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

2022-03-25 03:00锐,王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内蒙古水平

韩 锐,王 威

(内蒙古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有效发挥社会保障功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民生政策,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然而其保障水平是否与其经济发展相协调,影响如何?这些问题尚未可知。因此,对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1 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综合评价

1.1 社会保障水平的含义及度量指标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所享受的社会保障的程度,包括待遇水平、制度成熟水平、基金运营以及管理水平[1]。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要素,是反映社会保障体系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2]。目前,普遍采用的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量化指标为[1]:

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

(1)

社会保障水平=人均社会保障支出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

(2)

1.2 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统计指标的界定

内蒙古自治区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包含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由社会统筹构成的社会保险部分,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以及生育保险;第二部分是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部分。在2007年以前的国家社会保障项目统计中,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项目包括抚恤救济和社会福利救济、社会保障补助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等,2007年开始合并为社会保障和就业一项。

文中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口径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社会保险支出+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及时效性,选用2015年-2019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整理相关数据资料得到2015年-2019年内蒙古社会保障支出数据(见表1、表2)。

1.3 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综合评价

1.3.1 社会保险项目支出结构水平的测度。由表1内蒙古社会保障支出数据计算可知,2015年—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保险项目中养老保险所占比重最大,占比约70%以上,且呈波动趋势,其中2015年—2017年养老保险比重有所下降,由2015年的81.85%下降到2017年的72.57%,而2017年—2019年养老保险比重逐年上升,由2017年的72.57%上升至2019年的81.07%;其次是医疗保险,占比为15%以上,且呈波动趋势,其中2015年—2017年医疗保险比重逐年上升,由2015年的15.38%上升至2017年的24.79%,而2017年—2019年医疗保险比重逐年下降,由2017年的24.79%下降至2019年的17.03%;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及生育保险项目比重均较低,其中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占比为1%左右,而生育保险项目比重仅为0.5%左右。

1.3.2 社会保障总额及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的测度。由表2内蒙古社会保障支出数据计算可知,2015年—2019年内蒙古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呈明显上升趋势,由2015年的1 607.87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2 587.44亿元,增长了60.92%。另外,2015年—2019年内蒙古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也大致呈上升趋势。

1.3.3 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度。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度依据式(1),采用2015年—2019年统计数据(见表1、表2),计算得出2015年—2019年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结果见表2。由结果可知,2015年—2019年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依次为8.92%、9.18%、11.09%、13.02%和15.03%,可见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保障水平并非越高越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及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超越于国民经济增长的社会保障水平,即使很高,也是不可取的。水平过低又对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不利,从长远来看,也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2]。因此,社会保障水平应与经济发展协调共进。

表1 内蒙古社会保障支出 (单位:亿元)

表2 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

2 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2.1 模型设定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测量,主要是通过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CSS来衡量[1],其数学表达式为:

(3)

其中CSS为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RSSL为社会保障水平(支出)的增长率,RGDP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长率。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状态包括2种情况:①0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不协调状态包括3种情况:①CSS<0,表明社会保障水平增长与经济增长呈反向变动;②CSS=0,表明社会保障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没有发展,即零增长;③CSS>1,表明社会保障水平的增长超越了经济增长,这种状况长期发展下去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3]。

2.2 协调性度量

表3 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

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度量采用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CSS来衡量,根据式(3),采用内蒙古2015年—2019年统计数据(见表2),计算得出2016年—2019年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CSS,结果见表3。

图1 内蒙古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及GDP增长率

2.3 协调性分析

从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见表3)可知,2016年—2019年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CSS值依次为1.93、-0.32、3.54和-33.93。其中,2016年和2018年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CSS为正值,表明社会保障水平增长与经济增长呈同向变动,但CSS值>1,说明社会保障水平增长超越了经济增长(见图1),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处于不协调状态,并且2018年这种状况比2016年更为明显和严重;此外,2017年和2019年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CSS为负值,说明社会保障水平增长与经济增长呈反向变动,其中社会保障水平增长率为正、经济增长率为负,两者之间处于严重不协调不适应状态,并且2019年这种状况比2017年更为明显和严重。

综上所述,2016年—2019年间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虽然逐年提高,但其与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不协调状态,并且社会保障水平增长超越了经济增长,上述不协调状态长期发展下去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给社会经济发展埋下隐患[3]。

3 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

2016年—2019年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处于不协调状态。这种不协调状态主要受到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因素、人口结构、政策因素以及社会保障自身因素影响。

3.1 经济发展因素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受经济发展因素影响。总体来看,2016年—2019年内蒙古经济增长放缓,且GDP增长率低于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见表3和图1)。内蒙古经济增长放缓主要是受经济转型影响,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煤炭、煤化工和煤电等重化工产业,而近年来这些产业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产能过剩,难以带动经济增长。另外,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对滞后[4]。因此,内蒙古经济发展因素必然影响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3.2 人口结构因素

内蒙古社会保障支出由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保险支出两部分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支出与老龄人口比重密切相关[8]。近年来,内蒙古老龄人口规模持续增长,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2019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分别为238.91万人、251.09万人、265.05万人和280.11万人,老龄人口比重分别为9.48%、9.93%、10.46%和11.03%,内蒙古人口老龄化进程已进入一个加速发展期,这意味着,不仅养老支出要增加,医疗保险金支出也要增加,从而导致社会保障支出额度大幅度提升,社会负担加重。

3.3 政策因素

近年来,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社会保障支出额的快速增长与社会保障政策的推行和落实有直接关系[5]。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事业的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推行和落实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多项社会保障政策,促使社会保障事业在覆盖范围、基金管理、待遇发放等方面日渐完善和提升[6],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内蒙古的社会保障水平,同时也使社会保障支出快速增加,超越了经济发展。

3.4 社会保障自身因素

社会保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社会保障自身刚性特征的影响[5]。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社会保障制度会出现保障项目只能增加不会减少,覆盖范围只会扩大不会缩小,待遇水平只会提高不会降低的特点[7]。因此,在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呈逐年且相较于经济发展较快增长的趋势下,加之社会保障自身的刚性特征,其保障水平很难降低,因此产生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之状况。

4 促进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6年—2019年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处于不协调状态,并且社会保障超前于经济发展,这种不协调状况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为促进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协调发展,笔者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养老服务和基金渠道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4.1 大力发展地方可持续经济

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发展的基础,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是有效发挥社会保障功能的前提。内蒙古地区要实现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首要途径是大力发展地方可持续经济。目前,鉴于内蒙古以资源为主的产业结构特征,应围绕结构调整、创新驱动这个战略重点,实现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发展模式,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转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①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等发展方向转变,同时要加强产业间及产业内融合,实现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拉动转变,构建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②依靠科技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新能源、煤化工、新材料、生态保护、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绿色农畜产品、科技文化融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发展[4]。

4.2 调整社会保障支出结构水平

社会保障支出结构水平影响经济发展。目前来看,内蒙古社会保障支出结构中社会保险项目支出结构水平不合理,其中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生育保险所占比重偏低。随着内蒙古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在增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投入的同时,也应适当增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及生育保险等保险项目的比重,使其结构均衡,适应经济发展。另外,需要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力度,增加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支出水平,合理分配社会保障各个项目的资金比例[8]。

4.3 优化养老服务体系

近年来,内蒙古老龄人口逐渐增多,在社会转型时期,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现象,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服务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内蒙古实际,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要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以政策创制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基础,实行精细化管理,快速推进传统养老模式的转型,优化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新需求,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6]。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龄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发展老龄产业和养老服务业,既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又可以增进社会和谐,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9]。

4.4 拓宽基金渠道

近年来,内蒙古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社会保障资金充裕。为了使社会保障资金充裕,内蒙古可以调整以政府财政支出为主的结构,鼓励多元化渠道夯实保障基金,拓宽社保资金的来源。一方面可以通过现有资金进行投资运营,用现有资金来筹集资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捐助等方式来筹集资金;此外,还可以吸引民间资本弥补养老保障的需求,并且将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补充,可以起到既能减轻国家的负担又能满足人们多层次保障需求的作用[3]。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内蒙古水平
《自由》
张水平作品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可爱的内蒙古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