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几点思考

2022-03-24 03:47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辅导员素质时代

李 芬

提高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几点思考

李 芬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新时代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教育教学秩序,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最直接的实施者和最有效的指导者,因此,辅导员专业素质能否适应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发展,并高质量落实好管理与服务工作,是关乎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根据学生个性化特点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素质,针对存在的不足,探讨辅导员专业素质提升路径,以此实践,将会有助于辅导员成为高校合格的教辅人才。

新时代;专业素质;提升路径;高校辅导员

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教育、科技和人才作支撑。高校是高素质人才培养、输送基地,肩负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践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教育过程中,高校辅导员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致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就要充分发挥好高校辅导员在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作用。教育引导和培养塑造学生性格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其工作成效与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密切相关。而辅导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决定着教书育人的质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一定的影响[1]。梳理国家教育部近十年颁发的高校辅导员有关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建设相关政策文件,如教育部2006年颁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14年颁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2018年颁发《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2019年颁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2020年颁发《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配备与选聘,规划了辅导员的培养与发展,完善了辅导员的管理与考核,对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师德师风等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些行之有效的国家政策,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高校辅导员具备专业素质的必要性“立竿见影”。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与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大学生活,是青年学生由学校生活转向社会生活的过渡阶段,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没有完全定型的这一时期,学生的思想行为仍极易产生波动。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直接的联系人、知情人,思想行为管理的主要角色,长期和同学们生活学习相处,应充分了解和掌握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行为,具备针对大学生成长发展实际,实时开展针对性管理、教育和服务的全面而专业的工作素质。

(一)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主要个性特点

在论述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之前,首先分析一下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就一般而言,新时代大学生存在以下个性特点。

1. 言行举止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新时代是高科技网络时代,网络环境颇为复杂,且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络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们对各种信息的吸收与判断往往难以“独善其身”,作出最精准的选择,具有模糊性和动摇性。大学生虽已成年,但由于长期生活在学校,日常生活大多在家庭的照护下,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认知力不足,自律性还不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容易受他人及环境的影响,此种现象具有广泛的普遍性[2]。

2. 具有独立自主的个性化思维。新时代大学生的智能和体能都处于人生的黄金期。受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时代信息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个性化思维呈现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他们有很大的自由性和独立性,知识广泛而又更加专门化,在网络时代中比以前的同龄群体接触到更多的跨区域和跨时间的事件,无尽的信息和无法感知的人和物,促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批判性,不轻信盲从外界信息,喜欢怀疑和争论,表现出另一方面的鲜明特点,即具有独立自主的个性化思维这一特点。

3. 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不强。当下的青年学生都是在和平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缺少社会实践活动和劳动的历练,吃苦耐劳精神和心理抗压能力表现不足,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不强,遇到困难、挫折、委屈乃至不公,往往就会产生极端情绪,容易产生失去理性的行为。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应具备高效管理大学生的相应素质

基于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高校辅导员作为管理大学生的专业队伍应具备为学生健康成长“释疑解惑、加能引路”的专业本领与素质。

1. 具有鲜明的政治引领导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把握“为谁培养人”是高校辅导员第一责任。作为大学生成长的政治引路人,高校辅导员自身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有较强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教育管理政策水平,表现出高度的政治热忱和思想品格的正能量,对党的理论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精髓要深入钻研和准确把握,对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创新大趋势要全面熟悉和准确贯彻,并善于用积极、成熟的政治活动、政治教育、政治文化去熏陶影响学生成长,帮助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人生的理想信念,明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实现政治上的成长成熟,从而致力刻苦学习,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 具有扎实的思想工作功底。高校辅导员的核心职能要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应当具备扎实的思想工作功底。作为辅导员不仅与学生“距离最近”,更应“思想最近”,既要密切关注学生动态的思想行为特点反映,又要科学分析、准确把握思想工作方法,既会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亦会沟通排堵释疑解惑,真正成为学生的心理医生、心灵朋友、思想达人,实现大学生在思想上的成长成熟,经受时间与空间的历炼与考验。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有较强的政治判断能力、事物观察能力、思想分析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情绪疏导能力、矛盾排解能力。只有自身练就了过硬的思想教育工作修为,才能净化学生思想行为,端正人生进取目标,开展好卓有成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达到活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与内涵的目的,更好地引领大学生在校学习与思想同步健康成长。

3. 具有较高的专业文化涵养。作为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引领者,高校辅导员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文化涵养,用扎实的专业素养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善于将学生的思想道德转化为高素质行为,善于交流沟通,深刻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将丰富的思想教育成果转化为学生发奋学习、健康成长的动力。作为对大学生行为管理服务的主力军,高校辅导员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情况进行监督与帮助,使学生能够遵守学校规章纪律,充分感受学校的人文关怀,实现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养成。要达到上述工作标准,高校辅导员就必须掌握集思想理论教育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于一体的专业文化涵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桶水”地服务学生工作,产生足够的学生工作创造力。

4. 具有“爱生如子”的服务情怀。高校在校学生远离故乡和家庭,无论是学习上、生活上,还是思想上都需要积极引领与帮助,而高校辅导员就是最直接、最亲密、最值得学生信任与倚仗的人。一般而言,学生信任不信任辅导员,辅导员的工作有没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就取决于辅导员对学生的服务。当学生每遇困惑或困难的时候,辅导员能及时洞察,及时给予帮助,以积极的态度、较高的水平、热情细致的耐心为学生提供舒心的服务,就能为学生造就一个舒适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向上向善的优良品质。因此高校的辅导员,应具有“爱生如子”的情怀,要有一股默默耕耘、甘于奉献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教书育人”这一神圣使命和光荣称号。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提升中存在的不足

高校辅导员除了要具备思想政治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教育引导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特别是对学生思想行为养成的引导辅导能力。但一些高校在辅导员选聘、培养、晋升等方面重视不够的情况并不少见,一般都未实行标准化职业准入,没有建立科学的培养体系和晋升通道,加之辅导员自身专业素质的一些不足,高校辅导员工作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平衡

主要表现在年龄、职称学科和性别上的不平衡。大多数辅导员来自刚毕业的大学生,30岁以下占比较大,大多为初级职称,有的甚至还没有评聘职称;在学科结构层面,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相关人文社科专业的人数较少,这与辅导员应该具备的学科专业背景的要求有一定差距;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这也不利于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

(二)辅导员队伍管理能力和经验不足

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培训是导致辅导员管理能力与管理经验不足的主要原因。有的高校辅导员虽曾担任过学生会干部,与学生交流沟通可以实现无障碍,但由于比较年轻,缺乏管理经验,洞察能力、预判能力、协调能力尚有不足,不能很好地实现大学生思想观念上的引导和学习生活上的辅导。

(三)辅导员队伍法律素质普遍不高

辅导员的法律素质一般界定为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工作中应当具备的法律素质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行为[3],简言之,高校辅导员的法律素质是指辅导员要知法守规、懂法用法,以合法合规的方式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大多辅导员没有法律专业背景,多数高校未建立辅导员法律素质评价和培养体系,导致辅导员法律素质普遍不高,不能顺应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提升全体国民尤其是青年一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要求,辅导员规范自身行为、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能力有待提升。

(四)辅导员队伍育人学识水平有限

高校辅导员工作繁杂琐碎,不仅要负责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日常事务管理、劳动安全及就业指导等,还需完成上级其他职能部门交付的其他工作,一般情况下,辅导员要管教管导几个自然班约200余名学生,担负起了学生的“高级保姆”“救火员”“勤务员”的职责,导致无心无力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升个人学识水平,出现“大道理讲不清楚,深道理讲不透彻”的情况。

三、提高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路径

(一)制定严格的选聘制度

辅导员队伍素质过低,即使是花费再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亦难以显著提高其专业素质。因此,首先要把好高校辅导员的选聘关。要结合高校发展实际,制定严格的辅导员选聘制度,完善入职标准,吸引更多有家国情怀、有教育情怀且勇于担当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去[4]。《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的入职标准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定:辅导员必须有一定的政治觉悟,业务能力强、纪律严格、优良作风,热爱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并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接受过系统培训,持证上岗。除了上述硬性规定,高校还需结合本校实际以及用人部门的需求,不断细化辅导员的入职标准,选聘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要注重合理调配,保证各个院系、各年级都有数量充足的专职辅导员,避免辅导员设置不合理,工作任务繁重,难以获得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提升,导致自身专业素质难以适应院校发展乃至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加强素质培养的组织领导

当前,政府层面十分关注辅导员的专业素质提升。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质,首先要制定辅导员专业素质提升政策,结合政府关注要求,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提高各级政府以及各高校对于辅导员素质提升的重视程度,从思想上重视,继而在行动上落实[5]。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培养需要构建专业素质培养的机制,发挥政府、社会等外部驱动力量以及辅导员自身的内在动力,形成一股合力,推动辅导员培养工作有序开展。其次,要打通人的成长通道,保证辅导员的培养有足够的经费支持,让更多辅导员能够获得参与培训学习的机会,调动其内在动力,提升职业认识,提高政策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强化沟通交流,确保培养提升实效。

(三)建立完备有效的培训体系

提高辅导员专业素质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强化培训,完善培训机制,拓展培训渠道,构建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定期进行培训,鼓励和支持更多骨干辅导员,继续学习进修,让辅导员工作朝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努力成长为集教育型、研究型、事业型于一身的教育工作者。丰富辅导员培训方法和渠道,整合行政部门、高校优质教学资源,拓展辅导员的培训渠道,如定期参加国家相关部门领导、学者、专家、学生工作专家的讲座、辅导班等,学习扎实的理论知识,提高辅导员工作综合能力。建立高效、优质的培训和研修基地,为学习提供高质量的场所。与同类院校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关系,依靠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经验交流借鉴,相互学习。依靠社会实践,深入社区、企业、高校内部,进行考察学习,通过参与一系列的活动,切实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

新时期,还需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通过网络,加强辅导员培训,建立相关研修专题网站、论坛等,进行优质学习资源的分享。可以发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作用,加强学习和交流。

(四)建立积极有效的表彰激励机制

辅导员是大学教育中最基本、最前线的工作人员,责任重,要求高,头绪多,压力大,是高校工作最忙碌的一群人,如何让辅导员突破发展瓶颈(深度不够,信任危机)、专业瓶颈(方向不明、本领恐慌)、科研瓶颈(研究不足、难出成果)三大问题[6],引导和激励辅导员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突出育人实效,贡献育人典型案例,建立积极有效的表彰激励机制至关重要。针对部分高校辅导员待遇普遍较低,设置合理的专岗津贴,建立动态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其工作繁杂程度、工作量以及投入的时间、精力、取得的成效等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价;落实辅导员晋升管理职务或评聘思政类教育专业技术职务的“双线晋升”制度,从各种途径提高辅导员待遇,激发辅导员工作热情,提高辅导员工作实效。

(五)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育人始终

思想政治工作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保障。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肩负着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重要职责,引导学生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陪伴者,对大学生思想言行成长影响最大的那个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新时代高校要把“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和辅导员工作各环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国社会和谐发展,作为高校的辅导员这一重要专业团队,首先在自身思想建设上,要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伟大旗帜,忠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创新理论修为和人格修炼,模范遵循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宗旨,努力成为学生思想行为与心灵上的标杆。

(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与管理理念

辅导员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教育者,辅导员不仅要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进行管理,要将大学生行为规范化管理作为重要的职责,并为其提供心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咨询与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并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引导其做好正确的人生发展规划。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辅导员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辅导员需转变教育工作理念,以学生为本,做到“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用好学生骨干,抓住重点人头,把握关键环节,守住心理健康和人生安全这一底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综上所述,辅导员在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又红又专人才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升其专业素质价值重大、意义深远,提升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是个永恒的课题,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

[1]宋妍,曹莹.SWOT分析视角下高校辅导员 队伍建设的路径探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 学报,2022(4):104.

[2]郜晋瑜,闫娟,袁芮,许敏.探究新形势下的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J].教育观察,2021(11):63.

[3]黄立清,朱维霞.高校辅导员法律素质研究现状与思考[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22(3):95.

[4]余欣榕.对职业院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几点 思考[J].农家参谋,2019(3):149.

[5]王颖.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的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12.

[6]樊春光.浅析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 建构策略[J].高教学刊,2015(11):67-70.

G451.6

A

1672-1047(2022)05-0070-04

10.3969/j.issn.1672-1047.2022.05.18

2022-09-03

李芬,女,湖北黄梅人,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档案。

[责任编辑:侯利平]

猜你喜欢
辅导员素质时代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