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配置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25 07:32
大众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园林设计美感景观设计

董 玥 陈 波

植物配置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董 玥陈 波

(广西科技大学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植物配置是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许多现代景观与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大多是生搬硬套的模式化设计,缺乏美感。文章论述植物配置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与意义,从基于美学的形式美原则与人文情感方面进行探讨如何进行植物配置。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搭配植物种植,并因地制宜,结合低干预原则对植物配置进行规划设计。

植物配置;园林设计;应用

1 植物配置概述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一直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最高标准,因此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基础下,衍生出许多如苏州园林等优秀的园林设计。但随着外来文化的流入和对优秀园林设计的盲目追求,在许多现代园林植物设计中,植物配置照搬苏州园林或西方园林的设计,没有真正融合当地文化、形式美法则等设计原理科学的对植物造景进行设计。植物配置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不只是体现在功能和外观的追求,更着重于精神层面的追求。

一些现代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主要从植物种类、种植养护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运用,在景观特色、本土特点、植物组合搭配、生态环保等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因此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耗费了资金与人力成本,却没有呈现优良的景观效果。首先是在园林植物配置时,没有结合各地本土文化、历史进行设计,只是对各种设计概念进行生搬硬套。像苏州园林之所以成为园林设计的典型,是由于其建立在苏州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对地域文化、民族风情、植物生长环境,甚至宗教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并融合设计。其次植物本身的美就具有观赏性,植物群落的形式美法则更是植物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基于本土历史文化与环境合理选择和搭配植物,才能真正体现植物配置的美感,提升园林设计的层次。

2 植物配置的指导原则

2.1 基于形式美法则的协调性原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和设计新事物的过程中对美的不同呈现方式的规律总结,在植物配置中也尤为重要。植物配置的形式美体现需要遵循美学原则,随意配置就会产生或单一或杂乱的效果,运用形式美法则能让植物搭配得更和谐统一[1]。植物配置的形式美侧重于不同植物种类进行搭配组合从而表现的美感,根据不同的形式美法则搭配组合的植物有不同的美感,也会根据设计场所的氛围选择不同的法则进行搭配。植物个体本身的造型和植物群落间的搭配组合就是形式美的重要内容。

2.1.1多样与统一

一般的庭院植物种植形式有对植、列植、丛植、孤植等,采用多样化的种植形式可增加景观的层次性,采用统一的种植方式,能体现整齐的自然美感。采用对植的方式进行种植,譬如建筑物门口两边对应的孤植,会显得庄严与对称;采用列植,例如行道树列植,会展现均衡统一的美感;采用丛植的方式进行种植,比如将果期相近、果实或叶子颜色不一、植株高低不同的植物,和奇石、亭台、花草、假山等互相搭配协调,在丰富植物层次的同时也增添情趣,展现多样化种植形式的美感。

2.1.2对称与均衡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是对称的,很多中国建筑也运用了对称的设计手法;在许多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能看到对称元素的摄入,譬如瓷器、对联、书法等都讲究对称,反映了中国人独有的阴阳平衡概念。在植物配置中也一样,对称和均衡是美学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小到马路两边的列植,大到国内的皇家园林、国外的欧式园林,经常会应用按照中轴线对称的设计手法布置建筑与植物,这就是对称的设计手法。譬如广州中山纪念堂主建筑两旁各用一棵冠径约25米、庞大的白兰花树与之相协调,南京中山陵两侧用高大的雪松与雄伟庄严的陵墓相协调,这就是均衡的设计手法。

对称会给人稳定的美感,但也会让人感觉单一。而均衡来源于力的平衡原理,它具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秩序感,让人感觉生动、富有变化,可以克服对称单调、呆板等缺陷,因此对称与均衡需要结合应用到植物配置中。

2.2 基于色彩美的观赏性原则

植物的颜色,多指叶色、花色与果色,在设计中需要进行色彩分析,进而组合搭配。特别是叶色持续时间长,会让观赏效果变得强烈,譬如香山红叶使香山成为闻名中外的景点。因此在植物配置中,色彩的搭配是非常重要的。植物的色彩一般分为互补色、邻补色和协调色(如表1所示)[2]。

表1 植物色彩搭配类别

不同色彩的植物搭配,效果也不同,或强烈或温和,应用在不同类型的园林设计中就要因地制宜,与假山、亭台楼榭等相互搭配,才能营造出优良的视觉效果。

2.3 基于意境美的人文情感原则

2.3.1植物拟人化

植物的配置也在拟人化这一特点上展现美感,受中国传统哲学影响,认为植物是有灵性的,譬如很多植物被冠以高尚的品质与情操和好的寓意,譬如梅、兰、竹、菊是“四君子”,石榴代表多子多福等。这些都是把植物拟人化,赋予他们情感和品格。这些赋予情感的植物也成为表达意境的设计元素必需品,譬如在园林设计中,编篱种菊来源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寓意向往平静淡泊的生活[3];譬如园林入口配置迎客松,从微观角度来看表达热情、欢迎之意,从宏观角度来看表达和平与友谊。将地域文化与植物本身的品格结合进行设计,更能体现其美感与所传达的寓意。

2.3.2植物气味与声响

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植物的气味是不可忽略的,带有香味或者清新味道的植物可以让游客在欣赏园林美景的同时,保持心情的愉悦,提升景观的意境。比如香甜的桂花香让人感到轻松愉悦,木头的香味可以让人振奋精气神。避免在园林中种植带有臭味的植物,譬如臭椿等。

植物的颜色,气味等都是植物自身具有的,同时也是植物配置中美学的设计要素,而植物的声响是由外界的因素与植物相互配合而产生的。受到风雨,积雪等影响,植物就会发出声音,一来似乎感受到静态的植物也能发声,述说自己的心事。二来满足了人们的听觉感受,提升了园林设计的意境,譬如“梧桐叶上潇潇雨”是滴滴答答的细雨;“莫听穿林打叶声”是雨骤风狂;“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是描述桂花飘香万里[1]。倘若忽略了来自大自然传递的信息,就会失去许多经典的优秀文化作品,因此在植物配置中,巧妙地利用植物的气味、颜色与声音进行设计,会增添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3 优化植物配置的设计策略

3.1 低干预景观设计

随着提倡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理念,环境与自然的保护建设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背景下产生了一种提倡保护生态、保护大自然、减少人工干涉自然的景观设计理念,就是低干预景观设计。低干预景观设计是在环境美学的理念前提下延伸的,推崇自然为美,尽量减少人工的干涉,以求少投入高回报的效果[4]。低干预景观设计原则有减少人工干涉、尊重自然客观规律、引导环境自我修复、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等。

3.1.1减少人工干涉

低干预设计原则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减少人工干涉,力求做到对设计场地干涉最小,对周边环境影响最低,来达成对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有效保护[4]。从物质上来说,人工介入越少越能保护园林,人们的活动会间接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减少人类对自然原始景观的干扰,保持自然景观的原始韵味,尽可能实现人为设计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是对自然原始型旅游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统筹规划,同时也减少了成本支出,在低投入的基础上得到高回报的生态收益。对植物的装饰手段也是一样道理,美学不等于外在的形式,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植物装饰效果既是无效的美感,同时也会影响植物的成长。

从精神上来说,尊重当地文化历史记忆也是非常重要的。景观的开发要尽量避开当地的文化历史价值遗留物。在物质上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在精神上对有价值的遗留物要进行保留,对原住居民和当地动植物行为与精神的伤害降到最低。

3.1.2 尊重自然客观规律

对植物造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是否会对周边环境与生物的多样性造成影响和伤害,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4]。设计的根本是以人为本,但不是以人为全部,生态系统有自身的循环与规律。减少人工打造,尊重生态系统本身,就是对所有生物和对大自然最少的干扰。万物和谐共生,人类的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升。

3.1.3环境自我修复

在人类存在之前,大自然就已经存在很久了,具有很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万物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譬如一条小河,随着时间流逝,会长出杂草、藻类生物、鱼类等,逐渐变成多种生物存在的水生生物群[4]。大自然的生物系统比人类的设计要优秀许多,所以在景观设计中,尽可能减少对生物系统的改造,可以引导环境自我修复,不能强行对环境进行人工修复。

3.1.4人与环境和谐统一

环境不是独立于人类存在的,两者是共存的,所以设计师在景观设计中,应该把两者相互联系进行设计。环境与人的关系最好是包含了两个设计要素,即沉浸性和互动性。

很多传统的园林设计在设计的时候只考虑了游客的视觉与游览感受。环境美学要求的是能让游客完全沉浸在大自然中,有一种被环境环绕的感觉,与环境融合的感受。譬如苏州园林的园林空间虽小,处处是景,游客在移步异景的过程中就会沉浸在其中。

互动性的景观比普通的景观设计更能激发游客的游览兴趣,能引导游客产生共情的情绪,通过景观设施与感官元素的结合来实现,通过感官传递而形成情感,使游客达到共鸣,进而达到人类与环境、身体与心灵双重和谐统一的效果。

3.2 科学配置种植植物

科学配置园林的植物景观,要合理进行规划,先通过概念规划设计分析场地的现状,预设设计效果,根据地形、周边环境、区域功能性、层次性科学组合搭配植物,最重要是因地制宜种植植物,真正适合场地环境的植物能茁壮成长,真正融入环境的植物造景是成功的设计。

3.2.1科学组合搭配植物

按照园林不同区域与功能配置不同的植物景观,譬如入口适合孤植或列植等。在园林设计中,可以选择多种类的植物,植物配置最好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的垂直种植形式进行排列,结合植物色彩、气味、果实进行搭配设计,能搭配出植物高低错落的层次感,有效调节园林的文化和艺术氛围[5]。还可以利用植物群营造开敞、半私密或封闭空间,不同的空间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从而形成一个整体。

3.2.2因地制宜种植植物

植物生长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环境,植物配置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植物的生长习性与自身特点,选择适合当地气候与环境生长的植物,才能使得园林熠熠生辉[6]。根据环境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也会让园林的植物协调性提升,大多同类别植物的生长习性相似,可搭配种植,让人感觉和谐。此外,在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植物之外,还要考虑适合当地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的植物类别,使植物景观真正的融入到场地中,譬如博物馆、纪念馆可种植樟树、柏树等树种,以显示庄重、沉稳的氛围;风景区或休息公园可选择多色叶树种,既达到观赏效果,也营造活泼、轻松的氛围。

在解决基本的环境问题之后,合理的种植结构也非常重要。包括水平向上合理的种植密度和垂直方向上的层次,譬如可以把喜光的植物与耐荫的植物;深根系与浅根系的植物、大中乔木与低矮灌木等相反类型的植物交错搭配,在满足基本的种植结构的基础上延伸多层次的绿化效果。

4 结束语

在景观和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不只是花草树木的简单搭配与设计,应该注入情感,结合地域本土文化,蕴含设计师的想法与信念。植物本身具有的自然元素——形、色、香、花、果、声、影等,使它本身就有观赏价值,融入形式美法则、色彩美、意境美等设计要素实现植物配置实用与审美的结合。利用植物自身线条、质感、色彩、形状等自然元素的对比进行合理搭配,减少人工干预,科学配置植物。在保证园林植物发挥实际作用的同时,增加植物的层次与视觉效果,增强韵律感与空间感。优秀的植物配置不只是单一的统一协调,更应该是符合生态植物群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设计。

[1]李成,闫雨,祁哲玮. 园林植物美学与应用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21(11): 123-125.

[2]白晓霞. 色彩美学在北方园林绿地中的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20): 4.

[3]严文洁. 植物造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美学探究[J]. 广东蚕业,2016,50(4): 36-39.

[4]马嫱. 环境美学影响下的“低干预”景观设计研究[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2018.

[5]郭珊珊. 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J]. 河南农业,2021(14): 34-35.

[6]董倩,刘庭风. 园林植物造景中应当遵循的原则与美学配置技巧[J]. 现代园艺,2015(14): 88.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Plant Configuration in Landscape Design

Plant configur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landscape design, but in many modern landscape and garden design, plant configuration is mostly a rigid pattern design, lack of aesthetic feeling.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plant configuration in garden design, and discusses how to configure plants from the aspects of formal beauty principle and humanistic emotion based on aesthetics. On this basis, plant planting is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matched, and plant allocation is planned and designed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inciple of low intervention.

plant configuration; landscape design; application

TU986

A

1008-1151(2022)01-0025-03

2021-11-14

2020年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工程项目“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设计学类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2020年度广西科技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研究专项项目(科大教务发〔2019〕144号 2020KCSZ17)。

董玥(1995-),女,广东佛山人,广西科技大学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

陈波(1977-),女,湖南长沙人,广西科技大学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人居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园林设计美感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