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2-03-23 20:18李丽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市南路小学李娟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北门里小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课标学段词语

■ 李丽(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市南路小学) 李娟(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北门里小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随之也涌现出了越来越多元的阅读教学方法。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目前我们阅读教学研究更多的关注点还在怎样促进孩子大量阅读上,对于阅读方法的指导不是很多。

只有积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和奋斗意识,才能够促使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去迎接各种知识的学习。而通过语文阅读丰富多样的内容,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饱含热情,但是仅仅通过阅读来吸引学生是不够的,针对部分相对较难的知识内容,如果缺乏一定的阅读技巧,就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同时也会阻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探索精神。基于此,就需要针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和调整,教会学生更全面的阅读技巧,促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当中不断提升自己,从阅读中汲取更多的知识来丰富自己。

同时,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还应当避免一味依赖阅读技巧开展学习,而忽视了对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当前教学中需要着重关注的思维培养内容,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而言,更需要重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当中,还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想象,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开展阅读,积极想象,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和其他人一起分享阅读之后的感悟,形成自己的正确思维观念。在这样的共同探讨过程中,也能够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仅仅是阅读,却不将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利用,那么很容易就会遗忘,因此,还需要引导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利用、延伸,将之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联系,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批注起源于我国古代文学的评点,历史悠久。所谓“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以符号和文字的方式,在文中及文章空白处进行标记和书写,用来帮助理解和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式。新《课标》中提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并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笔者自身阅读习惯,通过长期教学实践发现,培养学生养成批注式的阅读习惯,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目前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主要在高年级甚至中学中,低学段批注式阅读研究基本没有。但笔者认为这种习惯完全可以从低学段开始培养,由浅入深,递进式推进,以此逐步让学生养成批注式的阅读习惯,并将此应用于课内和课外的阅读之中。现将基本操作略陈于下:

一、预习过程中自主批注

教学中,教师们都非常重视预习的作用。然而到底该预习什么,怎样预习?不同教师有不同见解和要求。新《课标》对于不同学段的阅读要求不同。结合这些要求,教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批注就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学生的阅读目标提出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以及“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的要求。基于此,并结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预习时以“标画”为主,以“批语”为辅。标画时引导学生将符号意义化。比如用数字符标示自然段的序号,用“?”标注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用“○”圈出四字词语,用“—”标注觉得写得精彩的句子等。留白处写感受不作具体要求,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自主选择写或不写,写多或写少。这样要求的主旨在于既可以掌握学生自主预习的基本方向,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又不会因为过高的要求而打击学生自主预习的积极性。

新《课标》对第二学段学生的阅读目标提出了“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以及“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的要求。因为有一二年级的预习基础,第二学段的预习要求就要有所提升。“标画”与“批语”并重。既要有第一学段的标画,又要体现自己预习过程中的思考,也就是留白处的批注。开始阶段,可以是以问题为主,比如对课文题目的质疑,对课文某句话的质疑,对全文的质疑,等等。在此基础上逐步加深要求,比如某个词、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对文中细节描写的初步感受等。批注可以只写关键词,也可以写完整的句子。这样的要求也不做一刀切,因为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毕竟是不同的。

新《课标》对三学段学生的阅读目标提出了“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感情。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结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要求。有前两个阶段的基础,第三学段的预习就转为以“批语”为主,以“标画”为辅。批注的要求也会有所提升,要求学生更多关注细节描写,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为主,以完整的句子表达为主。这样的设计,既是基于新《课标》要求,也是希望以此辅助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二、课前交流中互补批注

新《课标》每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都有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的要求。有了充分的预习准备,每节课前,我都会拿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自己的自主预习批注。低学段以互相解答词语,朗读自己标出的好词好句为主。中高学段以互相解答提出的问题和交流自己的感悟为主。通过交流讨论,标问号的词语得以解答,可在留白处补充批注。对于他人感悟,自己觉得有启发的,也可在留白处加以补充。交流讨论时,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文明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善于聆听他人的意见,这样也是对口语交际能力的一种提升。讨论交流结束后,每组选择两到三个有价值的问题记录下来。而被记录下来的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也会自觉地将之补录到自己的课本上。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基本可以通过交流筛掉没有多大价值的问题,这一步既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提出与文本相关的问题,以避免以后自主预习中再提出类似问题,又让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问题调整备课,以学定教,更有的放矢。

以笔者目前所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课《一粒豆荚中的五粒豆》为例。我在课前看了一下所有孩子们的批注,部分孩子提出的问题或者与文本无关,或者答案一目了然。比如,有的孩子对课题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是五粒豆,而不是四粒或六粒?有的对文本中这句话“在这个小小的顶楼里住着一个穷苦的女人”提出了这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既然是穷苦女人,为什么还买得起楼?在提交上来的问题中,就刷掉了这样的问题。

三、课堂教学中改进批注

有了前面两个步骤的铺垫,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进行,更是在学生与文本的互动中进行。而在这种平等对话中,既会有教师预设的生成,也会有很多令人惊喜的生成,这些都可以是孩子改进和补充自己预习和交流过程中的批注的内容。毕竟小组内的合作,思想交流的碰撞还是有限的,集体的课堂学习中会有更多样化的思想交流,既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汲取他人思想,学会兼收并蓄。通过实践发现,相比于教师的讲授,学生更乐于接受这种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所得出的结论,由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专注力也会有所提升。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0课《陀螺》时,虽然课文篇幅较长,四字词语和难理解的词语比较多,但因为有之前学生充足的预习和课前的小组交流,所以解词方面节省了很多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批注情况进行补充改进。在以作者心情为主线梳理课文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时给笔者带来惊喜。如李同学对“我从小就不甘人后,更不愿自己的陀螺像金兵遇到岳家军,一战即败”这句话的历史背景提出了疑问,在得以解答后立马发现,这句话借用典故,不但体现了“我”的争强好胜心,同时也和后文“无意中获得的‘荣誉’,虽然小如微尘,对好胜的孩子来说,也足以陶醉许久了”相呼应。这个生成在我的预设之外,也可见孩子预习得很充分,于是我让孩子们给她最热烈的掌声,而掌声过后,无须我多言,孩子们已经拿起笔开始记录这个随机生成的感悟了。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课堂上时时可见,不再一一赘述。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有效锻炼,同时增加了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使得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愉悦,又能在沟通中与他人进行思想碰撞,汲取更多的知识,有效推动课堂进度,让学生获得阶段性的成长。

四、课后复习中补充批注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教师而言,也需要在每节课完成后,对自己这堂课进行全面反思,及时总结其中的问题,并将重点问题重点关注,寻找对应的解决措施,在下次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应对,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同时以求下节课更好地进行。同样地,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进行反思,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每节课后进行反思。具体来说,可以结合批注,在每篇课文学习结束后,对学生提出要求,针对不同能力和年龄层次的学生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提出不同的教学反思要求。例如,对低学段孩子只要求完整地看一下自己的批注,回顾一下课文内容和重点词语,在摘抄本上记一下画出来的好词好句。而针对中高学段的学生而言,除上述要求外,还需要求学生结合批注,构思思维导图,并简单写一写他们在本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比如通过学习他们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又学到了哪些语文学习的技巧,得到了什么启发,懂得了什么道理。不管哪一方面,能写出一两条即可,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也鼓励多写,多多益善。而学生在将这一系列内容记录下来的过程当中,其实也是对于知识的一种巩固,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开展反思,理清思路,加深印象。

五、单元复习中总结批注

复习不仅局限于每节课后,每个单元学习完成后,我也会引导孩子们结合自己的批注去进行单元复习。一是在摘抄本上记录自己本单元标画出的好词好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累积。二是在摘抄本上选择3—5条自己觉得写得好的感受记录下来,巩固知识内容,加深印象,避免遗忘。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就会对整个单元的课文内容进行一次个性化、全面化的复习和巩固。这样再结合复习阶段教师不断重复和提问等操作,那么学生的最终复习效果将会事半而功倍,同时学习过程也会更轻松,最终使得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

六、课外阅读中应用批注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逐步内化成阅读能力,并学以致用,在拓展中达成知识内化的目的。经过上述步骤的操作,我惊喜地发现,我们班部分孩子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课内课外阅读都会批注的习惯。像我们本学期整本书阅读的书目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希腊神话故事》。为促进孩子们读书,我每天都会抽3—5分钟让孩子轮流到前面读故事。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不但读书比以前流利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在我还没有布置任务之前,不少孩子的书上已经进行了圈圈画画写写,真正自觉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操作,深切感受到批注式阅读将阅读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符合以学生独立主动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的要求。不过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学生的理解与认知也不同,每个学生阅读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故而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批注式阅读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合理选择批注式阅读的各种类型,结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不断加强学生对文字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为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课标学段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