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在小儿眼科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2022-03-29 02:43李佳林朱秀丽
当代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氟烷喉罩苏醒

李佳林,朱秀丽

(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有限公司麻醉科,北京 100020)

由于眼科患儿的年龄较小,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其对手术的操作要求较高,通常需要快速完成手术,又要求患儿在短时间内恢复意识,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麻醉方式对患儿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1]。传统麻醉药物常采用单一七氟烷,其临床作用主要具有起效速度快、镇痛效果好,而七氟烷用于全身麻醉和诱导麻醉,血气分配指数达到0.63,MAC 值1.71,对小儿麻醉的应用极为有效且适用,且容易调控麻醉浓度,不会刺激小儿气道,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2]。而瑞芬太尼在临床中属于新一代阿片类μ-受体激动剂,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也是目前临床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全麻诱导和维持药物,其药物的作用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强、苏醒快等特点,较适合小儿眼科手术[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治疗小儿眼科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 例需实施小儿眼科短小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9 例,女11 例;年龄3~11岁,平均(6.8±2.47)岁。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13 岁,平均(7.88±2.86)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儿家属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麻醉方法 患儿术前禁食6 h,禁饮2 h,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HR、BP、ECG、SpO2、BIS 值。进行静脉穿刺,不配合的患儿给予8%七氟醚吸入诱导,睫毛反射消失后开放静脉通道。所有患儿静脉给予阿托品0.01 mg/kg,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1 μg/mg,进行麻醉诱导,插入合适型号的喉罩。术中使用1%~3%七氟醚吸入。

1.2.1 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进行维持麻醉,速度为0.1~0.3 μg/(kg·min),复合七氟烷吸入,浓度设定为1%~3%,每分钟的氧流量为1~2 L,待患儿无意识后维持七氟烷1.0MAC 水平,脑电双频指数维持在40~60,结合患儿在手术期间的麻醉深度,适当调整七氟烷以及瑞芬太尼的剂量,待手术完全结束后,停静脉药物。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实施同等方法的诱导方式,并在置入喉罩后,吸入浓度为1%~3%七氟烷,每分钟的氧流量为1~2 L,将七氟烷维持至1.0 MAC 水平。术中,需结合患儿的脑电双频指数以及循环指标进行调节七氟烷用量。手术结束前3 min,需停止吸入七氟烷。

1.3 观察指标 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喉罩置入前(T2)、喉罩置入后5 min(T3)、手术结束时(T4)、喉罩拔掉前(T5)以及喉罩摘除后10 min(T6)不同时间点患儿的心率(HR)、平均血压(MBP)、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相对危险度值(RR),并记录T2~T5不同时间点患儿每分钟通气量(MV)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PETCO2)。根据Steward苏醒评分对患儿进行评定,评估1 次需5 min,取所有评分中的最高数值,总分4 分。患儿表现较为安静,且对指令的配合度较高为1分;患儿表现稍有不安,但安抚效果较高为2 分;患儿表现为中度不安,安抚效果较差为3分;患儿躁动较为严重,需对肢体固定,安抚无效果为4 分;当患儿Steward 苏醒评分分值≥3分时则为躁动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点MBP、HR、SpO2、RR比较 T3~T6,对照组平均MBP、HR、SpO2、RR先高后低,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0~T6不同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T6,观察组MBP、HR、SpO2、RR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MBP、HR、SpO2、RR比较(±s)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MBP、HR、SpO2、RR比较(±s)

注:MBP,血压;HR,心率;SpO2,血氧饱和度;RR,相对危险度值;T0,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喉罩置入前;T3,喉罩置入后5 min;T4,手术结束时;T5,喉罩拔掉前;T6,喉罩摘除后10 min。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T0比较,bP<0.05

指标MBP(mmHg)HR(次/min)RR(次/min)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0 67±6 65±5 127.6±2.7 128.1±2.9 26.5±3.1 27.4±2.2 T1 62±3 63±4 125.6±6.4 126.4±4.3 26.4±3.9 26.8±3.3 T2 64±7 65±6 126.7±5.6 127.1±3.8 28.2±3.8 28.1±3.6 T3 71±6 69±3ab 138.2±3.9 131.4±5.2ab 33.2±3.0 25.3±3.2 T4 79±5 71±4ab 141.0±4.8 131.8±4.0ab 34.5±3.3 25.3±3.2ab T5 74±4 70±7ab 141.3±5.7 133.4±4.3ab 32.5±3.9 26.7±2.8ab T6 74±5 70±5ab 139.5±3.5 129.4±4.2ab 29.3±3.0 28.4±3.3ab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MV、PETCO2比较 T3~T5,观察组MV低于对照组,PETCO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MV、PETCO2值比较(±s)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MV、PETCO2值比较(±s)

注:MV,每分钟的通气量;PETC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值;T2,喉罩置入前;T3,喉罩置入后5 min;T4,手术结束时;T5,喉罩拔掉前。与对照组比较,aP<0.05

指标MV(L/min)PETCO2(mmHg)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2 3.3±0.3 3.4±0.3 36.8±3.2 37.4±2.9 T3 4.3±0.6 3.9±0.5a 40.6±2.8 42.8±3.0a T4 3.9±0.6 3.7±0.2 44.3±4.0 46.2±3.6a T5 3.9±0.3 3.8±0.2a 36.9±2.8 37.8±3.2a

2.3 两组手术时间、拔除喉罩时间、苏醒时间、PACU 停留时间比较 观察组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及PACU 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时间、拔除喉罩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比较(±s,min)

表3 两组手术时间、拔除喉罩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比较(±s,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40 40手术时间30.5±5.2 30.4±6.1苏醒时间7.3±2.3 5.2±2.9a拔除喉罩时间9.6±2.9 7.5±2.6a PACU停留时间31.5±4.2 26.1±4.1a

3 讨论

临床中对于小儿眼科手术的操作要求极高,不仅需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手术,且其麻醉深度需严格按照麻醉药物的配比和用量,确保患儿在最短时间内完全处于苏醒状态。行眼科手术时,喉罩可减轻对咽喉的刺激性,操作简单,还能保证患儿呼吸正常[3-5]。七氟烷作为麻醉诱导药物,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起效快、代谢彻底、血气分配系数较低、麻醉浓度易调整,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瑞芬太尼在临床中属于新一代阿片类μ-受体激动剂,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也是目前临床使用较广泛的一种全麻诱导和维持药物,其药物的作用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强、苏醒快等特点[6-8]。其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短期使用瑞芬太尼不会对患儿产生蓄积毒性,同时能有效降低患儿发生呼吸道梗阻情况[6]。当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用于小儿眼科短小手术麻醉时,可减少各自药物的使用剂量,此外,二者还具有一定的协同效果,七氟烷可显著降低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后产生的疼痛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更深入地分析仍有待研究[9-10]。

综上所述,与传统麻醉比较,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在儿童眼科短手术中能有效保证患儿呼吸循环的安全性,使患者术后迅速苏醒,减少术后烦躁和其他不良现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氟烷喉罩苏醒
七氟烷和地氟烷与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研究进展
SLIPA喉罩在不同年龄患者膀胱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七氟烷与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植物人也能苏醒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绿野仙踪
吸入用七氟烷药理毒理研究综述
会搬家的苏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