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经费增长的校际层次差异

2022-03-22 22:23段平忠祝子璇
大学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

段平忠 祝子璇

[摘 要]人均科技经费是衡量高等教育经费差距的指标之一。文章经过研究发现,不同层次高校的科技经费投入差距明显:重点高校的人均科技经费投入数量远超普通高校和专科高校,且这种数量差距呈阶梯式固化现象仍然存在持续扩大差距的趋势。

[关键词]高等教育;科技经费;层次差异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2-0014-0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双一流”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国家对高校的教育经费投入逐渐成为高校实现“世界一流高校”目标的重要战略资源。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是增加的,但由于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例相对偏低[1],而且我国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仍然受财政专项拨款额度大小的影响[2],导致我国高等教育投入差距问题受到学界普遍关注,且热度一直不减。国内较多的文献基于东、中、西部地区或以省为单位研究了教育经费差距,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仅存在区域差异,而且具有区域布局非均衡的特征[3],其主要表现是中西部省区高等教育普遍落后于东部省区,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教育投入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4]。

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投入区域差距产生的原因,众多学者进行了研究。鲍威、刘艳辉认为,预算内生均支出和欠发达地区内部的经费差距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5]。付剑茹、部雅玲认为,地方高等教育财政存在投入不足和投入失衡的关键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财政投入差异大等[6]。另外,李艳认为,国家财政支付更多地向以教育部部属高校和“211”“985”工程高校为代表的重点高校倾斜,而地方高校得到国家财政支持的力度较小,因此在重点高校和地方高校之间形成强烈的“马太效应”,并最终造成重点高校与地方高校之间的“教育经费差距”[7]。游小珺、赵光龙、杜德斌利用地理科学技术将我国高校按照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进行了层次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形成机制[8]。

综上所述,较多的文献研究了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差距形成的原因,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他们更多是采用生均教育事业费或者生均教育支出作为衡量教育投入的主要指标,但从高等教育科技经费投入的角度探讨教育经费投入地区差距的文献很少见。此外,研究高等教育层次性差异的文献也几乎没有从高校科技经费投入角度进行研究的。因此,基于高校科学研究能力直接反映国家“双一流”建设成效的考虑,本文将从高校科技经费投入角度来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差距和高校层次差距。

二、科技经费增长的高校层次差距

高校间的教育经费投入差距是非常大的。比如2019年,教育部直属“双一流”高校财政预算经费最高的是清华大学,经费总额达到297.21亿元,而同属于教育部直属“双一流”高校的中国海洋大学,预算经费仅为37.84亿元,即使是与清华大学处于同一层次的北京大学,预算经费也仅为190.07亿元,差额达到107亿元。

高校科技经费投入在不同高校层次间的差距事实上也较大,如果我们按照高校规格将高校的层次分为重点高校、普通高校和专科高校三个层次,利用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编写的《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1994—2017年)[9]中高校科技经费拨入数据,并分别对三个层次高校的科技经费数据进行归类,将会清楚看到高校层次间的差距。其中,重点高校代表“211”以上及省部共建高等学校,普通高校代表其他本科高等学校,专科高校代表高等专科高校。

(一)数据来源说明

与前面研究教育经费地区差距应用生均教育经费指标不同的是,我们用《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中的各类高等学校科技经费的拨入经费作为研究数据,并以各类高等学校科技人力中的教学与科研人员数作為人均科技经费的分母,主要的原因是生均教育经费指标代表的是高校整体的经费水平,在校学生人数是高等教育经费拨付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但科技经费反映的是高校的科研实力,主要体现的参与群体是教学与科研人员,与在校学生人数关系不大。因此,我们选取高校科技经费总量与其教学与科研人员数的比值作为衡量经费差距的指标。

分四个时期来考察不同层次高校人均科技经费差异,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2000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组年份,1999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年份,2000年前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分别考察2000年前后的变化趋势非常有必要。为了缓解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的紧张局面,国家在2008年以后逐步对高等教育的扩招速度进行了控制,以滞后两年的时间节点分析变化趋势也是有必要的。因此,我们选取了2010年这个时间节点,本节下面的内容都将分为1994—2000年、2001—2010年、2010—2017年、2001—2017年四个时期(见表1)。

说明:1.数据来源于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编《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1994—2017年),下同;2.人均数据均是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94=100换算过来的可比价格,如无特别说明,下同;3.表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每个时期起始年人均科技经费、末期年人均科技经费、时期内人均科技经费的年均增长率。

表1中,重点高校在任一时期内的人均科技经费数量均远高于普通高校和专科高校,2000年,重点高校的人均科技经费为31.1千元/人,普通高校和专科高校的人均科技经费分别为5.9千元/人和1.3千元/人,差距较大;2000年以后,重点高校的人均科技经费几乎都是跳涨的,但普通高校和专科高校的人均科技经费增长却相对缓慢。可见,不同层次高校间科技经费投入差距更明显地体现在重点高校和其他层次高校之间,而普通高校与专科高校之间的增长差距确实存在,但总体上没有与重点高校之间的差距那么大。

(二)不同层次高校人均科技经费投入的差距

图1展示的是不同层次高校1994年、2001年、2010年、2017年的人均科技经费。从绝对数量上看,全国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专科高校之间的科技经费投入水平存在本质的数量级差异。2000年的高校重组是全国高校科技经费投入水平的“分水岭”,特别是对重点高校而言更是如此。

图 1显示,自2001年开始,重点高校的人均科技经费投入数量显著增长,人均科技经费从37.6千元/人直接跳涨到2010年的114.2千元/人,到2017年人均科技经费已经达到175.3千元/人,远远超出普通本科高校和专科高校的人均科技经费投入数量。显然,普通高校的人均科技经费增长幅度没有重点高校的幅度大,其2001年的人均科技经费数量仅为8.7千元/人,2010年为30.5千元/人,2017年也仅为45.0千元/人。对专科高校而言,其人均科技经费总量基数相对较低,增长也相对较慢。显而易见,不同层次高校的人均科技经费不仅存在数量级上的绝对差距,而且这个绝对差距还较大。从图1的曲线趋势来看,三个层次高校的人均科技经费没有交集,这说明重点高校、普通高校、专科高校之间在科技经费投入水平上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固化现象。因此,不同层次高校的人均科技经费水平存在较大的数量级差距,并且由于明显的阶梯固化现象,不同层次高校的人均科技经费水平差距仍然存在继续扩大的趋势。

(三)不同层次高校人均科技经费的年均增长率

如果我们把不同层次高校的人均科技经费数量与期间年均增长率放在一个图中比较,就会发现两个指标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增长趋势。图2展示的是重点高校的指标,我们发现,虽然重点高校的人均科技经费数量逐年上涨,且从2001年以后出现跳涨现象,但其年均增长率却一直呈下降趋势。1994—2001年间,重点高校的人均科技经费年均增长率为16.3%,2001—2010年间下降到13.2%,2010—2017年间则下降到6.3%,这实际上是正常现象。因为自2001年以后,国家逐渐加大对重点高校的科技投入力度,单纯人均数量上的基数,相比2000年高校重组以前已经大幅度增长,因此,虽然在人均科技经费的年均增长率上呈现出逐渐下降的态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对重点高校科技经费投入的力度逐渐减弱。相反地,從2001—2017年间的全时期年均增长率达到10.1%的数据来看,国家对重点高校的科技经费投入只会持续增加。

说明:1.为了便于比较趋势,我们把人均科技经费与年均增长率数据放在同一个图表中展示,其中,人均科技经费对应主坐标轴,期间年均增长率对应次坐标轴,图3和图4同;2.期间年均增长率1994年值反映的是1994—2001年间的年均增长率,2001年值反映的是2001—2010年间的年均增长率,2010年值反映的是2010—2017年间的年均增长率,2017年值反映的是2001—2017年间的全时期年均增长率,图3和图4同。

图3反映的是普通高校的人均科技经费数量与期间年均增长率的情况。与重点高校类似,其人均科技经费的数量增长趋势与期间年均增长率的趋势相反。与重点高校相比,普通高校的人均科技经费数量基数较小,但也呈逐年增长趋势,而期间年均增长率的下降趋势比较明显。单纯从年均增长率上看,普通高校的年均增长率甚至略高于同时期的重点高校的年均增长率,这说明国家对普通高校的科技经费投入力度是一致的,只是限于普通高校自身的前期科研基础薄弱,导致经费总量与重点高校的差距仍然较大。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讲,重点高校除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外,还要探索科学前沿领域,在国家科教战略体系中承担起推动人类社会科技进步的职责,应该成为国家科技经费投入的主战场。而普通高校除培养人才外,还应在科研方面应发挥辅助作用,立足自身优势特色开展科研工作,但不一定要大而全,而这也有利于国家科技经费投入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图4反映的是专科高校人均科技经费数量与期间年均增长率的情况。专科高校的人均科技经费数量级一直保持在个位数,1994—2017年间,其人均科技经费尽管逐年增长,但相比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这种数量上的增长几乎可以忽略。从年均增长率上看,1994—2001年间为16.4%,2001—2010年间为8.8%,2010—2017年间为5.5%,也是呈下降趋势,尽管其增长率与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相比并不逊色,但人均科技经费总量的增长规模毕竟非常有限,因此在科研实力上难以体现存在感。

事实上,从国家科教体系上来说,专科高校重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以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而非科学研究。从这一点来看,图1反映的重点高校、普通高校、专科高校之间的科技经费数量差距的阶梯式固化趋势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不同层次间高校的科技经费投入存在显著差距,重点高校的人均科技经费投入数量远远超过普通高校和专科高校,并出现阶梯式固化,且有持续扩大的趋势。但是从人均科技经费的年均增长率看,三个层次高校的年均增长率都呈下降态势,且2000年以后的全时期年均增长率基本上都在10%上下,其中专科高校的全时期年均增长率稍低一些,而这也是由国家科教战略体系和高校自身综合实力所决定的。

高校科技经费投入水平在不同层次高校间的差距较为明显。与把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作为衡量差距的指标不同,我们用全国各类高等学校科技经费的拨入经费除以各类高等学校科技人力中的教学与科研人员数计算出来的人均科技经费作为衡量差距的指标,得出结论:重点高校的人均科技经费投入数量远远超过普通高校和专科高校,并出现阶梯式固化,且仍有持续扩大的趋势。但是,从人均科技经费的年均增长率指标看,三个层次高校的年均增长率都呈下降态势,且2000年以后的全时期年均增长率基本上都在10%上下,其中,专科高校的全时期年均增长率稍低一些,而这也是由国家科教战略体系和高校自身综合实力所决定的。

[ 参 考 文 献 ]

[1] 柴江.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趋势与展望:基于OECD成员国的比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42-45.

[2] 李勇,张丹. 教育部直属高校教育经费投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教育财会研究, 2010(6):9-13.

[3] 宋争辉. 关于缩小中西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内差距的思考[J]. 教育研究, 2017(11):56-60.

[4] 蔡文伯,黄晋生. 我国省际间高等教育投入差距的实证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J]. 教育与经济,2016(4):30-36.

[5] 鲍威,刘艳辉. 公平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间差异[J]. 教育发展研究, 2009(23):37-43.

[6] 付剑茹,部雅玲. 地方高等教育投入的实证研究:基于财政拨款的分析[J]. 教育学术月刊,2011(8):37-40.

[7] 李艳.高等教育制度与建设:评《高等教育学》[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3):2.

[8] 游小珺,赵光龙,杜德斌,等. 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空间格局及形成机理研究[J]. 地理科学,2016(2):180-187.

[9]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编. 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G].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2017.

[收稿时间]2020-08-19

[作者简介]段平忠(1972—),男,湖北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与经济。

sdjzdx202203231028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
教学和管理层面的高等教育服务思考分析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创新分析
在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引入MATLAB的简单介绍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法津实验教学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各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分析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