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的耐药结核病患者抑郁、焦虑情况调查

2022-03-29 12:12谢芳晖雷丽梅赵霞姚蓉付莉吴桂辉郭慧万彬
临床肺科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结核病耐药方案

谢芳晖 雷丽梅 赵霞 姚蓉 付莉 吴桂辉 郭慧 万彬

据2020年全球结核病报告,耐药结核病的治愈率仍不足60%[1]。研究表明耐药结核病患者易产生悲观、恐惧等负性心理,甚至部分患者有自杀意念,试图自杀者占14.8%,这些负性心理可使机体神经体液调节发生紊乱,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影响患者疗效、预后和生活质量[2-3]。查阅文献发现,抑郁和焦虑是耐药结核病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且与更高的死亡率、治疗失败率、失访率和结核病再复发的风险相关[4-6]。目前,贝达喹啉(Bedaquiline,Bdq)新药明显提高了治愈率,24周痰培养阴转率高达85.3%[7],也缩短了疗程[8]。服用贝达喹啉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心理是否有改善或恶化,不得而知。鉴于此,本研究旨在调查含Bdq治疗方案的耐药结核病患者抑郁、焦虑心理,为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采用描述性横断面调查设计,于2018年3月~2021年3月,以方便取样选择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的含Bdq治疗方案的耐药结核病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有实验室诊断依据的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9];②按照WHO耐药结核病治疗原则,需加入Bdq组成有效治疗方案;③年龄18~65岁,无精神病、无呼吸衰竭、无心脏病病史;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贝达喹啉、甲硝唑、替硝唑等硝基咪唑类及吡咯类药物、或任何辅料有过敏史;②孕妇或可能妊娠的妇女;③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

二、调查方法

整个调查过程由2名调查人员完成,并且采取自愿、匿名、知情同意和保密原则。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形式,当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前对调查人员培训好,采用统一的规范术语向病人讲解研究目的、意义和填表规范。发放问卷114份,收回有效问卷114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内容如下:

1 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月收入、家庭人口数等。

2 抑郁程度:评估抑郁程度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0],该量表包括4个维度(精神病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20个条目,根据患者近1周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选项;抑郁总分为所评总分乘以1.25后得到的整数,得分<53分为无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 72分为重度抑郁[11]。

3 焦虑程度:测量焦虑程度采用Hamilton等[12]学者于1959年编制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包含14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0(无症状)~4(极重度)分,总分0~56分,得分越高提示焦虑越严重。汉密顿焦虑量表得分≤7分表明无焦虑;8~14分表明可能焦虑;15~21分表明轻度焦虑;22~29分表明中度焦虑;≥30分表明重度焦虑,该量表的Cronbach's a为0.82。

三、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14例,发放问卷114份,有效调查问卷114份,有效回收率100%,患者年龄在18~63岁之间(32.18±10.82),其中男68例(59.6%),女46例(40.4%),糖尿病患者10例(8.8%)、高血压1例(0.9%)、粉尘暴露者1例(0.9%)。

二、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的耐药结核病患者抑郁情况

对114例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的耐药结核病患者抑郁得分为30~73分(50.72±7.94),82名(45.6%)患者存在抑郁(见表1)。不同因素患者的抑郁情况(见表2)。

表1 研究对象抑郁、焦虑发生情况[n=114,n(%)]

三、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的耐药结核病患者焦虑状况

114例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的耐药结核病患者焦虑得分为9~48分(23.45±7.52),焦虑患者105名(92.1%)(见表1)。不同因素患者的焦虑情况(见表2)。

讨 论

本研究显示,114名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的耐药结核病患者抑郁得分为(50.72±7.94)分,处于轻度抑郁状态,抑郁患者占45.6%,高于Walker[13]对1279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研究结果42.8%,说明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的耐药结核病患者抑郁高于其他治疗方案的耐药结核病患者。贝达喹啉提高了耐药结核病治疗效果,但它可产生心脏毒性,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定期检测心电图,已有研究显示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的耐药结核病患者QT 间期延长率较高[14],这可能增加了患者悲观心理;另外,在一项对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的247例耐药结核病患者的研究发现,5.8%的患者,因贝达喹啉所致的不良反应而停用贝达喹啉[15],也增加了患者对治疗失败的恐惧,易使患者情绪低落。本研究还显示,不同治疗周期的耐药结核病患者,其抑郁程度不一样,与Walker[13]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中治疗周期大于96周的患者抑郁得分最高。由于耐药结核病患者需长期隔离,这样患者缺乏对日常生活的参与,使其孤独感增强,自我价值感降低,导致心理应激源增加[16]。其次,抑郁与各种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有关,90.7%的耐药结核病患者经历过至少一种类型的药物不良反应[17];张秀[18]等研究发现,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药物不良反应随之增加,由此导致患者心理压力也逐渐增加。

表2 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的研究对象抑郁、焦虑得分情况比较

本研究在对114名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的耐药结核病患者调查研究显示,其焦虑得分为(23.45±7.52)分,处于重度焦虑状态,其中焦虑患者占92.1%,重度焦虑患者占21.1%,而符婷等对308例耐药结核病患者的调查结果焦虑患者占43.5%[19],说明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的耐药结核病患者焦虑心理明显高于其他治疗方案的耐药结核病患者。由于贝达喹啉新药在我国正式上市不足2年,尽管疗效好,但患者对新药疗效的担忧依然存在,以致患者产生焦虑心理。另外,耐药结核病患者普遍存在的病耻感,这可导致与家人的关系破裂、家庭内部的孤立,甚至离婚[20],从而使患者紧张不安。本调查研究还提示,不同治疗周期的患者,其焦虑程度不一样,与Alexandru[21]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中在治疗第2~24周时,焦虑得分最高。这与贝达喹啉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有关,贝达喹啉主要用于前24周的强化治疗期。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数据显示,截止至2021年2月05日,全球含贝达喹啉方案的耐药结核病患者不良反应上报共1547份,其中严重不良反应(包括死亡、危及生命、致残、住院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1526份,占99%[22]。抗结核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不仅使患者身体不适,还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最终导致其心理负担重[23]。其次,由于该病疗程长、用药复杂、不良反应多,患者常因缺乏疾病和药物相关知识,导致其误认为耐药结核病是不治之症,从而焦躁不安,尤其是治疗初期[24]。

综上所述,抑郁和焦虑心理是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的耐药结核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其焦虑心理普遍存在。因此,医护人员需重视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的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贝达喹啉新药相关的健康教育,并且针对不同治疗周期的患者及时给予不同的心理疏导,从而减轻心理危害给患者、社会带来的疾病负担。本调查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抑郁和焦虑总分的组间比较上的差异,除了治疗周期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不同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研究对象数量有限。

希望医护人员收集更多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的耐药结核病患者焦虑和抑郁临床资料,加大样本量以便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结核病耐药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生命至上 全力投入 终结结核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抗生素耐药后还能再用吗
沙门氏菌耐药谱分析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鲤城区肺结核患者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稳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