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应用人才培养的高校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2022-03-22 02:41艾立旺王姣阳李娜许孝卓高彩霞
科技风 2022年8期
关键词:监控体系考核体系课程考核

艾立旺 王姣阳 李娜 许孝卓 高彩霞

摘 要:为了实现高素质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从我国高校课程考核理念的更新、考核体系的构建、考核内容的设计、考核主体及监控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提出了树立“注重过程、突出应用、强调创新、考核能力”的考核理念,构建“全程化、动态化、开放化、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设计实现知识、素质和能力全面考核的考核内容,建立同行专家、教师、同学、学生本人共同参与的多方化的评价主体,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课程考核监控体系。

关键词:课程考核;工程应用人才;考核理念;考核体系;监控体系

Abstract: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im of training engineering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activ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are carried out on the reform of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assessment in university.It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the design of the examination content,the establishment of examination main body and surveillance system.It is proposed that an assessment concept of highlight the procedure and application,emphasis on innovation and ability.Curriculum assessment system is constructed,featured by a "full-process,dynamic,open and diversified".Then,assessment content is designed to take into account of the knowledge,the quality and the ability.A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body is established,which the participation of peer experts,teachers,fellow students and students themselves.Finally,a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curriculum assessment monitoring system is established.

Keywords:curriculum assessment;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alents;assessment concept;evaluation system;surveillance system

專业课程考核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及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环节,对培养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1-2]。许多高校在借鉴国外课程考核模式的基础上,对课程考核改革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3-4]。江苏大学与长沙理工大学针对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及考试方式进行革新分析[5-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从全面化的考核内容及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的设计、规范化考核管理规章制度入手,建立了“十化八模式”考核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7]。莆田学院提出了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内容全面性、评价主体多元化、考核结果导向性四个课程考核原则[8]。北京工业大学与南京林业大学分别构建基于学习体验的过程考核设计[9]和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多元的高校课程考核方式和体系[10]。基于此,本文结合新工科建设的教学理念,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为目标,对我国高校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

一、树立“注重过程、突出应用、强调创新、考核能力”的考核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考核主要采用期末考试的考核模式,最终成绩以卷面成绩为主,考试分数的高低成为判定学生是否优秀的主要标准。这种对卷面成绩的过度关注形成了“教为考、学为分、管为证”的考核模式,该考核模式难以准确评价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与培养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进一步改革。为此,应彻底摒弃课程考核等同于考试的传统观念,树立“突出应用、强调创新、考核能力、注重过程”的考核理念,将教学的全过程纳入课程考核的范畴,加强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使课程考核全程化、动态化、开放化、多元化,突出对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实践动手能力与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与职业能力的考核,以实现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并重、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并重、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并重的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构建“全程化、动态化、开放化、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

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培养目标,制定“全程化、动态化、开放化、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即把课程的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可控的过程,实施全学期开放式个性化的考核组织形式,由一次性卷面考核转变为全程化、开放化、多元化考核。可采用笔试、口试、调查报告、小论文、课程知识竞赛、知识点总结报告、期中考试等考核方式,也可将不同的考核方式进行组合,如“平时成绩+调查报告+期中考试+期末笔试”“平时成绩+课程知识竞赛+期中考试+期末笔试”等组合型考核方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考核方式申请,由教师审核后公布最终的考核模式。全程化的考核方式能跟踪教学过程,反馈课程教学信息,使教师能及时了解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从而动态调整教学方法或教学进度,使课程考核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导向。开放式、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及特长定制考核方式,更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培养的需要,更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新性。

三、设计实现知识、素质和能力全面考核的考核内容

为了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应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课程本身特点对课程考核内容进行全面的个性化设计。在保证对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考查的基础上,要重点对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工程设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创新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的考核。首先,拓展考核范围,考试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应增加工程应用性内容,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改变考核的侧重点,尽量减少以考核记忆力为主的考试内容,增加动手能力与设计能力、工程素养与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与管理能力等能力与素质方面内容的考核比例;第三,丰富考试题型,减小标准化客观性试题的比例,增加设计题、工程应用题,项目案例题等能将学生引入到工程实际,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方位的考核。

四、建立同行专家、教师、同学、学生本人共同参与的多方化的评价机制

受傳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课程考核都是由任课教师单独完成,学生无选择权只能被动地接受考核,这样很难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为改变任课教师独立主导的考核状态,应建立同行专家、教师、同学、学生本人共同参与的多方评价机制[4]。外校和本校同行专家的参与能使教师间交流思想、分享教学资源和研究成果,通过探讨和合作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优化了考核内容;企业专家的参与能使教师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拓展了考核内容,引导学生结合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的提高与完善自己;同学及学生本人的参与使学生变成评价的主体,学生由考核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考核的参与者、制订者和考核者,改变学生“一切为考而学”的现状,这种考核角色的转变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同行专家、教师、同学、学生本人共同参与的多方化的评价机制促使评价的各方形成合力,确保实现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五、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课程考核监控体系

为保证课程考核改革的顺利实施,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科学化、规范化的课程考核监控体系。第一,建立学校—学院—系室—课程组(教学团队)四级垂直管理的考核机制。学校对考核体系的构建、内容的设计、主体的确定、结果的评定与分析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并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使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学院对课程考核实施过程管理,主要负责课程考核体系、评价主体和课程考核内容等环节的审核和督查,以确保课程考核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系室对课程考核实施具体管理,主要负责课程考核体系、考核内容、考核主体确定等环节的把关。课题组负责讨论并确定课程考核的内容、考核的体系、考核评定专家等工作并向系室提出申请。第二,学校人事与教务部门要制定课程考核改革相关的激励政策,对不同的考核方式应采用不同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不同的教学效果评价办法,对相关教师申请教学与教改方面的项目应多倾斜与支持,通过政策的激励提高教师参与课程考核改革的积极性。第三,调整学籍管理办法,如取消补考实行重修,采用灵活的毕业时限,改变学为分,管为证的观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培养的需要。

结语

本文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为目标,从我国高校课程考核理念的更新,考核体系的构建,考核内容的设计,考核主体及监控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对我国高校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董金梅.高等院校工科专业课程多元化考核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142-144.

[2]朱熙宁.高校专业课程考核现状及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0):255-257.

[3]曹冬岩.美国大学课程考核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1(05):177-195.

[4]罗三桂,刘莉莉.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71-74.

[5]姜飞,陈元新,欧阳明.新工科背景下《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82):214-215.

[6]刘劲,吴谨,郑庆庆.“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8):169.

[7]庞丽娟,薛小莲,王豪.以课程考核改革为突破口构建课程考核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53-54.

[8]朱晓莹.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0):118-119.

[9]杨倩倩.基于学习体验的工科专业课程考核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

[10]张蕤,徐鹏,方明峰.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多元的地方综合性高校课程考核方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8(04):129-133.

作者简介:艾立旺(1989— ),男,汉族,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直线电机理论及应用;王姣阳(1988— ),女,汉族,本科,中小学教师;李娜(1994— ),女,汉族,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运行与继电保护;许孝卓(1981— ),男,汉族,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直线电机理论及应用;高彩霞(1981— ),女,汉族,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智能监测与电机故障诊断。

猜你喜欢
监控体系考核体系课程考核
化工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
大学生舆情监控体系建设研究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高校教学质量考核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基于过程方法的工科专业本科毕业实习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反思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