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后教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艺术的有效性策略

2022-03-25 22:29苏维召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研学后教提问艺术多样化

苏维召

摘 要:研学后教打破了传统的接受式、注入式学习,以研究意识和采用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学习能力。“让问题成为中心”是重要的核心理念之一,因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艺术,能把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课堂教学提问是师生交流最基本的手段和途径,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能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因此,提高课堂提问不仅要精心设计,抓住提问点,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提问的艺术。

关键词:研学后教;提问艺术;多样化;有效课堂

课堂教学提问是师生交流最基本的手段和途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与课堂相关的内容,并由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课堂出现的无效、低效的提问往往是琐碎、模糊的,虽简单易答,但提问过多,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无从说起。而研学后教以“研学问题”为核心,进行有效提问,引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帮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研学后教理念的推动下,课堂上如何设计、运用有效的提问成了常谈常新的话题,那么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提问艺术呢?

一、提问需要精心设计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效的课堂提问既能触动课文的“神经”,使课堂提问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又能触动学生的“神经”,将其引领到探求问题的忘我境界,因此,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要抓住提问点。

(一)在重点处提问

重点处提问,能使学生迅速抓住学习要点,把握课堂精髓,达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效果。教师讲授重点时提出问题,不仅能拉回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因此教师要在知识重點处精心设计问题以引起学生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围绕“‘西沙群岛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体现在哪?”提出研学问题,能让学生迅速从文章的结构、内容中抓到学习重点,认识到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二)在疑问处提问

疑难点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打开学生思路,发展思维能力。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剖析,悉心引导,突破难点。如教学《青山不老》一课,教师提出问题“青山为何不老?”,学生都是围绕着植物特性、四季以及人的主观行为来回答,没有充分认识到文章主旨——老人的精神。于是教师接着抛出问题“什么样的事物才会永垂不朽?”学生立马明白青山不老是因为有老农这样的人在。老农不仅留下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三)在矛盾冲突处提问

矛盾是思维的催化剂。教师应针对矛盾、冲突处进行提问,帮助学生深入挖掘知识点,以此更好地学习。《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两个小孩质疑孔子道:“孰为汝多知乎?”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但这篇文章的孔子居然被小孩子质疑,难道孔子不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这与我们以往认识的圣人孔子岂不矛盾?”如此一番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认识到学识渊博的孔子在两个小孩面前承认“不能决也”的难能可贵,没有故作高深同样值得敬佩。

二、提问方式需要多样化

课堂教学提问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教师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提问使学生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教学手段单调、呆板,教学内容就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我们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提问的艺术,让课堂充满生机、吸引力,让教学不再枯燥无味,而是生机盎然、妙趣横生。

(一)巧设悬念式提问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而悬念可以说是学生求知欲的动力源之一。课堂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调动思维,主动参与课堂。如在《竹节人》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导入环节,一上课就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为上课期间,老师没收学生玩具会怎么处理?”这个简单的问题迅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没收放在抽屉里、联系家长教育孩子、当场批评学生”等答案蜂拥而出。之后教师又抛砖引玉地引出了又一处悬念:“有一位老师,没收学生的竹节人后在办公室玩了起来,为什么?”这个问题巧妙地把学生的焦点落在“竹节人”上,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落在了竹节人的制作、外表以及带给人们的乐趣上,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认知冲突式提问

课堂教学中,学生很难一开始就对每堂课的内容感兴趣或全身心投入。为此教师要抓住激活学生思维的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障碍”,造成他们认知上的“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认知的“冲突”,也就意味着他们开始了真正的思维训练。如《白鹅》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一样”这个词语在文中重复了三次,便可以此为矛盾点提出问题:“同样的词语出现了三次,作为文学大师的丰子恺是不是犯了词语重复的错误?”问题刚提出,学生便陷入了沉思,于是教师继续引导“去掉一样,会不会更好?同学们可以试着读一读。”随后学生通过对比朗读,思维开始发散,谈起自己的见解,最后得出结论:丰子恺没有犯错,运用重复的词语更能体现白鹅的高傲、一丝不苟,因为白鹅下饭非这三样不可。学生由于知识量的限制,不能很好地理解这里的用意,以此作为矛盾点,提出问题,引发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新知识的冲突,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层递式提问

要上好一节课,需要教师有全局观,设计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有结构的问题,才有可能促使学生思维达到一定的深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水平,把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在《桥》一文中,教师可采取分层设问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提出研学问题“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支书?”学生都能从文中的人物描写得出结论,但并未能体会人物的深刻性,于是教师针对老支书的不同角色提出问题:在队伍揪出“小伙子”时,他是——?在桥快坍塌之际,用力推小伙子时,他是——?学生在这两个问题的点拨下,对老支书的身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于是教师层层设问:老支书在不同的角色身份面前,他想的是什么?在这些问题的思考下,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使学生在教者的引导下轻易地解决了本文重难点的学习。

(四)创建情景式提问

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如在《生命 生命》这一课中,学习完“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的故事后,教师穿插了汶川地震的图片及被压79小时的“真汉子”陈坚苦苦坚持的视频,将学生的思绪拉向了地震的惨烈现场。此情此景下,教师提出问题,“面对生命的困境,你会怎么做?”学生早已入情入境,珍惜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自己的价值的观念也已深入心灵。

总之,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调控教学过程、取得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它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应慎重对待课堂提问,努力使自己具备优化课堂提问的能力,通过自己的提问使课堂充满活力与智慧,使学生在愉悦的、有效的课堂提问下吸取知识营养。

参考文献

[1]严永金.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胡庆芳,孙祺斌,李爱军,刘文艳.有效课堂提问的22条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冯润胜.研学后教[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研学后教提问艺术多样化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三法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探讨
试析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