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力电池材料市场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探讨

2022-03-24 11:51马小利尹艳萍高可心
电池工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动力电池磷酸新能源

马小利,尹艳萍,黄 倩,高可心

(1.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北京 100088;2.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1499)

1 引言

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全球汽车产业正逐渐向电动化方向转型[1],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发展前景广阔。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增长,动力电池装机量高速增长,出现上游材料供需紧张、材料价格普遍上涨等问题,分析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材料供需情况,讨论2022年动力电池材料需求情况,提出动力电池产业链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希望对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2 2021年动力电池材料供应情况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660万辆,其中,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354.5万辆和352.1万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能源汽车增长带动动力电池产业增长,根据SNE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产量296.8 GWh,我国动力电池产量219.7 GWh,同比增长163.4%,其中,三元电池产量93.9 GWh,同比增长93.6%,磷酸铁锂电池产量125.4 GWh,同比增长262.9%。

2.1 关键材料供应量情况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21—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84.5万t,其中三元材料与磷酸铁锂材料产量分别约为40.5万t和44万t。负极材料出货量68.3万t。锂电隔膜出货量73.0亿m2,其中干法隔膜和湿法涂覆隔膜出货量分别为16.7亿m2和56.4亿m2。电解液出货量51.4万t。铜箔出货量11.4万t。2021年全球正极材料产量132万t。2021年全球三元材料(含NCA)产量总计67.5万t,其中中国约40.5万t;全球磷酸铁锂材料产量约44万t,中国产量全球占比近99%。

2.2 上游资源的需求情况

镍资源方面,2021年全球原生镍产量同比增5.8%至264.3万t。2021年中国原生镍产量67.7万t,电解镍产量16万t,镍盐产量8.4万t,硫酸镍产量达到127万t,前驱体59万t。2021年中国原生镍消费量为154.4万t,电池行业消费镍23.9万t,占比14%,其中动力电池行业用镍21.9万t。钴资源方面,2021年全球精炼钴产量同比增加10%至16.7万t,我国精炼钴产量约为12.8万t,同比约增长26.7%,全球占比76.6%。2021年全球钴消费量为16.6万t,同比增长17.7%,锂电池钴消费占比约67%。2021年中国钴消费总量从2020年的8.1万t增长至11.1万t,同比增加28.6%。国内钴消费主要在电池材料,占比87.3%。锂资源方面,2021年全球锂盐产量合计约53万tLCE,中国锂盐总产量约35.5万tLCE,其中碳酸锂产量24万t,氢氧化锂产量17.5万t。2021年全球锂消费量约55万tLCE,其中用于电池行业占比超过74%。

2.3 供应链整体价格上涨情况

根据上海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从2021年初到2022年初,电池关键材料价格上涨明显。正极523三元材料均价从12.4万元/t上涨至36.8万元/t,涨幅196.8%;磷酸铁锂材料均价从4万元/t上涨至16.2万元/t,涨幅305%。三元电池电解液均价从5.2万元/t上涨至13万元/t,涨幅150%;磷酸铁锂电池电解液均价从4.1万元/t上涨至12.1万元/t,涨幅195%。上游原材料方面,锂材料价格上涨幅度最大,锂辉石均价从2.5万元/t上涨至13.6万元/t,涨幅444.0%,带动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从5.3万元/t上涨至49.5万元/t,涨幅833.9%;电解钴均价从28.1万元/t上涨至57万元/t,涨幅102.8%;电解镍均价从12.1万元/t上涨至24.13万元/t,涨幅99.4%。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已直接反应至下游动力电池生产环节的成本增加。

3 2022年动力电池材料需求测算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327.8万辆,同比增长155.8%。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按照550万辆预测(不考虑疫情等特殊极端情况),根据2021年市场动力类型分布,测算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产量约为368.6 GWh,其中三元电池装机量预计157.6 GWh,磷酸铁锂装机量预计210.4 GWh。

3.1 对四大主材需求测算

三元电池157.6 GWh按照NCM523电池计算,需要三元正极材料29.2万t,负极材料13.7万t,电解液8.8万t,隔膜2.2亿m2。210.4 GWh磷酸铁锂电池根据测算需要磷酸铁锂45.4万t,负极材料20.6万t,电解液13.3万t,隔膜3.8亿m2。共计正极材料74.6万t,负极材料38.4万t,电解液22.1万t,隔膜6亿m2。

3.2 对上游矿产资源需求测算

三元电池157.6 GWh按照NCM523电池计算,需要金属镍15.5万t,金属锰5.6万t,金属钴6.5万t,金属锂2.8万t,硫酸镍39.7万t,硫酸锰15.5万t,硫酸钴16.9万t,碳酸锂9.5万t,六氟磷酸锂用量1.8万t。210.4 GWh磷酸铁锂电池根据测算需要碳酸锂7.0万t,六氟磷酸锂2.7万t,金属锂1.4万t。根据测算,2022年动力电池金属锂需要4.2万t,碳酸锂需要15.6万t。根据其他机构测算,预计2022年全球原生镍产量将继续增加17.4%至315万t,消费量将增加13%至305万t,电池行业原生镍的消费量约33万t。预计全球精炼钴产量有望达到18.5万t,中国钴产量则有望达到14.5万t,全球占比达到78.4%。预计2022年全球精炼钴消费量将达到18万t。截至2020年底,中国锂矿资源量1 914万t,占全球5.48%。从资源储备来看,能够满足动力电池的发展需要,但是目前原材料企业产能扩张速度与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的关键材料的需求量不匹配。

4 动力电池产业材料供应工作建议

因材料供需紧张导致的价格上涨对电芯成本影响较大,对比2021年初,2022年初三元电芯成本由0.59元/Wh上涨至0.97元/Wh,磷酸铁锂电芯成本由0.55元/Wh上涨至0.78元/Wh,涨幅分别为64.4%和41.8%,一辆配置50 kWh三元电池的新能源车型,因原材料上涨导致车辆生产成本提高1.3万元以上,体现在2022年3月陆续有十余家汽车企业宣布涨价[2],加之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逐年退坡[3],2022年底将完全结束补贴,导致产业链成本总体上涨,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坚定不移的推动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发展[4],需要构建稳定可控、协调联动的材料供应保障体系,打造生产-应用-回收全产业链闭环发展生态,改善关键原材料进口依赖度高的被动局面[5],助力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1)推动关键原材料资源布局。建议将动力电池产业作为大产业看待,把锂、钴、镍等资源纳入国家大宗期货交易目录,通过期货涨跌预期调整,保障关键上游原材料价格稳定;把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统筹布局,与钴、锂等资源保有量充裕的国家,例如南非、澳洲等,通过外交合作方式统筹部署资源全面合作;政策和资金方面鼓励企业海外收购、并购,缩短企业海外布局的审批流程。

(2)提升资源开采技术与利用回收资源。当前,着重推动本土企业在国内、国际两条战线加快锂资源等开采开发(锂辉石、盐湖锂等);并且建议加快推进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立法工作,研究建立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纳入至汽车双积分评价机制内;强化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建立和规范废电池回收渠道,提高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率,提升资源绿色循环;持续攻关电池拆解、再生利用生产工艺技术,提高材料利用率,以回收端反哺生产端,降低关键材料供应压力。

(3)政府主管部门有效调控。针对恶意抬高材料价格的企业或机构进行价格约谈,对囤货居奇,哄抬材料价格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加大政府稳定上游价格的舆论宣传引导,释放政府态度,稳定市场价格;针对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碳额分配、新建产能扩建审批难和周期长的问题,建议为新能源产业设置绿色管理通道,适当放宽动力电池及其材料生产限电要求,加快相关建设项目的审查审批流程。

猜你喜欢
动力电池磷酸新能源
国际磷酸—铵市场再次走跌
上半年磷酸二铵市场波澜不惊
2018年下半年 国内磷酸一铵市场走势简析
动力电池矿战
磷酸二铵:“钱景”如何
动力电池回收——崛起的新兴市场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
基于模糊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动力电池SOC估计
绿色新能源

电池工业2022年5期

电池工业的其它文章
广告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