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新财经教育改革下高校学生第二素质课堂研究

2022-03-27 23:00侯彦利代东洋王登凯
中国新通信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立德树人互联网

侯彦利 代东洋 王登凯

【摘要】    高校学生第二素质课堂创新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也是新财经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第二素质课堂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本文对第二素质课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深入思考了当今第二素质课堂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深刻指出当今第二素质课堂进行改革创新的必要性。最后,在新财经教育改革的视角下进行高校第二素质课堂的重构研究,以期能推动第二素质课堂在高校实践育人中的运用和优化,进而在全国财经类院校中达到可示范、可推广、可引领的效果。

【关键词】    新财经     第二素质课堂    立德树人    互联网    教育改革

引言:

“新财经”教育改革,将最终落脚点定位在培养有理想、有情怀、有远见、有本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高校第二素质课堂的创新是实现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研究“新财经”教育改革下的第二素质课堂,对现有第二素质课堂的框架体系进行优化和重构,有利于形成在全国财经类院校中可示范、可推广、可引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当今高校第二素质课堂现状研究

(一)研究现状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国内对于高校第二素质课堂研究的发文量共有1500余篇,2015年后呈爆发式增长趋势;内容上主要集中在“第二素质课堂成绩单”和“第二素质课堂问题与路径研究”两方面。黄海鹏(2020)指出“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不仅是培育对象参与度不高,同时组织机制也不健全,模式过于传统化”。

国外有关文献则主要针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促进人的发展”两方面,日本学者 Obama Kariyushi在《全人教育论》中提出“‘全人’即‘完整的人’,单纯强调莫一方面教育,或是单纯强调单一理念理念都是片面的,二者需要协调统一”。

综上所述,当前关注高校第二素质课堂的问题研究和理论研究多,有关模块重构与实现路径的研究少,缺乏可示范、可推广、可引领的具体方案;定性研究多,实证研究少;共性的研究多,按“新财经”人才培养分类的研究少。

(二)实践现状

1.高校“第二素质课堂成绩单制度”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自2016年全国高校正式实行“第二素质课堂成绩单”制度以来,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高校在落实“第二素质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其内涵的认识和把握,以至于不能够明确区分其制度、活动及“第一课堂”三者的关系,导致总的方向出现偏差,并产生了若干问题。[1]

2.体系建设仍在探索期间,更新出现停滞

第二素质课堂制度沿用多年,其更新速度落后于素质教育现实发展速度的问题。这使得第二素质课堂体系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现实情况,使得素质教育难以发挥作用,不利于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内容不断丰富,与第一课堂进行有机结合

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为例,2008 级起,在教学计划中设置“第二素质课堂活动”模块选修学分,将第一课堂和第二素质课堂有机结合。[2]第二素质课堂凭借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性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具有情境性和生动性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其灵活转变思维,进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当下高校第二素质课堂存在问题

(一)思政教育生硬,指引效果不明显

当下的第二素质课堂中,思政教育内容较少,实践教学也是各自独立开展,导致高校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严重不足。第二素质课堂中的思政教育未能与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困惑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够很好地解决成长成才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二)框架缺乏體系,内容脱离实际

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和构建第二素质课堂建设,但当下高校开展第二素质课堂主要是积极延伸“第一课堂”以外的内容,第二素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大多是“一次性”教育教学活动。这造成当前高校第二素质课堂内容体系比较零散,没有成体系化或者系列化发展。

(三)学分界限模糊,缺少量化标准

当前第二素质课堂采取的学分量化与考评标准,不足以体现大学生个性化的成长轨迹。有些高校如果过于强调或者宽泛设置,这就会限制第二素质课堂整体的科学和均衡发展,导致第二素质课堂考评输出结果趋同,同时社会参与层面较少,最后导致社会各方对第二素质课堂考评结果的权威性和认同度还不高。[3]

(四)内容单一乏味,学生索然无味

目前,大多高校开展第二素质课堂活动就是将“第一课堂”转移到第二素质课堂上,将第二素质课堂变成“第一课堂”的“替身”。 这样使其本末倒置,丧失第二素质课堂的优势特质和根本属性,难以发挥学生们的能动性,从而不能更好的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新财经教育改革下第二素质课堂创新的必要性

(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实现“三全育人”的全新路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坚持“三全育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4]目前第二素质课堂已经成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改革创新,深度融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不断完善学生发展服务体系的迫切需要,在高校育人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作用巨大。 [5]

(二)应新财经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新财经”教育改革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第二素质课堂要深刻把握时代脉搏,适应现实需求,使第二素质课堂的培养目标要与培养“新财经”人才的目标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使得培养出的“新财经”人才具有“新财经”特色的综合素质。

(三)学生培养坚定理想信念,做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者的必然要求

高校進行第二素质课堂创新是强化高校在思想政治上的育人功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有利于高校青年学生更好地全方位发展,促进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全面发展和创业就业。

四、高校第二素质课堂重构研究

(一)突出思政教育在第二素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

实践教学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素质课堂在内容和形式上相比于第一课堂更加丰富多样,活动趣味实践性、自主性和导向性突出明显,具有长效性、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能够通过多样性的实践活动,巩固学生的课堂相关好思想价值观念的养成和人格的完善。高校应要着力在第二素质课堂构架中加入更多思政教育的实践教学,凸显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有效地将思政教育内容融进第二素质课堂的活动。

将思政教育贯穿于第二素质课堂构成的全部过程,将思政教育作为第二素质课堂的理论指导思想,强化思政教育在第二素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是实现"三全育人"重要实践形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二)“1+4”新型架构助力第二素质课堂创新改革

“1+4”为四个第二素质课堂人才培养模块加上思政教育模块的第二素质课堂学分新架构: 思政教育+身心健康、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创新能力。以新时代人才素质培养目标为要求,将原本的第二素质课堂的学分设置重构,划分为四大素质培养模块。坚持“三全育人”理念,整体设计第二素质课堂内容模块、开展形式、运行模式,探索实践”第二素质课堂架构”,构建“1+4”育人体系,贯穿第二素质课堂教育教学的全过程。“1+4”新型构架以思政教育为统领,四大素质培养模块对学生进行能力发展培养,为新时代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

(三)阶段性、阶梯式学分构成推动培养新时代人才

大学阶段是由学生阶段到职业生涯的过渡,从大一到大四,合计八个学期,考虑到最后一学期毕业生找寻工作、准备毕业论文答辩等事务,所以最后一学期不设置第二素质课堂学分,将前七个学期按照阶段性设置,具体由大一入学熟悉大学和社会到第七个学期准备走入职业生涯分成七个阶梯,渐进式过渡,这不仅符合学生的成长培养特点、人才发展规律;而且更加符合学生在大学期间实际活动设置,给学生做出本学期的目标指引工作。例如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设置阶梯式构成:第一学期主要侧重大学生活适应或各种文体活动;第二学期主要侧重文体活动、认知实习、思政教育等……

(四)第二素质课堂学分量化设置,科学化、系统化

第二素质课堂的学分设置要结合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特点,对第二素质课堂教育学分进行量化设计,实现第二素质课堂教育科学化、系统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的。利用第二素质课堂对学生参与第二素质课堂中课余活动进行实时记录、量化评价、数字化呈现,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学生参与第二素质课堂活动情况。

第二素质课堂学分量化,构成科学化、系统化是根据“三全育人”要求所分析得到的,在此基础上制定第二素质课堂教育方案、课程大纲,构建出“1+4”第二素质课堂模块,全方位地开展第二素质课堂育人实践,实现理论教学向实践锻炼有效延伸。

(五)第二素质课堂设置灵活多样,激发学生主动性

第二素质课堂的开展不拘泥于内容和形式。在内容上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规律,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均可运用于第二素质课堂;在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只要围绕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的理念,结合时代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开展均可以采用,为学生提供“系统定制,个人自选”式菜单。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性;而且也使得第二素质课堂设置更加灵活多样。在第二素质课堂设置后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积极带动具有代表性意见的学生参与第二素质课堂活动的设计、组织和评价,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侯彦利    代东洋    王登凯    河北经贸大学

参  考  文  献

[1] 张萌萌,周辉.高校共青团“第二素质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问题与发展策略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1,31(04):56-60.

[2] 郭小蕾,夏远永.第二素质课堂活动: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载体——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为例[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4(03):52-53.

[3] 张萌萌,周辉.高校共青团“第二素质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问题与发展策略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1,31(04):56-60.

[4] 崔晓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21.

[5] 李岩,王昭馨.高校共青团“第二素质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现状与优化建议[J].决策探索(中),2021(08):70-71.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立德树人互联网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