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研究

2022-03-22 01:13李建坤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新时代价值

摘要: 高职院校是培养“德技并修”工匠型人才的摇篮,培育工匠精神是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了解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意蕴、研究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向度及实现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路径,对新时代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价值;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对高质量的产品、高品质的服务提出了较高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教育也提出了优质、多层、多样的要求。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工匠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崭新的社会价值,为我们深化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提供了根本遵循。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担负着为国家、社会及企业输出大批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的艰巨任务。高职院校作为新时代培育“大国工匠”的主阵地和重要渠道,回应时代要求、培育“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是其应有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意蕴

时代向前进,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提出了“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的重点要求。【1】新时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从富起来向强起来、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离不开技术人才,离不开大国工匠,更离不开工匠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工匠精神是一种“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新时代背景下的工匠精神,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一是从纵向上看,传承了历史上中国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如《诗经》中描述对物品的加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庄子》中的“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尚书》中的“惟精惟一”以及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都体现了工匠精神在中国早以存在;二是从横向上看,借鉴了西方工匠精神的先进经验。如德国执着专注的精神,日本精益求精的精神,美国开拓创新的精神和瑞士勇于实践的精神,这些国家的先进之处,我们要有辩证取舍、借鉴吸收;三是从时代上看,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辞海》中“工匠”解释为“手艺工人”。工匠精神是指手艺工人所具有的精神,体现的是手艺工人的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念。【2】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当下,工匠精神被纳入国家政策话语体系,与发展工业文化、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联系起来,并普遍认为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一种工作伦理和价值追求。四是从本质上看,体现了工匠精神不变的意蕴。工匠精神,它既是一种劳动精神,也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能力、品质的一种体现,是从业者对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主要包括“敬业、专业、精业、创业”等方面的内容。

二、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向度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高职院校作为技术工人培养的主阵地,也是工匠人才的主要来源,就此而言,高职院校在对受教育者“工匠精神”培育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也是高职院校必然的价值选择。

  • 工匠精神培育是高职院校深化改革创新的灵魂

高职院校改革创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目标要求,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的改革创新。同时,大力培育工匠精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高职院校改革创新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推动学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让广大青年学子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3】改革创新目的是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把“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 工匠精神培育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

高职教育要培养面向社会建设、管理、生产和服务的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与“工匠精神”要求高度吻合。高职学生是国家未来的职业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通过“工匠精神”的培育,一是引导学生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 、人生观、职业观,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恪守职业操守;二是帮助学生提升职業技能。“工匠精神”中“敬业”“专业”的职业态度正是“高素质”的最好诠释,而工匠“精业”“创业”的职业水平则是“技术技能”的集中体现。开展“理论+实践”工匠精神的相关教育,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还给学生提供感受现实的工作环境 ,从而培养其具备未来职业的知识储备、技术技能、人文素养、伦理道德与职业精神,有助于其提高职业技能。三是有助于学生就业优质化,实现自身价值。就业优质化不仅是找到一份收入优厚的工作,而是学生技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4】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向学生传授技能,还应重视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将职业理念与工匠精神转化成一件件经得起市场检验的精细产品,并从中得到职业满意度和良好的心理体验,才可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实现个人的持续发展目标。

  • 工匠精神培育是高职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

高职教师作为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主力军,首先必须自己要成为“工匠”之师,具备“匠德”“匠心”和“匠术”,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崇高的职业道德、深厚的文化修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这些既是高职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有效推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提质增效的重要因素,更是培养各行各业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需求。工匠精神培育是高职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工匠精神”其实也是一种“德”,能够使高职教师产生坚定的理想信念,使他们超越现实生活中的功利主义,不计得失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在敬业、奉献中现实个人价值。高职教师只有具备工匠精神,才能够有足够的匠人情怀、奉献精神,才能做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课堂教学严谨认真,全心全意培养学生。同时,在专业上才会自我加压,不断深入学习,注重自我成长,紧跟高职教育发展的步伐,促进自身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甚至成为德艺双馨的专家、行家、名师和教育能手。【5】

  • 工匠精神培育是高职院校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举措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代表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关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关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关乎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对于高职院校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其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6】新时代工匠精神是爱国敬业、无私奉献、追求美好的家国精神,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具体实践。“爱国”“敬业”和“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价值遵循,与工匠精神蕴含的职业理念和价值取向高度一致;同时,工匠精神也是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是我们党关于“劳动”和“价值”理念的重要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尊重简单劳动、重视复杂劳动的价值导向。高职院校要从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制度保障、长效机制构建等维度,深入研究如何把“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各领域,使广大师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实现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价值的途径

高职院校是培养“德技并修”工匠型人才的摇篮,必须把培育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为主要内涵的工匠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不断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工匠精神培育路径,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国家输送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制造强国、创造大国对卓越职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实现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应当转变从转变思想观念、立足课堂教学、强化校企合作、厚植工匠文化等四个方面着手。

  • 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顶层设计

工匠精神培育是一项科学性、长期性、系统性工程。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中提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7】2020 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中提到:“把发展专科高职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输送区域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8】两个高职领域的重磅文件中都强调了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培育中,应转变思想观念,加强顶层设计。一是明确“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认真分析其在专业、行业、企业中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培养的目标和具体内容,在课程设置、专业教学、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环节中及时融入“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二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培养力度,提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觉悟,提高教师“理论+科研+实践”的能力水平,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拓展师资来源渠道,既要有传道授业解惑的高校教师,也要有来自社会各个领域的管理者、实践者特别是经验丰富的技能大师、大国工匠。三是转变传统的育人模式。要摒弃“重视技能教育,轻视德育教育”的育人观念,以免培养出的学生思想素质不高、缺乏敬业精神,出现育人效果不佳的问题。应转变思想观念,坚持教书与育人、德育與智育(技能)同时进行,不可厚此薄彼。同时,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的育人实践中,应坚持系统筹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变单一的育人模式。

  • 立足课堂教学,打造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阵地

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阵地。一是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高职院校在思政课的相关章节要融入“工匠精神”,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中,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爱国、敬业、诚信”等“工匠精神”内涵的内容贯穿于其中,从而激励大学生“勤学以增智、修德以正身、明辨以正心、笃实以为功”,在“匠心筑梦”中,开拓人生、激扬青春。在第五章第三节“恪守职业道德”中,将“工匠精神”中蕴含的“职业道德”如“爱岗敬业、奉献社会”,“职业态度”如“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职业文化”如“敬畏职业、热爱工作”等传授给大学生并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热爱自己的工作,秉承负责的职业态度,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推动国家、社会的繁荣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将“工匠精神”融入公共课。在公共课如《就业指导》课中融入“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观念、职业情操和创新意识等职业素养,突出职业道德养成和工匠文化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工匠精神。三是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在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技能、严谨的思维方法、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使命和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等体现工匠精神的内容。同时,积极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达到“三全”育人的效果。总之,通过思政课、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使学生思想道德上得到升华,深切感悟到“求精”的工作态度、“尚巧”的创造精神和“道技合一”的人生境界,在专业和职业素养的学习和历练中,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 强化校企合作,搭建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平台

“实践出真知”,高职院校决不可忽视实践、实训教学活动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搭建“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平台。目前,高职院校与企合作的形式有“订单培养、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合作模式,都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一是高职院校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在真实工作环境下感受企业文化、强化知识运用和技术技能训练,使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各种活动和工匠精神的培养之间做到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其中将“工匠精神”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达到“道技合一”。【9】二是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企业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在企业实践的真实情况,便于学校全面掌握学生在工作岗位中的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等表现情况,以便持续改进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保工匠人才的培养质量。三是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的能工巧匠、高级工程师进入校园,通过讲座、座谈等方式向学生提供最前沿、最先进、最生动、最贴合实际的知识,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工匠意识。

(四)厚植工匠文化,营造工匠精神培育的浓厚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教育资源,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其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硬件+软件”等建设厚植工匠文化,营造工匠精神培育的浓厚氛围,从而达到从根本上影响人、塑造人的育人效果。一是利用校园物质文化展现工匠精神。如校园中建有大国工匠的雕像、体现企业文化的模型以及教室内或实训基地的墙上张贴关于“工匠精神”的名人名言等。二是利用“线上+线下”方式宣传工匠精神。利用学校网站、公众号、宣传栏及展览室等各类宣传途径,进一步展现“大国工匠”的劳动之美、“工匠精神”的难能可贵和价值所在。让大学生在耳闻目染中熏陶中深刻理解“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的“工匠精神”。三是组织各类校园活动践行工匠精神。一方面开展以“爱岗敬业”“创新创业”“工匠精神”的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模拟招聘、征文活动、校园文艺大舞台等活动,学生在专业学习之余,参加一些列的校园活动,既锻炼了交际合作能力,也得到“工匠精神”的感染和熏陶。另一方面组织开展专业性技能大赛,引入体现职业特性的工作规范与标准、职业能力与素养等企业文化元素,让学生技能的价值得到充分彰显,营造“崇尚实践、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工匠文化氛围,激励青年大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争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四、结语

“工匠”是国家的脊梁、社会的基石,“工匠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创新离不开“大国工匠”,高质量发展呼唤“工匠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一大批成千上万具备“工匠精神”的工匠型人才。培养“大国工匠”、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也是时代赋予其的历史重任。【10】新时代,高职院校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动,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加强内涵质量建设,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能工巧匠,勇于担负起培养“大国工匠”的使命,助推“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再到“中国智造”的升级,努力为强国战略的如期实现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R].新华网,2020,11,03.

[2]詹船海.典籍里的中国工匠[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1(3).

[3]中共中央辦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R].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2021,10,12.

[4]高娜娜.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价值及实施路径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5.

[5]陆洋等.高职教师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研究,2021(24).

[6]徐杰.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9(2).

[7]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R].国务院新闻办网,2019,02,13.

[8]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R].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2020,09,23.

[9]田秀政.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06.

[10]卞 波等.“工匠精神”的培育:高职院校教育的理念与路径[J].中国高教科技,2021(9):76—80.

作者简介:李建坤  1985年   男  汉  河南周口  硕士研究生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务。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9J0304),项目名称: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及路径研究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新时代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