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社劳动技术教育的实验研究

2022-03-29 21:35黄孝文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2年3期

摘 要:劳动技术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是小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属于劳动教育,又与德育有着紧密联系,对教师在小学阶段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有直接影响。从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及学校或家庭等各方面的特点来看,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应将学校、家庭及合作社等各方力量充分结合,丰富劳动技术教育的形式与内容,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得到劳动技能的提升,达到教育目的。文章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该领域涉及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家校合作社;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8-0094-03

引  言

劳动技术教育的顺利开展,一方面有利于小学生实现思维创新和全面进步,另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让他们正视劳动、热爱劳动。将劳动技术教育纳入小学教育阶段是近些年课程改革的新趋势。教师要让小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获得劳动的成果,在良好的劳动教育体验下提升综合素养。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相对于丰富多彩的劳动场景和多种多样的劳动技能,学校和家庭所能提供的资源比较有限,所以必须引入新的力量和资源。合作社就是一个很好的整合对象。

一、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小学教育质量也在稳步提高,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引发人们的重视[1]。大家发现,劳动技术教育在劳动教育中起着核心作用。一方面,劳动技术教育可以增强小学生的劳动技能,使他们具备劳动实践能力和劳动创新能力,为今后接受难度更高、更加复杂、更有现实意义的劳动教育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劳动技能的掌握能够让小学生感到兴奋,心中充满成就感,对激发其劳动积极性和劳动意识有巨大帮助。所以,很多小学及小学教师已经将劳动技术教育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切入点。

从教育本身来看,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能够成为学校、家庭及上文所说合作社等各方发挥出更大教育价值的推进器。以往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劳动教育的关注比较少,小学生缺少劳动意识与劳动技能。而作为拥有丰富劳动资源的合作社又很少参与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这就导致小学劳动技能教育很难得到有效发展。重视劳动技术教育能够让各方力量在某一个具体的节点上找到突破口,共同做好劳动教育的设计工作,引导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操作,让劳动教育发挥出更大的实效。

二、家校合作社劳动技术教育概述

所谓家校合作社劳动技术教育指的是学校、家庭与合作社共同参与的劳动技术教育活动,是家校社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社主要存在于我国农村地区,所以家校合作社劳动技术教育比较适合在农村学校推广[2]。虽然是城市学校,也可以合理选择时间前往周边农村,开展家校合作社劳动技术教育。该劳动技术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劳动教育领域的一种新趋势。其在端正学生对劳动的态度,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推动学生在劳动领域全面且持续的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家校合作社劳动技术教育之所以能够受到充分的重视且获得良好效果,除了能够整合各方资源与力量,符合小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外,也在于其切实响应了国家针对劳动教育推出的各项方针政策。家校合作社劳动技术教育从课程定位到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能更好地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与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形成了良好的呼应。

三、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现存困难

家校合作社劳动技术教育要想发挥出良好作用,必须首先了解、面对并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近些年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有痼疾亟待处理。

首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劳动技能与劳动意识的发展不太重视。目前来看,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除了与劳动有关的日常生活技能外,学校和家長往往不太关心劳动教育,只关注学生各门学科的考试成绩。如果学校和家长不能转变理念和态度,不能主动寻求合作社的配合,有效的家校合作社劳动技术教育模式也就无法建立起来。

其次,部分学校虽然已经认识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而且也得到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但在劳动教育中只依靠大量的劳动实践,不重视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及实际取得的劳动成果[3]。这就导致劳动实践缺少秩序和标准,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在劳动中也无法获得成就感,只是被动配合学校和家长的劳动教育指导。有时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劳动技术培养,在劳动中出现各种失误后还会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心中充满委屈等负面情绪,对劳动的热情一落千丈。基于此,与合作社相互配合进行科学合理的劳动技术教育能够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四、家校合作社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技术教育途径

(一)提升教师认识水平

负责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成为学生认知的引领者及劳动技能的示范者,成为学生信服且愿意追随的榜样。从这个角度来说,部分教师的认识水平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如上文所说,过去很多小学并不重视劳动教育,也很少与合作社等社会组织进行合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部分教师虽然承担起了指导学生提升劳动技术的职责,但在思想上并未彻底扭转过来,在教学上不够积极,没有把满足小学生在劳动领域中的身心发展需求放在第一位,其言行举止给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为此,学校必须组织教师学习劳动技能。在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合作社学习劳动技能之前,教师应提前认识、掌握这些劳动技能,了解学习这些劳动技能对小学生能够产生哪些帮助,在小学生眼中是否有趣或如何使之变得有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投入劳动技术教育中,受到学生的欢迎,争取得到学生家庭的支持、参与及配合。另外,学校还应积极鼓励教师成为学校、家庭及合作社之间在劳动技术教育上的桥梁,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还要加深家长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强化合作社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提升学生劳动技能

加强学生劳动技术,提升学生劳动技能是家校合作社劳动技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师的认识水平是学生劳动技能有效提升的前提条件,但仅仅有“认识”是不够的。劳动技术教育的形式、流程、内容等各方面因素是否贯彻到位,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以及学生在劳动技术教育中的参与程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在劳动技术领域的成长效果。此外,劳动意识与劳动技能相辅相成,如何使小学生掌握的劳动技术让他们对自己的成长感到由衷的快乐,也是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例如,农村地区有很多鲜花种植合作社。在与这些合作社共同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校园和家庭中种植鲜花,应用此项劳动技术。在家校合作社劳动技术教育中,学生最少前往的其实就是合作社,不像家庭和学校一样每天都身处其中,每天都有机会进一步学习、应用和巩固劳动技术。教师应争取学校的支持,开展美化校园的主题劳动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种植与养护鲜花。在看到自己的成果后,学生不仅能获得新的劳动技能,还能提升劳动意识。

(三)科学确定劳动内容

上文提到,农村地区有大量合作社,农村及城市小学都可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与这些合作社相配合,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提高劳动教育质量。但是,并非所有合作社的劳动内容都适合作为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以上文所说的鲜花种植合作社为例,小学生普遍喜欢鲜花,愿意了解鲜花的种植,希望亲手种出美丽的鲜花,而且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都有实践的空间。但还有一些农作物的种植合作社或牲畜养殖合作社,其劳动技术的学习可能只适合部分学校或部分学生的情况,特别是城市地区小学生难以在学校与家庭进行有效实践。因此,教师在选择时应该慎重考虑。

以上情况要求学校和教师在选择劳动内容时必须具体而精细,不能盲目地将某个劳动场景涉及的劳动技术都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学习。以动物养殖合作社为例,如果是小型动物,养起来不是非常困难,就可以作为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学校也可以在校园内开辟某个区域用于学生的劳动技术实践。而在家庭教育中,农村地区的学生可以尝试在家中小院尝试,城市地区的学生则可以在家长带领下利用网络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信息,作为劳动技术教育内容的重要补充。

(四)充分利用劳动资源

在家校合作社劳动技术教育中,劳动资源比较丰富。但也正如上文所说,有些资源并不适合小学生,或者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加以体现。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劳动资源的充分利用。如上文提到的鲜花种植,学校可以在校园里开辟空间供学生开展劳动技术实践。其实这块区域除了种植鲜花外,也可以尝试种植一些常见的农作物,与一些小动物的饲养相结合。学校和教师要做好资源的统筹工作,预先规划,留出余地。如果学校一开始就将适用空间全都用于种植花卉,必然会给后续劳动技术教育的推进带来困难。

另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本来已有的内容也应该作为劳动资源的一部分加以应用。如种植花卉或农作物必然会弄脏学生的双手和衣服,一些浮土还可能会被带入教室等其他地方。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卫生,使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将爱护个人、集体及家庭卫生和劳动技术教育全面结合起来,教给学生如何正确做好劳动前的卫生准备工作,劳动后又该如何高效处理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卫生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家庭生活,学会处理家庭劳动之后的卫生问题,与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渗透,增强劳动技术教育的效果。

(五)校内校外紧密结合

家校合作社劳动技术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劳动教育不局限在某一个特定的场景之内。学生如果是学习与巩固劳动技术,那么可以在学校、家庭与合作社完成。但在劳动技术的应用实践及劳动意识的持续提升方面,完全可以开拓更大的空间,与更多的社会团体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劳动价值。家校合作社劳动技术教育是广义上家校社合作劳动教育的一部分,通过更加全面且紧密的校内外结合,劳动技术教育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实现个人价值并创造社会价值。

例如,我国很多农村地区有大量的空巢老人。为了照顾这些老人的生活,农村地区正在建设各种符合当地实际的养老院机构。但由于老年人年龄大,农村地区又缺少资金,硬件条件有时并不能令人满意,且老人无法通过自己的劳动加以改善。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前往此类场所参与公益劳动,充分利用自己在合作社中学到的各种劳动技能帮助老人美化生活环境。此外,很多老人对这些技能比较熟悉,可以在学生劳动的过程中提供指导,介绍经验,彼此增进交流。这对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能起到非常积极的推进作用。

(六)不断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小学生年龄小,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成长又非常迅速。很多小学生升到五年级或六年级后会进入青春期。这些特征使学校与教师必须不断丰富劳动教育内容,满足不同阶段小学生的实际需求。此外,知識方面的学习也会对小学生的劳动技术掌握程度产生影响。五六年级的小学生相较于低年级小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多,身心更为成熟,他们需要且能够掌握的劳动技术必然与低年级的小学生有较大差异。在必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劳动技术教育中来,倾听学生意见,让学生成为优化劳动教育的主体。

例如,对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小学生,学校应与家庭及合作社合作。但此时的劳动技术教育应以日常生活劳动为主,如洗袜子、叠衣服、收拾背包等。合作社的作用应该是拓宽学生的劳动视野,提高学生的劳动兴趣,让学生掌握一些劳动常识,但并不强求学生必须很好地掌握,而是让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有计划地提升劳动强度,增加劳动难度。整个提高过程要循序渐进、顺其自然。进入小学高年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其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提出学习需求,由学校和教师视情况加以满足。

结  语

总之,提高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有效性是新时期小学教育要实现的重点工作之一。各方要通力合作,构建起家校合作社三方配合的劳动技术教育新模式,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不断提升其实际作用,让学生不仅能热爱劳动,还能成为劳动的主人。

[参考文献]

蒋春霞.家校合一劳动教育模式的建构[J].教育视界,2019(11):4.

眭定忠.家校社联动:让劳动教育成为一项基础性的育人工作[J].现代教学,2019(03):3.

高传奇.我们要这样开展学校劳动教育[J].人民教育,2019(21):8.

作者简介:黄孝文(1980.1-),男,甘肃天祝人,任教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友爱小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曾获镇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校级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