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

2022-03-23 13:27史明文
收藏家 2022年12期
关键词:历史博物馆沈从文贡献

史明文

关键词:沈从文 文物室 历史博物馆 贡献

2003年10月,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开馆典礼上,有一位特殊的嘉宾――沈从文的儿子沈虎雏。沈虎雏是作为博物馆功臣家属受邀参加开馆仪式的1,他的到来,揭开了一段沈从文先生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的往事。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是由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文物室发展而来。文物室建设之初,曾得到沈从文的无私帮助和大力支持,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5年第2学期,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设立资料室,在购买文献资料的同时,兼购少量文物,作为教学参考资料。此时,沈从文就已经开始帮助文物室购买文物,据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馆史《斋阁掇得》记载:

当时系里还没有专人负责购买文物,文物购买的主要手段是托人代购。如当时文化界名人沈从文就曾应我系之托,代为购买了少量文物。

沈从文当时购买的具体文物是什么,由于档案缺失,现在已经无法查明。

1956年,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正式成立文物室,并组建了文物筹备小组,准备把文物室建设成以教学服务为中心的小型历史博物馆。这一年,由于工作需要,历史系加强了与沈从文的联系,他也为文物室代购了几批文物。据文物室《藏品登记簿》记载,1956年9月7日、9月18日、10月8日,沈从文从北京荣宝斋、振寰阁、特艺公司综合商店为文物室购买了三批文物,其中有商代饕餮纹尊、汉代弩机、唐三彩大瓦驼、宋龙泉窑小碗等几十件(图1~图7)。为商讨购买文物事宜,沈从文还与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的谢承仁有书信往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藏有两通信函3,是沈从文帮助文物室的见证。一通是沈从文告知谢承仁文物信息:

承仁同志,單书收到。谢谢。拓片如果学校还没有,能买还是就买下,将来得用。学校有几千人,让将来中学教员多知道点历史各方面问题,不是坏事情。其实那几个大宋瓷罐相当重要,因为磁州窑有千年生产,是华北一大单位。几件白地墨绘罐子,是北宋全盛时期的。此外,廊房二条某家还有个战国鼎,要七十元,如需要,也可取来。琉璃厂还有三四十幅元明以来绢画神像,不过十来元一轴,正是由谈敦煌麦积山到中原各地以宗教为题材产生的艺术有用材料,花不到百元即可把好的挑来,为将来历史教学计,有用,一提吴道子就少不了要说影响!而且十分得用。西单商场有二雕漆茶托,为上式,二十来元,是宋元时物,至晚不会到明以下。东西不算精,但能说明问题,可以留下。这次有些东西我擅自做主张买了下来,将来我为写卡片说说问题。候各位好。从文。

此信写于1956年10月初。在信中,沈从文向谢承仁提供了一些可购文物的信息,并在信中附录一份碑帖墓志拓本目录。目录中有拓本的年代、名称、数量和价格,如“周,石鼓文,一本,8元”“汉,孔彪碑,一本,1元”“宋,慎刑箴碑,一本,4元”等。这份目录即信中所说“拓片如果学校还没有,能买还是就买下,将来得用”的拓片目录,共计154种。沈从文在目录第一页写明:“学校要的,加个圈,请同事去买下。不要的挑出,另外地方要。单子还我。”这份目录不是沈从文的笔迹,使用复写纸誊录,应是卖家所提供,谢承仁抄录了一份留存。

另外一通是谢承仁收到沈从文的信后,10月4日写给历史系领导滕净东和戚国淦汇报情况的信函4:

滕、戚二主任:

关于买文物事,今有沈从文先生一信,转寄来,如何决定,希速用电话通知。因沈不日南下。有几件东西,他代作主已买下,我意同意他所买的东西,不知二位意见如何?

敬礼

谢承仁

1956.10.4

如同意沈的作法,请直接打电话给他,免耽误时间。他的电话号码:57516。打电话的时间最好是上午十二时一刻左右,或六时半左右。

谢承仁又及

从当年文物室留下的资料来看,沈从文信中提到的文物,有些买了,如磁州窑的瓷罐、战国鼎,《藏品登记簿》中有记录,价格与信中所说一致。有的没有买,如拓片等。

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文物室请沈从文帮忙购买、鉴定文物是通过谢承仁联系的。据谢承仁回忆,1954年经王崇武推荐,他被抽调到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跟随范文澜编辑《中国历史图谱》,《中国历史图谱》的图片选择由沈从文负责,沈、谢二人遂相识5。当时,沈从文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工作,是文物收购组成员之一,对北京地区的文物流通情况十分熟悉。于是,谢承仁就请求沈从文代为购买教学所需的文物。沈从文欣然答应,并为此做了很多工作,“他不辞辛苦,多方联系,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信息,促成了这项工作的圆满结束。沈从文先生的劳动完全是义务的,甚至连系里提供的工作午餐也婉言谢绝了。”6沈从文为北京师范学院文物室所作的贡献,没有被忘记,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展厅,对此有专栏介绍。沈从文的贡献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为北京师范学院文物室代购文物。受谢承仁委托后,沈从文见到有价值的文物,如果价格合适,就代为购买。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的原始藏品登记簿中,有几批文物备注中就标明“沈从文代购”,如战国铜剑、汉代铜铃、唐三彩文士俑、唐三彩武士俑、唐代铜方镜等。在沈从文致谢承仁的信中,也谈及代购文物之事。由于现存的藏品登记簿是从1956年9月开始记录,且有残缺,所以沈从文代购文物的具体数量已无法统计。此外,沈从文还从北京历史博物馆给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代购了很多复制品、模型、图片等教学用具,如石膏制北京人少女像(头部)、石膏制北京猿人(头骨、上肢骨、下肢骨)、绘彩几何纹彩陶壶、历代货币简略标本、石膏制汉代铁工具(权、斧、犁、锄)、记里鼓车模型、地动仪模型、指南车模型、中国原始社会照片一套(43张)等。这些文物和模型等成了历史系师生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

其次,为北京师范学院文物室提供待售文物信息。沈从文经常告知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北京哪些地方出售有价值的文物,让文物室去采购。如在致谢承仁的信中,就告诉他一些待售文物信息。此外,沈从文还把自己获得的北京地区文物商店待售文物目录给谢承仁,让他根据教学需要去购买,如上文信中附录的碑帖墓志拓本目录。沈从文为文物室直接代买的文物,价格一般都较低,数量也不会太多。文物室藏品登记簿中,有“沈从文代购”和“沈从文选购”两种备注,注明“沈从文选购”的批次应该就是沈从文提供文物信息并帮助挑选,而由文物室自己去采购的。早期藏品登记簿记录的三千多件文物中,有相当一部分应该属于“沈从文选购”,他起了沟通信息的桥梁作用。

第三,帮助鉴定文物,对文物室建设进行指导。当时,沈从文已是文物鉴定专家,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对某些文物不能确定真伪时,就请他帮助鉴定。在藏品登记簿中,就记录了沈从文鉴定过的文物,有的注明铭文是伪造,如商代铜戈、周代夔纹盘、周铜斧头、汉代弩机等后标注“字伪”;有的注明是伪作,被退回,如“明杨琏奏稿”“明大涤子山水中堂”等,因为鉴定后认为是伪作,最终没有购买。鉴定是文物征集中的重要环节,在北京师范学院文物室购买文物时,主要依靠沈从文鉴别其真伪,这不但保证了所购文物的质量,也提高了文物室工作人员的文物知识水平和鉴别能力。此外,沈从文对其代购或选购的文物也写过说明卡片,可惜这些珍贵的资料已散轶。

沈从文虽以作家而闻名,也喜欢文物收藏。他早年曾在保靖为陈渠珍整理过古籍、书画和陶瓷等文物,后来在北京、云南等地经常去古玩商店观赏、搜集文物,并不断购买、送人。1948年参与过北京大学博物馆的筹建,并捐出自己所藏瓷器、民间工艺品及西南漆器等。1949年后,到北京历史博物馆工作,为文物收购组成员之一。1952年被抽调去清理整顿北京古董商店,负责文物检查鉴定工作,“当时北京共有古董店一百二十个,沈从文亲自参与检查的,就有八十九个,成百万的古代文化珍品从他手中经过”7。作为文物鉴定专家,沈从文对文物产生了一种责任感,要保护和研究这些文化遗产。沈从文不但给北京历史博物馆购买很多文物,还积极帮助全国各地的高校购买文物,筹建文物室,如上海师范学院、东北人民大学、广西大学、北京师范学院等。据广西师范大学钟文典回忆,1954年他去北京为学校购买文物,就是沈从文带他到琉璃厂选购的,“一连3个上午,他一家家挑,一件件比,再一件件砍价。用完2000块钱,他就去监督人家装箱,然后跟我说你可以回去了,剩下的我帮你做得了”8。钟文典临走时,沈从文还送给他們文物室一枚唐代铜镜。当时,沈从文看到有价值的文物,就设法让相关单位收藏,如1956年,他看到北京有一批明代装裱佛经封面锦片低价出售,“认为这批锦片可以挑选出版一本很好的图录,因此建议人民美术出版社收藏”9。沈从文深知建立博物馆或文物室能很好地保护和利用文物,早在1948年,他就发表过对专科以上学校设立文物馆的看法,提出应该将文物馆与图书馆、生物化学馆同等看待,10后来有机会就建议政府、高校或科研机构成立博物馆,如1957年8月25日他到山东大学考察后,27日就给山东大学领导写信,建议历史系建立文物资料室,认为“这个文物资料室还是有必要存在,并不断充实以新材料,他日的作用,将和中文图书馆相同,在某些问题上,或者还比图书馆重要”。11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责任感,当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请他协助购买文物时,他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

沈从文为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文物室购买的这些文物,成为首都师范大学的珍贵遗产,在教学、科研和对外交流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1956年历史系筹建文物室的宗旨是为教学服务,增加学生对文物的感性认识,扩大他们的知识范围,提高学习效率。文物室也确实发挥了这样的作用,据《斋阁掇得》记载:

文物室明显地为教学科研第一线服务是从一九五七年开始的……教师将所讲的有关文物带到课堂上,边讲边演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如此,文物室建立以来还间接地起到了第二课堂的作用。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分批组织学生参观文物室,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可以尽其所好地饱览每一件文物,并可以当场向教师提问,这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自觉性,也进一步掌握了文物基础知识。为了开阔全院同学的眼界,充实业余生活。一九六五年,文物室开始对全院师生半开放。具体作法是每星期抽出两个下午,文物室接待来自全院各系的师生,为了搞好这项工作,系里特地安排了专人负责。这一努力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

2003年,历史系文物室改建成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不但征集到一大批珍贵文物,在教学科研服务方面也有了较大提高,成为集教学、科研、展览和对外交流于一体的高校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不但是师生课余参观学习的场所,也是历史学院博物馆展览与设计、文物修复、玉石器鉴赏等课程,以及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的文物鉴赏、书法研究课的教学场地。学生社团也经常在历史博物馆举办学术沙龙活动,如历史学院“青年考古人学社”“高校博物馆协会”等每年都会举办几场文化遗产、考古学、博物馆方面的活动。此外,历史博物馆还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学校集团、“海淀社会大课堂”的教学实践基地,为北京市中小学师生提供服务。

历史博物馆的藏品,不但是教学的参考资料,也是师生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2003年以前,虽然有个别教师和学生利用文物室的某些文物进行研究,但成果不大。2003年之后,随着考古学、博物馆学专业教师的引进,历史学院开始招收考古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历史博物馆及其藏品成为师生的研究课题之一,研究博物馆藏品的论文《首都师范大学收藏的两件西周青铜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藏邢公簋》《首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汉代铜匜》《妀善鼎铭文考释》等相继在《文物》《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文物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学生的研究成果也不断获奖,如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研究生龚丽以敦煌唐人写经为内容的讲解案例获2020年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展示活动二等奖、考古学研究生朱静宜以馆藏两枚唐代铭文铜镜为对象的讲解案例获2021年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展示活动一等奖和最佳人气奖。除本校师生外,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也曾利用历史博物馆的藏品进行研究,如著名学者胡厚宣曾对文物室所藏甲骨进行研究,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也对文物室所藏带铭文的青铜器进行了认真的考证、拓片、照相,将成果编入他们的著作中。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文物室)也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早在五六十年代,我系的名誉教授吴晗,北师大的白寿彝,文物鉴赏家沈从文,以及古文字学家胡厚宣、史树青、石志廉等都亲自参观过我系的文物室,并给予好评”,“文物室又成了外国学者参观访问的场所。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文物室先后接待过来自苏联、美国等国的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及社会学家。美国加州大学古人类学家参观后,颇有感触地说:‘中国真了不起,你们这里所藏的文物,是我们中等城市的博物馆所无法比拟的。”132003年历史博物馆建成后,各方面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学术交流更加频繁,不但有著名学者,如李学勤、李伯谦、朱凤瀚、杨伯达等,还有港澳台同胞及国际友人,如台湾的范我存,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戴福士教授、布法罗大学的司昆仑教授,日本广岛大学的浅原利正教授、韩国全南大学李晟远教授等来参观交流。目前,历史博物馆已经成为首都师范大学对外交流的窗口。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能有今天的辉煌成就,离不开沈从文当年的帮助与支持,虽然他从未提及过与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文物室的交往,但饮水思源,我们不能忘记沈从文的帮助,应该大力宣传他为历史博物馆所作的贡献,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历史博物馆沈从文贡献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简介(续)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浦城庆元山革命历史博物馆开馆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贡献榜
海洋贡献2500亿
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藏品室
以大阪历史博物馆为例 架起考古与大众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