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舞:人人皆可舞*
——2016年“北京舞蹈双周”舞蹈营回顾(上篇)

2022-03-22 13:18郭晶晶石小锋陈春艳
大众文艺 2022年5期

郭晶晶 石小锋 陈春艳

(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一、舞蹈营简介

在山西华晋舞剧团团长和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李力院长的全力支持下,2016年“北京舞蹈双周”舞蹈营(以下简称“舞蹈营”)得以在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成功举办。太原和北京两座古城,两个现代舞阵地,终于在2016年结成合作伙伴。在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广东现代舞团和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联合主办下,为太原邀请来了世界各地的现代舞老师,他们前卫而开放,将现代化的气息和现代舞的精神以独树一帜的方式展现在舞蹈营的每一堂课中。

二、导师团队

2016年舞蹈营教学周共邀请了16位导师,他们分别来自法国、美国、西班牙、斯洛伐克还有北京、瑞士、韩国、澳大利亚、印度/荷兰以及香港、台北。其中,来自西班牙的彼特·米卡、澳大利亚的乔鲍·布达伊和北京的马守则三位导师已经是“两届元老”了,他们在上届舞蹈营就担任过导师,对于本届的少数学员而言,应该十分亲切而熟悉了。按照往届舞蹈营的安排,每位导师都是有着一手“看家绝活儿”一般的好舞艺,他们的课程也是标新立异、各显神通。毫无悬念,2016年度舞蹈营更是如此!

三、学员来源

舞蹈营报名之日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180个名额就已经全部报满,这些学员年龄从15岁到45岁不等,来自世界各国,有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学院舞蹈系的学生,也有来自北京舞蹈学院和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北方民族大学等等十多个院校的学生和老师,就连华晋舞剧团的优秀职业舞者们也被16位导师的课程深深打动。令人喜出望外的是,2016年度的舞蹈营不仅有专门从美国远道而来的美籍华人,以及学习珠宝鉴定专业的现代舞业余爱好者,甚至还有刚刚为人母就怀抱着1岁半的孩子在家人陪伴下专门赶赴太原参加舞蹈营的舞蹈爱好者!这已经足以证明“北京舞蹈双周”在文化艺术界的影响力!它实实在在地掀起了一轮舞蹈界的“文艺复兴”。

四、课程述评

主办方将180名学员分成8个班别,每个班22-25人之间,共安排了16堂课程和两天排练时间,每天四堂课程,每堂课程1小时30分钟。

(一)梅洛迪·塞奇尼(Mélodie CECCHINI 法国)

塞奇尼的课程从热身开始,她让大家在给定的节拍上奔跑热身,奔跑过程中随机转体,干脆利落地瞬间转身,向着同一个方向进行,可以是倒着跑、侧着跑或者正面跑,也可以向着任何方向奔跑。尽可能放松整个身体,除了脚下的步伐调度要清晰以外,身体的任何其他部位均不发力。热身过后开始以脚下的方向变化为主的训练,这个过程使学员领会到舞台作品中每一位舞者需要完成的高度复杂的调度线是如何借助技巧完成的。

塞奇尼分三个段落教授给大家一个完整的组合,她的课程强调方向调度,特别提示着学员注意脚下的动作。她要求膝盖以下部位要具有爆发力,膝盖以上部位则要松弛;而重心的衔接上要求细腻再细腻,通过十分敏捷的方向变化和步伐的灵活性实现了十分复杂的脚下动作。整堂课程没有躺在地面上的动作和技术,而是将一个半小时全部用来集中训练脚下的敏捷动作和方向调度。这起到了增强学员舞台调度意识的作用,并充分地训练了双腿的爆发力与控制力。最后,塞奇尼用了不到3分钟的时间让大家平息下来,课程便结束了。

塞奇尼的课程对于舞蹈营学员而言是一堂舞台调度专项练习的课程,强调脚下步伐和增强双腿肌肉力量,通过大量的练习实现舞者“干净的脚下动作与调度”。

(二)查理·布热(Charly BOUGES 法国)

对于大多数的舞蹈营学员而言,查理·布热的课程可能是令他们“又爱又恨”的。首先,经过一番简单地热身后,查理直接开始了技术技巧的训练;其次,这些技术技巧融合了霹雳舞、杂技、现代舞这些舞种中几乎最困难的技巧,对每一位学员的先天平衡力、先天协调性、后天肌耐力、爆发力、肌肉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极高地要求;再次,这些技术技巧的衔接极为复杂。

因此,一堂课中有近一半的学员只能完成上半段课程的动作,剩下一半课程的时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职业舞者出身或者科班出身的优秀学员们完成,不免让程度较弱或者身为现代舞爱好者的学员略感孤独与力所不及。

但是,让大家赞叹不已的事情也恰恰在于,这些技术技巧训练对于现代舞者而言太需要了!这些动作和技术太美了!当能力足够的学员以挑战自我的精神,十分专注地完成着这些技巧组合时,我相信所有在场的每一位学员都目睹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华丽炫技,感受到了震颤心灵的强大力量。毫无疑问,这对每一位学员而言,都是一种身体机能的拔高训练。那么,作为舞蹈界的一场专业交流盛会,这样难度层次的课程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三)马内尔·萨拉斯·帕劳(Manel Salas PALAU 西班牙)

帕劳的课程十分有趣味性,课堂极为活跃。他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保证每一位学员都能够参与进来,绝不会有一个旁观者;同时,还会采用多种手段来实现课程目的。帕劳的课程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从扔矿泉水瓶的游戏开始,集体抛接,继而让每一位舞者陆续冲上去接抛水瓶,这个过程有时是按照顺序来的,有时又是打乱次序的,一个人下来又有一个人上前去。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流动的互动,既充满了不确定性,又令人在兴奋中期待着某种偶然。接下来的第二个部分是单人的接触即兴练习,最后部分是双人搭档的接触即兴练习。这样的结构方式带给了学员一堂十分基础而又趣味盎然的、人人可参与的现代舞即兴课程。

帕劳认为,这个世界在发展,社会在改变,那么对于现代舞而言,也应当是没有固定形式的,总是新鲜的。因此,他的舞蹈也会因为某一天所接受的信息而改变。

他的课程对于舞蹈营学员而言,不是简单的教授与学习,而是共享与交流、学习与应用。这样的课堂气氛能够充分地启发学生的灵感,调动学习、创作的积极性。帕劳的课程对于舞蹈营学员而言,最重要、最突出的作用是让所有人热爱上了现代舞,正是有帕劳这样的导师,才使现代舞这样一个严肃的艺术形式在爱好者、初学者心中变得极为可亲可爱,也使得现代舞“亲民”“草根”的舞蹈基因种在了每一个参与者的身体记忆和思想理念中。

(四)乔鲍·布达伊(Csaba BUDAY 澳大利亚)

乔鲍的课程直接从教授组合动作开始,每一个组合都将地面动作、行进动作、方向变化、跳跃技术混合一体,组合长度和难度是由短到长、由易到难逐渐提升。

乔鲍作为大学舞蹈教师,他为舞蹈营学员提供的课程难易适中,选择了具有芭蕾美感的动作,融合以格莱姆和勘宁汉的技术风格,形成多元素、混合风格的动作组合。每个组合都会在分组训练中做三遍,以“低—中—高”三个递进的能量水平来进行。

对于现代舞爱好者而言,乔鲍的课程能够促进他们舞蹈技艺的习得,而对于职业舞者和舞蹈专业学生而言,乔鲍提供的是一堂中等技术难度的现代舞训练课程。另外,乔鲍也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课程结构方式。对于国内大多数综合类院校舞蹈系取消校考改为统考统招的情况,生源水平参差不齐。如何让现代舞专业、现代舞编舞专业和舞蹈编导专业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积极主动完成学习内容,同时达到训练目的,还要让学生在每堂课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舞蹈能力的逐步提升,在这些方面,乔鲍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可以与大家分享。

(五)奥尔加·可博斯(Olga COBOS 西班牙)

身材娇小的可博斯着实令学员钦佩不已。今年48岁的可博斯告诉学员,她之所以每天跳还能跳这么多年,跟她的动作合理性直接相关。她认为,人不能因为年轻就去做很多编排不合理的动作。如果这些动作明显不符合人体的自然规律,与人体动作规律和生理特征相违背,那么毫无疑问,长此以往下去,身体就会像轮胎一样磨损报废。

她的课程从热身开始,教授学员如何在身体已经稍感疲惫的情况下借助呼吸、舒展动作、聚合动作将身体能量集中起来,使中段恢复力量,保证能够完成接下来的演出或训练。她授课非常有耐心,在课程的第二部分她将那些看上去华丽的炫技一一分解,告诉学员这些炫技是如何完成的。在可博斯的分解动作示范下,学员很容易就掌握了这些技术动作的窍门,比如:地面的技术,以肩膀支撑,依靠双手借助地面推力,肋侧和腹肌收紧,实现双腿在空中笔直的依次下落。可博斯的讲解能够让学员将这些炫技动作变成自己的“拿手活儿”。

可博斯教授的组合有一定难度,是高动态和系统性的组合,动作之间的衔接要求注意能量的流转。她强调无论动作节奏有多快,都不能丢失动作质感与动作细节。可博斯的课程对学员而言,信息量庞大,且十分受用,而那些精彩的炫技对任何学舞之人而言更是必不可少。

(六)琳德茜·蕾妮·德里(Lindsey Renee DERRY 美国)

琳德茜的课很酷很可爱,没有学员不被她充满激情而又善于表达的舞蹈和课程所吸引,她的课程相当高能。

琳德茜的课程在热身阶段就十分关照身体构造的各个环节、部位,为后来那些需要强有力的肌爆发力和耐力的动作做好准备。其中融合了一些瑜伽和现代舞技术的热身练习,使学员精神高度集中,肌肉也呈现最佳状态。

接下来学习琳德茜参加本届舞周带来的独舞《她_可以》的作品片段。她向学员传授了如何在一个时长较长的独舞作品中保持能量并扩张足够大的气场让观众感受到的舞台经验。她说自己时常会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庞大的巨人,或想象自己仿佛宇航员一般穿上安全外罩,仿佛有宇航衣一般强大而结实的肌肉和肢体。这样会使她在表演时信心十足,气场大到哪怕有十个演员站在台上,也不及她一人有张力。这一点对于信心不足或时而怯场的舞者或舞蹈专业学生而言,简直是如同强心针一般的正能量传递。

她还要求学员在跳舞时要同时关照自己与周围环境的状况。感受自己的内在微观世界、内心深处、身体各个部位、肢体律动等等;同时感知身体以外的外部空间,比如舞台上、剧场内的气场等。

(七)纳撒尼尔·查罗尔(Nathanael CHARROL 法国)

查罗尔的课程让所有学员挖掘出了陌生的、奇怪的自己,但却充满张力。他的课程非常需要身体在具备强大的动作掌控能力的同时还具备表现力。课程分为三个部分:松弛热身、即兴训练、技术性综合训练。

松弛热身阶段,查罗尔要求学员闭上双眼放松身体原地动作,有意识地充分发现身体那些不常用的环节和角落,做一些不常做甚至不曾做过的动作,以缓慢、流畅地方式进行。即兴训练部分十分精彩:查罗尔安排学员先从匍匐地面地方式向着教室的一边动作,再以站立姿态即兴动作;接着从地面动作到站立动作,再从站立动作到地面动作。他会对每个过程的动作质感和节奏提出明确要求。他会提示学员像猫一样轻盈、谨慎、安静、敏感;也会要求学员尝试将内心的野兽外化为敏捷、棱角分明、富有爆发力的动作。查罗尔的即兴训练是最能够感染学员的,他能充分地挖掘学员潜力。

技术性训练是查罗尔根据前边的两个环节专门编排的进阶训练。虽然技术性较强,但他富有耐心地讲解和示范使每一位学员都能够完成组合的每一个动作。他的课程对于舞蹈营学员而言,是一堂印象深刻、充分发挥潜能的即兴舞蹈课程。

(八)彼特·米卡(Peter MIKA 斯洛伐克/西班牙)

彼特的课程仿佛一场技术高超的双人对抗练习,他是本届“北京舞蹈双周”舞蹈营16堂课程中唯一一位提供双人舞技术技巧课程的导师。

他带领学员技巧地实现充分热身,继而开始双人舞练习。他要学员自行选择搭档,两人一组,然后直接开始教授华丽而实用的双人舞技术。彼特给出的双人舞技术带有一点搏击色彩,还有一些中国武术的成分融入其中。更重要的是,这些双人舞的旋转、托举都是依靠借力使力的支点完成;有些双人舞动作,根本不需要大费周章或用尽蛮力就能产生华丽的效果。

双人舞技术部分的课程占据了整堂课程一半以上的时间,学员们感受到仿佛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舞蹈技能的迅速提升。接下来就是彼特的炫技性组合,带有明显的街舞动律和技术性。对肢体灵活性和肌肉张力有较高的要求。这个组合由于需要强有力的腹肌控制、背肌的综合运用以及强大的臂力和双腿肌肉的爆发力,使得绝大多数女性舞者可能需要长期地训练才能习得。

对于学员而言,他揭开了双人舞炫技性动作的神秘面纱,让学员了解并学到手了一些又酷又华丽的双人舞动作,扩展了学员们关于双人舞动作编排的思维。他鼓励学员去尝试、去发现,要学员经常与舞伴相互切磋交流。他让学员理解到双人舞是两个人的事儿,互相配合最重要!

(九)埃马努埃莱·沃迪(Emmanuelle VO-DINH 法国)

沃迪的课程让学员在几度失去耐性、几度倍感崩溃的情况下深深的思索自己到底为什么做不到。

沃迪的课程看上去很简单,对于大多数中国舞蹈学生而言,刚开始时可能有些不屑甚至觉得小儿科。可是当沃迪一遍遍地反复强调并针对性训练时,学员们才感受到了强大的阻力。她给学员六个表情词汇:惊喜、愤怒、悲伤、恶心、喜悦、恐惧。她要求学员按照词汇的排列顺序,用无声的动作造型来表现这个表情并定格表情瞬间,然后将动作过程放慢,从一个表情衔接下一个表情再定格画面。形成表情的过程中,动作要放慢,面部表情要夸张但肢体不要多余和复杂的动作;衔接过程中,不能“起范儿”,不要戏剧性动作。从衔接过程到形成表情,整个过程的动作质感要像在水中走路一般,充分感受并体现出水带来的阻力;每个小组在定格画面的瞬间要节奏一致,给定的节奏要充分利用起来。

对于所有学员而言,最困难的,却是“不要起范儿、肢体不要带有任何夸张的戏剧性动作、将音乐灌满”这些被沃迪不断重复不断强调的要求。她的课程打破了学员以往的固有思维,挑战着学员多年来接受的传统训练,无论怎样学员都无法在一堂课的时间就将那些刻印在身体里的舞蹈习惯丢掉。那些在以往的学习当中被当作好习惯坚持下来的东西,到了现代舞的世界里已经不再是一统天下的“绝对王道”了,甚至在探索更多新的可能性、发现与众不同的舞蹈元素的道路上,它们已经变成了阻碍。沃迪为舞蹈营的学员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不同的、多角度的舞蹈思维,使学员们重新审视自己,领悟现代舞的真正含义。

后记

在梳理这篇文章时,已经是2021年12月中旬了。如今回望2016年“北京舞蹈双周”舞蹈营为期一周的现代舞大师课,记忆依旧是清晰而鲜活的。舞蹈营的时间虽短暂,但由于每一位训练导师的“光彩正好表现在其多样性上”,他们带来的课程都各有千秋,十足“新鲜”,以至于每一位学员无论是身体、肌肉还是意识、观念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启发,在他们的肌肉记忆和动觉意识中留下了极为清晰的印象。舞蹈营的价值,不在于“速成”,而在于身体舞蹈方式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