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运会对于举办城市“十五分钟健身圈”建设的影响分析

2022-03-31 01:08张仙花
当代体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长安区长廊西安市

张仙花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了全民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实现全民健身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为提升国民健身的普及,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相关文件中首次提出了建设“十五分钟健身圈”的意见。十四运作为全国最大的体育赛事带动了西安市的体育产业及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为此,本文以西安市为例,调查十四届全运会对西安市“十五分钟健身圈”建设的影响。

党的十九大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民健身已经成为大健康观、大卫生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而健身组织不足,健身场地不够,健身活动、赛事不丰富,科学健身指导欠缺,健身文化氛围不浓,是制约我国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问题,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尤其是针对如何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已形成了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15分钟健身圈”的打造已成为各级政府衡量人民群众体育满足感、获得感的重要标尺之一。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建设“十五分钟健身圈”,并明确提出通过盘活存量资源,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2016年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界定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指从家门口出发,步行或骑行15分钟范围内,就可以寻找到举步可就的健身设施、专业科学的体育指导,完善的组织、竞赛平台,丰厚的体育文化氛围,15分钟健身圈就是人民群众参与全面健身的“幸福半径”。

1 十四运对于西安市“十五分钟健身圈”建设的影响

办一次赛,兴一座城!西安作为陕西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要抢抓承办十四运会机遇,大力推进全运惠民工程,始终坚持以“全民全运、全运惠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打造“15分钟健身圈”,让更多群众享受体育惠民成果,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全运惠民工程实施方案》,抢抓十四运会重要历史机遇,全力推进“全运惠民工程”建设,西安市印发了《西安市全运惠民工程实施细则》。其中将2021年,市、区(县、开发区)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建成“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以上作为总体目标之一。

西安市全运惠民工程共有重点任务24项,其中9项直接围绕健身“十五分钟健身圈”进行。

1.1 实施多样化体育设施建设,全面构建“15分钟健身圈”

(1)加快推进西安奥体中心建设和西安城市运动公园提升改造。

(2)全力推进区县“四个一”工程建设。

(3)大力实施足球场地建设。

(4)实施公园全民健身设施建设。

(5)推进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6)加大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力度。

(7)广泛实施全民健身绿道建设。

1.2 推动公共体育场地开放,为群众健身提供更多场所

(1)推动公共体育场地开放。

(2)推进学校体育场地逐步有序开放。

2 十四运背景下西安市“十五分钟健身圈”建设现状

按照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15分钟便民健身圈”要求,西安体育更是全面围绕广大市民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科学规划,拓面布点,着力构建布局合理、设施齐全、便捷实用的“15分钟便民健身圈”,从而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截至目前,全市共规划建设全民健身园区28个,建设社区全民健身路径2200个,多功能运动场63个,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280个,实现全市行政村、社区全民健身設施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现将关于“十五分钟健身圈”部分建设成果进行介绍。根据项目特征将以重大项目介绍与行政区“十五分钟健身圈”建设情况两个部分来进行介绍。

2.1 西安市部分“十五分钟健身圈”建设重大项目现状(两项)

2.1.1 800里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

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流经四市两区的48个县区,承载陕西省60%人口、70%的经济总量。渭河沿线人口密度大、交通便捷通畅、经济发展繁荣,是陕西省中心地带和体育、文化需求旺盛地区。为了进一步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城区健身场地设施不足的难题,2015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充分利用、扩大渭河综合治理成果,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建设800里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并将其列为陕西省重大文化项目管理。

随后陕西省体育局组织专家制订了《“800里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建设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整体规划:总投资10.73亿元,分3年实施,以健身园、全民健身中心、健身设施为主要形式,占地3325万平方米,包括24个全民健身中心(园区)、19个运动公园、99个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各类体育健身场地及器材达13945个。建成后的健身长廊为陕西人均体育用地增加0.31平方米,成为百姓健身、赛事活动理想场所,将有效改变陕西省各地市全民健身场地面积少的现状,满足群众健身需求。

陕西省体育局副局长董利介绍:健身长廊西起宝鸡市金台区宝鸡峡渠首,东至渭南市潼关县渭河入黄口,途经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杨凌示范区和西咸新区“四市两区”。工程以渭河为轴,以大型滨河运动公园为核心,以渭河堤顶滨河绿道为线,以县级健身设施场所为“点”,以市、区体育健身设施场所为“面”。点、线、面结合,打造沿岸城乡“15分钟体育健身圈”,打造一个集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颇具陕西特色的“最大的全民健身长廊、最美的体育景观长廊、最现代的智慧健身长廊”。西安市从2016年开始启动了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西安段的建设。健身长廊西起周至县,东至临潼区,经周至、鄠邑、未央、灞桥、高陵、临潼6个区县,全长140.6公里,已成为了西安市全运惠民最亮的工程。

2.1.2 “三河一山”绿道建设

2020年9月,西安市印发《“三河一山”绿道建设实施方案》,利用渭河、沣河、浐灞河、秦岭丰富的自然山水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不仅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更能把生态与城市相串联,成为市民休闲游憩、享受慢生活的幸福廊道。项目于2021年4月进行开放,后期计划至2022年底,全面修成总长303公里的“三河一山”绿道建设全面建成,游径总长达到410公里,沿途串联了103个生态节点和42个人文历史遗址,规划建设109个休憩驿站。“三河一山”绿道还是一条可漫步、可长跑、可骑行的全民健身运动长廊,尤其是专属塑胶跑道和沿途设置的驿站,可以让运动者肆意奔跑,来体验城市中的绿色生态长廊,运动累了还可以在驿站休闲小憩,如紧邻奥体中心而得名的奥体驿,像一颗璀璨的白珍珠镶嵌在“三河一山绿道”上。

2.2 西安市部分行政区“十五分钟健身圈”建设现状(碑林区、长安区)

2.2.1 碑林区

碑林区,是西北地区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单位面积产值最高的城区之一。作为寸土寸金的核心城区,在打造“15分钟健身圈”方面为了破解地域空间狭小、筹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难的发展瓶颈,碑林区积极探索新模式,“深挖潜力、整合空间”,让辖区居民群众“想健身、能健身、乐健身”。

长乐公园全民健身园区:

位于长乐公园内的全民健身园区,作为西安市主城区首个智慧型健身园区,去年2019年建成开放后成为周边市民群众的健身“主场”。长乐公园健身园区是碑林区2019年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便民服务圈”的重点项目,园区面积约4500平方米,包括智能塑胶健身步道、综合健身一区、综合健身二區、乒乓球运动区、儿童游乐区、篮球运动区六个全人群覆盖的运动健身区域,通过健身步道将各个场地串联起来成为一体。园区投入使用以来,日均人流量在6000人次以上,节假日高峰期能突破1.5万人次,满足了周边社区、企事业单位近10万群众的健身需求。

太白印象城足球主题公园: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空间越来越狭小,因此利用好城市绿地公园、商业楼宇广场等开放式公共服务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长乐公园健身园区,还积极挖掘商业广场空间资源。太白印象城足球主题公园项目在主城区商业综合体建造足球主题公园,这在整个西北地区尚属首例。项目分为两期,一期为4块场地的建设及其配套工程,包含围网、场地硬化、草皮、照明等,二期建设主要包括足球运动氛围打造、全民健身器材铺设以及足球文化城市展厅建设等,目前足球主题公园已正式开放,每天将有不少于5小时的社会免费开放时间。在球场周围也将以立牌或雕塑的形式,将足球文化与迎十四运有机结合起来,向市民群众普及运动知识、介绍各项体育运动,营造全民健身、全运惠民的良好氛围。

火炬路社区全民健身中心:

该健身中心为老旧厂房改造健身场所。2019年,碑林区政府出资67万元,按照体育场馆建设标准,对原华能集团西安热工研究院生产研发场地的老旧厂房内部结构进行改造,于当年8月底正式建成投用,更名为火炬路社区全民健身中心。该中心规划有体操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国民体质监测和室外智能健身步道等9个运动健身区域,按照固定时段(室内馆每日6-8点、周四健身日全天,室外馆全天)向周边群众免费开放,每天受益群众600人以上。

截至目前,碑林区共有全民健身路径359条,配备健身器材2515件,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且碑林区全民健身中心2021年年底前将建成投用,届时将进一步提升碑林区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极大缓解周边社区、企事业单位群众的健身需求。

2.2.2 长安区

长安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南依秦岭,古长安曾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的京畿之地。同时,长安区还是西安市面积最大的行政区,辖16个街办232个行政村84个社区。总面积1594平方公里。2019年末,辖区常住人口106.42万人。

三园建设:

长安区长安公园、长安中央公园、樊川公园等三园截止至2020年底,共修建、修复园区健身步道约17公里,同时还建有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轮滑场地等健身场地,并且全部场地都是免费开放。此外樊川公园内还建有我市首个智慧共享体育亭,该智慧共享体育亭设置在樊川公园运动广场旁,包括羽毛球(含网架)、篮球、足球、跳绳、呼啦圈、乒乓球、毽子等30多种运动器材以及急救药品、创可贴等医用品,市民群众可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扫码取用。

长安文化中心体育场馆:

长安区文苑中路的长安文化中心体育场馆,由于场地设施种类较为齐全,自2015年建成投用后便成了周边群众锻炼的好去处,场馆室内外总面积10500平方米,室内主要包含2块篮球场地(10块羽毛球共用场地)、非标游泳池、全民体质监测中心、动感操房、有氧健身房和拳击训练场地,室外部分包含14张乒乓球台、3块篮球场地、2块五人制足球场地、2套全民健身器械活动区以及640米长的环形健步道。

目前,长安区已建成38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4个行政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区级公共广场和街道中心广场和各级学校、社区、行政村体育健身器材已实现全覆盖。另据长安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长安区从2021年起将利用3年时间,对社区、行政村全民健身路径设施进行改造提升,确保没有遗漏,让“15分钟健身圈”扩大成市民群众“幸福半径”。

3 结语

西安市抓住举办十四运的机遇,陕西省与西安市均出台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相关政策与规划,实现科学规划,拓面布点,着力构建布局合理、设施齐全、便捷实用的“15分钟便民健身圈”,从而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截至目前,全市共规划建设全民健身园区28个,建设社区全民健身路径2200个,多功能运动场63个,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280个,实现全市行政村、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

(作者单位:吉林省体育局重经济运动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长安区长廊西安市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123的几种说法
西安市长安区草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安市长安区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
西安市长安区秋延甜瓜新品种引进试验
漫画长廊
西安市长安区设施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漫画长廊