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深入融合的研究

2022-03-22 19:45汪国华
高考·上 2022年1期
关键词:物理实验高中教学信息技术

摘 要:文章从物理实验教学的角度出发,首先,对融入信息技术的必要性进行了说明,其次,对物理实验、信息技术融合情况进行了分析,再次,根据信息技术应用原则,围绕如何使二者得到充分融合展开了讨论,内容主要涉及调整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理念等方面,最后,对应用该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的成效进行了归纳,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教学;物理实验;信息技术

众所周知,物理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对学生成长具有重大意义。作为物理教学的关键,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物理现象并掌握相关物理知识,将信息技术融入物理实验,一方面可使学生需求得到满足,确保教学的实效性达到预期水平,另一方面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及活跃性,由此来达到对学生兴趣进行激发的目的。

一、信息技术融入物理实验的必要性

(一)改善教学结构

随着信息技术的加入,以物理实验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其结构可得到全面改善,这对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素养等目标的达成具有重大意义。以往所采取教学模式存在无法复现实验过程与最终结果、实验速度较快等不足,这也是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1]。另外,传统模式还存在结构不科学的问题,即仅在课上对物理实验进行教学,而忽略了课下巩固及提升的重要性。对信息技术加以应用,可使实验过程得到保留与复现,便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探究,在加深印象的前提下,使自身思维得到充分调动,教学效果自然可得到保证。

(二)激发学生兴趣

众所周知,物理教学所涉及知识点往往十分抽象,对学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具有较高要求,只有具备良好空间思维,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物理公式的学生,才能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取得理想成绩。高中引入物理实验的目的,主要是利用直观的实验现象对抽象知识进行展示,降低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的难度,使学生能力达到预期水平。

以往开展物理实验的模式较为单一,即由教师利用相关工具完成实验,学生根据教师讲解,记忆实验所蕴含的物理知识。该模式无法使学生兴趣得到激发,所能取得的教学成果自然难以得到保证。此外,少数物理实验受原料或其他因素制约,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对于这部分实验,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其背后的知识点,只有尽快解决该问题,才能避免学生受到不必要的影响。结合实践所积累经验可知,信息技术的加入可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物理实验,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基础上,确保学生能够对实验步骤、物理现象有更加系统且准确的了解,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成果,均可因此而得到有力保证[2]。

二、物理实验及信息技术的融合情况

(一)融合程度有待深化

通过调研可知,现阶段,在将信息技术融入物理实验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其一,教师没有做到细致且深入地研究信息技术,对相关技术所具有的特点了解较为片面[3]。其二,教师没有做到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结合学生需求选用信息技术,致使教学需求和技术应用相割裂,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优势无法得到应有发挥,物理实验自然难以得到高效开展。

(二)实验条件相对较差

研究表明,制约信息技术优势发挥的原因,还包括物理课堂缺少对信息技术加以应用的条件。目前,多数高中均已配备了完善的多媒体设备用来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但仍有极少数学校存在硬件不完备的情况,教师仅凭借现有硬件设施,无法做到对信息技术进行灵活应用,教学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另外,少数教师仅掌握了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实验的方法,而不具备对技术应用模式进行创新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对物理的热情被打消,无论是物理实验还是其他教学活动,其效果均难以达到理想水平。

(三)教师理念尚未更新

受传统理念影响,对物理实验进行教学时,仍有一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对信息技术加以应用的意义,未能做到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而是选择沿用以往教学模式,由此而造成的问题,便是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升,教学成果也无法达到预期。另外,还有少数教师受自身能力制约,既无法做到对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应用,又无法使信息技术、实验得到充分融合,若不尽快解决该问题,不仅会影响物理实验的开展,还会使学生积极性被打消,导致学生物理水平止步不前。

三、物理实验及信息技术的融合原则

(一)目标性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应从三维课程目标的角度出发,在模拟以及演示物理实验的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引领学生思维,例如:先通过大屏幕给出与问题相关的提示,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对实验规律进行提炼,随后,便可呈现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有助于学生自学意识的培养。在实际教学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反馈对视频播放速度进行调整,保证各层次学生均能够对实验有系统且准确的了解,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应综合运用课件及板书,其中,板书的作用主要是记录教学灵感,通过反复强调知识点的方式,加深学生印象[4]。

(二)效益性

将信息技术融入物理实验,其初衷是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获得符合心理预期的学习体验。对教学课件进行设计时,教师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以及主要内容等因素,酌情选取适宜的工具,保证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可得到应有的发挥。另外,教师还应确保所制作课件能够充分发挥出应有功效,尽快将所制作课件上传至网络平台,由学生自行下载并进行观看,通过提前预习的方式,了解实验原理与需要完成的任务,整理预习期间自己所遇到问题,在课上由教师进行解答。教学重难点内容,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对课件进行观看,通过查缺补漏的方式,达到夯实自身基础的目的。

(三)辅助性

对信息技术加以应用的初衷,主要是辅助物理实验开展,对物理实验所具有的趣味性进行强化,通过将抽象知识点转化成具象物理现象的方式,降低学生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的难度。这里要明确一点,物理实验的固有属性为实践性,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对实验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加以了解,由此来达到对科学素养进行培育的目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并不能够完全替代师生间的交流,仅凭借信息技术,既无法使师生思维得到碰撞,又无法取代教师人格及肢体语言给学生所带来的影响。综上,即使信息技术拥有常规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仍不应对其过于依赖,舍弃实证有效的传统模式,而是應当将信息技术视为辅助手段,将其应用在物理实验中。

(四)适用性

对于无法操作或缺少操作条件的实验,教师可选择利用现有软件进行模拟,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对磁场、电场等抽象概念进行讲解,通过模拟磁场、电场变化的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相关知识。但要注意一点,并非全部实验均适用于软件模拟,若物理课堂具备对实验进行操作的条件,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相关实验。对课件进行制作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能力及认知水平加以考虑,根据学生表现设计难度适宜的问题,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成功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喜悦,从而主动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索。

四、物理实验和信息技术的融合策略

(一)尽快调整教学模式

将信息技术融入物理实验,需要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根据信息技术特点、物理实验所提出的需求,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以此来保证实验效果能够最大限度接近预期。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便可采取信息技术+物体运动实验的模式,要求学生观察运动实验现象,通过小组讨论或其他方式,对实验所遵循运动规律进行提炼,随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个实验项目进行研究,在保证学生思维得到激发的前提下,对其理解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提升,为物理实验所具有实效性提供保证[5]。

另外,教师还应对微课的应用引起重视。作为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形式,微课强调通过视频对知识点进行展示,制作微课时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保证视频长度不超过10分钟,同时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突出强调,通过搭配音频、文字讲解的方式,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二是创设问题情境,确保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1.优化教学过程

对物理实验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对信息技术加以应用,通过将相关技术融入前期设计环节的方式,使实验过程更加详细且清晰,随着教学模式得到创新,学生所表现出的学习兴趣及最终成果均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教师可选择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实验网站,定期向该网站上传教学课件、实验录像,供学生自行浏览并下载。事实证明,这样做既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对物理实验进行探究,又有助于对学生能力及学科素养的培育。另外,教师还可以选择借助信息技术,对物理实验进行模拟,并通过布置相关课后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围绕物理实验展开讨论,真正做到以信息技术所具有的高效性、便捷性、科学性为依托,对教学过程和整体效果进行优化,使教学水平最大限度接近预期。

2.改善教学成果

要想使实验教学活动在物理课堂上得到高效开展,还要获取学校的支持,例如:根据各班级情况,配备数量适宜的计算机、幻灯器还有其他多媒体设备,同时为学生提供物理实验所需工具以及模拟器材,确保学生能够在教师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工具及器材对各实验步骤进行还原。这样做的目的可概括为以下三点:是使学生学习质量得到强化;是对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进行培养;是通过提升学生思维的方式,为教学效果提供保证。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对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和具体手段进行创新,通过充分融合现有信息技术的方式,确保物理实验可得到有序开展,为教学质效的提高奠基。

(三)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要想使信息技术、物理实验得到充分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质量进行提升,还需要教师尽快转变自身理念,真正做到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对自身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进行提高,确保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可在物理实验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作为主导物理实验开展的主体,教师所遵循的教学理念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通常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深远影响,无论是教师没有树立起主动对信息技术加以应用的观念,还是不具备灵活运用相关技术进行物理实验的能力,均会使相关技术所取得的应用效果受到影响。由此可见,教师应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对信息技术所涉及的先进理念与方法进行深入学习,确保自身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情况对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利用,真正做到借助信息技术之手,推动物理实验有序开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助力。

五、物理实验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效果

(一)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在传统观念中数据处理的关键是运算,由于学生往往无法做到准确掌握实验误差来源,导致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带领学生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而使后续环节的开展受到影响。对信息技术加以应用,有助于教师快速且准确地整理实验数据,并通过分析的方式得出最终结论,其现实意义有目共睹。以牛顿第二定律为例,该实验共存在三个变量,教师可先对某个变量进行控制,保证其数值不变,再要求学生对变量数据进行测量并记录,借助相关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相应的图像。另外,学生同样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仪器原理及内部构造加以了解,通过模拟仪器对数值进行读取的方式,夯实理论技术并优化知识结构。

(二)激发能动性

信息技术的加入,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的难度,教师通过创设实验情境、模拟实验操作和融入音视频等方式,对教学形式进行了丰富,使学生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大部分学生均能够做到主动参与物理实验及课堂交流,提出疑问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仅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学生各方面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显著强化,真正做到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这对其今后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结束语

高中阶段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要求教师对信息技术引起重视,准确把握对信息技术加以应用的必要性,结合现存问题与成因,制订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调整教学模式、科学应用信息技术以及转变自身理念等方式,对实验过程进行细化,确保实验效果还有学习质量均可得到显著提高,为学生全面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金娜,郭文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以“电场线”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1(6):2.

[2]杨清宇,郝睿.融合Multisim技术的中学物理可视化实验的设计与实践:以“电磁振荡”为例[J].物理通报,2021(18):1.

[3]张平奎.信息技术在高校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评《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物理教育的整合探析》[J].中国科技论文,2020,15(5):1.

[4]林芸,曾弦,李韵.智能手机传感器APP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23):3.

[5]陈德康,郝睿,李林森.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中学物理实验改进: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1):4.

作者简介:汪国华(1983—),男,汉族,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人,大學本科,武夷山市第二中学中学一级。研究方向:高中物理。

3799501908282

猜你喜欢
物理实验高中教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