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探析

2022-03-29 00:40孙方旭高天宝
客联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教育

孙方旭 高天宝

摘 要: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立德树人理念。伴随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领域面临的新课题。在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在探析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的基础上,透过中华优秀传统课程模式的探索和课程实践改进两个方面针对课程的价值进行阐释。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所以历经磨难奋发图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培养和发展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被重新重视、重新认识、重新学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新时代青年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本文着力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并从课程的教学模式及课程实践进行探索且提出探索性的建议。

一、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体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与中华智慧的瑰宝,其蕴含的价值是丰富的。青年是祖国的中流砥柱,是民族的希望。在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作为一种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熏陶,更是作为高职学生的心性和价值学习来看待。我们必须重新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更高的站位与更广阔的视野来认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

(一)加强文化自觉,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中国青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让高职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经典传承,体会传统文化中中国人的性格气质、精神面貌以及观念智慧,使其在文化上深深烙上传统文化印记,从而成为一个具有文化自觉意义的新时代中国青年。这不仅对于学生个人全面成长是有益的,更能促使他们对中华民族产生高度的精神依恋,建立起与中华民族的情感链接,为其自觉主动地投身民族复兴大业奠定基础。培养广大青年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高职学生的文化自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进一步带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和发展,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精神,要引导学生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的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高职学生提供精神指引。

(二)加强人格修养,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会缺乏集体凝聚力。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拥有丰厚的德育资源和经验,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利他教育,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之道,再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理想,传统文化极为突出伦理道德教育,注重理想人格的培养,不断深化人民对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认识,使人们能够自觉地关注自身德行修炼,塑造个人的良好品德,并且能够自觉地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在社会价值取向愈加多元化的今天,开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利用根植在传统文化深处的集體主义思想,深化青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口子”,对于进一步做好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明的血脉从未间断。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文化强国,培养好新时代青年学生,让时代青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并从中汲取有益于成长的养分与力量。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5,000年而不绝,恰恰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可为推进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的资源和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表大出来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体现。新时代中国的崛起让国人重新认识了传统文化,并对其肃然起敬。让民族文化用过课堂深入学生的生活,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不断推动时代的文化创造,不断繁荣发展中国梦的建设。

二、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索

(一)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力弘扬和开展高职院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需要。传统文化将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文化动力因素。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重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定位,不仅要关注学问,更重要的是挖掘和传承其优秀的价值理念。要从承担历史使命、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来认知、研究、部署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传统文化应该保持一种尊重历史的辩证态度和面向未来的现代意识。一些传统文化中存在糟粕,但没必要因“糟”废“食”。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摒弃国粹主义、民族虚无主义,既不盲目,也不走极端。要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辩证地看待历史的发展,辩证地传承传统文化。自轻自贱传统文化,甚至抛弃传统文化,是不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一味唱衰中华传统文化,是不符合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发展趋势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将过去的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特色紧密联系起来,与未来需要紧密联系起来。

(二)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整体统筹与设计

为了更好的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体系和设计,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研究,包括“融入式”课程及“独立性”课程两类,要加强整体设计与规划,统筹各方面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深入挖掘地域、群体文化价值,提高课程的系统性、连贯性、专业性,保证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在教学设计中要厚植学生中华文化底蕴,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坚定不移文化自觉和文化信念,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续奋斗的理想信念。

在统筹设计过程中要以目标、问题、素养作为导向,针对高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入手,针对性地确定主义内容,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教学的细化和具体化,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所必备的精神营养。

(三)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式

要改变过去满堂灌、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不能“复古”。传统文化课堂教学要更加深入,重点启发学生进行独立、辩证的思考与分析。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要采用更加丰富多元的教学方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更真切的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知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认同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另外,要进一步加强学校隐性课程建设,如学校黑板报、环境装饰等方面要营造传统文化浓郁氛围,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无声浸润。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就是要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方式和途径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到学生身边、走进学生心里,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仁大爱、大德大能,培根铸魂,润育生命,最终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参考文献:

[1]徐梓.中华传统文化应成为中小学教育的“正餐”[J].群言,2014(7):14-16.

[2]周心怡.对韦伯儒教论的反思 [J] .世界宗教文化,2002(4):29-30.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