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童对基本颜色的分类和偏好研究

2022-03-26 09:56肖二平
关键词:彩色白色分类

肖二平,朱 静,2,陈 晴,3

(1.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杭州 311121;2.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江苏淮安 223023;3.杭州市西湖区诚园幼儿园,杭州 310012)

一、问题的提出

环境中的颜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出生12 周的婴儿表现出对彩色的偏爱多于白色〔1〕,16 周的婴儿能够分辨红、蓝、绿、黄四种颜色〔2〕。一项言语线索和颜色线索在学习和记忆中价值的研究指出,相较于言语记忆,学习者的颜色记忆更牢固〔3〕。德国伊登教授通过比较不同颜色搭配的两种儿童室内空间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发现丰富的颜色能提高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4〕。环境中的颜色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儿童性格的发展。例如对于性格浮躁、高昂、过于外向的儿童,选用中性、淡雅的颜色有利于塑造其健康、安静的心态。反之,对于性格过于内向的儿童,使用高明度、高纯度的颜色可以塑造其积极乐观的心态〔5〕。

关于颜色与儿童的研究,研究者们主要关注儿童颜色认知能力的发展,包括颜色命名、颜色分类、颜色偏好等。颜色分类能力是人类共有的认知能力,因受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制约,颜色概念组织及分类呈现出不同的年龄特点。研究发现,儿童基本颜色分类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3~4 岁儿童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5 岁儿童有了一定的标准,并出现按“彩色/非彩色”和“暖色/冷色”的分类倾向;6岁儿童的颜色语义空间上“彩色/非彩色”和“暖色/冷色”的维度更加明显,倾向于将11 种基本颜色分为暖色(包括红、粉红、黄、橙)、冷色(包括绿、蓝、紫)、非彩色(包括黑、灰、棕)、白色四类,分类标准比较明确〔6〕。

颜色偏好是指人在心理上所喜爱或偏好的颜色。面对相同的色彩,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喜好,人总是倾向于选择喜爱的颜色,回避不喜欢的颜色。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对偶比较法和选择法研究儿童的颜色偏好,比较儿童颜色偏好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和文化差异,以及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的颜色偏好差异。张增慧等采用选择法对朝鲜族和汉族4~6 岁幼儿进行颜色偏好实验,结果表明朝鲜族和汉族的幼儿颜色偏好大体相似,依次为红、黄、橙、紫、绿、白、蓝、黑〔7〕。肖二平和张积家采用对偶比较法研究纳西和摩梭小学生的颜色偏好差异,结果发现他们的颜色偏好存在显著民族差异,虽然红色是他们偏爱的颜色,但摩梭小学生更喜欢黄、蓝、白、橙,纳西小学生更偏爱紫、绿、粉红〔8〕。刘少英等采用对偶比较法研究,发现4~6 岁幼儿的颜色偏好顺序为:红、黄、橙、蓝、紫、绿;男女幼儿颜色偏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表现在男幼儿最喜欢蓝和红,女幼儿最喜欢红和黄,但是黄和蓝分别排在了男女幼儿颜色偏好顺序的倒数第二位,不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9〕。曹漱芹等采用对偶比较法研究4~6.5 岁汉语自闭症幼儿的颜色偏好,结果表明自闭症幼儿总体上对冷色的偏好优于暖色,其颜色偏好顺序为绿、蓝、红、紫、橙、黄,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10〕。

本研究关注的研究群体是病童,病童处于暂时的生病状态,其生理状态、心理活动、情绪情感体验、认知状态等各方面都与健康儿童存在差异,其所处的环境也会影响其生理和心理健康。传统医院的色彩以白色为主:白色高楼、白色墙壁、白色病床、白大褂等,这样的设计给人以惨淡、恐怖之感,让病人处于一种压抑的环境中。现代医院会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考虑,在空间色彩方面进行改革。例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就对病房进行了色彩方面的变革,病房采用淡黄色的墙壁,富有卡通色彩的窗帘,墙上的标识语也采用各种卡通墙贴,这一切都体现了医院的人文关怀精神。本研究拟通过对住院病童的颜色分类和偏好进行考察,研究其颜色认知的特点,为儿童医院的环境创设提供实证研究证据,并提出建议,为病童创造有利于身体康复的休养环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所有被试均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部,均属于长期住院病例,共66 名病童参加本研究,住院时间均在15 天以上,无色盲色弱。其中男病童45 名,平均年龄(6.44±0.39)岁;女病童21 名,平均年龄(5.95±0.57)岁。

(二)研究材料

本研究采用Berlin 和Kay 研究中所用的11 种基本颜色作为实验材料,分别是:黑、白、红、黄、绿、蓝、橙、紫、棕、粉红、灰〔11〕。自由分类任务中,将基本颜色根据标准的RGB 值在电脑上调配显示,统一打印制成尺寸为10 cm×15 cm 的长方形标准颜色塑封卡片。颜色偏好任务中,将11 种基本颜色两两配对,构成55 种组合。每个颜色块的像素为100×100。每对颜色同时呈现在平板电脑上,平衡每对颜色呈现的顺序、位置及次数。

(三)实验程序

由于被试身体状况的特殊性,因此被试由其父母双方或一方陪同参与实验。实验前,研究人员向被试及其父母介绍实验概况,并告知实验过程中,由被试独立完成实验。征得同意之后,被试父母签署《参加者知情同意书》。

1.自由分类任务

实验在医院住院部休息室进行个别施测。研究者将11 张颜色卡片打乱顺序,随机摆放在被试面前,要求被试对所有的颜色卡片进行自由分类。指导语为:“小朋友,现在请你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这些颜色进行分类,你觉得哪些颜色适合放在一起,你就把它们放到一起,你想把它们分成几类都可以。”被试完成分类之后,研究人员记录被试的分类结果。

2.颜色偏好

实验时对被试进行个别施测,要求被试在呈现的每一对颜色中,选出更喜欢的颜色。指导语为:“小朋友,这两个颜色中,你更喜欢哪个颜色?把你更喜欢的颜色说出来或者指出来。”两名研究人员为一组,一人负责操作平板电脑,另一人负责记录儿童的选择结果。

三、研究结果

(一)病童对基本颜色的自由分类

对所有被试的分类结果进行多维标度分析和分层聚类分析。首先,将被试的分类结果输入计算机,通过自编程序将每个病童的分类结果转成11×11 的相异矩阵:如果颜色卡片被分在同一类,就在这两个颜色的交叉点上记0,否则计作1。将所有被试的结果叠加,以Excel 格式输出结果。然后,再利用SPSS 的多维标度法进行数据处理,以确定被试基本颜色概念的组织维度。通过Kruskal 的nonmetric MDS 统计分式在SAS PROC MDS 程序中处理,得到11 种基本颜色概念结构不同维度的解、压力值和在不同维度中的坐标值。压力值表示观察距离和模型距离的一致性,是衡量空间结构与数据的拟合优度指标。压力值越小,拟合的效果越好。一般来说,压力值在0.1 及以下都表明拟合效果好,大于0.2 则表明拟合效果不好。RSQ 值是指距离变异中可以由模型距离解释的百分比,越接近于1 越好〔12-13〕。接着,使用多维标度法将实验数据转换成距离矩阵,得到语义空间图和各种颜色在不同维度上的坐标值,再由坐标值做分层聚类分析。在求出初始的距离矩阵之后,定义类与类之间的距离。每次合并得出一个新类,按照类间的距离求出新类与其他各类之间的距离,形成了新的距离矩阵,进一步合并相似类型,最后得到聚类分析的树形图〔14〕。病童对基本颜色分类的语义空间图见图1,分类的树形图见图2。

图1 66 名病童基本颜色的语义空间

图2 66 名病童11 种基本颜色词的聚类结果

根据统计,66 名病童对11 种基本颜色的平均分类数为3.80,对数据进行多维标度处理后,得出Stress=0.06,RSQ=0.99。从这两个指标看,66 名病童的颜色分类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从图1 可知,66 名病童基本颜色语义空间有两个维数:①彩色/非彩色。横轴从右到左,由非彩色向彩色过渡。右边是非彩色,包括灰、棕、黑、白;左边是彩色,包括绿、蓝、粉红、紫、黄、橙、红;②亮色/暗色。纵轴从下到上,由暗色向亮色过渡。下面是暗色,包括棕、蓝、绿、黑、灰;上面是亮色,包括粉红、红、橙、黄、紫、白。从聚类分析的结果可见,11 种基本颜色被分为四类:①暗色:包括灰、棕、黑;②白色;③暖色:包括红、橙、黄、粉红、紫;④冷色:包括绿、蓝。

(二)病童对基本颜色的偏好

被试对55 对颜色分别进行二选一,根据每种颜色被选择的人次数,得到一个原始F 矩阵。将F矩阵中的人次数除以对偶比较判断的总人次数得到P 矩阵,再将每个P 值加上自我比较所得的0.5,再加以平均,再转换成Z 分数,由Z 分数最终得到一个顺序量表〔15〕。例如黄色的Z 分数为1.19,表明黄色在与其他10 种颜色进行两两比较中,选择黄色的总次数在整体当中高于平均次数1.19 个标准差的地位。Z 分数越大,儿童越偏爱该种颜色。66 名病童的颜色偏好结果见表1。不同性别的病童对基本颜色的偏好结果见表2。

表1 66 名病童的颜色偏好结果

表2 男病童和女病童的颜色偏好结果

由表1 可知,病童最偏爱的颜色是黄色,其次是蓝色、绿色、红色、橙色、紫色;最不喜欢的颜色是黑色,其次是灰色、棕色、白色、粉红色。

由表2 可知,不同性别的病童对颜色的偏好差异显著(χ2=62.88,P<0.01)。男病童最偏爱的5 种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绿色、橙色、红色;最不喜欢的5 种颜色依次为黑色、棕色、灰色、粉红色、白色。女病童最偏爱的5 种颜色依次为粉红色、紫色、黄色、红色、橙色;最不喜欢的5 种颜色依次为黑色、灰色、棕色、白色、绿色。不管是男病童还是女病童,黄色、橙色、红色都排在他们最喜欢的颜色的前五位之中,黑色、灰色、棕色均属于他们最不喜欢的颜色。

四、讨论

颜色分类实验结果表明,病童在基本颜色语义空间上呈现出“彩色/非彩色”和“亮色/暗色”的分类倾向,将11 种基本颜色分成两个大类,四个子类,即非彩色(包括暗色和白色)和彩色(包括暖色和冷色),颜色的分类标准比较明确。本研究结果与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与特殊儿童相比,低年级聋童的基本颜色语义空间上出现彩色/非彩色、实物色/背景色两个维度,在颜色分类结果中同样出现非彩色、暖色和冷色三个维度,但聋童将灰、棕、橙、粉红归于杂色〔16〕。在低年级智障儿童的基本颜色语义空间上出现“彩色/无彩色”维度,而高年级智障儿童出现“亮色/暗色”维度〔17〕。与正常儿童相比,张积家等的研究结果表明,5 岁儿童开始出现“彩色/非彩色”的分类倾向,到6 岁的时候,分类标准更加明确〔6〕;三、五年级小学生同样将11 种基本颜色分为两个大类,四个子类,具体分类结果与本实验结果几乎相同,唯一不同之处是将紫色归入冷色〔17〕。综上所述,不管是特殊儿童还是正常儿童,大多数儿童在基本颜色的语义空间都出现彩色/非彩色这一维度,对具体的颜色进行分类时都倾向于分为非彩色、暖色和冷色三类,这体现了颜色认知存在普遍性意义。

五六岁的儿童往往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认识颜色,并且能够感知、概括颜色的特征与相似性〔6〕。相对于健康的儿童,5~7 岁的病童因长期住院缺少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机会以及与同伴交往、学校学习的经历,其对颜色的认识缺乏文化知识的加工,而更多受生活经历的影响。此外,“彩色/非彩色”和“亮色/暗色”主要指颜色的物理属性,即颜色的色调和明度。色调取决于光波中占优势的波长,明度是对颜色明暗程度的认识,取决于光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视觉功能正常的儿童能够根据颜色的明度和色调进行分类。因此,在医院生活经历的主要影响下,病童在潜意识里可能倾向于将颜色聚类为“彩色/非彩色”和“亮色/暗色”两个维度。

颜色偏好实验结果表明,病童最偏爱黄色,其次是蓝色,红色居于第四位;病童最不喜欢黑色,其次是灰色,白色居于倒数第四位,这与以往健康儿童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20 世纪60 年代以来,相关研究均表明儿童最偏爱的颜色是红色。在陈立和汪安圣的研究中,儿童最不喜欢黄色〔18〕;在张增慧等的实验中,蓝色居于儿童颜色偏好次序的倒数第二位〔7〕。国外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研究发现,颜色不仅影响人的视觉器官,还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心血管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19〕,即颜色通过视觉作用于人的生理和心理。黄色的亮度最大,最易刺激人的视觉神经,并且黄色常使人联想到太阳和向日葵,给人以温暖舒适之感,给予病童向阳而生的力量。因此,病童最爱黄色。从生理学角度看,红色应该是人们最喜欢的颜色,因为人类的锥体细胞对红的选择范围比其他颜色大〔17〕。从心理学角度看,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热情、活泼、鲜艳、奔放、激情、血腥等〔20〕,对于健康的幼儿来说,灿烂的红色使他们感到热情奔放,充满活力,因而他们格外偏爱红色。病童不喜欢红色,可能因为在医疗环境下,红色易使他们联想到鲜血、生命,进而心理上产生压抑感。相比之下,蓝色和绿色更能使人联想到湖水和植物,产生生命旺盛、精力充沛的感觉,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希望、活力,获得慰藉。因此,病童会更偏爱蓝色和绿色。

儿童生来便喜欢彩色,深沉的黑和清冷的白都会增加儿童的心理负担。在以往的研究中,黑色始终是儿童最不喜欢的颜色,因为不管是童话故事,还是影视剧,黑都被塑造为“反派”颜色,在黑暗中可能发生任何邪恶恐怖的事情。对于白色,184 名大学生中,有13.59%的人联想到“恐怖”一词,居于高频联想词的第六位。现代丧服主白色,给人以空虚、阴森之感〔20〕。病童长期处于以白色调为主的医院环境中,满目的白墙、白大褂、白色的床单被套,易使病童产生凄凉、无望之感,甚至联想到丧服、死亡。

颜色偏好结果还表明,病童的颜色偏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与黄洋子和张新立的实验结果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本实验中男病童偏爱的前5 种颜色与黄洋子和张新立对住院男幼儿的颜色偏好研究结果相同。但是,在黄洋子和张新立的实验中,女病童最爱的五种颜色依次为橙、粉红、黄、白、绿〔21〕,与本实验中女病童偏爱的颜色明显不同。关于病童最不喜欢的颜色,本实验结果是黑色和灰色,而黄洋子和张新立的实验结果是白色与红色。原因可能是,相较于本实验使用11 种基本颜色,黄洋子和张新立的实验只使用了7 种颜色,并未使用黑、灰、棕、紫。因此,关于生病儿童最不喜欢的颜色,黄洋子和张新立的实验结果与本实验结果没有可比性。但是,在本实验结果中,白色虽不是病童最不喜欢的颜色,却也是居于倒数第四位。此外,本实验中,男病童最偏爱蓝色,女病童最偏爱粉红色,这样的结果也体现出了男女儿童的性别特征。蓝色代表着理性、冷静,与男孩的性别特征相符;粉红色代表着浪漫、可爱、美好,容易让人联想到衣服和胭脂〔20〕,恰好符合女孩的性别特征。

五、结论与建议

儿童天生喜欢彩色,但传统的儿童医院基本以白色为主色调,这些白色使病童产生冰冷惨淡的感觉,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甚至使他们产生抵触治疗的心理〔22〕。因此,根据病童对颜色的喜好,合理搭配使用颜色,为其营造温馨和谐的医疗环境,有助于他们的治疗与康复。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从儿童医院的外部环境、建筑内外部设计与装修、医患人员的服装及医疗仪器等方面〔23〕,巧妙搭配病童偏好的黄色、蓝色、绿色、橙色及粉红色等颜色,全方位地改变传统儿童医院以白色为主的医疗环境。比如医院外部环境以室外绿化为主;医护人员的工作制服以浅色系为主,男制服宜淡蓝色,女制服宜浅黄色;患者的住院服,在保证面料舒适、款式简单方便基础上,以黄色调、蓝色调等为主,设计多种颜色,多种图案的病服,供不同性别的病童选择。儿童医院合理使用病童偏爱的颜色,可以给予病童温暖与恬静,消除他们的不安与恐惧。

猜你喜欢
彩色白色分类
彩色的风
彩色游戏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雪为什么是白色的
说说分类那些事
彩色手表
总之就是要选白色
总之就是要选白色
总之就是要选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