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长江中上游水文化旅游资源的“区块链”整合与协同开发策略

2022-03-31 22:25邓殊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水文化旅游资源区块链

邓殊

摘 要:长江中上游区域水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资源藏量丰富、类型复杂多样、文化底蕴深厚等典型特征。基于“区块链”理念,提出资源整合的信息均衡性、共享性、闭锁性、安全性、畅通性等规范标准,构建资源整合的六个层级的组织模型,并运用泛网技术,对整个区域水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协同开发。按照构建长江中上游水文化资源数据库的要求,提出由政府主导运用水文化资源“区块链”技术,推动区域水文化旅游带全方位合作,进行水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活动设计,以及远期规划长江水文化旅游国家公园等协同开发策略,以期使长江中上游水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

关键词:长江中上游;水文化;旅游资源;“区块链”整合;协同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7-0144-04

本文的水文化旅游资源界定为以长江中上游滨水区域的水形态、水工程、水工具、水环境、水景观为载体的文化旅游资源;而长江中上游区域(以下简称“区域”)按地理分界,以江西省湖口县、湖北省宜昌市、四川省宜宾市为节点分为下、中、上游,宜宾市至四川省石渠县的真达乡为金沙江,真达乡以上为通天河。本文从水文化旅游资源角度进行研究,拟将重点河段划定在攀枝花市节点,适当照顾其以上的金沙江上游及通天河所涉及的三江源保护区。区域内水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区块链”整合,有利于长江中上游水文化旅游资源的协同开发,为地方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作出文化旅游的贡献。

一、区域水文化旅游资源特征类型分析

(一)资源藏量丰富

根据课题需要,通过网络、文献、实地、访谈等方式对区域内有关水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初步的调研。按照滨水原则及水形态、水工程、水工具、水环境、水景观类型,以“镇”为基础单位,共调研了198个镇以上行政单位,有112个镇拥有水文化旅游资源载体,共172处如表1所示。而且有的镇没有水文化旅游资源,有的镇有多种水文化旅游资源,总拥有率约占56.56%,比例很高,说明沿长江中上游地带水文化资源丰富。

(二)类型复杂多样

区域内水文化旅游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类型十分丰富。如有工程类的大坝、大桥、长堤、江滩、码头、港口、地缝、滑坡、枢纽、电站等,有峡谷类的西陵峡、瞿塘峡、恩施大峡谷、牛肝马肺峡、小三峡、金沙滩大峡谷等,有景区类的江滩、沙洲岛、沿江画廊、古镇、博物馆、庙宇、水利景区、遗址、保护区、漂流基地、自然保护区、历史风貌区等,有古迹类的城楼、古城、故里、栈道、悬棺、祠堂、水下石刻、土司官寨、酒窖、纤夫道、陵园、古渡口等,有文化类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三国文化、鱼文化、商埠文化、巴人文化、大溪文化、抗战文化、酒文化、大江文化等,种类众多,有利于多样化开发。

(三)文化底蕴深厚

区域内水文化旅游资源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历史文化沉淀十分深厚。譬如位于涪陵市区长江水下的白鹤梁题刻石梁,始建于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前,现存题刻165段3万余字、石鱼18尾、观音2尊等,具有水文价值的有108段,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处以刻石鱼为“水标”并观测记录水文的古代水文站。又如位于湖北省江陵县的楚纪南城,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首都,自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迁都于此,建都400余年,为当时南方第一大都城,孔子、庄子、墨子曾出入古城,爱国诗人屈原曾在此担任楚国“左徒”一职,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再如赤壁市的三国赤壁古战场,位于长江南岸,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可见,区域内众多水文化旅游资源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

二、区域水文化旅游资源“区块链”整合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共享数据库思维,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

(一)资源整合的规范标准

一是水文化旅游资源信息均衡管理。其“区块链”本身自成一体,资源信息通过分布式核算和存储,做到各个节点信息的自我验证、传递和管理;二是水文化旅游资源信息的共享性,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开放性特点,资源信息的数据对所有旅游者开放,他们可以通过公开的链接口查询和开发,水文化旅游资源信息完全透明;三是水文化旅游信息的相对闭锁性,沿长江不同行政单位的水文化旅游资源所在地通过签署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使得区块链系统相对独立,所有资源信息节点能在本系统内验证与交换信息数据,杜绝了外部干预;四是水文化旅游信息管存的安全性,通过技术手段将旅游访问者掌控的资源信息节点控制在51%以下,就无法肆意操控修改水文化旅游信息“区块链”网络数据,防范了人为主观恶意变更,资源信息安全得到保障;五是水文化旅游信息传递的畅通性,沿江不同行政单位节点的身份信息,不需要进行公开亮码或验证环节,便可自由而规范地传递和存储。

(二)资源整合的组织模型

长江中上游水文化旅游资源“区块链”整合的组织架构模型从下往上分为六个层级。第一级的信息文库层级封装了区块、存储、签名、记录、加密等信息;第二级的信息扩散层包括分布式组网扩散、数据传播扩散和认证机制等;第三级信息权益层主要封装网络节点的各类共识算法;第四级的信息管理层将信息发行与分配等经济因素集成到区块链技术体系中;第五级的信息编码层主要封装了各类文件源码、编码体系、智能约束等区块链进行编程的基础条件;第六级的信息使用层则封装了区块链的各种使用场景。整个模型的核心技术体现在分布式账户、加密技术、达成共识、智能约束和广泛应用场景等。

(三)资源整合的技术应用

长江中上游水文化旅游资源信息整合后,可以将信息资源广泛应用于旅游公共管理、旅游商品溯源、旅游服务网、旅游公益网、旅游云游网、旅游预订网、旅游者数字身份、旅游精准营销、旅游金融与保险、旅游财务管理、旅游交通网、旅游物联网等方面。比如在旅游交通网中应用“区块链”整合技术后,可以降低旅游交通成本,追溯旅游交通参与者运送起讫和过程,提高消费侧管理效率。这是因为“区块链”整合技术通过结点连接的散状网络分级结构模型,能够在整个旅游交通网中实现信息的准确检验和全面传递,提高了旅游交通的便利性和智能化水平。并且通过大数据自动筛选过滤功能,在水文化旅游资源的“区块链”中建立信用资源以提高旅游交通的安全性。其链结点的自由进出能力,可独立参与或离开资源信息的“区块链”体系而不对整个“区块链”体系干扰,反映出大数据良好的整合能力。又如在国际汇兑、旅游信用证、旅游股权登记等旅游金融方面,通过“区块链”技术规避了第三方中介环节而实现点对点的对接,能够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快速完成交易支付活动,利于国际国内旅游业务的发展。

三、区域水文化旅游资源协同开发策略

(一)构建长江中上游水文化资源数据库

从上述调研成果可知,长江中上游水文化旅游资源信息十分丰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基础数据挖掘。一是水思想数据,这种精神形态的文化源于水自然形态而生发出来的人生观、生存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二是水科学数据,这是与人们日常生存生活相关的水利科学探测活动,如涪陵白鹤梁、云阳龙脊石等古代水文石刻;三是水工程数据,包括从古至今的用水工程、引水工程、治水工程等;四是水艺术数据,如出土的鱼纹蛙纹彩陶器物,描述与长江有关的诗歌、散文、绘画、书法、音乐、舞蹈、酒茶文化等;五是水民俗数据,与水或长江有关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节庆节日、人生仪礼、游艺文学等;六是水文化遗产数据,包括工程遗产和非工程遗产;七是水文化载体数据,分为物质载体如水运工具、治水工具、用水工具等,非物质载体如与水有关的民间技艺、民间艺术、水事庙会、茶道等;八是水文化研究数据,包括水文化的各种文章、著作、电子产品等[1]。在原始数据信息收集完成后,要进行数据误差或错误检查与编辑、图像纠正、格式转换、投影变换等预处理;再以MapInfo组件MapX作为后台支持,所有通过MapGIS及其他GIS软件完成的矢量图形数据格式全部转化为MapInfo的数据格式(.tab),然后对矢量图形数据进行分层处理与属性数据编辑。如要构建关系型数据库,这种属性数据库是描述空间实体特征或性质的二维数据表,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它使用方便、冗余度小、管理程度高、逻辑操作功能强,通过存储、截取、安全保障、备份等基础功能,实现对水文化旅游资源对象的“区块链”管理,达成对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目标。

(二)政府主导运用水文化资源“区块链”技术

一是要在政府主持下构建“区块链+水文化旅游”系统平台,贯彻“去中心化”规则,长江中上游一盘棋,减少对少数中心地段或行政区划的依赖,为照顾水文化资源分散状况而适当中心化,二者有机结合以更好发挥系统平台优势。二是政府要引导长江中上游地带各行政单位共同参与“区块链+水文化旅游”系统平台的研发与维护。不能让一个行政区域或单个企业独自研发,而整个区域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使各单位的“区块链”平台相互流通、充分交流,资源信息自由流转,使单个区块连成行业空间而非信息孤岛。三是为了及时处理由“区块链”技术引起的各种公共安全问题,尤其是隐私信息、商业信息及财产信息的安全隐患。政府要出台与完善有关“区块链”技术的法律法规,以规范企业信用、信息安全与交易行为,将公共安全问题置于法律构架内,以法律监督与鉴定失信行为,促进长江中上游水文化旅游市场的信用建设[2]。

(三)推动区域水文化旅游带全方位合作

突出长江中上游水文化旅游带是一个整体区域的观念。一是在合作战略上,积极推进“水文化旅游+”战略,夯实区域内水文化旅游合作基础,将水文化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相关部门融合发展,以水文化旅游促進乡村振兴、乡村富民目标的达成。二是在合作网络上,在进行长江中上游水文化旅游资源“区块链”整合之后,区域内各行政单位应加强协调合作,彼此互为资源、市场、动力,并参与非临江区域的分工合作与整合发展,在更大空间尺度和时间长度上提升资源要素,共享客源市场。利用本区域水文化旅游产品的异质优势,与长江下游、长江腹地协同共进。三是在合作模式上,构建政府主持、市场参与、行业领衔、区域协同、各界呼应的长江中上游水文化旅游带合作模式,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牵头,联合相关省市区政府组织成立专门机构,统筹规划和指导区域内水文化旅游开发事项。四是合作机制上,构建标准统一、证照互认、资源共享、交通串联的长江中上游水文化旅游合作机制,清理和整合与此不相符的政策、制度、环境,激励沿江各单位的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层面的自由交流和优势互补,通过水文化旅游合作协议,按照《长江保护法》的法律要求,约束、分工、共享、补偿各责任主体的开发行为和可持续发展机制[3]。

(四)进行水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活动设计

长江中上游水文化旅游资源体现了治水、用水、拜水的特点,因而沿岸各水文化小镇必然各具特色。为此,一要尊重地域特色,为避免“设计趋同、千镇一面”的问题,必须要紧密结合地方文化,比如江滩公园、沙洲湿地、水神寺庙、纤夫古道等。二要重视生态保护,要严格遵照新颁布的《长江保护法》要求,注重“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水文交融”的理念,将地域农耕景观、山水画卷、人文风情融合于长江水文化之中,依靠良好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以及亭、台、楼、榭、廊、路,使自然、人文、地域浑然一体。三要开展水文化活动,充分挖掘和设计先民创造的水稻文化、船文化、渔文化、治水文化、桥文化、饮食文化等民俗和节日活动,以及新时代的泛舟游览、岸边垂钓、码头观光、河溪漂流、水上赛艇、瀑布探险、江底潜水等活动,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层和需求面,达到“整体一江、分段特色”的效果[4]。

(五)远期规划长江水文化旅游国家公园

通过对长江中上游沿线城市和区域自然资源、水文化旅游资源、国家保护地等的调研,长江中上游建立水文化国家公园有五大优势:居全国首位的水资源储量,地形高差起伏较大,矿种丰富且储量大,植被覆盖率高,水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因此,长远规划长江水文化旅游国家公园应采取以下四个策略:一是构建空间策略,从生态先行区、保护地聚集区、优势资源区、原生动植物区等四个层级进行总体空构;二是构建数据信息库策略,采取“组合+整合+融合”升级模式,对域内水文化旅游资源分区、分类、分级,再建成共享信息库与地理信息系统;三是构建网络化策略,在长江中上游所涉及的各省市区,充分考量核心保护地分布格局、土地利用状况、基础设施条件,规划交通网络、旅游服务设施、特色小镇布局等;四是统一管理策略,从顶层设计入手,成立国家层面的管理机构,对区域内水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如整合多头管理,处理好地方与中央、职能与行业之间的关系,对域内水系、森林、山岳、湿地、江滩、古迹、工程、小镇等统一进行确权登记、归属落实、权责明确,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和功能服务分区,以更好地服务于水文化旅游服务的基本要求[5]。

参考文献:

[1]  史鸿文.中原水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概述[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3-4.

[2]  陈颖,刘子瑜.区块链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价值与场景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0,(1):180-181.

[3]  张祥,李艳,谢双玉.长江经济带旅游合作:潜力、障碍与突破[J].经济问题探索,2018,(3):94-95.

[4]  倪妍.基于水文化的城镇旅游特色景观设计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5):51-52.

[5]  唐晓岚,任宇杰,马坤.基于自然资源生态优势的长江国家公园大廊道的构想[J].环境保护,2017,(17):43-44.

猜你喜欢
水文化旅游资源区块链
新常态下我国水文化研究综述
南阳城市水文化品质提升建议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流域管理视角下的重庆水利移民史浅探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经济型苏州古城旅游产品策划初探
用“区块链”助推中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