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过渡语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

2022-03-23 00:48李冬青姚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心理课

李冬青 姚驹

摘要:课堂过渡语能起到串联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各个环节的作用,是心理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精炼的课堂过渡语能够承上启下,增强教学的流畅性,使一堂心理课精彩纷呈。但是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短短几句话的课堂过渡语很难引起教师的关注,心理课各环节的衔接也就没有那么流畅。通过对数篇优秀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的分析,总结归纳出心理课中课堂过渡语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课堂过渡语;心理课;日常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3-0028-04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指导。教育部办公厅在2021年7月发布《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提出,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同时注重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

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课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保障,也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员覆盖的重要基础。因此,怎么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课堂过渡语的作用和目的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课堂导入,主题活动的开展及课堂总结。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始,起到吸引学生、引出课堂主题的作用。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一节课开一个好头。心理课的主题活动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分享,整合自己的心理资源,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课堂总结部分,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起到点题、升华、激励学生的作用。三个环节相辅相成,构成了一节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那么如何将这三个环节串联起来,让整节课流畅、连贯地输出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经验的教师会设计精简、有效的过渡语进行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让学生感受到一节完整、精彩的心理课。但是有些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课堂把控能力不强,对于课堂过渡语的应用不够重视,环节之间的衔接仅用生硬的一两句话来进行过渡,比如“热身活动结束了,我们就要进入主题活动了”,或者是“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环节”。这些过渡语虽然能够分清教学的各个环节,但是也破坏了课堂的流畅性和完整性,不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一段设计精简的课堂过渡语,能够最大程度保证课堂的连贯性,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有更多的体会和感悟。因此如何有效地设计课堂过渡语,是目前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来说,课堂过渡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一是承上启下,从一个环节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二是引出问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思考进行下一步的活动;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但是课堂过渡语作为一节课中不起眼的一部分,应用起来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二、课堂过渡语应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一)教师课堂过渡语重视程度不够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目标有所不同[1]。为了达到心理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往往采取形式多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且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和感受。因此,教师会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课堂的三个环节中,设计出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以及发人深思的课堂总结。如果这三个环节没有有效地课堂过渡语串联,那设计再好的课堂活动也只能是“无本之木”,不能达到心理课堂的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心理课的各个环节都是为了某个教学目标而设计,如果过渡语将各个环节分开,学生当下产生的体会、感悟就不会有连贯性,也不够有深度,达不到设计的教学目标。而且课堂教学的时间只有40分钟左右,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既要导入新课,又要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感悟、分享,对此,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兼顾。没有有效的课堂过渡语运用,会极大影响课程的进度和安排,导致课程内容不能及时完成。

但是,有些教师经验不足,语言表述能力不强,对于前后活动的衔接不重视,因此不会花费很多精力去设计课堂过渡语,往往只是用一两句简单的话一带而过。如“接下来就进入下一环节”,这样的过渡语割裂了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联系,很难留住学生当下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二)教师课堂过渡语随意表达较多

看过跳水比赛的人都知道,在比赛中选手跳的动作分为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规定动作是每位选手必须要完成的动作,而自选动作则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动作来进行比赛。心理课中语言的使用也可以分为“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应该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导向,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以此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和健康的情绪情感,帮助其发现和发挥自我潜能,建立与社会的和谐关系[2]。课堂过渡语就是为了完成这些目标而设置的“规定动作”。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活动内容,而不注重课堂过渡语的规范性,那课程目标就难以达成。

因此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善用过渡语,将课堂活动与生活实际相互联系。比如在“我的荣耀之路”一课中,需要将王者荣耀游戏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互联系,教师是这么设计过渡语的:(前一个环节是展示王者荣耀中英雄图片)刚刚同学们介绍的英雄姓名比如刘备、李元芳、王昭君都来自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人物,可以发现游戏就源于生活,当然它也可以迁移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来。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其实也一直在探寻自己的英雄之路。假如你自己就是一名英雄,你目前的生活就是一局又一局的王者荣耀游戏,在这一局局现实的游戏中,你的对手会是什么呢?这部分过渡语就很好地将游戏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启发学生的思考。

但是有的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比较随意,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用语中口头禅比较多,例如,有的教师会用“这个部分结束后,我们继续往下走”,或者是“我们下一pa的内容是……”。这种过渡语的使用会极大耽误课堂进程,引起学生不适,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三)教师课堂过渡语应用形式单一

心理课的教学模式不固定,教学方法也不固定。有情景体验、游戏体验、讨论分析、角色扮演、心理自述等[3]。面对这些形式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师也需要使用不一样的课堂过渡语进行环节之间的串联。

不同年龄段的教学对象需要不同的过渡语。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课堂过渡语的使用上需要增加更多生活化的语言,通俗易懂。对于中学生来说,则需要注重前后的逻辑连接,保证课堂的连贯性[4]。

但是课堂过渡语作为课堂呈现中非常细小的一部分,往往很难引起教师的关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省时省力,集中精力去完成主要的课堂活动,使用“下面开始”“接下来”“好的”等语言来表达,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三、课堂过渡语的应用类型

课堂过渡语是一节心理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语言组织、内容设计并不能随心所欲,而是需要根据整节课的內容来进行编排、整合,将心理课的三个环节紧密串联。笔者通过翻阅数十篇优秀心理课教案,发现在这些教案设计中,总是有非常精炼、简洁,且能够串联起整个课堂的过渡语。这些过渡语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感悟、体会。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类型。

(一)直接引入,提升学生听课效率

直接引入的过渡方式指的是教师使用过渡语直接引出下一个环节所要讲授的内容。这种过渡方法内容明确,可以直接为教学目标服务。在心理课上运用这种过渡方式,能够加快课堂节奏,快速地进行环节之间的转换,让学生的思维跟上课堂节奏,提升听课效率。

例如,在生涯规划专题“梦想与人生规划”一课中,教师在与学生分享了各自的人生梦想后,引出尼克·胡哲的故事: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梦想,梦想的力量能支撑起人生的信念。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个人物,他的人生并不完美,他甚至在8岁的时候就开始怀疑自己人生的意义。在他10岁的时候,他觉得再也无法生活下去,想结束生命,所幸没有成功。他天生没有四肢,但勇于面对身体残障,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后来他用自己的梦想点燃了生命的火把。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段视频,看看他是怎么诠释自己人生的梦想的。教师通过一点铺垫,直接引入尼克·胡哲的视频,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学习状态快速地进入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提出问题,推动学生思维转换

提出问题的过渡方式是指在两个环节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问题来衔接。在心理课上,很多时候需要将游戏活动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而问题的设置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思考,推动学生思维转换,从而建立起游戏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设问,会使课堂结构更加完善,也能够使学生拥有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生命教育专题,“生命的四季”一课中,教师先带领学生领略了大自然的四季变化,接着引出人所经历的几个阶段:是呀!一年中的每个季节都有它美妙独特的地方。春天的萌芽、夏天的生长、秋天的繁衍、冬天的凋零。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规律呢?(日落、蛹化蝶、潮起潮落……)刚才大家说的都是自然现象,都是大自然的法则。人也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人的一生也会经历几个阶段,你知道是哪些阶段吗?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提问,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大自然四季变化与生命之间的联系,顺利地衔接到本课所要讲的生命主题。

(三)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设置悬念的过渡方式是指在两个教学内容衔接处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加深前后内容的相互联系。心理课活动形式多,内容丰富,课堂氛围往往十分活跃,如果课堂把控能力差,容易造成课堂吵闹,影响学生听课效率。而在环节之间,材料引用之前给学生设置悬念,可以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课堂探索热情。这种过渡方式,在分段引用影视作品或者长篇故事时经常可以看到。

例如,在青春期教育专题,“花开的声音”一课中,教师引用了视频“陆绮和王鹏的故事”,并且将视频分成了两段来应用。

第一段:今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在异性交往方面遇到了一些困扰。陆绮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生,王鹏是一个热情开朗的男生。他们的故事得从学校戏剧社成立时说起。那在他们身上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第二段:每一种选择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把故事引向不同的方向,所以做出决定前要慎重考虑。我们来看看,陆绮和王鹏在经过考虑之后,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在这两段视频播放之前,均用一个小问题给学生设置了悬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和材料,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四)创设情境,补充学生生活经验

创设情境的过渡方式指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现实或想象中的情景,并且用语言将学生带入情境当中,自然顺利地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心理课教学过程当中,常常需要将自己代入相关情境中进行分析、讨论,以此来获得情感体验。情境式过渡,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融入教师所设置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体验,升华学生的情感[5]。设置情境的过渡方法更多地会用在人际交往、认识自我、生涯规划等专题课程当中,它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弥补自身经验的不足。

例如,在人际交往专题“言语有温度”一课中,与学生分享完有哪些大家都不喜欢听的话后,教师引用了绘本故事《是蜗牛开始的》中的情境来进行过渡:在生活中,我们要尽量避免用言语给他人带来伤害。可是,如果言语的伤害已经发生了,就像前面的故事——“是蜗牛开始的”,他们还有挽回的余地么?(学生回答:道歉。)是的,在合适的时候送上一句真诚的道歉,也许故事就会不一样了。诚恳的道歉能够化解我们的委屈,让我们感觉到温暖,所以它是一种温暖的言语。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暖心蜜语。以此来引出生活中我们愿意听到的言语。

在认识自我专题“这就是我”一课中,教师通过“我的手印”游戏互动,让学生了解到自身是独一无二的。接着需要让学生去探索自身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么进行两者之间过渡的:在人生这个色彩斑斓的大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同时充当着他人的观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在点点滴滴地积累着对自己的看法——积极的或消极的。我们心目中从此有了一个自己。我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的面前放着一面镜子,你在看,你看到了什么?里面的人漂亮么?帅气吗?独立吗?里面的人需要什么?……他到底是谁?你还看到了什么?好,现在让我们睁开眼睛,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看到的写下来,完成属于自己的“十二行诗”。教师为学生在脑海中创设了一个与自己面对面的场景,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特点,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五)联系现实,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联系现实的过渡方式指的是将游戏活动与现实生活事件相互联系,以此来进行环节之间的切换。心理课的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自我接纳,建立个人与自我的和谐关系,并且解决的也都是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事件。因此,与现实联系的过渡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转换,将游戏体验迁移到生活实际当中去。

例如在“特别的黑点”一课中,学生在第一次处理了白纸上的黑点之后,教师接着说:如果我告诉你这张白纸不是一张普通的白纸,而是我们每个人有且只有一次的人生,黑点也不是普通的黑点,它代表我们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缺憾。你又会如何处理呢?大家不要急着去处理,请你静下来想一想,在你的人生当中,缺憾是什么?它可能是你不喜欢的特点,也可能是人生中不愉快的经历,还可能是人生中摆脱不掉的境遇。请大家想想,然后在白纸上画一个黑点,用这个黑点代表你人生的缺憾,黑点的大小、位置、深浅都由你的缺憾以及你对缺憾的感觉来决定。在这段过渡语中,教师直接将前一环节中黑点与现实中我们的缺憾作对比。

四、总结

课堂过渡语在一节心理课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但这并不代表它可有可无。作为心理教师,我们需要不断精雕细琢每一段课堂过渡语,综合运用各种过渡形式。这样既能保证课堂的流畅性和连贯性,使课堂富有美感和艺术型,又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深入的情绪情感体验,整合自己的心理资源,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蒋薇美. 怎样上好心理课[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

[2]教育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4-6.

[3]蔣薇美. 怎样上好心理课[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

[4]彭倩文.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过渡语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20.

[5]彭锋.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渡语言初探[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编辑/刘 芳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心理课
临时正念冥想在高中心理课堂上的应用
心理课上巧用“电子书包”,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重视“三重三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研究
从观摩课看高中心理课分享环节的设计
浅谈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中生心理课上的应用
同课异构
心理课片段教学技巧探索
教师的自我暴露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
于光影中休整心灵在故事中解读人生
如何构建真实有效的心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