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航保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不同储存期的溶血性分析

2022-03-23 03:18史大川初慧孙伟杰李燕姚雪刘伟郝珍珍孙青菊郑长青
海军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全血游离白细胞

史大川,初慧,孙伟杰,李燕,姚雪,刘伟,郝珍珍,孙青菊,郑长青

根据《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12),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储存期末溶血率应小于0.8%,而红细胞溶血率需要测定游离血红蛋白(free hemoglobin,FHb)含量[1-2],通过计算得出储存期末溶血率,因此,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是血液制品中,尤其是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过高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会对输血治疗的患者存在安全隐患[2-3]。

血液经过采集、运输、过滤、离心以及成分制备等多个环节,红细胞会产生一定的机械性损伤[4]。再加上海上的随机摇摆,船上储血冰箱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长期处于晃动状态,容易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现象[5],随着保存时间的增加,溶血现象会加剧。本研究将着重探讨和研究长航保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不同储存期对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溶血率的影响及其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长航区域海洋气象条件 天气晴转多云,气温23.2~26.3℃,海水温度21.9~24.1℃,浪高3~5 m,海况3~5 级,摇摆度平均3.4°,航行时间45 d。1.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自动温控运血箱(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研制)、三洋储血冰箱(日本三洋集团)、南京德铁BS-1101 酶标仪(南京德铁试验设备有限公司)、600A 白洋离心机(北京白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物安全柜HR40-IIA2(中国海尔集团)、Mindray BC-5000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Beckman J6-HC 型低温大容量离心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Hemoglobin Assay Kit(西格玛奥德里奇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及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保存液四联袋(四川南格尔生物医学有限公司)等。

1.1.3 血液采集与分组 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 18467-2011),于长航前1 d,随机采集和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red blood cells in additive solution leukocytes reduced)5 人份(每份2 U)。每份血液等分为2 份,标记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1.2 方法

1.2.1 试验标本处理与数据采集 对照组血液储存于科室专用储血冰箱内,温度为(4±2)℃。长航试验组血液储存于医疗救护船专用储血冰箱内,温度为(4±2)℃。试验组血液在运输过程中,血液均置于专用运血箱内运输,温度为(4±2)℃。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液标本,分别于航行第28、35、42 天取样进行检测。

1.2.3 统计学处理 检测数据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的检测分析

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于储存第28、35 和42 天取样检测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见表1。由统计结果可知,分组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对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9),组内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随保存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对照组和试验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检测结果(mg/L,± s,每组n=5)

表1 对照组和试验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检测结果(mg/L,± s,每组n=5)

注:分组效应与时间效应交互作用的分析结果P=0.059

时间第28 天第35 天第42 天P 值0.229 0.037 0.002对照组336.04±40.30 454.12±49.28 622.44±60.15试验组389.70±82.75 565.36±86.40 888.36±112.01 t 值-1.304-2.501-4.677

2.2 红细胞溶血率的计算分析

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于储存第28、35 和42 天取样检测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红细胞溶血率由红细胞比容、总血红蛋白浓度和游离血红蛋白浓度计算得到,具体结果见表2。由统计结果可知,分组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对红细胞溶血率的影响不显著(P=0.097),组内的红细胞溶血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红细胞溶血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保存至第42 天时,2 组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均小于国标《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12)规定的0.8%。

表2 对照组和试验组红细胞溶血率检测结果(%,xˉ±s,每组n=5)

3 讨论

随着输血医学的飞速发展,临床输血已由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成分血的制备是指用过滤、离心分离、辐照、速冻和融化等方法,分离出全血中的各种有效血液成分,制备成高浓度和高纯度的血液成分的过程[6-7]。在临床输血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是使用最多的血液制品之一,主要适用于纠正因红细胞数量减少而引起的缺氧现象,能提高患者的携氧能力[8]。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是使用白细胞过滤器清除悬浮红细胞中几乎所有的白细胞,并使残留在悬浮红细胞中的白细胞数量低于一定数值的红细胞成分血;或使用带有白细胞过滤器的多联塑料血袋采集全血,并通过白细胞过滤器清除全血中几乎所有的白细胞,将该去白细胞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分离出后,向剩余物内加入红细胞添加液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9]。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可以减少白细胞引起的免疫反应和减少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ransfusion associated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TA-GVHD)的发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临床广泛应用,输血反应明显减少,从而使输血工作做到更安全有效,为临床治疗及抢救工作发挥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对红细胞的质量以及输血救治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海上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溶血性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10]。

本次试验重点研究了长航保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不同储存期对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溶血率的影响。此次海上航行共45 d,期间天气状况良好,海况3~5 级。在这种海洋气候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发现:(1)随着保存时间的增加,试验组和对照组组内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逐渐增大,2 组浓度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试验组和对照组组内的红细胞溶血率也逐渐增大,2 组溶血率之间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均小于国标《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12)的0.8%,上述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11-12]。从试验结果分析可知:2 组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但试验组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出现上述结果,可能是由于舰艇在航行期间随机摇摆,试验组血液长期处于晃动状态,随机晃动和离散冲击力容易导致红细胞膜出现损伤,引起红细胞变形和溶血,造成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和溶血率增加。这一研究结果对于如何提高红细胞的质量,开展海上血液运输与储存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减少血液的晃动和离散冲击力,使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储存期延长,将是下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内容。

猜你喜欢
全血游离白细胞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白细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陶珊珊作品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