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教材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2022-03-30 15:17赵慰菠邹南勇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

赵慰菠 邹南勇

【摘要】本文基于教师研究教材中存在的三种问题类型,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第五单元课文教学为例,建议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深入研究教材,关注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发展性,从而让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关键词】统编教材 整体意识 整合意识 提炼意识 自我提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4-0007-04

在2019年首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优质课观摩交流活动中,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针对广大教师使用统编教材的共性问题指出,用好统编教材,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材是一个整体,特别强调目标的层次性和发展性。语文教学要轻装前行,首先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但语文教材是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依据,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坚持“以文本为先”的原则。用好统编教材、上好语文课的基本要求包括深入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理念和编排意图,把握好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把教材中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提炼出来,明确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小学语文教师,笔者对研究教材深有体会。我们认为,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是明确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教材的常见问题

结合课堂观察,笔者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教材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归类梳理。

(一)“哈姆雷特”型

在阅读课上,不少教师喜欢引用“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以表示理解和尊重每个人独特的阅读感受。但是,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前提是教师本身应明确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教材体现国家意志,体现主流意志形态的价值观,无声地塑造着学生的三观。教师要上好语文课,首先要从整体上吃透文本,牢牢把握文本的价值导向,以此为前提设计教学内容,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理解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彰显教材的载体功能和语文课堂立德树人的使命,而不是一味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二)“单棵树木”型

这里的“单棵树木”有两层意思:一是在备课和教学中,不少教师只关注一篇课文,而不顾整套语文教材、每册教材、每个单元课文之间目标要求的相互关联,对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编排意图未予深究;二是在教学名篇或名著节选时,只看此篇,没有研究此篇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经历、文学意义及思想意义等,可谓“只看树木不见森林”“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到了课堂上,只是将单一的、现成的知识搬运给学生。“单棵树木”型的课,不可能有宽度和厚度。

(三)浅层要素型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个单元中安排了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可分为三个维度:阅读、表达(口语与书面语)和习惯。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提示的是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学内容。在同一个单元中,选文各不相同,教师在备课时如果只注意教材导语中的语文要素,对每课落实语文要素的角度、程度提炼不够,对每篇课文教学平均用力,没有根据课文特点整合教学内容,就无法充分发挥文本价值,更无法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语言能力进行训练。这样的课堂教学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停留在浅层次,缺乏生命力。

二、小学语文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应具备的四个意识

教师应该如何深入研究教材,夯实品质课堂的根基?笔者拟以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第五单元为例,谈几点看法。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共有4篇课文,分别为《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内涵丰富,以“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导入人文主题。本单元由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构成,语文要素为“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学习写读后感”。教师引导学生漫步中国古典名著“长廊”,走近书中人物,品读精彩故事,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第五单元共2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感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在研读教材时,笔者发现,虽然第五单元属于习作单元,但是与第二单元的课文及学习目标有相通之处:首先,都是名篇名著,具有各自独特的“语文味”;其次,都描摹了生动的人物形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或片段,画面感强,都提出了解文中人物形象、学习相关写作方法的要求;最后,写作特色明显,容易以“点”带“面”。结合单元后面的“快乐读书吧”,拓展课外阅读,能较好地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针对两个单元的教学,教师应树立以下四个意识,做好教材研读工作。

(一)整体意识

教材是一个整体,包括单元整体、整册整体、年级整体以及全套教材的整体。教师要想用好统编语文教材,就要從整体着眼,了解全套教材的体系结构及内容编排的系统性、能力训练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增强整体意识,教学中注意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例如:教师执教低年级教学内容,应同时研读中、高年级教材;执教中年级教学内容,也应了解低、高年级教材;执教高年级教学内容,同样要研读低、中年级教材。无论哪个年段哪个单元的备课,教师都应该具备整体意识。

以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共安排了4篇古典名著,看似无关,但从内容整体来看,它们都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与后面第五单元的一组人物描写都有内在联系,本单元人物形象诸葛亮、武松、石猴,与第五单元中的人物严监生、刷子李,都呈现了封建社会的人间百态。教学中,教师从引导学生感受人物教材的文本,到学习写作形形色色的人,逐步递进。从形象语言来看,无论是《猴王出世》中的“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还是《景阳冈》中的“这轮红日,厌厌地相傍下山”,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注意以学生之前学过的古诗、小古文为基础,适当点拨回顾,让学生理解古文大意并不困难。

(二)整合意识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但教材中有的内容可以直接作为教学内容。例如,课后安排的认字、写字,便既是教材内容,也是教学内容;教材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选哪些段落、怎么选、怎么练才能逐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便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灵活调整。在实际教学中,语文课程标准可以作为一个参照,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应根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并进行有机整合,设定教学目标,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研读《猴王出世》一课时,我们发现部分段落语言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是很好的教学资源。例如:那猴子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下,朝游峰洞之中。这一课虽然是阅读课文,但是,在本组四篇课文中,这一篇的语言最为体现古文的音律、对仗美,故事情节也很吸引学生。笔者还了解到,五年级学生对《西游记》的故事、影视作品早已熟悉,原教学目标中的“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不难达成,文中语句的大致意思,学生通过猜测大都可以明白,因此,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我们将“内容理解”淡化,由此而省下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等方式,感受人物鲜明性格的同时欣赏课文语言独特的音韵美,并进行仿写练习,加深感受;再通过对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一些资料的补充、拓展,达成“喜欢名著、亲近名著”的教学目标,达到整合教材、提高教学效能的目的。经过课堂实践,效果良好。以下是学生结合生活情境仿写的片段:

我们的教室位于学校科学楼偏僻一角,虽无热闹,却有(宁静)。春天来了,门前小花园充满生机,我们(赏)桃花,(观)蝶舞,(闻)花香,(抚)碧草。与同学为(伴),老师为(友)。朝坐教室(诵读),夕于操场(嬉戏)。

(三)提炼意识

读懂、悟透教材编排意图和文本内容,有助于教师从中提炼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懂,即能把握文本内涵,了解语言表达上的特色;透,即重点、难点定位准确,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深入研究教材,可以帮助教师找准语言训练的切入点。例如:第二单元的后三篇节选自原著的课文,保留了作家鲜明的语言风格,学习《景阳冈》时,学生朗读“端的好酒!主人家,我吃一碗,还你一碗钱,只顾筛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并配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从中感受梁山好汉武松的豪放;从《红楼春趣》的软语嬉笑中,感受大观园的春光烂漫、贾宝玉的无忧无虑;从《猴王出世》无处不在的对仗句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将这些语言片段提炼出来,能够让学生体会中华古典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第五单元的《刷子李》,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领略冯骥才语言中的“天津味”,进而激发学生阅读《俗世奇人》的兴趣。教师只有读懂、悟透教材编排意图和文本内容,才能找准语言特点、亮点、训练点,使语文课更有“语文味”。又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学习,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强调了两点:一是重视兴趣激发,二是避免拔高要求。尤其强调了第二点,要求教师注重教给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对文中一些难理解的语句,学生可以不求甚解,可以猜测大致意思,接着读下去。本单元侧重于理解,不在于运用,教师教学应把握好挖掘的度。

研究教材,还需要联系学情,提炼出既对文章的重难点有穿透力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有价值的学习内容,精准施教。例如,第五单元《两茎灯草》一课中的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为数不多的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人物形象,因为年代久远,以及生活阅历不够等原因,学生对严监生形象所代表的极度吝啬通常不能真正理解,误以为是“节约”的表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这一学情,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文中严监生的三次摇头,充分认识他对妻儿、亲戚等亲人一概不管,不关心不关怀不惦记,只记挂着那两茎灯草浪费银子的行为,使学生明白严监生的世界里没有亲情没有爱,只有冰冷的铜钱。在他心里,冰冷的铜钱胜过温暖的家人,这就是节约与吝啬的根本区别。这样解读,学生恍然大悟,若有所思,对严监生伸出两根指头的典型动作描写所体现的人物特点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四)自我提高意识

统编语文教材在全国推广使用,对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教师若想用好教材,必须具备自我提高意识。正所谓:“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瓢水。”教师只有自觉、全面地深入研究教材,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功底和语文素养,才有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文本,使课堂变得立体生动,具有文化韵味,完成传播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以《红楼春趣》(一名青年教师的试教课)课堂教学片段为例:

师:读了这篇课文,宝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1:贾宝玉是个倔强的人。

师:嗯,还有吗?

生2:他活泼顽皮。

师:对啊,他生气的时候就摔了风筝。

生3:他是个尊重女性的人。

师:说得真好。

……

(教师将以上学生的回答全部板书,总结时作为本课关于贾宝玉形象性格的概括。)

从上述教学片段可以发现,如果教师没有事先深入研究教材,单纯地从一个节选的放风筝场景去分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对如何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和把握人物形象缺乏准确定位,就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大部分学生对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是从儿童版《红楼梦》中得来的,他们往往对红楼梦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隐喻的社会意义等缺乏了解,因而对贾宝玉的印象可能只是活泼可爱、顽皮倔强。而这样的印象与小嘎子的形象又有何不同呢?此时,教师如果具备较深厚的文学功底且对教材有所研究的话,就能对此进行适当点拨。例如,当学生回答“宝玉是个尊重女性的人”时,教师可以从中判断出学生可能是照搬辅导资料得到的答案,但是为何在这个节选中要说明他尊重妇女,学生大概率是不明白的,此时教师的点拨非常重要:“小说描写的年代,是男尊女卑、等级森严的年代,大观园里丫头命如草芥,如金钏因一点小错即被处死,而宝玉却是当时社会的叛逆者,没有少爷架子和阶层观念。”这样,学生就能够理解文中为何他对美人风筝都格外爱护,与被视为下人的丫鬟们一起平等游玩嬉戏放风筝,率真活泼。类似的人物形象分析还有王熙凤乐于助人、严监生勤俭节约等,都需要教师先把“一本书”读完,读好,读厚,教学“一篇”时才能“浅出”点拨,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和观念。这样的点拨不是拔高要求,而是正确引领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态度——不能以学生年纪小看不懂,而任由他们发挥,该引领纠正的时候如果只字不提,就是对名著阅读的误解,是对教师角色定位不准。

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时,不能仅仅看这一篇课文,还应联系到这一篇背后的这一本,“深入”才能“浅出”,避免阅读碎片化、标签化。例如,《草船借箭》一文安排在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是根据原著相关内容改写,其语句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不是难点,不像后面三篇是原著节选。在理解文中的几个人物形象时,虽然学生能够说出他们的基本特点,但是说法停留在较为浅层的时候,教师的“一桶水”这时就应该发挥作用,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比如,对于诸葛亮这个主要人物,为什么他明知短时间内造十万支箭,不但任务艰巨,而且还有立军令状的生命危险,还是决定接下呢?文中表現了诸葛亮什么品质特点?课堂上,很多学生认为诸葛亮聪明、勇敢,懂天文,胸有成竹;部分学生还通过资料搜集,说出诸葛亮神机妙算、胆略过人等。这部分学生的答案几乎与教师用书上的答案一样了,按理说教学可以圆满完成,但如果教师对此有较深入的研究的话,就可以先肯定学生的答案,紧接着补充点明这个时期诸葛亮肩负的是与周瑜联合抗曹的重要使命,从而使学生理解在这个节选片段中,为什么他明知周瑜刁难,仍然选择迎难而上。最后,教师还可以用轻松的语气点拨学生:诸葛亮除了神机妙算、胸有成竹等,他还有区别于其他人物的最重要一点——顾全大局。才,体现在他识天气识人心;德,体现在他顾全大局,团结为上。德才兼备,因此才成为了文中的“男一号”啊!

此时,学生就会在一片欢笑中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教师深入浅出的适时点拨,学生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概括就不再是机械照搬参考书上的词,文本与人物已经悄然走进他们的心里。同时,教师也恰当地让文本具有了时代性,将德与才自然融合,做到了“育德润心,教育无痕”。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统编语文教材,用好统编语文教材,从而使课堂在“双减”背景下切实提质增效,达到铸魂育人的目的。

作者简介:赵慰菠(1969— ),广西天等人,高级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为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分析与运用。邹南勇(1973— ),湖南祁东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分析与运用。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
把握好教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
脱离“拼音”拐杖,突破识字难关
“分角色朗读”的七大策略
基于统编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
谈统编教材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的亮点
用德滋润儿童心灵,用法护佑儿童成长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初探
从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得到的教学启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