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

2022-03-27 10:36方晓玲
学周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现状

方晓玲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对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视在不断增加,而对公民的道德素质教育是提升公民素质的关键环节,所以基层教育课程建设中也愈加重视对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农村小学中也是如此。但是从现状看,农村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在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对学科教学的不重視,另一方面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落后,导致学科教学实效性较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课程,因此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开展体验式教学,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现状;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1-014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1.048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步入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新课程改革在持续推进,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是根本,而德育教育不可或缺,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成人与成才。从国家层面来说,对公民素质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公民道德教育就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受此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愈受重视,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既具有基础性还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也需要充分重视。但是从实际来看,农村地区小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无论是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程度,还是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都有需要改进之处。从新课标对这门学科的定位来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立足于时代发展要求,通过有利于学生参与的体验式学习来使小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并且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认知,为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好基础。因此,在小学特别是高年级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要重视体验式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予以推广。

一、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在2016年,教育部正式把原来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改为《道德与法治》课程,这从国家层面表明了国家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道德是社会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更多的是需要个体自觉约束来实现;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就是依据法律来治理国家,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治国方略。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这是他们未来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础;同时,这也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成为合格公民打好基础。而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因为部分家长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方面关注不够,导致一些学生在道德观和法治意识相对欠缺。而在学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正如俗语所说“三岁看大”,打好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为农村小学生未来健康发展做好准备,因此对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必须要充分重视。

二、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现状

农村地区的教育工作越来越被关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教育脱贫”成为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农村的基础教育工作也越来越规范,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是如此,其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方面

首先,专任教师缺乏。从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任教情况来看,大部分农村小学缺乏专任教师,往往是由一些年龄较大或者小学科教师兼任,一些学校或者是由班主任教师兼任,很多教师缺乏对课程标准的深入了解,也没有参加过与之相关的各级各类培训,这会影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其次,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落后。在农村小学教学中讲授法成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主旋律”,这与教师自身依然在坚持旧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有密切关联。虽然课程改革已经推进了很长时间,但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因为缺乏主动求变的意识,再加上农村小学本身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太重视,所以教师自身压力不足,在教学中存在应付的情况,依然在用旧有的教学思想和单一的讲授法教学模式,基本上就是在念教材或者划重点,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二)学生方面

虽然新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比较注重和小学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相联系,但是从农村学生的生活成长环境来说,一些内容与学生还是有距离的,再加上他们的年龄较小,对于教材中的一些学习内容会感觉抽象甚至晦涩难懂。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程也不是未来中学阶段的重点学科,所以学生在思想上也就不重视,这一系列因素导致农村小学生到了高年级学段对道德与法治学习方面存在问题,这会影响教学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下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要求,对此非常有必要在农村小学高年级学段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进行调整。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高年级学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诠释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即在强调教育和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做相结合起来。从教育学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看,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通过体验和参与来建构新的经验,这更加契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新课标准强调: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儿童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教学中也要遵循其特点,特别是生活化的特点,开展体验式教学,切实使学生有效参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实效。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师转变观念是前提

教师是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不仅要教好,还要引导学生学好,也就是要以生本理念来指导教师的教学。农村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也需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对此农村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强化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特别是新课改的新理念的学习与落实工作,要进行督促;同时,农村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重视强化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强化學习意识。

具体来说,需要集中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要使教师意识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农村地区的孩子也是如此,且农村的发展教育起着关键作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使命,从农村小学生成长来说,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是至关重要的,而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第二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标。新课标是国家在设置、编制课程的基础性、纲领性的文件,体现了国家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基本规范和教学质量要求,是国家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具体来说,新课标对课程性质、课程实施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出了相当明确的规定,这是教师开展学科教学工作的指南。对于农村小学教师来说,这是必备的教学资源,也是教学过程中最好的参照,需要小学农村教师不仅要掌握其理论内容,还要与自己所面对的学生情况相结合。特别是要意识到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教师思想的转变才会进一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充分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在小学高年级学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需要教师结合农村小学高年级学段学生的特点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保证体验式教学的顺利开展。

首先,教师一定要了解学情。学生是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也是如此。因此,在备课环节教师既要备课标、备教材、备方法,更要备学生。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以后,农村的小学生有自己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渴望求知但是路径较少。好奇心较强,但是对外界事物缺乏准确的是非判断。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大部分农村孩子因为家长素质的局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主要需要自己的是非判断,而对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的孩子来说更多依靠家中老人管教,难免在习惯上有一些问题。因此,这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来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了解所任教班级学生整体情况和特殊学生,还有就是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在此基础上来针对性地选择体验式教学的形势与内容,从而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其次,要对体验式教学的内容做好准备。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它是根据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通过创设与之有关的实际经历或者相关的情境来无形中呈现学习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提升认知,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进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需要教师在每节课要结合学习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做好体验式教学的活动准备。在制定教学活动的目标时要准确、具体,同时具有可操作性。体验式活动的计划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设计活动环节。要预设好体验式活动在每节课的时长,准备好课堂生成,提升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三)重视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体验的感受

生活性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最为突出的特征,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课程的设置特点来说也基本上是以生活为中心来呈现学习内容,它把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分为四个板块,即如何健康、安全地生活;如何愉快、积极地生活;怎样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以及怎样动手动脑来有创意地生活。可以说每一部分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这也是学生有感触、有体验的经历,再现这样的体验会使学生感觉到熟悉、亲切,拉近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

如在学习《家是温暖的地方》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提供的学习素材,从传统节日中的“家”的记忆着手,从学生最有印象的春节出发,让学生自己从年夜饭、拜年、团圆等视角出发,感受家人的爱、家庭的温暖,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谈一谈自己的印象与感受,培养学生爱家庭、爱父母、爱家乡的情感。

(四)创设情境提升学生体验效果

从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视野来看,他们的生活中的经验是有限的,有些生活经验学生是缺乏的,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给学生创设体验的氛围,利用情感与认知的相互关系,教师有目的引入或者创设有一定情绪色彩、能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直观形象的情境,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知识,还能够提升认识,这样也就把知识积累、技能提升和情感认知都能够获得提升。

如在学习《生命最宝贵》这课时,教师可以提前与部分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简单讲述身怀六甲这段时期中的不易,可以录制一些短视频让学生观看,给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现有条件,让学生在书包里放一些书,然后挂在胸前模拟体验一下怀孕时期的母亲,体会妈妈孕育生命的不容易。体验可以随着“宝宝”孕育周期的增长而给学生书包“增重”这会给学生以深刻的体验,感受母爱的伟大。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很多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已经进入农村学校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其直观、丰富、形象的学习资源的优势,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给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体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体验教学的效果。

总之,在当前的农村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要重视学科的育人功能,同时针对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尝试体验式教学,用新理念、新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小学高年级学段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为将来进入中学阶段打好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海青.浅析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体验式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19(14).

[2] 寿寒菡.真实体验,架起生活与课堂的彩虹桥——小学《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的探究与应用[J].科学咨询,2020(25).

[3] 陈宗云,卞珩.体验活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探析[J].语文新读写,2020(5).

[4] 马爱霞.体验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20(33).

[5] 孙晓琳.“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施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

[6] 李艳丽.浅谈“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现状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德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
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探讨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