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分析

2022-03-29 02:43高梅翟允鹏高宇袁野
当代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年龄组年龄段血小板

高梅,翟允鹏,高宇,袁野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检验科,辽宁 大连 116000)

妊娠期糖尿病(GDM)主要指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而首次出现的糖尿病表,患者虽无常规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但出现外阴反复感染、瘙痒、羊水增加以及胎儿增大等情况,该病与胎儿葡萄糖需求增加、肾小管糖吸收率无法提升导致的糖排放量上升有关[1]。近年来,GDM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迅速上升趋势,且以发展中国家尤为显著,且该病会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发育过度及孕妇早产等多种妊娠不良结局,严重威胁胎儿及孕妇生命安全[2]。GDM 患者可伴随明显且持续加剧的胰岛素抵抗、胰岛B 细胞功能受损,可导致肝脏糖原异生。相关研究指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存在生理性高凝状态,可引起纤维蛋白及血小板参数表达异常[3],若伴随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增加胎儿窘迫风险,但有关此类指标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及相关预测效能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年龄GDM患者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及高龄GDM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进行相关检查的84例GDM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不同分为中低年龄组(n=33)和高年龄组(n=51),并根据妊娠结局不同将高年龄组分为正常结局组(n=31)和不良结局组(n=20)。中低年龄组年龄23~34岁,平均(28.56±3.49)岁;孕龄24~32 周,平均(28.09±1.75)周。高年龄组年龄35~43岁,平均(38.75±2.15)岁;孕龄23~33 周,平均(28.78±2.21)周。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GDM 相关诊断标准[4];②入组产妇均为单胎妊娠;③均接受本研究所用参数的检测。排除标准:①胎儿存在先天畸形或宫内感染者;②产妇合并高血压,增加胎儿不良结局风险者;③相关检查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STARMAX 全自动血凝仪(思塔高诊断技术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72402293)及其试剂盒测定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采用ADVIA 型全自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西门子医学诊断产品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62404708)测定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年龄组D-D、FIB、PLT、MPV、PDW水平,比较高年龄段不同妊娠结局组DD、FIB、PLT、MPV、PDW 水平,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法分析D-D、FIB、PLT、MPV、PDW 水平与GDM 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D、FIB、PLT、MPV、PDW水平对GDM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 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D-D、FIB及血小板参数比较 高年龄组D-D、MPV、PDW 水平均显著高于中低年龄组(P<0.05),FIB、PLT 水平均显著低于中低年龄组(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D-D、FIB及血小板参数比较(±s)

表1 不同年龄组D-D、FIB及血小板参数比较(±s)

注:D-D,D-二聚体;FIB,纤维蛋白原;PLT,血小板计数;MPV,平均血小板体积;PDW,血小板分布宽度

组别高年龄组中低年龄组t值P值例数51 33 D-D(mg/L)4.13±0.35 2.81±0.32 17.449<0.001 FIB(g/L)3.25±0.59 3.83±0.72 4.032<0.001 PLT(109/L)88.25±21.32 100.25±19.32 2.612 0.010 MPV(fl)11.19±1.19 10.02±1.09 4.546<0.001 PDW(%)75.21±1.20 74.04±1.21 4.350<0.001

2.2 高年龄组不同妊娠结局D-D、FIB 及血小板参数比较 不良结局组D-D、MPV、PDW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结局组(P<0.05),FIB、PLT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结局组(P<0.05),见表2。

表2 高年龄组不同妊娠结局D-D、FIB及血小板参数比较(±s)

表2 高年龄组不同妊娠结局D-D、FIB及血小板参数比较(±s)

注:D-D,D-二聚体;FIB,纤维蛋白原;PLT,血小板计数;MPV,平均血小板体积;PDW,血小板分布宽度

组别不良结局组正常结局组t值P值例数20 31 D-D(mg/L)4.31±0.15 3.97±0.12 8.950<0.001 FIB(g/L)3.59±0.14 3.94±0.18 7.367<0.001 PLT(109/L)82.43±7.01 95.24±7.21 6.261<0.001 MPV(fl)11.45±0.35 10.81±0.36 6.265<0.001 PDW(%)75.72±0.42 74.46±0.57 8.497<0.001

2.3 D-D、FIB、PLT、MPV、PDW 水平与GDM 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GDM 产妇不良妊娠结局与D-D、MPV、PDW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FIB、PLT水平呈负相关(P<0.05),见表3。

表3 D-D、FIB、PLT、MPV、PDW水平与GDM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2.4 D-D、FIB、PLT、MPV、PDW 水平预测GDM 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效能分析 D-D、FIB、PLT、MPV、PDW预测GDM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965、0.933、0.858、0.834、0.980;截断值分别为4.24 mg/L、3.80 g/L、91.61×109/L、11.05 fl、75.35%;上述指标ROC 曲线AUC 与参考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表4。

表4 ROC曲线参数

图1 D-D、FIB、PLT、MPV、PDW水平预测GDM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ROC曲线

3 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GDM 患者存在血小板参数、凝血参数的异常,且其纤维蛋白的异常变化会导致DD、FIB 表达水平出现异常[5],可反映血小板功能状态、机体高凝状态的变化,同时此类参数变化亦可对患者正常分娩及胎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明显提高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且其变化程度与年龄呈一定相关性。故进一步研究不同年龄段参数变化规律,为高龄群体不良结局预防提供指导尤为重要。

多数GDM 患者凝血因子水平升高及活性增加,处于高凝状态,这主要因患者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引发血小板活化状态[6],使机体凝血功能呈显著增强趋势,纤溶系统功能减弱,血脂水平与血流动力学发生显著变化,使其血液呈高凝状态,从而引发并加剧血栓前状态(PTS)。目前公认的PTS分子标志物可参与评估血清中血栓相关分子含量,主要有D-D、FIB及血小板参数等。相关研究显示,血小板异常在动脉血管栓塞疾病患者中起重要参与作用[7]。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年龄组D-D、MPV、PDW水平均高于中低年龄组,FIB、PLT 水平均低于中低年龄组(P<0.05),而在高龄患者中,不良结局组DD、MPV、PDW水平均高于正常结局组,FIB、PLT水平均低于中低年龄组(P<0.05),提示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妊娠结局下的GDM患者D-D、FIB及血小板参数表达情况存在差异,分析其原因为,不同年龄群体的G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情况不一,较高年龄群体更易出现微血栓,是因其内皮细胞损伤程度较显著,可加剧血小板粘附、聚集状态,使其大量活化且功能增强,而根本原因在于此类患者群体血糖控制情况不佳,使血红蛋白出现糖基化,进而加剧脂肪代谢亢进,使局部组织出现明显缺氧状态,加剧内皮损伤,并进一步加剧血小板聚集,最终引起GDM患者微血管病变,致使相关参数表达存在差异。

血小板参数可用于评估血小板活化程度,而FIB 作为存在于机体血液内的凝血蛋白,可经肝脏产生,其亦为纤维蛋白前体,可对血小板参数及血液黏度造成显著影响。相关研究显示,冠状动脉疾病中FIB 可使患者血液黏度增加,加剧斑块进展程度,该过程中其可与血小板交联,增加血栓形成风险[8]。在糖尿病患者中,FIB水平升高可引起患者早期微血管形成,增加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而D-D水平明显升高,而作为纤维蛋白经纤溶酶降解诞生的产物,其亦可用于评估纤溶系统激活程度,可用于判断血栓形成风险及程度。本研究中,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GDM 产妇不良妊娠结局与D-D、MPV、PDW 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FIB、PLT水平呈负相关(P<0.05),D-D、FIB、PLT、MPV、PDW 预测GDM 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ROC 曲线AUC 分别为0.965、0.933、0.858、0.834、0.980;截断值分别为4.24 mg/L、3.80 g/L、91.61×109/L、11.05 fl、75.35%,提示D-D、FIB 及血小板参数水平与高龄GDM 产妇妊娠结局具有显著相关性,其可用于预测妊娠结局是否正常,并具备一定效能,分析原因为,高龄GDM 患者更易出现糖脂代谢调控不理想的情况,其出现PTS 的风险更高,配合脂质代谢异常、体重指数异常等因素,均可使D-D、FIB 及血小板参数表达发生异常,且伴随FIB的参与消耗,患者血液黏度、高凝状态均有所改变,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进一步增加胎儿宫内不良结局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不同年龄段GDM 产妇D-D、FIB 及血小板参数存在明显差异,其参数水平与高年龄段产妇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相关性,可用于预测妊娠结局,对临床高年龄产妇妊娠保健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年龄组年龄段血小板
不同年龄段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高原地区73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
关于组织中年龄多样性与世代差异的研究
乳腺占位性病变弹性评分3分患者年龄与肿瘤良恶性相关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