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气如轴,四维如轮”从木土升降失调论治虚劳

2022-03-23 16:10刘志丹王雅琦黄怡然邹媛李莹秋李文迅
环球中医药 2022年11期
关键词:胆经肾水中土

刘志丹 王雅琦 黄怡然 邹媛 李莹秋 李文迅

圆运动理论是清末明初医学家彭子益在《易经》河图的基础上,参合中医四大经典及黄元御“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而得到的系统理念[1]。“中气如轴,四维如轮”是圆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人体阴阳升浮降沉有序,轴运轮行、轮运轴灵,则运动圆而人体调和[2]。 圆运动在人体主要包括:十二经圆运动、五行圆运动、六气圆运动。十二经气机升降失常,五行运动不圆,六气偏见而表现出相应的病理现象,临床需根据具体疾病分析其本质病机,即十二经、五行和六气圆运动失常之源,或针或药使人体圆运动恢复如常。

虚劳是以五脏虚证为主要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很多疾病中后期都可以归为虚劳的范畴,如慢性疲劳综合症、糖尿病、癌症后期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和代谢疾病[3-4]。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伴随而来的工作压力、作息不规律及饮食不节制等健康隐患,使当代人更易出现虚劳症状,本文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结合“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进一步探讨虚劳的病机及治则治法。

1 当代患者虚劳关键病机为木土升降失调

1.1 虚劳的主要症状及病因

虚劳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主要表现为上焦虚热 “胸闷心悸,衄,目涩,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咳,自汗盗汗,虚烦不得眠”;中焦虚弱 “气喘乏力,头晕目眩,肠鸣,溏泄,食减,四肢酸疼”;下焦虚寒 “虚劳里急,腹中痛,腰痛,梦失精,阴头寒,小便不利或小便过多,妇人带病,半产漏下”,以及日久虚极生瘀 “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虚劳属于五脏虚损之慢性病,研究表明慢性病的发生与个人不良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如不健康饮食、生活不规律、过于劳累等[5-6];叶天士认为情志损伤、劳损过度、饮食失调、外邪侵袭为虚劳常见之因[7];陈士铎《辨证录》将虚劳病因主要归于情志、饮食、劳倦、房室等生活因素方面,并尤重情志[8];笔者团队认为情志问题、长期熬夜和贪凉等饮食问题是造成当代患者虚劳的三大成因。

1.2 当代患者虚劳以木气失调为主

木有甲乙,胆经甲木右降,肝经乙木左升,则肝胆经成一圆运动,木气失调包括胆经相火不降、肝经风木不升。陈海洋等[7]总结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发现:虚劳病的病机特征具有普遍性,多以脏腑经脉阴虚为主,虚劳全篇123首医案中阳虚仅有11首,并认为虚劳不仅有阴虚、阳虚成劳,更有因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而为虚劳。顾松园认为“阴虚则内热生,而成虚劳之症”,阴虚是脏腑内伤的主要病机[9]。王肯堂认为:“虚劳者,阴精亏耗,本已虚极,内热自生,故其火必有上炎之势。”[10]程国彭认为虚劳气血相较重在血,阴阳相较重在阴,并认为“阳虚易补,阴虚难疗”[11]。《四圣心源》云 “肝木主生,而人之生气不足,十常八九,木气抑郁而不生,是以病也”“风木者,五脏之贼,百病之长,凡病之所起,无不因木气之郁”“凡上热之证,皆甲木之不降”[12]17,19。综上,治疗虚劳时清降上焦虚热尤为重要,上焦虚热直接机理为胆经相火不降,虚火降则体虚易补。

肝经郁而不升,肝木下陷生寒,圆之左轮滞而不升则胆经相火亦不降。因情志造成的内伤病,《素问·疏五过论篇》载 “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圣济总录》将情志不舒,致脏气郁结、气血内耗所形成的疾病统称为脱营,并将其病机归为“伤精神,外耗于卫,内耗于荣”,同时认为“脱营之病,虚劳之类”[13];王肯堂认为情志不畅、忧思过度可致虚劳,虚劳之人性情多有偏重,七情产生基础为五脏气血,忧思日久则气血自耗、精气不藏,发为虚劳[10];薛雪治虚劳重视情志之作用,“情怀忧虑,五志之阳,勃郁少伸”,并强调“劳怯必开怀怡悦”[14];费伯雄对虚劳分列五脏之劳与七情偏胜所伤,认为七伤为七情偏胜之伤,七情各有五脏所主,久之可成五脏之劳,但将七情之伤归本于心[11];彭子益认为 “木动风生,第一克土气,第二耗水气,第三扇火气,第四侮金气”[2]157。综上,本文认为木气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情志不遂,除怒伤肝外,其余情志当先影响木气,进而再影响对应脏腑,心神之伤应为木气失调之后续,为胆经相火不降心火旺而耗伤心阴。

长期熬夜首先影响木气之调达,子午流注中胆经肝经运行于23:00~3:00,子时阳气生,《黄帝内经》曰“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人卧则血归于肝”,《脾胃论》云“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物安,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胆气不升,饮食不化,则餮泄肠澼,不一而起矣”,长时间在此阶段未入睡,耗伤肝胆经木气而阻碍人体阳气生,而致虚劳。胆经相火不降、肝经风木不升,风火冲击,直接病理反应为里急腹痛或胁肋胀痛;胆经相火不降,耗气伤阴则盗汗,虚热上扰阳不入阴则虚烦不得眠,热随肝经上行则目涩;足厥阴肝经环阴器,胆经相火不降,肝经木气下陷生寒,故阴头寒;根据经络的同气相求,肝经风木不升,心包相火逆行致手心热;木气疏泄失常见小便不利或小便过多。

1.3 当代患者虚劳以中土运化失常为次

土有戊己,胃经戊土右降,脾经己土左升,则胃脾经成一圆运动,轴运轮行而四维圆运动如常。《难经》云“损自上而下者,过于胃则不可治;自下而上者,过于脾则不可治”,历代虚劳治法都强调中土之重要性,如李东垣从脾胃立论治疗虚损;朱丹溪对虚损疾病,提出“补肾不如补脾”,滋阴降火的同时处处顾护脾胃;叶天士主张虚劳扶正为主,犹重脾胃;清代吴澄《不居集》言虚劳病以顾护脾胃为主;黄元御、彭子益等医家皆强调中焦脾胃之重要性[2,12,15]。同时,张忠德教授认为升降脾胃法有助于疏达肝木、疏泄胆火[16]。

平素饮食不规律、嗜食肥甘厚腻,加之思伤脾,情志、熬夜问题之木气失调,木乘土而土虚生湿,直接病理反应为身体乏力、头晕目眩、肠鸣、溏泄、食减;中土阻而轴运滞涩,脾胃经圆运动失常,进一步使肝胆经圆运动失常,加重胆经相火不降、肝经风木不升之病理,因脾主四肢,虚劳日久耗伤脾胃津液,且“荣卫司于肝肺,根于中气”,故荣卫病而见四肢痛。

2 木土升降失调日久引起火金水三气失司

2.1 木气失调日久引起火金水三气失司

《景岳全书》云:“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先天体弱、纵欲过度耗伤肾精都为影响肾水的直接因素,但在当代虚劳患者中,相对情志、熬夜、饮食等因素来说占比较低,且情志问题是纵欲过度的重要原因。在治法上也可通过调节木土之升降而达到治肾水的功用,如彭子益认为:“经方于五行皆有直接治法,惟肾水无有,常养金木保肾经,重于养木。”[2]145名老中医郑进教授推崇彭子益圆运动学说,认为阴升阳降为先,阳降阴升为后,阴升始于胆经相火降入肾水之中,肾阳温煦[17]。因此本文不同于传统认识,将肾水的功能失司归为当代虚劳患者的继发成因。木气失调,子病及母,胆经相火不降而肾水寒,肝经风木不升则肾水被其耗伤,水气不藏而男子梦失精、妇人带病;肝肾不足则血虚发落、腰痛;足少阴肾经斜走足心,上行为顺,肝木不升下陷于肾水之位则足心热。

《四圣心源》云:“凡少阴病热,乃受累于相火,实非心家之过。”[12]18彭老认为:“肾水足则上升以交心火,心火足则下降以交肾水。”[2]150即少阳相火不降,耗伤心阴,而致心火旺;上焦火热,下焦必有寒,肾虚寒可使心肾不交而心火病,见胸闷心悸。

“虚劳之病,其初皆由木气之妄动,其后皆成于金气之不收”[2]157。王李君[18]认为劳嗽病机包括以下三点:阴血素亏、水亏火旺、虚火灼肺;心肾失交、水不济火、肺金受灼;水不涵木、肝木乘土、水泛成痰。即阴虚则胆经相火不降直侮肺金、肾水寒加重胆经相火不降而心肾不交,“心火右转,则化肺气”,木土水火四气功能失司使痰浊阻肺,致虚火灼肺、肺失收敛而见咽干口燥、衄、咳。

2.2 中土运化失常日久引起火金水三气失司

黄元御认为“中气衰而升降滞,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肺金滞而气病”“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滞”[12]41。即中土运化失常,生湿则阻滞克肾水,脾肾气虚,津液不固则半产漏下、亡血失精;土湿郁而生火使心火炎,见胸闷心悸;脾之清气不升而金气不足,加之胃逆胆升,刑以相火而咳。

综上,胆经相火不降、肝经风木不升为上热下寒之关键病机,也是后续火金水三气失司之首要成因;中土运化失常可加重胆经相火不降、肝经风木不升之病理,为中焦虚弱之关键病机,也是后续火金水三气失司之次要成因。两者相互影响,使人体五行运动不圆而六气偏见,表现出相应的虚劳症状。

3 从木土升降失调看虚劳的治则治法

3.1 虚劳以“轴轮并运”为基本原则

彭子益认为中医之法不外乎运轴行轮、运轮复轴及轴轮并运[2]18。中土为轴,其圆运动失常必进一步影响四维(木火金水)之升降,四维圆运动失常必相互影响且反作用于中土,如环无端。虚劳关键病机为木土升降失调,日久火金水三气失司,治疗时应以“轴轮并运”为基本原则,即主调木土二气,辅调火金水三气,使人体圆运动恢复如常而病愈。以虚劳主方小建中汤为例,彭子益认为其为治胆经相火不降之法,降甲木同时轻升乙木、调木气同时兼顾中土[2]24:饴糖、炙草、姜、枣补中调荣卫以运轴行轮;重用白芍降甲木敛相火,轻用桂枝升乙木,运轮复轴使木调土运、相火归根而气血充虚劳愈,且胆经相火降可使胃土清降而脾土温升[2]142。

3.2 主调木土二气以轴轮并运

临床调理木气之升降应先辨上焦虚热和下焦虚寒的轻重,上焦虚热轻则下焦虚寒也轻,用小建中汤即效;上焦虚热重则下焦虚寒必重,因胆经热而相火不降,重在清降胆经相火而轻升肝经风木,引火归元使木气调而升降复,李文迅老师临床常用龙胆、黄芩、白芍清降胆经相火,桂枝、柴胡、川芎升肝经风木,佐地黄补木阴,佐郁金、香附疏肝解郁,佐龙牡通滞气并固精气,以助胆经相火降、肝经风木升;因胆经寒而相火不降,重在温升肝经木气而降胆经相火,可用乌梅、酸枣仁补胆经相火助火降,川芎补肝阳以培胆经火降之根源,也可在辨证基础上酌情加艾叶、酒萸肉、吴茱萸等温肝之品。

张仲景云 “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临床治疗虚劳不可只顾调畅木气,常需兼顾运化中土,以轴轮并用而增强圆运动恢复力度,运化中土需辨明脾阴旺盛与否。黄元御认为 “胃阳衰而脾阴旺,十人之中,湿居八九不止”,治疗常“泻水补火,扶阳抑阴”[12]42。吴澄认为:“古方理脾健胃,多偏补胃中之阳,而不及脾中之阴。然虚损之人多为阴火所烁,津液不足,筋脉皮骨无所养,而精神亦渐羸弱,百症丛生焉。”[17]笔者团队认同黄元御“胃阳衰而脾阴旺”之观点,脾阴旺常用党参、干姜、茯苓、苍术、厚朴、薏仁、赤小豆增除湿之力,脾阴如常则易苍术为炒白术,易厚朴、薏仁、赤小豆为陈皮,以增健脾之功。

3.3 辅调火金水以加强轴轮并运之功

肺金下降可生肾水,故火金水三气中又以金气最为主要,临床常调理好木土金三气便可从根本上调治虚劳[2]157。治虚劳无论有无肺金病见,均可辅肺金收降之品以运轮复轴,若有肺疾见则邪深,更需兼调金气,水火二气症见时辅以对应药物以运轮复轴,加强轴轮并运之功,如虚劳后期五气皆病之风气百疾(因木病而水火土金皆病),方用薯蓣丸,为小建中汤加调木气之品、运土之药、敛金之类而成;肾虚可在养金养木保肾经的同时,于辨证论治基础上加淫羊藿、菟丝子、枸杞子、鹿角霜等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之品;补心常须五脏同治,但重在建中气生津液,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红景天、桂枝、银杏叶等养心安神、温阳通脉之品。

3.4 虚劳不可盲目补虚

《医方集解》云 “气与血犹水也,盛则流畅,虚则鲜有不滞者”;《金匮要略》言 “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叶天士认为久病血瘀,并提出“久病从血治”[19]。虚劳常表现为本虚标实的证候,治疗时不可盲目补虚,以防“虚不受补”“滋生邪实”或“外邪内陷”。周仙仕等[20]认为补不对证、补不对体、补不得时、补不对药、补不得量、补不得法易造成虚不受补;王永炎院士提出“虚气留滞”学说,谭丽等认为“流滞”指气滞、痰湿、瘀血等壅滞脏腑经络,临床治疗时应补虚与通滞齐下,只补不通则滋生邪实[21];体虚之人感受外邪,用药不当致邪气留而不去,如妄用收敛之性补药,使外邪内陷进一步加重气血耗伤程度而变证丛生[22-23]。

4 小结

“中气如轴,四维如轮”为指导临床的重要思想,有利于发现疾病的本质病机及确立主要的治则治法。情志问题、熬夜和饮食不当是当代人的三大健康隐患,也是很多疑难杂症的根源,同时疾病又反作用于情志,因此当代患者虚劳的关键病机为木土升降失调,治疗时遵循轴轮并运的治疗原则,即兼顾木土二气,并在火金水三气病症见时,辅以对应药物。临床虚劳症状错综复杂,常表现出本虚标实的证候,如伴见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寒湿阻滞、虚火上炎等,且患者体虚易受外邪侵袭,因此虚劳患者不应盲目补虚,应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应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泄湿化浊、清热降火及解表之品。

猜你喜欢
胆经肾水中土
虎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土力学中土的密度和重度概念的分析与讨论
“魔戒”再现,重返中土
Lessons from Compiling and Translating Homoeroticism in Imperial China:A Sourcebook
进补不如敲胆经
佛教传入后中土冥界观演变研究
“大象腿”、“萝卜腿”常敲敲胆经
漫话中医之十二经络的值班表
水货翻译拯救世界
论肝无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