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轩:向内生长

2022-03-23 18:22余音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2年3期
关键词:郑晓龙乌海黄轩

余音

2021年初,他是《山海情》里淳朴执拗的村干部马得福;年中,他在主旋律大片《1921》里饰演激情燃烧革命理想的知识分子李达;国庆档,他同时出现在《我和我的父辈》和《长津湖》里,扮演默默无闻的航天工作者和为保家卫国牺牲的志愿军烈士毛岸英;年末,他是《乌海》里走投无路的小人物杨华……

作为青年演员的中坚力量,2021年黄轩出现在六部影视剧中,每个角色都不一样,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但他的演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多岁进入演艺圈,30多岁才被大众熟知,这些沉浮磨砺都牢牢刻在黄轩骨子里,成就了他静水流深的独特气质。除了影视作品,我们很少看到黄轩出现在大众视野。作为一个“向内生长”的演员,角色成为了解黄轩的一块块拼图。

“里加”

黄轩打小就特别羡慕那些无所顾忌的男孩,他想成为“坏孩子”中的一个,这个愿望在他饰演的角色“里加”中实现了。2010年,文艺片导演张扬的都市爱情电影《无人驾驶》中,黄轩作为新人,以亮眼的表现接住了前辈们的戏。

黄轩回忆起10多年前的那场试镜,彼时他是只演过一两部戏的新人。去见张杨的时候,张杨没让他试戏,和他断断续续地聊了几句,就让他回去准备角色。晚上,黄轩读完剧本,第一反应是“我能演好吗”。黄轩觉得自己比较内敛和拘谨,容易紧张,性格和角色反差很大,他打电话问副导演:“导演是让我演里加吗?”副导演回答:“导演觉得你没问题,你就好好准备吧!”

放下电话,黄轩把自己“沉”入了剧本。在表演过程中,他把内心渴望的叛逆形象一步步释放出来,他意外发现自己在这个角色里忘掉了生活中原本的自己。原来演戏可以躲在角色背后,做自己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情。这是黄轩对于演戏最初的印象。多年后他回过头看这部戏,自己都被吓了一跳:原来我还有这样的一面!

青少年时期的黄轩,是和“里加”完全不同的人。1985年黄轩出生于甘肃兰州,9岁那年他跟着父母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南下,去广东生活。身处异乡,语言不通,黄轩在学校里受到了排挤,很多同学叫他“外省仔”。没过多久,为了讨生活,父母又去了陕西,黄轩跟着转学过去。在学校里,黄轩的好朋友一度是教室外的三棵树,他对其中一棵讲学习上的烦恼,跟另一棵讲青春期的情愫,还有一棵讲他幻想中的家庭和友谊。

12岁时,黄轩父母离异,他跟着母亲四处漂泊。因为频频转学,黄轩的成绩不算好,为了考上大学,家里让他走舞蹈特长生的道路。临近毕业时,原本被当成种子选手参加比赛的黄轩,却因为练习过度受了伤。在卧床静养的那段时间,黄轩靠看电影度日,十几部中外佳片看完,他觉得自己能当演员。不顾家人的反对,黄轩又准备了一年,最终被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录取。

黄轩的父亲在北京通州生活,在北京上学的几年,父亲周末经常去看他,生疏多年的父子又亲密了起来。然而,就在大三那个暑假,他接到姑姑的电话:父亲突发急病去世了。黄轩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用手机发了条短信给父亲:“爸,你在干吗?”亲戚用父亲的手机回复他:“你爸爸休息了。”父亲去世后,黄轩在博客里写下《给爸爸的信》:“你离开了,我觉得好孤独,好孤独……这么大的北京就剩我一个人了……我觉得命运对你和我都好残酷……”文章结尾,他连着写了10遍“好想你”。

此后的三年,黄轩又经历了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的接连去世,这个20多岁的大男孩,过早地体验了生离死别,养成了敏感、忧郁的性格。

“文艺青年”

一段时间以来,提到黄轩,人们对他的印象就是“国民初恋”。这与他写诗、弹吉他等爱好有关,与他安静的性格和忧郁的眼神有关,更与他饰演的诸多角色有关。

敏感内向的黄轩,曾一度背上“试戏必砸”的名声。在郑晓龙导演的《红高粱》剧组,黄轩试过一段戏,郑晓龙对他说:“把你的资料拿给我看看。”看完资料,郑晓龙回头问他:“你演过不少戏,但刚才的表现就像个业余的,推荐你的人说你很好,这是怎么回事?”黄轩顶着压力,又试了两次,结果一次比一次好。

郑晓龙后来明白了,他不是演不好,而是敏感和慢热。他渴望获得沉浸式的表演环境,把自己完全变成角色里的那个人,一旦进入“忘我的状态”,他会在释放中给人们带来更多惊喜。演完《红高粱》,郑晓龙又找他演《芈月传》。这两个角色都是文质彬彬的女主角“初恋”,黄轩也因此成为很多少女的“初恋男神”。

但黄轩不满足于做一个“初恋偶像”,他想去挑战更有层次、更复杂,也让自己更兴奋的角色。电影《妖猫传》中,他饰演青年白居易。正是对这个角色的演绎,让他突破了“指令式”的表演模式,他开始意识到,表演需要自己去发现、去表达。扮演白居易前,整整5个月的时间里,黄轩穿长袍、喝酒、吟诗,甚至还在临睡前打坐,将自己“催眠”成写下不朽诗篇的白居易。“中国古诗词太美了,那段时间我每天晚上小酌一杯,边听音乐边读白居易的诗,有时还会情不自禁地摇头晃脑。”

黄轩喜欢白居易这样的才子,他觉得自己身上也具备那种多情、感性的一面,只是没有那么极致。演完白居易,黄轩奔赴《芳华》剧组,演文工团中的“老好人”。一天晚上聚餐,他喝醉了酒,等第二天醒来时,他发现桌上多了一本倒扣着的《白居易诗词选》,“可能是昨天晚上回去时,趁着醉意我又翻读了他的诗。”

突破瓶颈

2017年之后,黄轩似乎陷入了瓶颈期,他主演的电视剧《创业时代》《完美关系》颇有话题度,但口碑却遭遇两极分化。

有观众说黄轩演不好职场剧,他在收到负面评价后,一五一十跟大家剖析自己哪里出了问题。黄轩反思,“红了”之后,他每天都像在笼子里高速奔跑的小白鼠,缺少了沉淀的时间。他选择放慢脚步,一年只接了一部戏,并重拾自己的爱好,这让他获得内心的平静;而身体与心灵的“充电”,也让他更深刻地观察人间百态。

调整好状态的黄轩,迎来事业上的“大年”,这一次,他一口气挑战了“扶贫干部”“中年失意男”等多个不同的角色,完全突破了表演瓶颈。

在《山海情》里,黄轩饰演一心带着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村干部马得福。没开拍前,有观众质疑,没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他能否演好扶贫干部?黄轩提前进入拍摄地,每天在戈壁滩上排练,黄沙扑面,皮肤皴裂,嘴唇脱皮,脚下踩着那片黄土地,黄轩的心一下子踏实了。他把自己带入到那个情境,变成“马得福”:想尽一切办法,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对于马得福,黄轩感受到了一种单纯勇敢甚至执拗的性格特征,他用细腻的眼神和肢体语言,把这个角色演活了。

从《山海情》走出的黄轩,转头又出现在《乌海》中,演绎了和自己生活状态完全不同的“中年失意男”。这是一个很沉重的剧本,黄轩最开始还在犹豫接不接,和导演的一次面谈,改变了他的想法。當黄轩从导演口中得知,真的有一个叫“乌海”的地方存在,他连合同都没签,就跟着导演去勘景:“第二天我俩就跑去乌海,拿着剧本,从第一场到最后一场戏,所有的地方都走了一遍。这个人物的很多生活细节,剧本里是没有写的,我们都联想出来了。”他也凭借在电影中的突破性表现,斩获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电影竞赛(华语)单元最佳男演员”的荣誉。

对黄轩而言,他把每一次表演都视为一个探寻自我的过程。每一个角色,都让他增加了人生的积淀。他喜欢在不同的角色中体验人生,正是那种“带着忐忑和焦虑进组”的感觉,让他始终保持着对演员这份工作的热情。

“火”起来之后的黄轩,始终没有什么偶像包袱。他在微博中记录下很多流露真性情的时刻。他不担心被粉丝认出来,平时就戴个帽子到处跑,偶尔还会骑着单车在大街上闲逛。黄轩对自己的定位是演员而非偶像。他的榜样是梁朝伟,那个同样敏感并认为自己被孤独感包围的演员。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成为梁朝伟那样的好演员,并在那条路上一直前行。

猜你喜欢
郑晓龙乌海黄轩
乌海湖库区河床裸露监测分析
对地铁综合监控系统中FAS与BAS相关系统阐述
郑晓龙夫妇:斗出精彩,吵出恩爱
黄轩:有匪君子,谦谦如玉
我的剧本你来导
乌海湖(组诗)
黄轩从大器晚成到风华正茂
郑晓龙:成就我的不是甄嬛,也不是芈月
《芈月传》导演郑晓龙:遇到精彩的女人
《猎人》登陆北京卫视 黄轩庆生泪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