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

2022-03-31 07:55邹薛之侯蔚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年1期
关键词:师范生有效途径能力培养

邹薛之 侯蔚

摘要:师范生是未来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中坚力量,其育人理念和课程思政能力直接影响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师范生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江苏省内部分高校数学师范生的问卷调研,分析当前师范生课程思政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师范生课程思政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师范生;课程思政;能力培养;有效途径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新时代课程思政指明了航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为各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高等院校师范专业是培养师范生的摇篮,师范生的育人理念和课程思政能力,直接影响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课程思政是“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视域下对教育工作者新增的“公共课”“必修课”,各高等院校师范专业必须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担起育人使命,以时不我待的激情培育时代新人。

一、师范生课程思政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德艺双修,助力师范生的师德素养提升

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提升师范生师德素养的需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德艺双馨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期盼,能成为一名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教艺精湛的教师是师范生的目标所向。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的融合,是全面提高师范生课程思政能力的关键所在。只有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融入大学专业课堂教学,才能让师范生在德艺双修、润物无声中将学到的专业知识技能转化为内在的师德素养,激发锤炼课程思政能力的热情和动力,从而更好地肩负起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的责任。

(二)德智相融,助力师范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还是促进新时代师范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培养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养、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课程思政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影响着师范生的当下和未来。任何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导向,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否将育人的元素挖掘出来,并有机、自然、贴切地融入,这取决于教师的“传道”水平和能力。由此,师范生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三)同向同行,助力师范生政治理论的提升

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也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和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奏响了“三全育人”的主旋律。推动师范专业课程发展与课程思政建设同向同行,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发掘一切校内外资源,将思政教育融入所有专业课程教学,不仅可以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育人时空,也可以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师范生心里生根开花。

二、师范生课程思政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更好地了解当前师范生课程思政能力现状,我们以江苏省内部分师范院校大一至大四的数学专业师范生为调查样本,围绕师范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的途径、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的关联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共收到278份有效问卷。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分析,发现样本师范生课程思政能力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师范生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够到位

调查发现,仅14.39%的师范生表示清晰地了解“课程思政”的概念,大多数师范生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思政课”; 71.22%的师范生不能区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这两个概念,大多数师范生都没有认识到课程思政能力对于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

(二)高校对“课程思政”实施尚有欠缺

调查结果显示,有69.95%的师范生认为,学校课程思政的主阵地就是思政课,仅11.06%的师范生反馈在思政课以外的其他公共必修课中融入了课程思政的内容; 70.35%的师范生表示,学校思政课大多采用大班教学或者在线课堂的形式,学生人数多, 课堂互动少。由此可见,学校课程思政实施范围小、教学形式传统化现象较为普遍。

(三)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深度不够

在提到课程思政和所学数学专业的紧密程度时,48.20%的师范生认为课程思政和所学专业的紧密程度一般,9.35%的师范生认为两者完全无关。大多数生认为师范学师范习阶段应更多注重学科教研和师范技能训练。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并未完全做到和专业课程融为一体,课程思政融入师范生学习生活还需要一个过渡阶段。

三、培养师范生课程思政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凝聚共识,确立“三全育人”的思政理念

课堂是育人主阵地,教师的认识水平决定了课程思政理念能否在课堂中贯彻落实。作为师范院校教师,不管是备课、授课,还是组织实践活动、课后延伸教育等,都要坚持在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始终。作为师范生,必须深知新时代赋予自己的教书育人的使命,把“三全育人”的理念内化于心,不仅要熟练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学会塑造学生品格、引领学生成长的本领,形成课程思政的育人自觉。

(二)加强培训,掌握“专业育人”的原理技能

師范院校除了开设相关思政课程以外, 还需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为师范生开设系统化、多样化、高质量的专题培训。师范生只有真正理解“新思想”后,才能切实提升自己的课程思政能力。师范院校可以组织师范生聆听专家讲座,到革命圣地开展红色寻访和实境锻炼,将爱国情感、社会责任、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等内容有计划地传授给师范生, 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还可以组织课程思政沙龙、思政微课展示、课程思政案例评比等活动,帮助他们强化德育意识、提升德育能力。

(三)研读教材,挖掘“铸魂育人”的思政元素

学科知识中往往隐藏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需要教师不断丰富教学维度,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开发和深层设计,使学科教学不仅满足学生对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的需要,而且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道德理念、价值观念加以引导,拓展课程的价值属性。例如, 对于勾股定理及其发展简史,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数学家高超的证题思想和对数学的钻研精神。

(四)積极实践,提升思政融入的组织能力

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视域下提出的先进课程观,其核心理念就是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之中。这种思政融入的组织能力,必须在实践中练就。一要找准切入点。师范生要多聆听名师课堂, 研究课堂中的闪光点,学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储备入手,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发挥思政元素的隐性教育作用,触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完成思想引领、价值塑造。例如,教学小学五年级《校园绿地面积》一课,可以带领学生测量校园绿地面积,并适时提醒学生保护校园中的花草树木,激发学生热爱校园、保护生态的情感。二要找准契合点。师范生要学深学透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数学学科素养的契合点,让课程思政赋予课程新的内涵。例如,教学高一《分段函数》一课,可以导入出租车收费的案例,教育学生学会主动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学会运用合理的方式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要找准发力点。师范生还需涵养睿智的双眼,学会捕捉课堂中精彩的育人瞬间,追求课程思政的自然效果。例如,教学三年级《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当学生说到“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 米半决赛中以9.83 秒刷新亚洲纪录” 时,教师随即给学生讲述32 岁的苏炳添为备战奥运,不断克服伤痛、突破极限的感人故事,并让学生观察一组苏炳添的历史百米成绩,从9.98 秒、9.91 秒,到9.83 秒,感受每0.01 秒的进步中所蕴藏的拼搏精神,激励学生勇于攻坚、迎难而上。课程思政的育人目的,就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达成。

参考文献:

[1]杨维.同向同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课程着力点[J]. 科教导刊,2021(21).

[2]丁义浩,王刚.“课程思政”引领教育回归“初心”和“使命”[N]. 中国教育报,2019-12-23.

[3]李树涛.课程思政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师作用[N]. 光明日报,2020-06-16.

(邹薛之,南通大学理学院。侯蔚,南通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① 本文系2021 年南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数学师范生课程思政能力培养研究”(编号: 2021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师范生有效途径能力培养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