水平,协调区域文化资源分配的平衡性

基层出版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是保障内容供给、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础。针对重建设轻使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使用,推动硬件建设与软件内容供给匹配,提高基层认识和管理水平,因地制宜建设。我国开展了很多针对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活动,但目前出版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还较低,公共服务网络还存在大片空白,公共服务技术创新、内容创新还难以跟上时代发展步伐。[12]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出版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围绕城乡居民文化需求,充分整合现有公共文化资源及设施,协调城乡不同区域间的文化资源分配,创新文化资源、成果共享机制;优化升级基础设施,加快农家书屋、文化礼堂等数字化升级改造,拓展利用其他相关空间场所转化成文化空间、阅读空间;充分利用当前数字信息技术,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终端的“最后一公里”,落实供给内容从“应然”到“实然”转变。

3.优化出版公共文化服务与市场供给结合,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出版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满足居民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基本文化权益,但随着经济发展及居民文化素养的提升,其基本需求和个性化高需求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且这种变化是多样化、品质化和个性化的。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还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新需求新期待。对此,需要更好地将出版的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社会效益)职能和市场功能(市场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兼顾出版内容供给的效率与公平。一方面,进一步提升出版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供给的差异化、精准化;推动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实体书店等对接基层居民实际阅读需求,深化“百姓点单”服务模式等。另一方面,面向市场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加强高质量的内容出版和服务供给,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以多种形式将“书香中国”阅读品牌活动引向社区、农村基层,满足城乡居民对多样化文化活动参与的需求。

4.加强供给内容价值引导和舆论宣传氛围,提升城乡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重要性的认识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出版要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强供给内容的价值导向作用,强化主流价值观念宣传,强化主题出版、传统优秀文化以及区域特色文化资源的转化等,发挥出版在文化繁荣和文化力量激发方面作用。同时加强舆论宣传,不仅包括对党和国家相关政策、路线、理论的宣传,还包括对共同富裕理念的宣传,提升城乡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农民文化素养,推动人民群众耸立“精神大厦”,“澄清各种模糊认识,防止急于求成和畏难情绪,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13]通过改变叙事方式,增强宣传内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充分利用新媒体、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为内容生产供给赋能增效,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将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统一起来。

5.完善出版助推共同富裕总体规划布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考核制度

当前,以出版单位、城乡基层服务网络、重大项目工程和活动载体以及数字新媒体网络等已初步建成了出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推动共同富裕背景下,出版系统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强化“公平正义”原则下,优化公平和效率平衡,强化责任担当,对发展布局进行再思考,加强出版内容服务供给的“公平性”。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倾斜和支持,缩小城乡出版公共文化服务差距,保障不同区域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深化对城市农民工、城乡结合部居民以及农村老人、困难群体等文化有效供给,将基层困难群体文化权益保障落到实处;制定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出版公共服务考核办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防范出版企业并购潜在风险,做强出版主业、深化数字融合 ;[14]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基层管理者思想认识,提升基层设施管理服务及运营能力。

猜你喜欢
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城乡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探究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江苏“聚焦富民”大打城乡居民增收主攻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