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枫香树的小蠹种类调查研究

2022-03-24 10:20赖盛昌殷汉雄廖松华徐淼锋
环境昆虫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刚毛枫香背板

林 伟,赖盛昌,殷汉雄,廖松华,高 磊,徐淼锋,李 猷

(1. 拱北海关技术中心,广东珠海 519001;2.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南昌 330045;3. 珠海市香洲正方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广东珠海 519001;4.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应急管理局,江西赣州 342200;5.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上海 200232;6.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福建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02)

枫香树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俗名:路路通、山枫香树、枫树、枫木、红枫、三角枫、大叶枫等,原产于我国秦岭及淮河以南各省,北起河南、山东,东至台湾,西至四川、云南及西藏,南至海南(张宏达, 1979);因其广布、速生、彩叶和抗逆等特点,枫香常被作为森林彩叶树、行道树、孤植树、庭荫树、庭院配置树种、片植树、树桩盆景植物等,逐渐成为城市绿化中营建彩色景观的重要植物资源(王建雄, 2009; 潘爱芳等, 2016)。

随着枫香树的广泛种植,其病虫害发生也日渐频繁,重者甚至导致树木死亡,极大降低了枫香树的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因此,枫香树的病虫害也逐渐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潘爱芳等(2016)通过调查和整理,共记录了128种枫香树上的害虫,是目前关于枫香树病虫害记录最为完整的资料,其中记录了4种小蠹类害虫。

小蠹是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小蠹亚科Scolytinae昆虫的统称,是一类常见的森林蛀干害虫,大部分小蠹为次生害虫,仅仅侵入树势较弱甚至死亡的树木,但仍有不少种类能对健康的寄主植物造成严重危害,甚至致死,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类重要害虫。本研究对南方11个省市枫香树上小蠹的发生情况进行了针对性调查,较全面地考察了危害枫香树的小蠹类害虫种类和危害情况,为今后的监测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和时间

本调查主要在贵州、云南、江苏、上海、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西、广东和香港等地区开展,调查对象为在自然分布、林地、城市绿化和苗圃等区域种植的枫香树,调查时间为2016年 10月至2020年10月。

1.2 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踏查和木段诱集两种方法。踏查:野外对枫香树的枝干进行观察,发现有虫孔或虫粪等小蠹危害状的,用枝剪或凿子等工具将枝条或树干内小蠹取出。木段诱集:在野外放置枫香树木段或枝条作为诱木,隔一段时间(一周至数月)将其收回,检查诱集到的小蠹。根据现场调查情况记录寄主植物受害严重程度,其中,仅零星发现小蠹的危害等级为“+”,一株枫香树有10个以上侵入孔的危害等级为“++”,发现有被小蠹为害致死的危害等级为“+++”。

1.3 鉴定

将野外采集的小蠹标本带回实验室,利用相关文献资料(Wood, 1986; Beaver and Gebhardt, 2006; Cognatoetal., 2015; Smithetal., 2020)进行形态鉴定,并使用徕卡DVM6A对标本进行拍照;标本现保存于上海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拱北海关技术中心。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蠹种类及危害

共调查鉴定危害枫香树的小蠹种类18属34种,其中树皮小蠹4种,食菌小蠹30种(见表1),共计1 146号标本;造成严重危害的1种——枫香刺小蠹Acanthotomicussuncei,造成中度危害的有3种,分别是削尾缘胸材小蠹Cnestusmutilatus、黑色枝小蠹Xylosandruscompactus和暗翅足距小蠹Xylosandruscrassiusculus。

表1 危害枫香树的小蠹种类表

续表1 Continued table 1

2.2 主要种类介绍

对4种危害相对严重的小蠹的形态特征、危害特征和分布信息等介绍如下。

2.2.1枫香刺小蠹AcanthotomicussunceiCognato, 2018

成虫(见图1-A)体长2.4~2.6 mm,宽0.6~0.7 mm,长宽比约为3,红棕色,复眼大,略呈肾形;锤状部呈扁平状,膨大,节间毛缝波浪形。前胸背板前部瘤区鳞片状,顶点不明显,后半部刻点区平滑,两侧具直立刚毛。小盾片舌状,与鞘翅紧密贴合。鞘翅刻点沟刻点大且深陷,成纵列,点心着生刚毛;沟间部略宽于刻点沟,有小刻点,中心着生短刚毛;鞘翅后部及侧面刚毛长,鞘翅斜面陡,斜面于第2、4、6、8沟间部具齿4对,锥形。雌虫鞘翅斜面上的齿较雄虫小。

危害特征(见图1-B):在被害枝干外部可看到树皮上有直径约1 mm的小孔,剥开树皮,韧皮部与木质部由于被取食可轻易分离,韧皮部布满蛀道和虫粪。受害严重的植株叶片萎蔫,直至全株枯死。

在中国的分布:江苏,上海,江西(新记录),福建(新记录)。

2.2.2削尾缘胸小蠹Cnestusmutilatus(Blandford, 1894)

雌成虫(见图1-C)体长3.6~4.2 mm,宽2.3~2.6 mm,长宽比1.5~1.8,体黑色,触角和足黄褐色;体两侧和鞘翅斜面多长刚毛;眼肾形;锤状部呈扁平状,膨大。前胸背板前部瘤区鳞片状,前缘具一对明显突出的齿突,后半部刻点区刻点细密,两侧具直立刚毛,后缘近小盾片处有一撮长的直立刚毛。小盾片大,阔三角形。鞘翅前三分之一稍拱,刻点细浅,均匀散布,不排列成沟;鞘翅斜面圆大,侧缘脊明显,刻点沟明显,沟间部密生贴伏刚毛,近翅缝两侧向外方撇成八字,其余则向里撇成八字。

危害特征(见图1-D):侵入孔约2 mm,枝条被侵染后抽出的嫩叶枯死掉落,蛀孔周围变色,最后整根枝条枯死。

在中国的分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安徽,江苏,上海,江西,浙江,福建,台湾,海南,香港(殷蕙芬, 1984; Smithetal., 2020)。

2.2.3黑色枝小蠹Xylosandruscompactus(Eichhoff, 1876)

雌成虫(见图1-E)体长1.5~1.9 mm,宽0.7~0.8 mm,长宽比2.0~2.5;体粗壮,近圆柱形,褐色至黑色;眼较宽厚,前缘中部的缺刻为弧线形。触角锤状部斜截。前胸背板前部瘤区鳞片状,成“U”形分布,背板前缘具一行稍指向后方的齿突,刻点区刻点稀疏,不明显,两侧具直立稀疏刚毛;小盾片舌状,小盾片与背板基部间具一撮长刚毛;鞘翅刻点沟浅,沟中的刻点近圆形,略下陷,排成径直的纵列。鞘翅斜面圆钝弓曲,侧缘脊明显;鞘翅的茸毛同时发生在沟中和沟间,沟中茸毛略短,贴伏在翅面上,沟间茸毛稍长,直向竖立,两种茸毛各成一列,起伏交错地排在翅面上,鞘翅基部茸毛明显少于端部。

危害特征(见图1-F):一般为害健康植株的小枝条,外部可见1 mm左右的侵入孔,侵入小枝数周后,叶片开始萎焉,最后侵入孔前段的整根枝条枯死。

在中国的分布:四川,贵州,云南,安徽,江苏,上海,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广西,海南,广东,香港(殷蕙芬, 1984; Smithetal., 2020)。

2.2.4暗翅足距小蠹Xylosandruscrassiusculus(Motschulsky, 1866)

雌成虫(见图1-G)体长2.1~2.9 mm,宽1.0~1.2 mm,长宽比2.1~2.5;体近圆柱形,粗壮,红褐色至深褐色。触角锤状部斜截。前胸背板前部瘤区鳞片状,成“U”形分布,背板前缘具一行稍指向后方的齿突,刻点区刻点稀疏,较平滑,具小茸毛;小盾片舌状,小盾片与背板基部间具一撮长刚毛;鞘翅前半部光亮,刻点浅,刻点沟刻点与沟间刻点区别不明显。鞘翅后半部表面粗糙,晦暗无光,刻点突起成粒,大小不等,均匀稠密的散布。鞘翅的绒毛仅分布在后半部的晦暗面上,有长短两种,各自成列,高低间错地排列在翅面上。

危害特征(见图1-H):一般为害树干, 在侵入孔处排出烟囱状圆柱形长木屑,如树势较弱且小蠹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会导致植物部分死亡甚至整株死亡。

在中国的分布:陕西,西藏,四川,贵州,云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广西,海南,广东,香港等地(殷蕙芬, 1984; Smithetal., 2020)。

图1 危害枫香的小蠹及其危害状Fig.1 Species of bark and ambrosia beetle and their damage on Liquidambar formosana 注:A-B,枫香刺小蠹及其危害状;C-D,削尾缘胸小蠹及其危害状;E-F,黑色枝小蠹及其危害状;G-H,暗翅足距小蠹及其危害状。Note: A-B, Acanthotomicus suncei and its damage; C-D, Cnestus mutilatus and its damage; E-F, Xylosandrus compactus and its damage; G-H, Xylosandrus crassiusculus and its damage.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4年的系统性调查,基本掌握了我国为害枫香树的小蠹种类及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对枫香树造成危害最严重(可致死)的小蠹仅1种——枫香刺小蠹,该种小蠹目前在上海和江苏等地对枫香树的近缘树种——北美枫香LiquidambarstyracifluaL.造成严重危害(Gaoetal., 2017; Liu and Cai, 2018; 于明华等, 2020; 高磊等, 2020),在2种树木的混种区域,尽管枫香树受害相对较轻,但仍有受害致死的现象(高磊等, 2020),需重点关注。此外,还有3种危害等级达中度的小蠹种类,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严重侵染枫香树,影响植株生长和生态景观。其余种类小蠹均属次生害虫,对健康植株危害相对较小,但在局部树势衰弱的枫香树上仍有可能出现爆发的现象。

在危害枫香树的小蠹种类文献(潘爱芳等, 2016; 潘爱芳, 2018)中,记载了一种名为棋盘材小蠹Xyleboruspfeilii(异名:Xyleborusadumbratus)的害虫,但在本调查中没有发现。棋盘材小蠹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福建、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地,一般不危害健康植株(殷蕙芬, 1984; Smithetal., 2020),因此即使确实有发生,推测其对枫香树影响较轻。此外,Sarikaya(2013)在土耳其曾对枫香属的另一物种苏合香Liquidambarorientalis在林区使用酒精和诱捕器陷阱对小蠹进行调查,共记录了10种小蠹,其中3种在中国有分布,分别为松瘤小蠹Orthotomicuserosus、云杉鳞小蠹Xylechinuspilosus和小粒绒盾材小蠹Xyleborinussaxesenii。除了小粒绒盾材小蠹,另外2种在调查中并未发现,但由于该学者采用的是在混种松树的林区酒精诱捕的方式,并且这两种小蠹的寄主也仅有针叶树种,因此我们认为它们可能并不会在枫香树上发生。

针对枫香树上小蠹的防治,需要结合具体的发生种类和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发现枫香刺小蠹危害可结合监测、设置诱木、清理死树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高磊等, 2020),开发诱剂和利用天敌是未来防治枫香刺小蠹发展方向。除此以外,针对枫香树上的其它小蠹种类,提高植株自身的生长势是关键,并结合清理有虫枯枝减少虫源、降低种植密度和提升植物多样性等方法基本能达到防治的目的。

本次调查的结果共计增加了地区新记录16种,如枫香刺小蠹在福建和江西等省份的新记录等(见表1),其中多数小蠹种类在东南亚有广泛分布(殷蕙芬, 1984; Smithetal., 2020)。此次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对小蠹的发生种类和分布缺乏系统性调查,许多小蠹的分布和寄主情况尚不清楚,我国的小蠹种类还有大量未知新种和新记录有待发现,旧的分类体系已经有较大改动,很多的属种组合与鉴定命名需要重新厘定,大量的小蠹生物学和行为学信息仍处于空白。建议加强针对绿化树种的小蠹种类调查;加强对危害健康植株的小蠹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监测及防控技术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便科学防控,减少小蠹对森林和绿化树种的危害,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致谢:部分小蠹鉴定结果由密歇根州立大学Sarah Smith、Anthony Cognato,以及Roger Beaver复核,谨致谢忱。

猜你喜欢
刚毛枫香背板
枫香叶黑色素提取工艺优化及稳定性
杉木枫香混交造林效果研究
2020年中国光伏技术发展报告
—— 晶体硅太阳电池研究进展(10)
枫香园四季
乐凯太阳能电池背板:强劲支持光伏产业
德国小蠊足跗节腹面及侧面的超微结构观察
仿生壁虎脚趾粘附功能的建模及分析
3种刚毛藻对1,2—二氯苯去除效果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浅谈背板制作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