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人文元素在城市绿廊设计中的运用
——以桐莲公路城市绿廊景观设计为例

2022-03-22 09:12白坤贾真
农业与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桐乡乌镇分区

白坤贾真

(1.西安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2.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1 城市绿廊概念解析

城市绿廊是一个连续的、线性的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流、山脉、道路组织形成的绿色生态通道[1],城市绿廊可以通过串联沿线各公园、古迹、生态区、风景名胜区等节点[2],满足交通、游憩、生态等功能。

世界城市绿廊实施的成功典范是波士顿翡翠项链,开创性的以绿色空间串联城市各个公园,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是城市绿廊实践的经典之作。19世纪70年代,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在解决波士顿城市脏乱差的问题上,提出了“绿丝带”的方案[3],通过总长约16km的城市绿廊,串联9座公园,将各独立的绿色板块连接形成有机统一,打造了全球第一条城市绿廊,开启了世界城市绿廊规划设计的先河。从空中俯瞰,波士顿翡翠项链公园系统如同绿色的翡翠一样镶嵌在城市之中,异常优美壮观。时至今日,每年有超过百万的游客前往游览体验,成为该城市绿化活力轴线,也引导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在该公园游览,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城市历史、活跃的文化氛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

直到2008年,广东建成的第1条绿道网络开启了我国城市绿廊建设的序幕。我国城市绿廊建设虽然起步晚,但是在近十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在成都、长沙、武汉等地建设实施了多条城市绿色廊道,成为典型案例,迅速在全国借鉴普及,吸引人们参与。但是,由于城市快速大规模建设,目前建成的城市绿廊系统在规划上一味追求绿色生态的形象,由于过度强调其生态性,虽然满足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也吸引了人们参与热情,但是这种现代景观并未深入挖掘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风貌,导致以“绿”为主的城市绿廊景观真正做到了千篇一“绿”,缺乏当地文化元素的印记,城市所特有的文化记忆在绿廊中未得到充分的展示。

因此,在绿廊的规划中,需要深入挖掘并植入地域文化元素,使游客在参与体验的时候,能够潜移默化地将城市的文化传递给游览者,让城市绿廊作为城市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使游客对当地文化有深入感知,同时也可以为城市带来积极宣传效应。

2 桐莲公路城市绿廊情况介绍

2.1 场地概况

桐莲公路在桐乡境内全长约12km,是桐乡前往乌镇景区的主要干道,也是桐乡通往周边城市的重要通道。公路两侧路缘外扩100m为绿廊范围,两侧场地现状水系发达,周边林地成片状分布,远处现状以平原农田为主,村落棋布,生态基底良好。

2.2 桐乡及乌镇

桐乡市在古代又被称为“凤鸣市”,地处浙江省东北部。境内地形整体平坦、水系丰富、河道密集、自然环境优美,为典型的江南水乡特点。《桐乡县志》记载:“县市在梧桐乡,古称凤鸣市,昔所梧桐,相传五代时,曾有凤凰来集”[4]。传说在古代,桐乡所处位置到处是鸟语花香,如同仙境;桐乡有着悠久的蚕桑历史,独特的蚕乡风俗;在历史文化方面底蕴丰厚,名人辈出。桐乡也被称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5]。

乌镇位于桐乡市,是全国著名古镇,以水乡闻名,其悠久历史,有着六千年的历史,曾经名为乌墩和青墩[6]。1991年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2014年11月19日起,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7]。

2.3 地域文化资源

桐乡市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先后有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古镇文化交相辉映,新地里的良渚文化遗址是目前已知的全国良渚文化时期最大墓葬群,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7个,其中乌镇为国家5A级景区[8],另外还有福严寺、丰子恺纪念馆、君陶艺术院等2A、3A景区。这些景区中,有飘逸着浓厚历史和人文气息的小镇,有规模宏大、文物众多的古刹,还有展览、研学、创作、休闲为一体的展馆。除众多景区外,桐乡还享有杭白菊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摄影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排舞之乡、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篆刻)之乡、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戏剧)之乡等一系列盛誉[8]。

桐乡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了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近代著名作家茅盾、漫画家丰子恺、篆刻家钱君匋、摄影家徐肖冰、佛门高僧太虚大师、诗人吕留良等文化名人都诞生在这里[9]。其分别在文学、漫画、篆刻、摄影、佛教及诗歌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3 绿廊规划设计

3.1 规划手法

作为市区直通乌镇景区的重要通道,将桐莲公路城市绿廊打造成为一条带状的文化主题公园,使其成为连接桐乡到乌镇的重要的旅游景点、桐乡市域范围内的重要旅游资源,将会为沿途区域经济和人口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桐莲公路城市绿廊是在原有生态基底保护性梳理下,融入桐乡特有的历史文化元素,在全长12km的城市绿廊中,以桐乡历史文化名人元素划分6个主题分区,挖掘其文化名人事迹、作品、成就等提炼演绎形成场景空间,结合场地的水文、地形及植被资源,以水、丘、林、文为主要空间元素,见图1,通过文化元素植入及空间场景的营造将桐莲公路及其两侧城市绿廊建设成为感知人文城市的文化索引带、体验休闲生活的游憩脉络、享受生态环境的生态展示区、感知城市界面的视觉观赏线、服务城市生活工作通勤功能的畅通脉搏。将桐莲公路城市绿廊建设成为一条集文化、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带状文化主题公园,成为展示桐乡地域风貌的文化长廊和靓丽的景观带,见图2。

图1 空间元素

图2 规划鸟瞰

3.2 主题分区

根据线位、交叉口及周边环境,将12km长的城市绿廊划分为6个分区,每个分区长约2km,以桐莲公路为轴线,以桐乡丰厚文化底蕴所培养出来的历史文化名人及其艺术成就转化为景观元素,分别植入各个分区,每个分区选取1个当地历史名人及成就在主题公园中进行展示。6个主题分区分别为以徐肖冰及其成就为主题元素的展示城市形象的“城市韵”,以吕留良及其成就为主题元素的展示当地风景的“山水境”,以茅盾及其成就为主题元素的表达桐乡蓬勃文化的“文化荣”,以钱君匋及其成就为主题元素的讲述古老乌镇故事的“古镇情”,以丰子恺及其成就为主题元素的反映桐乡人民生活水平的“生活润”,以太虚大师及其成就为主题元素的渲染宁静素雅的“空间意”,见图3。带状主题公园如同一条珍珠项链,将散落的桐乡历史名人、文化收集串联,做到各主题公园相互独立又整体统一。通过主题公园划分,打破了常规线性公园重复单调的空间绿化设计带给人们的单调感,增强了空间的趣味性,提高人们的参与热情。

图3 主题分区图

3.2.1 城市韵

该分区位于桐莲公路城市绿廊的起点,靠近桐乡市区,长约2km,作为城市绿廊的起点区域,该分区是重点设计区域,以龙柱和凤墙作为起点标识,除作为公园地标外,同样也为桐莲公路的车行提供了导向性和仪式感,加深人们对该条道路的印象。

该分区主题以摄影家徐肖冰的摄影作品来提取景观小品元素,同时结合桐乡著名的排舞和戏剧元素,通过钢板雕、景墙、镜面雕塑等形式,进行全面展示,两侧入口区域设置大面积入口广场,配以水景、雕塑,既能满足市民休闲场地需求,又可体现绿廊入口空间形象,内部以现代手法,动感流畅的线条组织园路和节点,展示城市韵味,见图4。

3.2.2 山水境

该区长约2.3km,周边水系发达,植物群落丰富,远处为农田。分区主题人物为著名学者、思想家吕留良,文化元素以诗歌、对联、书法等以景墙、地雕、景石的形式进行展示,主要景观节点包括湿地、滨水平台、传统景观亭等,通过传统中式造园风格打造该区域,以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为场景构想,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理想画面,打造曲径通幽、远离喧嚣、置身山水的生态空间,彰显城市古典人文气息,见图5。

3.2.3 文化荣

该段位于城市绿廊的中部区域,总长约1.6km。该分区以著名作家茅盾作为主题人物,将茅盾先生以故乡乌镇为背景创作的《农村三部曲》作为景观素材,通过小品、大地景观、地面铺装等展现文学场景,并以杨树作为该分区的骨架树种,将茅盾先生的名篇文章《白杨礼赞》在绿廊场景中进行写实化的场景再现,配以文字说明,使游人能够直观感受到文学作品的场景氛围和力量,见图6。

图4 城市韵 图5 山水境 图6 文化荣

3.2.4 古镇情

全长约2.1km,该分区中部有通往乌镇的乌腾线交叉而过,是通往乌镇的关键节点,也是带状主题公园的核心位置,该分区主题人物为著名篆刻家、书画家钱君匋,文化元素融入篆刻艺术、当地建筑符号元素,表现为建筑、雕塑等,场景空间营造江南水乡之景,以屋顶元素的小品营造乌镇之境,使该节点成乌镇风景区的外延,见图7。

3.2.5 生活润

该分区全长约1.7km,两侧有村落聚集,闲暇时分,周边村民可组织至此唠家常、跳广场舞、儿童嬉戏,为村民提供了休憩娱乐的好去处。分区以著名漫画家丰子恺为主题人物,场景融入丰子恺经典的漫画人物形象,以小品形式进行呈现,体现活动生动的生活场景,寓意着桐乡人民轻松、快乐、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周边村落生活情境相辅相成,展现出一片其乐融融的生活景象,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见图8。

3.2.6 空间意

该分区长约2.5km,位于桐莲公路桐乡区终点位置,北侧与江苏省临界。分区主题人物为高僧太虚大师,以佛家禅意文化元素为主,通过枯山水、菩提树、静坐参禅雕塑等场景,通过素雅宁静的空间氛围,营造“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佛家三重境界[10],见图9。

图7 古镇情 图8 生活润 图9 空间意

3.3 空间设计及交通组织

由于绿廊两侧分别为桐莲公路快速干线和农业用地,所以公园的私密性、安全性和通达性在规划中是设计的重点。场地周边水系发达,在设计中首先将基地内的水系进行梳理,结合水系特征及绿廊节点,形成溪流、宽水面、湿地等水环境空间。将整理水系的多余土方整理为微地形,通过微地形将主要节点、道路与市政公路有效分隔。后期通过植物群落的关系组织及文化元素的补充,通过水、丘、林、文4大元素的融合,形成生态文化体验空间,使游人能够在绿影萍踪间开启桐乡文化体验之旅。

两侧绿廊分别通过2条3m宽主园路路串联个分区及主要节点,总长约20km,以主园路为主线,下设1.2m宽次园路连接个次要节点,靠近市区、城镇段适当增加游憩节点及园路,以满足人们日常休闲、游憩需求。在桐莲公路城市绿廊的起点、终点及中部位置设置4处,共计8个与驿站相结合的自行车停靠点,满足游人骑行、休憩需求。结合规划,沿桐莲公路共设置9处,共计18个公交站点,满足不同人群的体验需求。

4 结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也将得到必然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也随之日益增长。在未来城市的建设中,城市生态系统的打造也将会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此,城市绿廊的建设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如何在城市绿廊中展现城市特征和文化内涵,不仅满足城市生态功能需求,同时为当地市民活动、城市形象对外展示乃至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价值,需要从业者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

猜你喜欢
桐乡乌镇分区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影像记忆 建设美丽的新桐乡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乌镇
浪莎 分区而治
桐乡翔云小学:用第三方评测激励学生阅读
桐乡东池蚕种生产新模式试行小结
基于SAGA聚类分析的无功电压控制分区
基于多种群遗传改进FCM的无功/电压控制分区
在乌镇做一场戏剧的梦
桐乡现存若干谱牒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